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00亿海银财富暴雷后,“河南富豪”开始“坑娃”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00亿海银财富暴雷后,“河南富豪”开始“坑娃”了?

家自诩销售模式没问题的“贴牌”卖酒的白酒企业,靠什么驰骋资本市场?

文 | 野马财经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暴雷后,其关联公司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600696.SH)的经营也开始出现问题,发不出工资、业绩暴跌、股价下滑……各种消息频繁地见诸报端。

甚至有媒体深扒其销售模式后,不少投资者质疑其是“传销”,而这也很快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上交所、上海证监局先后发函,对其销售模式进行问询。

海银财富实控人韩宏伟与上海贵酒实控人韩啸是父子关系,但从公司层面来看,两家并无股权关系。

近日,上海贵酒也陆续回函,针对监管问询和媒体质疑一一作出解释。公司先是否认了其非法招募员工促进销售的情况,表示这是一场“误会”,要求新员工“带单入职”的是韩宏伟实际控制的中国贵酒,上海贵酒都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销售,包括团购商、经销商及线上直营店。

紧接着,6月24日晚间,上海贵酒又对其关联公司中国贵酒“带单入职”的情况作出了解释,表示公司虽然存在这种销售模式,但都是合法的直销模式,不存在《劳动合同法》中禁止的情形。

在A股20家白酒企业中,上海贵酒是一个神奇的公司。它没什么历史底蕴,却在成立次年就进入资本市场,并利用5年的时间,酒类营收从517.84万元增长至16.25亿元。2023年,上海贵酒业绩继续飙升,营收16.29亿元,同比增长49.3%,净利润8707万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远高于白酒巨头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

那么这家自诩销售模式没问题的“贴牌”卖酒的白酒企业,靠什么驰骋资本市场?

否认“带单入职”

媒体对上海贵酒销售方式质疑的声音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2023年7月,“红星新闻”在报道中提到,一名上海贵酒的前山东某城市总监称其自家也做酒行生意,入职上海贵酒两个月后,因为被要求开单拿货却没有拿,就被要求离职。这位前员工还透露,入职后听说好多贵酒员工原本就做生意,自己开烟酒行或做其他生意,有的岗位还需要带单入职。

《中国房地产报》也在去年10月的报道中提到,在上海贵酒的大本营上海,市面上鲜少见到上海贵酒旗下酒类品牌的踪影。有一部分销量是靠强压员工和处于弱势地位的合作伙伴购买而形成的数据。有上海网友表示“没喝过也没见过”,甚至还有网友质疑其“就是传销模式卖酒”。

对于这一说法,上海贵酒在去年10月就曾对媒体表示,“不存在传销式卖酒的情况”。

然而随着相关舆论甚嚣尘上,今年1月,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上海贵酒说明相关收入确认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同时,上海贵酒再次对传闻进行回复,表示媒体报道的公司将员工变成“团购商”、“经销商”,要求员工“带单入职”,并通过员工扩大销售规模,情况不属实。

但事情并没有随着上海贵酒回函而平息,今年5月,凤凰网《风暴眼》报道称,上海贵酒直营线的模式是靠人头搭业绩再返现,在上海贵酒回款的构成里,有“基本工资+提成+奖金+酒”,其中“基本工资+提成”是大头,人越多,返回的钱越多。

于是上交所和上海证监局相继下发问询函,要求上海贵酒对最近舆论关注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上海贵酒对上交所的回函,“近期的媒体报道将中国贵酒与公司的销售模式混淆,公司不存在既是员工又是公司经销商的相关情形。”上海贵酒表示自己的销售模式很常规,虽然中国贵酒用了些促进销售的小手段,但也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的。

利润4年翻6倍,销售终端成谜

市场上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都有着源远流长的酿造文化和得天独厚的酿造生态,而作为上海唯一一家白酒上市公司,上海贵酒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酒厂,直到2020年底获得高酱酒业52%的控股权,才逐步形成白酒的产供销一体化。截至2023年末,公司也只有酱香酒是自有工厂生产,产量1315.04千升。销售量合计3138.78千升的浓香,果酒以及其他酒均通过第三方贴牌外采。

