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市与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签署15项合作备忘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市与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签署15项合作备忘录

沪新合作又有新内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2016年,当新加坡劲升逻辑私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志强重返上海时,他为中国便利的电子支付手段所惊叹,数字化的场景已经浸入市民生活方方面面,让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活力。

2021年,劲升逻辑公司加大在华布局,这家隶属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旗下的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公司,正将为全球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提供便利,“短短三年时间内,劲升逻辑在华业务获得了巨大发展,今年将会是双位数增长。”

劲升逻辑是6000余个新加坡在沪投资的项目之一。截至去年上半年,新加坡已在上海投资项目超6100个,累计投资额超245亿美元。

而在2019年到2022年间,沪新每年双边贸易额在900亿元至1000亿元人民币间,2022年贸易额达到998.3亿元人民币。从2013年起,新加坡已经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新增投资来源国。

2024年7月9日,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签署15项合作备忘录,涵盖“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合作、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城市治理、人文交流等领域。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此次15项合作备忘录中,劲升逻辑与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达成相关合作。

黄志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跨境贸易数字化转型是劲升逻辑的主要业务方向之一。“此次合作就是要打通这个跨境贸易这部分的认证难点,实现商品跨境申报、认证。从而帮助企业提高通关效率。”

上海是劲升逻辑在中国布局的重要基地。

黄志强说:“上海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广泛,数据开发、科技研发都非常到位。同时上海的营商环境国际化,文化背景多元,非常适合开展跨境业务。”

目前,劲升逻辑在华业务持续高速增长。黄志强表示:“劲升逻辑的优势在于全球布局,除了为本土政府、企业提供全球化贸易便利化的解决方案之外,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拓展国际市场的支持。我们可以把这里的优秀产品从国内带到国外。”

沪新都是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和大市场。

当前,在上海的新加坡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金融、物流、消费及专业服务等领域,不少企业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其中,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有凯德、仁恒、吉宝等企业;金融领域,新加坡三大银行——华侨、大华及星展都在上海设有分行;食品领域,有像珍宝海鲜坊、面包物语、花蜜甜品等也在沪开店。

新加坡企业中心主任黄非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新加坡企业中心是一站式的服务机构,致力于协助新加坡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并促进新加坡企业和中国各地的商贸往来。新加坡企业中心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设立,并获得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支持,为新中两国企业提供商务咨询、市场信息和商业配对等服务。

摄影:张春海

他向记者透露,除了将新加坡头部企业引入中国之外,近年来,该中心还致力于搭建渠道,帮助更多的新加坡中小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对新加坡企业有很大的诱惑力。新加坡市场体量小,但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实际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较成熟的市场经验,因此将他们带入中国市场,可为中国市场提供优质新加坡产品、服务。”

黄非提到,一些成熟的新加坡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中国的商业运营习惯不是很熟悉,包括注册申请银行开户等方面也不是很了解。

但是,“随着上海越来越向这个国际化的靠拢,企业申请开户越来越便利化,我们也听说很多企业事项不用到场,可以线上办理,这将有助于新加坡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更好在沪、在华发展。”黄非说道,这正是在沪新理事会的议事机制下完成的。

黄非同时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新加坡作为东盟发达国家,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良好的跳板,“欢迎有意向东盟拓展市场的中国企业来新发展。”

国际贸易愈发便利的背景下,国际商事纠纷处理也是双边合作的重点。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于 1988 年设立的国际仲裁机构,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独立、公正、专业、高效的仲裁争议解决服务。

2019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沪新全面合作机制框架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五年来,双方秉承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开展合作。

新加坡已建设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国际争议解决目的地。而上海正在围绕“五个中心”建设持续发力。

“过去5年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共同打造了’沪兴两地的高端法律服务’,尤其是围绕商事仲裁的国际仲裁 设立‘沪新荟’论坛。”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唯骏告诉界面新闻,“除了商事仲裁领域,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还与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建立了合作,为在沪专业法律人士提供了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的调解员资质培训。这种仲裁与调解方面的合作,有利于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以及新加坡企业  ‘走进来’提供争议解决服务。”

她向记者透露,目前双边正在就海事、海运领域的国际仲裁案件进行合作,“通过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本土纠纷当事方可以不用出国,就能提交材料,参与仲裁。进一步有助于中国企业、律师和仲裁专家在国际争议解决中取得更加平等的地位。”

2023年新加坡公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83岁,上海本市户籍人口为83.66岁,双方应对老龄社会不断加剧将面临共同的挑战。

慢病防控、数字医疗、健康增龄、智慧医院管理、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医学教育等领域,沪新两地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界面新闻从沪新理事会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将与新加坡医疗机构、高校在智能医疗等方面开展合作,包括智能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透露,“双方已经在上海和新加坡分别成立上海-新加坡医学创新中心,通过实体化运作,促进双方更便利的交流。双方优势互补,如新加坡在创新方面成果卓著,而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可能领先一步。”

同时,上海正在参考、借鉴新加坡成熟的医疗保健系统,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惠及本土患者。宁光告诉界面新闻。

