正在阅读:

如今的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刚出世时只是“弱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今的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刚出世时只是“弱鸡”?

它在诞生之初曾是一个不被市场认可的“弱鸡”。

撰稿:麦琪

提起美国的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它的变态级动力,比如说百公里加速只需三秒,比如说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又或者会举一个惊人的7分19秒63的纽北圈速成绩。

是的,如今的科尔维特拥有了不少美誉。但谁能想到,它在诞生之初曾是一个不被市场认可的“弱鸡”。

1953年,华丽诞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了尽快驱散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沉闷气息,当时由斯隆带领的通用集团迅速在1949年重新启动了Motorama Show。

这是一个通用集团自家举办的汽车展览,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主要展出每年通用设计的概念车型,比如著名的凯迪拉克Eldorado、别克野猫等,最初都是在这个展览中亮相。

凯迪拉克Eldorado

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由哈利·厄尔带领的设计团队成为通用集团的一把利器,为美国汽车历史带来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汽车设计,而二战之后多款借鉴战斗机理念而设计的车型更是大胆前卫。因此,Motorama Show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营销活动,通用希望在这个展览中、以新潮的概念车设计引领美国民众的喜好。

二战之后美国大兵从欧洲归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从欧洲所见的捷豹、阿尔法罗密欧跑车,这种具有欧式优雅风格的跑车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然而,这些来自欧洲的跑车价格不菲,哈利·厄尔从中看到了商机:为什么不造出一款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亲民美式跑车呢?因此,哈利·厄尔成功说服了通用集团开始两座跑车的研发项目。

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

这个项目的推进十分迅速。到了1953年,雪佛兰科尔维特的概念车就在Motorama Show中亮相了。这款概念车采用了玻璃纤维车身,白色的车漆与红色的内饰成为了第一代科尔维特最为经典的形象。

对于当时热衷于追逐潮流的美国人来说,科尔维特这款概念车十分对他们的胃口,通用集团从Motorama Show中民众的高涨热情里看到了希望,同年就决定将这款车投产。

1955年,双重打击

概念车首次亮相收获的反响,坚定了通用推出科尔维特的信心。为了给这款车营造一种高端专属的定位,这款售价3500美元的双门跑车采用的是VIP销售模式,只有申请了VIP渠道才能购买。

然而,当时的通用集团恐怕是对这款车过于自信了。事实上,量产后的第一年,科尔维特只卖出了300辆。与通用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与这款跑车酷炫的形象相比,它的动力实在太弱鸡了。

为了制造一款适合美国人的两门跑车、同时又要严格控制成本,第一代的科尔维特采用的是与雪佛兰其他家用轿车相同的底盘与悬架,只是将动力系统与座舱后移以达到53/47的前后配重比。

尽管有着跑车的外壳,但是因为采用了轿车底盘,并且塞进去一颗与轿车相同的V6发动机,因此这款双门跑车只能输出150匹的最大马力。另外,由于当时雪佛兰没有能够匹配这款发动机的手动变速箱,因此1953年款的科尔维特搭载的是两速自动变速箱。这样一来,它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超过了11秒。

疲软的动力与两速自动变速箱的匹配,是的科尔维特这款双门跑车徒有虚名。因此,科尔维特推出第一年只卖出了300台。通用的期待与市场的反响存在巨大落差,即使通用后来将VIP购买渠道取消,并且大幅降价,也没有成功提振销量。甚至全年生产的科尔维特有三分之一滞销。此时,甚至已经传出了科尔维特要停产的消息。

而就在科尔维特引领的美式跑车风潮让人失望之时,1955年通用的劲敌福特推出了另一款双门跑车——雷鸟。有别于科尔维特的张扬,雷鸟采用的是一种优雅的设计风格,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雷鸟搭载了一颗水星4.8L V8发动机、匹配3速自动变速箱,能够输出200匹马力。而且,雷鸟的敞篷版起售价只在2765美元。无论是动力和价格上都比科尔维特具有优势。因此,雷鸟上市之初就收到了追捧。

福特雷鸟

市场对科尔维特的冷淡、以及福特雷鸟的猛烈攻势,对于当时的科尔维特来说是双重冲击。但如果此时科尔维特退出市场,相当于将双门跑车这块肥肉拱手相让。既然不打算推出市场,科尔维特只能好好打一场翻身仗。

1955年,重拳反击

幸运的是,当年的科尔维特遇到了一位贵人——比利时裔的美国工程师Zora Arkus-Duntov(下称卓拉)。这位此后被称为科尔维特之父的重要人物,当年只是一个中层工程师。他认为,科尔维特要想逆袭,就必须对目前的动力系统进行改进。