这样一家没啥酿酒根基的公司,产品却售价不菲。据“红星新闻”报道,其高端产品53度天青贵酿,出厂价为1050元/瓶,零售价1599元/瓶,标价比53度飞天茅台还高100元。

而从上海贵酒官方小程序可以看到,公司高端酱香系列的定价在百元到万元之间不等,千元左右居多。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主要营收便是来自“酱香”类产品,实现收入13.64亿元,营收占比83.95%。

“现在超过200元/瓶的白酒,需要社交属性和消费者心智资源定位认知来支撑,200元以内是一种消费体验支撑。超过200元以上的白酒,都需要消费者认知的这种面子消费的社交属性来支撑它的价位。”白酒分析师肖竹青表示,“我觉得价值的货币化表现就是价格,整个上海贵酒是缺乏消费者认知的,无论是消费体验还是心智资源占位都不足以支撑上海贵酒卖那么贵。上海贵酒还没有形成面子消费的载体,在千元酒认知层面上无法代表社交属性,所以它的价格虚高无法形成顶级高净值人群的认同。”

那么上海贵酒的产品都卖给谁了?

2023年度报告显示,公司销售模式共有三种,分别是团购商、经销商及线上直营店。团购即“企业团购”,用于企业的自用、收藏、送礼等相关需求;经销商模式即在全国各区域发展具备分销资质、有分销网络或圈层资源的经销商,经销商根据自有的客户资源或渠道网络进行分销。

其中,经销商销售占比72.33%;团购商销售占比23.89%;线上直营店占比3.78%。

来源:上海贵酒年报

主要依靠经销商,上海贵酒成立以来业绩一路飙升。2019年-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9亿元、0.8亿元、6.03亿元、10.91亿元、16.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46.12万元、784.84万元、7065.03万元、4865.54万元、8464.62万元。净利润4年翻了6倍。

业绩增长迅速跟前期业绩基数小也有一定关系。但无论是在官方小程序还是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海贵酒酱香产品的销量都不高。

据《国际金融报》、《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走访发现,无论是在大本营上海,还是在北京,线下终端市场都几乎找不到天青贵酿的身影,上海贵酒旗下其他产品也难觅踪迹。

实控人父亲的海银财富暴雷,对上海贵酒影响多大?

根据上海贵酒的回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带单入职”的情况,实际上是实控人韩啸父亲韩宏伟控制的公司。

2021年和2022年就有人在知乎上提到面试或入职的是一家叫“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被要求带业绩入职。

上海贵酒在2021年的公告中曾提到,公司实际控制人韩啸父亲韩宏伟控制的多家公司与上市公司均从事白酒销售业务,关联方韩宏伟持有中国贵酒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间接持有贵酿酒业有限公司60%股权,持有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100%股权等,上述公司均主要进行白酒销售业务。

也就是说,根据上海贵酒的描述,韩啸、韩宏伟父子俩都卖酒,又都在上海,旗下企业还都叫“贵酒”,且上海只有上海贵酒一家白酒上市公司,因此不少人误以为自己入职的是上海贵酒,但实际上父子二人的公司并无股权关系。

而上海贵酒实控人韩啸的父亲韩宏伟,便是号称中国第三大财富管理机构“海银财富”的掌权人。

凭借海银财富及上海贵酒,韩宏伟父子以60亿身价跻身2023年《胡润百富榜》,还是河南永城“首富”。

韩氏父子在财富上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服务的也大都是高净值人群。

韩宏伟出生于1965年,退伍转业后开始做大货车队的生意,最初的业务是将河南永城葛店出产的无烟煤运往华东各省市,而在这期间韩宏伟的生意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上海。2004年,韩宏伟发起成立上海市河南商会,并出任会长,后来以此为基础成立豫商集团。倚靠商会的关系和人脉,韩宏伟开始从中牵线搭桥,协调“豫商”之间以民间借贷的形式互相拆借,甚至直接提供信任融资。

