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oCo员工吃掉西瓜心上热搜背后,食品安全顽疾难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oCo员工吃掉西瓜心上热搜背后,食品安全顽疾难解

CoCo都可慢了。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雷达财经 莫恩盟 

编辑|深海

因门店员工在后厨切西瓜时吃掉瓜心,网红奶茶品牌CoCo都可被送上了热搜。

对于此次风波,涉事门店店长回应称此事属实,已经上报给公司,公司会协助处理,已经第一时间对相关员工做停职处理。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此次员工切西瓜时吃掉瓜心的事件发生之前,CoCo都可此前就曾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目前与CoCo都可相关的投诉多达2200多起,其中不乏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投诉。

早在1997年,CoCo都可就已在中国台湾问世。2007年,CoCo都可正式进军大陆市场,目前CoCo都可的足迹已遍布国内多个省市,甚至其商业版图还覆盖到了海外的诸多国家和地区。

不过,雷达财经注意到,作为较早一批进军奶茶行业的玩家,CoCo都可近些年的扩张节奏却有所放缓。虽然比起部分初代网红奶茶品牌的没落,CoCo都可目前的境况要好一些,但在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玩家的对比下,CoCo都可在门店体量上仍不具备优势。为了防止进一步掉队,CoCo都可不久前还放宽了加盟政策,开放单店加盟模式。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开放单店加盟可以进一步拓宽CoCo都可的市场覆盖范围,通过吸引更多的小型创业者加入,实现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张。

CoCo员工被曝切西瓜时吃掉瓜心

“我吃草莓尖尖,你吃草莓屁屁”,这句放在恋爱关系中略带撒娇意味的话,如果将说话人的身份换为餐饮品牌的门店店员,许多人的感受想必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弯。而类似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奶茶品牌CoCo都可的身上。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则视频称,在CoCo都可位于上海的一家门店,该店员工在做果饮时一边徒手切西瓜,一边吃掉最甜的瓜心,再拿剩下的部分给顾客做果茶。

视频显示,后厨一名女员工戴着帽子和口罩正在切西瓜,但口罩佩戴并不规范,也没有佩戴手套,柜台上还放了一个CoCo都可的塑料杯。视频中,该店员切西瓜时连续多次将西瓜心切下吃掉,随后将剩下的西瓜切块装入盒中。

据新京报报道,7月8日,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浦江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涉事门店,值班店长称此事属实,已经上报给公司,公司已对该员工做停职处理,待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值得一提的是,该店长随后向媒体出示了一份公司守则,其中“员工饮用饮品”一栏中提到,“门市员工在上班时间内,除了用牛奶类、乳酸菌类、酒类、新鲜水果制作饮品外,其他饮品皆可无限畅饮”。

该店长表示,“员工在上班期间是不允许偷吃水果的,这个事情发生在7月2日晚上21时许,我也是事发后第二天,有媒体打电话来门店询问才知道”。

据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浦江所副所长唐群烨透露,经现场检查,该店内整体卫生情况较好,员工健康证件齐全,规范佩戴工作帽及口罩,索证索票齐全。

但唐群烨也表示,现场发现,该店有公司总部统一制作的“日管控”表格,但内容较为简单,未能涵盖全部食品安全风险点,且食品安全管理员人员自查流于形式,检查记录均是“无问题”,“我们现场责令店内负责人予以完善,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此次事件被曝光后,7月9日,“CoCo员工被曝切西瓜时吃掉瓜心”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发稿,相关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达到2.3亿。

对于CoCo都可此次卷入的风波,网友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网友认为,至少说明材料新鲜,员工自己都吃,比那些用烂水果的好多了。

有网友则评论道,“吃点不要紧,但问题吃瓜心这就有点过分了…… 把最好的吃掉,给顾客边角料?这顾客心里当然不舒服了。”“还好我不怎么喝奶茶,不然这看着挺膈应的,感觉像我花了钱买了别人不要的~”

但也有网友表示,“这件事还有人帮着洗白呢,说尝一尝很正常……”还有网友称,自己关心的是她的口水有没有弄到剩下的西瓜上。

此前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尽管名字中含有“CoCo”,但CoCo都可其实和歌手李玟(艺名CoCo)没有关系。在CoCo都可的招聘公众号中,品牌曾对名字中的“CoCo”一词做出解释称,在16世纪的西班牙语中,“CoCo”是“笑脸”的意思,因此CoCo都可希望将这份古典又美妙的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朋友。

回顾CoCo都可的品牌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7年,在中国台湾的淡水小镇,CoCo都可流行生活饮食正式诞生。此后,CoCo都可逐步走出淡水,开始深入到中国台湾的更多地方。

