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资产规模不足千亿,又一家银行撤回IPO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资产规模不足千亿,又一家银行撤回IPO

中小银行困在IPO里。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达摩财经

又有一家银行撤回了IPO申请。

7月2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因安徽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行”)、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马鞍山行的IPO长跑已有7年之久,早在2017年4月,马鞍山行就启动了IPO程序,计划A股主板上市工作,次年4月首次向证监会递交IPO招股书,2019年9月进入预披露更新阶段。

2023年3月3日,马鞍山行重新向深交所递交申报材料,依旧选择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在深交所受理一年多的时间内,马鞍山行进行过两次材料更新,截至IPO终止,尚未接受深交所问询。

近两年,中小银行IPO进入停滞期,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实现成功上市之后,至今再无银行叩响IPO的大门。

截至7月3日,排队等候上市的银行共有7家。上交所主板为3家,分别为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昆山农商行;深交所主板有4家,分别为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其中,仅湖州银行审核状态为“已问询”,其余6家银行均仍处在受理阶段。

马鞍山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也并非首例,今年以来,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陆续撤回了IPO申请,马鞍山行已是年内第三家主动撤回的排队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均不足千亿,目前还在排队的7家银行中,资产规模最少的湖州银行也有1460亿元。

中小银行困在IPO里

对于中小银行陆续撤回IPO申请,集中来看,业绩经营状况、监管政策与审核要求、银行自身战略调整、市场与投资者信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银行IPO的进程和结果。

在全面注册制下,市场更看重中小银行经营规范性、持续盈利能力和潜在成长性,业绩表现成了牵制中小银行上市的最重要的门槛。

从业绩表现上看,马鞍山行和药都银行二者都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潜在成长性不足的困扰。2023年,马鞍山行营业收入16.41亿元,同比下降5.62%;归母净利润6.84亿元,同比下降6.1%。而药都银行的表现则更显不足,2023年全年,其归母净利润仅有2.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且这已经是在2022年同比下降26.8%的基础上再度下降。

近年来,银行净息差普遍下降,使得银行业整体呈现出盈利能力的疲软态势。在市场整体下行的环境下,银行股目前还面临竞争加剧的局面,致使投资者对银行股整体信心不足,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正逐渐减弱。

在当前A股市场中,银行股是破发和破净主要板块之一。截至7月3日,当前42家上市银行全部处于破净状态,其中,市净率不足0.5倍的银行多达14家,民生银行以0.31倍市净率垫底。同时,已经有27家银行的股价低于首发价格,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态度明显冷淡。

去年8月,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特别提及,对于破发或破净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适当限制其融资活动,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资本补充将更加聚焦于内生渠道,在加大实体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进一步调降存款利率控制息差压力、减少大手笔分红是趋势。同时,接下来银行股加强市值管理的动力可能会更足。

此举无疑为未上市的银行更加蒙上一层阴影,即便成功上市后,不仅要面对破发、破净的局面,未来银行的融资则更变得更加艰难。

不仅如此,IPO还为中小银行增添了不少声誉风险。在上市准备中,银行相关信息披露会引发各类媒体的关注报道,潜在的声誉风险隐患增加。同时,不容乐观的估值和定价也将引发面向投资者的长期声誉风险。

虽然中小银行目前整体IPO情况不容乐观,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上市仍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融资方式,不少排队中的银行仍在为IPO努力做工作。

6月29日,深交所排队中的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纷纷更新了财务资料。其中,东莞银行已经第四次递交招股书,其上市进程已持续16年之久,未来能否顺利上市还是未知数。

中小银行重组动作频频

对于大部分中小银行来说,单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使得其在面对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冲击时,更容易受到影响。在IPO紧缩的环境下,中小银行也开始加速洗牌。

近两年,中小银行的数量出现明显收缩。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行业共4034家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23年末,该数量已减少至3920家。

这个现象在2024年再次持续,据券商中国统计,今年以来,已至少发生34起中小银行并购事件。其中,有至少41家中小银行被吸收合并;至少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推进股权收购、受让后,持股比例达到100%。

6月20日,开业未满1年的辽宁农商银行迎来大规模扩容,其吸收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包括25家农商银行和11家村镇银行,一时间成为业内竞相关注的对象。

中小银行大规模并购潮来袭,实际上也是监管政策的体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曾提及,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监管部门持续强调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而合并重组被视为防范与解决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合并重组,可以集中优质资源,提升中小银行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监管部门定调来看,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旨在提升金融供给质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合并重组有助于优化中小银行机构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未来,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持续加强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资产规模不足千亿,又一家银行撤回IPO