尝到甜头后,2006年,韩宏伟成立了海银财富的前身福斯特控股,主营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后来恒大和融创也成为了其重要的合作伙伴。2021年海银财富母公司海银控股登陆纳斯达克,韩宏伟至此逐步建立起集实体投资、金融服务和商贸为一体的海银集团,最终形成知名金融资本“海银系”。

在这期间,韩氏父子在资本市场也没闲着。2011年,韩宏伟22岁的儿子韩啸成为韩家旗下上海五牛基金的法人代表,2015年,五牛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韩啸合并持股99.7%,并通过五牛控股100%实际控制了五牛基金。韩宏伟同时也与五牛基金完成切割。

来源:企查查

彼时A股有一家著名的“壳公司”,其1993年上市,又几经易主改名,证券名称先后经历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伦、多伦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匹凸、ST岩石、岩石股份。

2012年,律师出身的鲜言通过收购香港多伦投资100%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并在2015年将其证券简称从“多伦股份”更名为“匹凸匹”,专门从事P2P业务。

而鲜言也是韩宏伟的“人脉”之一,据悉二人为商学院同班同学,且当时韩宏伟也玩P2P,但随着监管重锤落下,2018年韩氏父子果断停止了P2P业务,并将目光瞄准了白酒行业。

鲜言却没这么幸运,伴随着P2P暴雷,鲜言后来因操纵证券市场罪等原因锒铛入狱。而在此之前,2016年,韩氏父子就通过一系列“花式”手法,通过韩啸旗下五牛基金,将“老朋友”的上市公司匹凸匹收入囊中,并将公司更名为现在的岩石股份。

拿到“壳”后,2019年,岩石股份开始转型白酒业务,但由于和洋河股份旗下贵州贵酒的商标权纠纷诉讼等原因,岩石股份证券简称尚未变更。

到此为止,父子俩一人持海银控股在纳斯达克做资管,一人持岩石股份在A股卖酒。

上海贵酒有一句广告词是“贵酒,敬贵人”,韩啸也曾经直接表达过这方面的观点,说“圈层”是上海贵酒的竞争优势。公司还称,上海贵酒能够“充分发挥酱香白酒的纽带作用”,“与高净值人群进行深入沟通”。

然而2023年12月中旬,聚集了4万余名高净值人群海银财富突然暴雷,一夜之间停止兑付所有理财产品。据《证券时报》调查报道,海银财富在投资环节,资金所投向的底层资产,与募集说明书宣称的严重不匹配,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而海银财富暴雷后,2024年1季度,上海贵酒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71.94%,亏损1966.08万元。这也是公司转型白酒业务后首次出现一季度亏损。

上海贵酒在回复问询中解释称,公司业绩下滑与白酒行业的复苏未达预期有关,但关联方海银财富暴雷确实也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大部分经销商对于补货、备货存在观望态度、开拓新经销商工作存在困难。另外,资金紧张和内部调整也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

对于海银财富和上海贵酒之间的关系,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从法律角度,不同主体之间是独立的法人,即使存在关联关系,也不能混淆。不过该上市公司一直精于资本运作和营销,在核心主业上并没有更多品牌价值,所以为了刺激业绩,搞擦边球甚至踩红线的营销,也并不奇怪。如果两者在业务和所有权上没有直接关联,并不会受其他人波及,但如果关联的实控人存在利用彼此股权进行其他交易,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潜在的风险。

肖竹青也提醒投资人和消费者,在资本市场上,岩石股份凭借各种概念不断推高股价,消费者和投资人以及渠道商需要提高警惕。真正做酒企的都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和时间的积累。白酒行业是一个老实人的行业,不是做概念、务虚就能做大的。

你喝过上海贵酒吗?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银财富

229
  • 【财富周报】保险业新“国十条”落地,全球资管巨头加码中国资产
  • 上海警方:对海银财富韩某某、韩某等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00亿海银财富暴雷后,“河南富豪”开始“坑娃”了?