Zora Arkus-Duntov与科尔维特C2

事实上,卓拉是在1953年的Motorama Show上看到科尔维特之后才加入通用公司的。这大概可以理解为命中注定。卓拉认为,虽然科尔维特拥有张扬的跑车外形,但实际上它是“外强内弱”的,采用了一款与家用车无异的底盘、以及动力不算突出的V6发动机,科尔维特只会让目标用户感到失望。

为此,卓拉研发了一个小型V8发动机,匹配三速手动变速箱,最大马力195匹。更换了动力系统之后的科尔维特终于拥有了跑车应有的动力表现,但身兼工程师与赛车手的卓拉并不满足于此。1957年,卓拉为科尔维特研发了著名的双顶置凸轮轴,同时装载了燃油直喷装置。科尔维特上采用的四轮碟刹是美国量产车中的第一次,这也是卓拉的功劳。

光是卓拉研发的这几项技术,就足以让科尔维特成功逆袭,不再是动力孱弱的面子货。自从搭载了4.3L V8发动机之后,1955年款的科尔维特拥有了195匹马力,到了1956年款是240匹马力,而1957年款甚至能达到283匹马力。由此,科尔维特才终于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跑车。

雅斯顿小结

之所以说科尔维特是国民级的跑车,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科尔维特的诞生,是在二战后美国缺乏本土双门双座跑车的前提下,由美国车企推出的一款具有美国风格的跑车,造型张扬而且动力强劲,可以说它引领着美国大马力肌肉车的风潮;而另一方面,科尔维特一直以来的定价都十分亲民,包括后来拥有优秀的沃德十佳发动机、在各种赛事上圈速成绩突出,它的售价比欧洲竞品便宜很多。

这只是科尔维特一段小小的故事。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科尔维特从C1到现在的C7,也同样经历着许多的起伏。在福特雷鸟被尘封、道奇蝰蛇宣布停产的如今,科尔维特依然代表着美国国民跑车的形象。可以说,从这款车的诞生到如今,科尔维特一直在揣摩着美国精神的演变,也在一直努力做能带领潮流的经典车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今的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刚出世时只是“弱鸡”?

它在诞生之初曾是一个不被市场认可的“弱鸡”。

撰稿:麦琪

提起美国的国宝级跑车科尔维特,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它的变态级动力,比如说百公里加速只需三秒,比如说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又或者会举一个惊人的7分19秒63的纽北圈速成绩。

是的,如今的科尔维特拥有了不少美誉。但谁能想到,它在诞生之初曾是一个不被市场认可的“弱鸡”。

1953年,华丽诞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了尽快驱散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沉闷气息,当时由斯隆带领的通用集团迅速在1949年重新启动了Motorama Show。

这是一个通用集团自家举办的汽车展览,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主要展出每年通用设计的概念车型,比如著名的凯迪拉克Eldorado、别克野猫等,最初都是在这个展览中亮相。

凯迪拉克Eldorado

上世纪20年代开始,由哈利·厄尔带领的设计团队成为通用集团的一把利器,为美国汽车历史带来了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汽车设计,而二战之后多款借鉴战斗机理念而设计的车型更是大胆前卫。因此,Motorama Show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营销活动,通用希望在这个展览中、以新潮的概念车设计引领美国民众的喜好。

二战之后美国大兵从欧洲归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从欧洲所见的捷豹、阿尔法罗密欧跑车,这种具有欧式优雅风格的跑车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然而,这些来自欧洲的跑车价格不菲,哈利·厄尔从中看到了商机:为什么不造出一款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亲民美式跑车呢?因此,哈利·厄尔成功说服了通用集团开始两座跑车的研发项目。

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

这个项目的推进十分迅速。到了1953年,雪佛兰科尔维特的概念车就在Motorama Show中亮相了。这款概念车采用了玻璃纤维车身,白色的车漆与红色的内饰成为了第一代科尔维特最为经典的形象。

对于当时热衷于追逐潮流的美国人来说,科尔维特这款概念车十分对他们的胃口,通用集团从Motorama Show中民众的高涨热情里看到了希望,同年就决定将这款车投产。

1955年,双重打击

概念车首次亮相收获的反响,坚定了通用推出科尔维特的信心。为了给这款车营造一种高端专属的定位,这款售价3500美元的双门跑车采用的是VIP销售模式,只有申请了VIP渠道才能购买。