而等到CoCo都可进军大陆市场,已是十年之后。2007年,CoCo都可在大陆的第一家门店正式开门迎客。2008年,CoCo都可推出了自家的经典明星饮品——鲜百香双响炮。之后,CoCo都可的足迹开始迈向更广阔的市场,逐步成为了被不少消费者所熟知的奶茶品牌。

雷达财经从CoCo都可官方公众号了解到,负责运营该账号的公司为上海肇亿商贸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达550万美元。股权方面,该公司由香港鼎馔环球控股有限公司100%全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新式茶饮品牌频频受到资本青睐有所不同,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CoCo都可并未获得过任何外部融资。

对于CoCo都可员工切西瓜时吃掉瓜心一事,尽管网友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这其实已不是CoCo都可首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

早在2019年8月,江苏淮安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部分餐饮单位进行突击检查时,就曾在CoCo都可淮安新亚店发现霉变水果。除此之外,执法人员还发现CoCo都可奶茶店存在食品安全管理员缺失、储物间摆放混乱等问题。

去年6月,北京消协公布当年5月31日至6月15日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发布的通报统计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餐饮门店数量。统计显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餐饮门店数量排名中,CoCo都可(2个)和多个品牌并列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蜜雪冰城(3个)。

一个月后,又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自己在CoCo都可鼎新购物广场店所购买的饮品“西瓜吨吨桶”中发现了毛发。事后,这名消费者联系了店家,店家表示可以退款或重做一杯,但这名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并非小事,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

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CoCo都可相关的投诉超过2200起,其中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有26起。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投诉,包括在产品中发现飞虫、苍蝇、标签、塑料片等各种异物,以及门店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门店扩张节奏放缓,初代网红奶茶集体失宠

按创立时间算,已有二十多年品牌历史的CoCo都可可以算得上是奶茶行业的资深玩家。经过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更是横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雷达财经通过窄门餐眼数据了解到,截至目前,CoCo都可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达到4078家,覆盖国内33个省份、229个城市。

不过,若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可以发现,CoCo都可近两年的门店扩张节奏相比此前其实是有所放缓的。2020年、2021年,CoCo都可全年分别新开854家、863家门店,但2022年、2023年,CoCo都可全年新开的门店数量分别降到了425家、444家,比起此前几乎少了一半左右。

进入2024年,CoCo都可年内共新开141家门店。即便不与自己此前的扩店速度相比,CoCo都可扩张的速度也落后不少同行。比如,古茗年内新开525家门店,是CoCo都可年内新开门店数量的3.72倍。而有着“门店王”之称的蜜雪冰城年内新开4042家门店,几乎快要赶上CoCo都可所有门店的数量总和。

而逐步放缓的扩店节奏,也让CoCo都可的门店体量与诸多选手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以门店总量作为参考标准,目前排在CoCo都可前的新式茶饮品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蜜雪冰城(31219家)、古茗(9433家)外,还包括不少玩家。

比如,茶百道(8502家)、沪上阿姨(8337家)、甜啦啦(6357家)、书亦烧仙草(6088家)、益禾堂(5453家)等新式茶饮品牌的门店数,均领先CoCo都可。就连2017年创立、比CoCo都可晚诞生二十年的霸王茶姬,其4714家门店的体量也已超过CoCo都可的4078家。

事实上,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新式茶饮赛道正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在艾媒金榜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排行Top15》中,CoCo都可高居榜单第二名的位次,仅次于喜茶。而到了艾媒金榜发布《2022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15强榜单》时,CoCo都可的排名已经跌到了第五名的位次。

或是意识到品牌扩张有所落后的现状,CoCo都可当下正有意在拓店方面进一步发力。6月,有媒体报道称,CoCo都可对加盟策略进行了调整,开放单店加盟。相对CoCo都可此前坚持的区域授权经营模式,开放单店加盟将大幅降低品牌对加盟商的资金成本及运营实力的门槛,从而助推品牌进一步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掉队的老牌奶茶品牌不止CoCo都可一家。作为初代网红奶茶玩家的黑泷堂、快乐柠檬、贡茶、黑泷堂、鹿角巷等品牌,如今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业绩下滑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问题。

初代网红奶茶品牌失宠后,取而代之的是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在内的后起之秀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新宠。

有分析认为,相较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玩家,部分初代网红奶茶品牌在品牌定位上较为模糊,缺乏鲜明的差异化战略与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模糊性使得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难脱颖而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稳固的地位。

其次,在产品创新层面,一些初代网红奶茶品牌似乎遭遇了瓶颈,新品研发的步伐较为迟缓,难以跟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创新不足无疑会削弱品牌的吸引力,进而导致消费者逐渐流失。

再者,从营销宣传的角度来看,一些初代网红奶茶品牌也未能充分把握年轻消费群体的脉搏。它们的营销策略往往缺乏新意与创意,难以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趋势以及消费理念相契合。这种脱节不仅限制了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也加速了部分消费群体的流失,使得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下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oCo员工吃掉西瓜心上热搜背后,食品安全顽疾难解