家自诩销售模式没问题的“贴牌”卖酒的白酒企业,靠什么驰骋资本市场?

文 | 野马财经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暴雷后,其关联公司上海贵酒(证券简称:岩石股份,600696.SH)的经营也开始出现问题,发不出工资、业绩暴跌、股价下滑……各种消息频繁地见诸报端。

甚至有媒体深扒其销售模式后,不少投资者质疑其是“传销”,而这也很快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上交所、上海证监局先后发函,对其销售模式进行问询。

海银财富实控人韩宏伟与上海贵酒实控人韩啸是父子关系,但从公司层面来看,两家并无股权关系。

近日,上海贵酒也陆续回函,针对监管问询和媒体质疑一一作出解释。公司先是否认了其非法招募员工促进销售的情况,表示这是一场“误会”,要求新员工“带单入职”的是韩宏伟实际控制的中国贵酒,上海贵酒都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销售,包括团购商、经销商及线上直营店。

紧接着,6月24日晚间,上海贵酒又对其关联公司中国贵酒“带单入职”的情况作出了解释,表示公司虽然存在这种销售模式,但都是合法的直销模式,不存在《劳动合同法》中禁止的情形。

在A股20家白酒企业中,上海贵酒是一个神奇的公司。它没什么历史底蕴,却在成立次年就进入资本市场,并利用5年的时间,酒类营收从517.84万元增长至16.25亿元。2023年,上海贵酒业绩继续飙升,营收16.29亿元,同比增长49.3%,净利润8707万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远高于白酒巨头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

那么这家自诩销售模式没问题的“贴牌”卖酒的白酒企业,靠什么驰骋资本市场?

否认“带单入职”

媒体对上海贵酒销售方式质疑的声音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2023年7月,“红星新闻”在报道中提到,一名上海贵酒的前山东某城市总监称其自家也做酒行生意,入职上海贵酒两个月后,因为被要求开单拿货却没有拿,就被要求离职。这位前员工还透露,入职后听说好多贵酒员工原本就做生意,自己开烟酒行或做其他生意,有的岗位还需要带单入职。

《中国房地产报》也在去年10月的报道中提到,在上海贵酒的大本营上海,市面上鲜少见到上海贵酒旗下酒类品牌的踪影。有一部分销量是靠强压员工和处于弱势地位的合作伙伴购买而形成的数据。有上海网友表示“没喝过也没见过”,甚至还有网友质疑其“就是传销模式卖酒”。

对于这一说法,上海贵酒在去年10月就曾对媒体表示,“不存在传销式卖酒的情况”。

然而随着相关舆论甚嚣尘上,今年1月,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上海贵酒说明相关收入确认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同时,上海贵酒再次对传闻进行回复,表示媒体报道的公司将员工变成“团购商”、“经销商”,要求员工“带单入职”,并通过员工扩大销售规模,情况不属实。

但事情并没有随着上海贵酒回函而平息,今年5月,凤凰网《风暴眼》报道称,上海贵酒直营线的模式是靠人头搭业绩再返现,在上海贵酒回款的构成里,有“基本工资+提成+奖金+酒”,其中“基本工资+提成”是大头,人越多,返回的钱越多。

于是上交所和上海证监局相继下发问询函,要求上海贵酒对最近舆论关注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上海贵酒对上交所的回函,“近期的媒体报道将中国贵酒与公司的销售模式混淆,公司不存在既是员工又是公司经销商的相关情形。”上海贵酒表示自己的销售模式很常规,虽然中国贵酒用了些促进销售的小手段,但也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进行的。

利润4年翻6倍,销售终端成谜

市场上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都有着源远流长的酿造文化和得天独厚的酿造生态,而作为上海唯一一家白酒上市公司,上海贵酒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酒厂,直到2020年底获得高酱酒业52%的控股权,才逐步形成白酒的产供销一体化。截至2023年末,公司也只有酱香酒是自有工厂生产,产量1315.04千升。销售量合计3138.78千升的浓香,果酒以及其他酒均通过第三方贴牌外采。