然而,当时的通用集团恐怕是对这款车过于自信了。事实上,量产后的第一年,科尔维特只卖出了300辆。与通用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与这款跑车酷炫的形象相比,它的动力实在太弱鸡了。

为了制造一款适合美国人的两门跑车、同时又要严格控制成本,第一代的科尔维特采用的是与雪佛兰其他家用轿车相同的底盘与悬架,只是将动力系统与座舱后移以达到53/47的前后配重比。

尽管有着跑车的外壳,但是因为采用了轿车底盘,并且塞进去一颗与轿车相同的V6发动机,因此这款双门跑车只能输出150匹的最大马力。另外,由于当时雪佛兰没有能够匹配这款发动机的手动变速箱,因此1953年款的科尔维特搭载的是两速自动变速箱。这样一来,它的百公里加速已经超过了11秒。

疲软的动力与两速自动变速箱的匹配,是的科尔维特这款双门跑车徒有虚名。因此,科尔维特推出第一年只卖出了300台。通用的期待与市场的反响存在巨大落差,即使通用后来将VIP购买渠道取消,并且大幅降价,也没有成功提振销量。甚至全年生产的科尔维特有三分之一滞销。此时,甚至已经传出了科尔维特要停产的消息。

而就在科尔维特引领的美式跑车风潮让人失望之时,1955年通用的劲敌福特推出了另一款双门跑车——雷鸟。有别于科尔维特的张扬,雷鸟采用的是一种优雅的设计风格,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更重要的是雷鸟搭载了一颗水星4.8L V8发动机、匹配3速自动变速箱,能够输出200匹马力。而且,雷鸟的敞篷版起售价只在2765美元。无论是动力和价格上都比科尔维特具有优势。因此,雷鸟上市之初就收到了追捧。

福特雷鸟

市场对科尔维特的冷淡、以及福特雷鸟的猛烈攻势,对于当时的科尔维特来说是双重冲击。但如果此时科尔维特退出市场,相当于将双门跑车这块肥肉拱手相让。既然不打算推出市场,科尔维特只能好好打一场翻身仗。

1955年,重拳反击

幸运的是,当年的科尔维特遇到了一位贵人——比利时裔的美国工程师Zora Arkus-Duntov(下称卓拉)。这位此后被称为科尔维特之父的重要人物,当年只是一个中层工程师。他认为,科尔维特要想逆袭,就必须对目前的动力系统进行改进。

Zora Arkus-Duntov与科尔维特C2

事实上,卓拉是在1953年的Motorama Show上看到科尔维特之后才加入通用公司的。这大概可以理解为命中注定。卓拉认为,虽然科尔维特拥有张扬的跑车外形,但实际上它是“外强内弱”的,采用了一款与家用车无异的底盘、以及动力不算突出的V6发动机,科尔维特只会让目标用户感到失望。

为此,卓拉研发了一个小型V8发动机,匹配三速手动变速箱,最大马力195匹。更换了动力系统之后的科尔维特终于拥有了跑车应有的动力表现,但身兼工程师与赛车手的卓拉并不满足于此。1957年,卓拉为科尔维特研发了著名的双顶置凸轮轴,同时装载了燃油直喷装置。科尔维特上采用的四轮碟刹是美国量产车中的第一次,这也是卓拉的功劳。

光是卓拉研发的这几项技术,就足以让科尔维特成功逆袭,不再是动力孱弱的面子货。自从搭载了4.3L V8发动机之后,1955年款的科尔维特拥有了195匹马力,到了1956年款是240匹马力,而1957年款甚至能达到283匹马力。由此,科尔维特才终于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跑车。

雅斯顿小结

之所以说科尔维特是国民级的跑车,大概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科尔维特的诞生,是在二战后美国缺乏本土双门双座跑车的前提下,由美国车企推出的一款具有美国风格的跑车,造型张扬而且动力强劲,可以说它引领着美国大马力肌肉车的风潮;而另一方面,科尔维特一直以来的定价都十分亲民,包括后来拥有优秀的沃德十佳发动机、在各种赛事上圈速成绩突出,它的售价比欧洲竞品便宜很多。

这只是科尔维特一段小小的故事。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科尔维特从C1到现在的C7,也同样经历着许多的起伏。在福特雷鸟被尘封、道奇蝰蛇宣布停产的如今,科尔维特依然代表着美国国民跑车的形象。可以说,从这款车的诞生到如今,科尔维特一直在揣摩着美国精神的演变,也在一直努力做能带领潮流的经典车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