CoCo都可慢了。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雷达财经 莫恩盟 

编辑|深海

因门店员工在后厨切西瓜时吃掉瓜心,网红奶茶品牌CoCo都可被送上了热搜。

对于此次风波,涉事门店店长回应称此事属实,已经上报给公司,公司会协助处理,已经第一时间对相关员工做停职处理。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在此次员工切西瓜时吃掉瓜心的事件发生之前,CoCo都可此前就曾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目前与CoCo都可相关的投诉多达2200多起,其中不乏与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投诉。

早在1997年,CoCo都可就已在中国台湾问世。2007年,CoCo都可正式进军大陆市场,目前CoCo都可的足迹已遍布国内多个省市,甚至其商业版图还覆盖到了海外的诸多国家和地区。

不过,雷达财经注意到,作为较早一批进军奶茶行业的玩家,CoCo都可近些年的扩张节奏却有所放缓。虽然比起部分初代网红奶茶品牌的没落,CoCo都可目前的境况要好一些,但在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玩家的对比下,CoCo都可在门店体量上仍不具备优势。为了防止进一步掉队,CoCo都可不久前还放宽了加盟政策,开放单店加盟模式。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开放单店加盟可以进一步拓宽CoCo都可的市场覆盖范围,通过吸引更多的小型创业者加入,实现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扩张。

CoCo员工被曝切西瓜时吃掉瓜心

“我吃草莓尖尖,你吃草莓屁屁”,这句放在恋爱关系中略带撒娇意味的话,如果将说话人的身份换为餐饮品牌的门店店员,许多人的感受想必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弯。而类似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了奶茶品牌CoCo都可的身上。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则视频称,在CoCo都可位于上海的一家门店,该店员工在做果饮时一边徒手切西瓜,一边吃掉最甜的瓜心,再拿剩下的部分给顾客做果茶。

视频显示,后厨一名女员工戴着帽子和口罩正在切西瓜,但口罩佩戴并不规范,也没有佩戴手套,柜台上还放了一个CoCo都可的塑料杯。视频中,该店员切西瓜时连续多次将西瓜心切下吃掉,随后将剩下的西瓜切块装入盒中。

据新京报报道,7月8日,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浦江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涉事门店,值班店长称此事属实,已经上报给公司,公司已对该员工做停职处理,待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值得一提的是,该店长随后向媒体出示了一份公司守则,其中“员工饮用饮品”一栏中提到,“门市员工在上班时间内,除了用牛奶类、乳酸菌类、酒类、新鲜水果制作饮品外,其他饮品皆可无限畅饮”。

该店长表示,“员工在上班期间是不允许偷吃水果的,这个事情发生在7月2日晚上21时许,我也是事发后第二天,有媒体打电话来门店询问才知道”。

据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浦江所副所长唐群烨透露,经现场检查,该店内整体卫生情况较好,员工健康证件齐全,规范佩戴工作帽及口罩,索证索票齐全。

但唐群烨也表示,现场发现,该店有公司总部统一制作的“日管控”表格,但内容较为简单,未能涵盖全部食品安全风险点,且食品安全管理员人员自查流于形式,检查记录均是“无问题”,“我们现场责令店内负责人予以完善,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此次事件被曝光后,7月9日,“CoCo员工被曝切西瓜时吃掉瓜心”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发稿,相关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达到2.3亿。

对于CoCo都可此次卷入的风波,网友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网友认为,至少说明材料新鲜,员工自己都吃,比那些用烂水果的好多了。

有网友则评论道,“吃点不要紧,但问题吃瓜心这就有点过分了…… 把最好的吃掉,给顾客边角料?这顾客心里当然不舒服了。”“还好我不怎么喝奶茶,不然这看着挺膈应的,感觉像我花了钱买了别人不要的~”

但也有网友表示,“这件事还有人帮着洗白呢,说尝一尝很正常……”还有网友称,自己关心的是她的口水有没有弄到剩下的西瓜上。

此前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尽管名字中含有“CoCo”,但CoCo都可其实和歌手李玟(艺名CoCo)没有关系。在CoCo都可的招聘公众号中,品牌曾对名字中的“CoCo”一词做出解释称,在16世纪的西班牙语中,“CoCo”是“笑脸”的意思,因此CoCo都可希望将这份古典又美妙的祝福传递给每一位朋友。

回顾CoCo都可的品牌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7年,在中国台湾的淡水小镇,CoCo都可流行生活饮食正式诞生。此后,CoCo都可逐步走出淡水,开始深入到中国台湾的更多地方。

而等到CoCo都可进军大陆市场,已是十年之后。2007年,CoCo都可在大陆的第一家门店正式开门迎客。2008年,CoCo都可推出了自家的经典明星饮品——鲜百香双响炮。之后,CoCo都可的足迹开始迈向更广阔的市场,逐步成为了被不少消费者所熟知的奶茶品牌。