这样一家没啥酿酒根基的公司,产品却售价不菲。据“红星新闻”报道,其高端产品53度天青贵酿,出厂价为1050元/瓶,零售价1599元/瓶,标价比53度飞天茅台还高100元。

而从上海贵酒官方小程序可以看到,公司高端酱香系列的定价在百元到万元之间不等,千元左右居多。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主要营收便是来自“酱香”类产品,实现收入13.64亿元,营收占比83.95%。

“现在超过200元/瓶的白酒,需要社交属性和消费者心智资源定位认知来支撑,200元以内是一种消费体验支撑。超过200元以上的白酒,都需要消费者认知的这种面子消费的社交属性来支撑它的价位。”白酒分析师肖竹青表示,“我觉得价值的货币化表现就是价格,整个上海贵酒是缺乏消费者认知的,无论是消费体验还是心智资源占位都不足以支撑上海贵酒卖那么贵。上海贵酒还没有形成面子消费的载体,在千元酒认知层面上无法代表社交属性,所以它的价格虚高无法形成顶级高净值人群的认同。”

那么上海贵酒的产品都卖给谁了?

2023年度报告显示,公司销售模式共有三种,分别是团购商、经销商及线上直营店。团购即“企业团购”,用于企业的自用、收藏、送礼等相关需求;经销商模式即在全国各区域发展具备分销资质、有分销网络或圈层资源的经销商,经销商根据自有的客户资源或渠道网络进行分销。

其中,经销商销售占比72.33%;团购商销售占比23.89%;线上直营店占比3.78%。

来源:上海贵酒年报

主要依靠经销商,上海贵酒成立以来业绩一路飙升。2019年-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9亿元、0.8亿元、6.03亿元、10.91亿元、16.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46.12万元、784.84万元、7065.03万元、4865.54万元、8464.62万元。净利润4年翻了6倍。

业绩增长迅速跟前期业绩基数小也有一定关系。但无论是在官方小程序还是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海贵酒酱香产品的销量都不高。

据《国际金融报》、《北京商报》等多家媒体走访发现,无论是在大本营上海,还是在北京,线下终端市场都几乎找不到天青贵酿的身影,上海贵酒旗下其他产品也难觅踪迹。

实控人父亲的海银财富暴雷,对上海贵酒影响多大?

根据上海贵酒的回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带单入职”的情况,实际上是实控人韩啸父亲韩宏伟控制的公司。

2021年和2022年就有人在知乎上提到面试或入职的是一家叫“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被要求带业绩入职。

上海贵酒在2021年的公告中曾提到,公司实际控制人韩啸父亲韩宏伟控制的多家公司与上市公司均从事白酒销售业务,关联方韩宏伟持有中国贵酒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间接持有贵酿酒业有限公司60%股权,持有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100%股权等,上述公司均主要进行白酒销售业务。

也就是说,根据上海贵酒的描述,韩啸、韩宏伟父子俩都卖酒,又都在上海,旗下企业还都叫“贵酒”,且上海只有上海贵酒一家白酒上市公司,因此不少人误以为自己入职的是上海贵酒,但实际上父子二人的公司并无股权关系。

而上海贵酒实控人韩啸的父亲韩宏伟,便是号称中国第三大财富管理机构“海银财富”的掌权人。

凭借海银财富及上海贵酒,韩宏伟父子以60亿身价跻身2023年《胡润百富榜》,还是河南永城“首富”。

韩氏父子在财富上的“成功”,离不开贵人相助,服务的也大都是高净值人群。

韩宏伟出生于1965年,退伍转业后开始做大货车队的生意,最初的业务是将河南永城葛店出产的无烟煤运往华东各省市,而在这期间韩宏伟的生意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上海。2004年,韩宏伟发起成立上海市河南商会,并出任会长,后来以此为基础成立豫商集团。倚靠商会的关系和人脉,韩宏伟开始从中牵线搭桥,协调“豫商”之间以民间借贷的形式互相拆借,甚至直接提供信任融资。