中小银行困在IPO里。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达摩财经

又有一家银行撤回了IPO申请。

7月2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因安徽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行”)、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马鞍山行的IPO长跑已有7年之久,早在2017年4月,马鞍山行就启动了IPO程序,计划A股主板上市工作,次年4月首次向证监会递交IPO招股书,2019年9月进入预披露更新阶段。

2023年3月3日,马鞍山行重新向深交所递交申报材料,依旧选择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在深交所受理一年多的时间内,马鞍山行进行过两次材料更新,截至IPO终止,尚未接受深交所问询。

近两年,中小银行IPO进入停滞期,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实现成功上市之后,至今再无银行叩响IPO的大门。

截至7月3日,排队等候上市的银行共有7家。上交所主板为3家,分别为湖州银行、湖北银行、昆山农商行;深交所主板有4家,分别为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其中,仅湖州银行审核状态为“已问询”,其余6家银行均仍处在受理阶段。

马鞍山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也并非首例,今年以来,亳州药都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陆续撤回了IPO申请,马鞍山行已是年内第三家主动撤回的排队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均不足千亿,目前还在排队的7家银行中,资产规模最少的湖州银行也有1460亿元。

中小银行困在IPO里

对于中小银行陆续撤回IPO申请,集中来看,业绩经营状况、监管政策与审核要求、银行自身战略调整、市场与投资者信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银行IPO的进程和结果。

在全面注册制下,市场更看重中小银行经营规范性、持续盈利能力和潜在成长性,业绩表现成了牵制中小银行上市的最重要的门槛。

从业绩表现上看,马鞍山行和药都银行二者都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潜在成长性不足的困扰。2023年,马鞍山行营业收入16.41亿元,同比下降5.62%;归母净利润6.84亿元,同比下降6.1%。而药都银行的表现则更显不足,2023年全年,其归母净利润仅有2.0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0%,且这已经是在2022年同比下降26.8%的基础上再度下降。

近年来,银行净息差普遍下降,使得银行业整体呈现出盈利能力的疲软态势。在市场整体下行的环境下,银行股目前还面临竞争加剧的局面,致使投资者对银行股整体信心不足,市场对银行股的需求正逐渐减弱。

在当前A股市场中,银行股是破发和破净主要板块之一。截至7月3日,当前42家上市银行全部处于破净状态,其中,市净率不足0.5倍的银行多达14家,民生银行以0.31倍市净率垫底。同时,已经有27家银行的股价低于首发价格,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态度明显冷淡。

去年8月,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特别提及,对于破发或破净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适当限制其融资活动,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资本补充将更加聚焦于内生渠道,在加大实体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进一步调降存款利率控制息差压力、减少大手笔分红是趋势。同时,接下来银行股加强市值管理的动力可能会更足。

此举无疑为未上市的银行更加蒙上一层阴影,即便成功上市后,不仅要面对破发、破净的局面,未来银行的融资则更变得更加艰难。

不仅如此,IPO还为中小银行增添了不少声誉风险。在上市准备中,银行相关信息披露会引发各类媒体的关注报道,潜在的声誉风险隐患增加。同时,不容乐观的估值和定价也将引发面向投资者的长期声誉风险。

虽然中小银行目前整体IPO情况不容乐观,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上市仍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融资方式,不少排队中的银行仍在为IPO努力做工作。

6月29日,深交所排队中的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纷纷更新了财务资料。其中,东莞银行已经第四次递交招股书,其上市进程已持续16年之久,未来能否顺利上市还是未知数。

中小银行重组动作频频

对于大部分中小银行来说,单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使得其在面对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冲击时,更容易受到影响。在IPO紧缩的环境下,中小银行也开始加速洗牌。

近两年,中小银行的数量出现明显收缩。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行业共4034家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23年末,该数量已减少至3920家。

这个现象在2024年再次持续,据券商中国统计,今年以来,已至少发生34起中小银行并购事件。其中,有至少41家中小银行被吸收合并;至少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推进股权收购、受让后,持股比例达到100%。

6月20日,开业未满1年的辽宁农商银行迎来大规模扩容,其吸收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包括25家农商银行和11家村镇银行,一时间成为业内竞相关注的对象。

中小银行大规模并购潮来袭,实际上也是监管政策的体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曾提及,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到,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监管部门持续强调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而合并重组被视为防范与解决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合并重组,可以集中优质资源,提升中小银行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监管部门定调来看,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旨在提升金融供给质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合并重组有助于优化中小银行机构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未来,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持续加强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小银行合并重组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