雷达财经从CoCo都可官方公众号了解到,负责运营该账号的公司为上海肇亿商贸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注册资本达550万美元。股权方面,该公司由香港鼎馔环球控股有限公司100%全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新式茶饮品牌频频受到资本青睐有所不同,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CoCo都可并未获得过任何外部融资。

对于CoCo都可员工切西瓜时吃掉瓜心一事,尽管网友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这其实已不是CoCo都可首次卷入食品安全风波。

早在2019年8月,江苏淮安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部分餐饮单位进行突击检查时,就曾在CoCo都可淮安新亚店发现霉变水果。除此之外,执法人员还发现CoCo都可奶茶店存在食品安全管理员缺失、储物间摆放混乱等问题。

去年6月,北京消协公布当年5月31日至6月15日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发布的通报统计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餐饮门店数量。统计显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连锁餐饮门店数量排名中,CoCo都可(2个)和多个品牌并列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蜜雪冰城(3个)。

一个月后,又有消费者向媒体反映自己在CoCo都可鼎新购物广场店所购买的饮品“西瓜吨吨桶”中发现了毛发。事后,这名消费者联系了店家,店家表示可以退款或重做一杯,但这名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并非小事,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

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CoCo都可相关的投诉超过2200起,其中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有26起。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投诉,包括在产品中发现飞虫、苍蝇、标签、塑料片等各种异物,以及门店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门店扩张节奏放缓,初代网红奶茶集体失宠

按创立时间算,已有二十多年品牌历史的CoCo都可可以算得上是奶茶行业的资深玩家。经过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更是横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雷达财经通过窄门餐眼数据了解到,截至目前,CoCo都可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达到4078家,覆盖国内33个省份、229个城市。

不过,若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可以发现,CoCo都可近两年的门店扩张节奏相比此前其实是有所放缓的。2020年、2021年,CoCo都可全年分别新开854家、863家门店,但2022年、2023年,CoCo都可全年新开的门店数量分别降到了425家、444家,比起此前几乎少了一半左右。

进入2024年,CoCo都可年内共新开141家门店。即便不与自己此前的扩店速度相比,CoCo都可扩张的速度也落后不少同行。比如,古茗年内新开525家门店,是CoCo都可年内新开门店数量的3.72倍。而有着“门店王”之称的蜜雪冰城年内新开4042家门店,几乎快要赶上CoCo都可所有门店的数量总和。

而逐步放缓的扩店节奏,也让CoCo都可的门店体量与诸多选手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以门店总量作为参考标准,目前排在CoCo都可前的新式茶饮品牌,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蜜雪冰城(31219家)、古茗(9433家)外,还包括不少玩家。

比如,茶百道(8502家)、沪上阿姨(8337家)、甜啦啦(6357家)、书亦烧仙草(6088家)、益禾堂(5453家)等新式茶饮品牌的门店数,均领先CoCo都可。就连2017年创立、比CoCo都可晚诞生二十年的霸王茶姬,其4714家门店的体量也已超过CoCo都可的4078家。

事实上,随着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新式茶饮赛道正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在艾媒金榜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排行Top15》中,CoCo都可高居榜单第二名的位次,仅次于喜茶。而到了艾媒金榜发布《2022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15强榜单》时,CoCo都可的排名已经跌到了第五名的位次。

或是意识到品牌扩张有所落后的现状,CoCo都可当下正有意在拓店方面进一步发力。6月,有媒体报道称,CoCo都可对加盟策略进行了调整,开放单店加盟。相对CoCo都可此前坚持的区域授权经营模式,开放单店加盟将大幅降低品牌对加盟商的资金成本及运营实力的门槛,从而助推品牌进一步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掉队的老牌奶茶品牌不止CoCo都可一家。作为初代网红奶茶玩家的黑泷堂、快乐柠檬、贡茶、黑泷堂、鹿角巷等品牌,如今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业绩下滑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问题。

初代网红奶茶品牌失宠后,取而代之的是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在内的后起之秀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新宠。

有分析认为,相较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玩家,部分初代网红奶茶品牌在品牌定位上较为模糊,缺乏鲜明的差异化战略与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模糊性使得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较难脱颖而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稳固的地位。

其次,在产品创新层面,一些初代网红奶茶品牌似乎遭遇了瓶颈,新品研发的步伐较为迟缓,难以跟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产品创新不足无疑会削弱品牌的吸引力,进而导致消费者逐渐流失。

再者,从营销宣传的角度来看,一些初代网红奶茶品牌也未能充分把握年轻消费群体的脉搏。它们的营销策略往往缺乏新意与创意,难以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趋势以及消费理念相契合。这种脱节不仅限制了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也加速了部分消费群体的流失,使得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一步下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