尝到甜头后,2006年,韩宏伟成立了海银财富的前身福斯特控股,主营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后来恒大和融创也成为了其重要的合作伙伴。2021年海银财富母公司海银控股登陆纳斯达克,韩宏伟至此逐步建立起集实体投资、金融服务和商贸为一体的海银集团,最终形成知名金融资本“海银系”。

在这期间,韩氏父子在资本市场也没闲着。2011年,韩宏伟22岁的儿子韩啸成为韩家旗下上海五牛基金的法人代表,2015年,五牛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韩啸合并持股99.7%,并通过五牛控股100%实际控制了五牛基金。韩宏伟同时也与五牛基金完成切割。

来源:企查查

彼时A股有一家著名的“壳公司”,其1993年上市,又几经易主改名,证券名称先后经历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伦、多伦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匹凸、ST岩石、岩石股份。

2012年,律师出身的鲜言通过收购香港多伦投资100%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并在2015年将其证券简称从“多伦股份”更名为“匹凸匹”,专门从事P2P业务。

而鲜言也是韩宏伟的“人脉”之一,据悉二人为商学院同班同学,且当时韩宏伟也玩P2P,但随着监管重锤落下,2018年韩氏父子果断停止了P2P业务,并将目光瞄准了白酒行业。

鲜言却没这么幸运,伴随着P2P暴雷,鲜言后来因操纵证券市场罪等原因锒铛入狱。而在此之前,2016年,韩氏父子就通过一系列“花式”手法,通过韩啸旗下五牛基金,将“老朋友”的上市公司匹凸匹收入囊中,并将公司更名为现在的岩石股份。

拿到“壳”后,2019年,岩石股份开始转型白酒业务,但由于和洋河股份旗下贵州贵酒的商标权纠纷诉讼等原因,岩石股份证券简称尚未变更。

到此为止,父子俩一人持海银控股在纳斯达克做资管,一人持岩石股份在A股卖酒。

上海贵酒有一句广告词是“贵酒,敬贵人”,韩啸也曾经直接表达过这方面的观点,说“圈层”是上海贵酒的竞争优势。公司还称,上海贵酒能够“充分发挥酱香白酒的纽带作用”,“与高净值人群进行深入沟通”。

然而2023年12月中旬,聚集了4万余名高净值人群海银财富突然暴雷,一夜之间停止兑付所有理财产品。据《证券时报》调查报道,海银财富在投资环节,资金所投向的底层资产,与募集说明书宣称的严重不匹配,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而海银财富暴雷后,2024年1季度,上海贵酒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下滑71.94%,亏损1966.08万元。这也是公司转型白酒业务后首次出现一季度亏损。

上海贵酒在回复问询中解释称,公司业绩下滑与白酒行业的复苏未达预期有关,但关联方海银财富暴雷确实也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大部分经销商对于补货、备货存在观望态度、开拓新经销商工作存在困难。另外,资金紧张和内部调整也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

对于海银财富和上海贵酒之间的关系,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从法律角度,不同主体之间是独立的法人,即使存在关联关系,也不能混淆。不过该上市公司一直精于资本运作和营销,在核心主业上并没有更多品牌价值,所以为了刺激业绩,搞擦边球甚至踩红线的营销,也并不奇怪。如果两者在业务和所有权上没有直接关联,并不会受其他人波及,但如果关联的实控人存在利用彼此股权进行其他交易,那么就可能会出现潜在的风险。

肖竹青也提醒投资人和消费者,在资本市场上,岩石股份凭借各种概念不断推高股价,消费者和投资人以及渠道商需要提高警惕。真正做酒企的都需要一种工匠精神和时间的积累。白酒行业是一个老实人的行业,不是做概念、务虚就能做大的。

你喝过上海贵酒吗?评论区聊聊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