近年来,新加坡观众热衷于追中国剧,看中国综艺节目。《爱情公寓》《极限挑战》《梦想改造家》等沪产爆款影视、综艺已经连续3年在新加坡全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国剧出海,新加坡是其中重要枢纽。

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瑜告诉记者,近年来,两家企业将多部优秀视听作品带向新加坡市场,“通过在新加坡的合作,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内容能够辐射到全球更广阔的市场,接触到更多国际合作伙伴。新加坡媒体机构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建立了深度的产品化合作,有利于内容在亚洲地区的传播。”

受访者供图。

随着“这些内容在新加坡市场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反响,中国视听内容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周瑜表示。

未来,“我们还将推介更多创意先锋的上海故事作品,让国际同行共同欣赏中国优秀的视听内容。”周瑜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市与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签署15项合作备忘录

沪新合作又有新内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2016年,当新加坡劲升逻辑私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经理黄志强重返上海时,他为中国便利的电子支付手段所惊叹,数字化的场景已经浸入市民生活方方面面,让他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活力。

2021年,劲升逻辑公司加大在华布局,这家隶属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旗下的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公司,正将为全球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提供便利,“短短三年时间内,劲升逻辑在华业务获得了巨大发展,今年将会是双位数增长。”

劲升逻辑是6000余个新加坡在沪投资的项目之一。截至去年上半年,新加坡已在上海投资项目超6100个,累计投资额超245亿美元。

而在2019年到2022年间,沪新每年双边贸易额在900亿元至1000亿元人民币间,2022年贸易额达到998.3亿元人民币。从2013年起,新加坡已经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新增投资来源国。

2024年7月9日,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签署15项合作备忘录,涵盖“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合作、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城市治理、人文交流等领域。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此次15项合作备忘录中,劲升逻辑与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达成相关合作。

黄志强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跨境贸易数字化转型是劲升逻辑的主要业务方向之一。“此次合作就是要打通这个跨境贸易这部分的认证难点,实现商品跨境申报、认证。从而帮助企业提高通关效率。”

上海是劲升逻辑在中国布局的重要基地。

黄志强说:“上海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广泛,数据开发、科技研发都非常到位。同时上海的营商环境国际化,文化背景多元,非常适合开展跨境业务。”

目前,劲升逻辑在华业务持续高速增长。黄志强表示:“劲升逻辑的优势在于全球布局,除了为本土政府、企业提供全球化贸易便利化的解决方案之外,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拓展国际市场的支持。我们可以把这里的优秀产品从国内带到国外。”

沪新都是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和大市场。

当前,在上海的新加坡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金融、物流、消费及专业服务等领域,不少企业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其中,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有凯德、仁恒、吉宝等企业;金融领域,新加坡三大银行——华侨、大华及星展都在上海设有分行;食品领域,有像珍宝海鲜坊、面包物语、花蜜甜品等也在沪开店。

新加坡企业中心主任黄非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新加坡企业中心是一站式的服务机构,致力于协助新加坡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并促进新加坡企业和中国各地的商贸往来。新加坡企业中心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设立,并获得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支持,为新中两国企业提供商务咨询、市场信息和商业配对等服务。

摄影:张春海

他向记者透露,除了将新加坡头部企业引入中国之外,近年来,该中心还致力于搭建渠道,帮助更多的新加坡中小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对新加坡企业有很大的诱惑力。新加坡市场体量小,但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实际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较成熟的市场经验,因此将他们带入中国市场,可为中国市场提供优质新加坡产品、服务。”

黄非提到,一些成熟的新加坡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中国的商业运营习惯不是很熟悉,包括注册申请银行开户等方面也不是很了解。

但是,“随着上海越来越向这个国际化的靠拢,企业申请开户越来越便利化,我们也听说很多企业事项不用到场,可以线上办理,这将有助于新加坡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更好在沪、在华发展。”黄非说道,这正是在沪新理事会的议事机制下完成的。

黄非同时向中国企业抛出“橄榄枝”,新加坡作为东盟发达国家,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良好的跳板,“欢迎有意向东盟拓展市场的中国企业来新发展。”

国际贸易愈发便利的背景下,国际商事纠纷处理也是双边合作的重点。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于 1988 年设立的国际仲裁机构,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独立、公正、专业、高效的仲裁争议解决服务。

2019年,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沪新全面合作机制框架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五年来,双方秉承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开展合作。

新加坡已建设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国际争议解决目的地。而上海正在围绕“五个中心”建设持续发力。

“过去5年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共同打造了’沪兴两地的高端法律服务’,尤其是围绕商事仲裁的国际仲裁 设立‘沪新荟’论坛。”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唯骏告诉界面新闻,“除了商事仲裁领域,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还与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建立了合作,为在沪专业法律人士提供了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的调解员资质培训。这种仲裁与调解方面的合作,有利于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以及新加坡企业  ‘走进来’提供争议解决服务。”

她向记者透露,目前双边正在就海事、海运领域的国际仲裁案件进行合作,“通过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本土纠纷当事方可以不用出国,就能提交材料,参与仲裁。进一步有助于中国企业、律师和仲裁专家在国际争议解决中取得更加平等的地位。”

2023年新加坡公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83岁,上海本市户籍人口为83.66岁,双方应对老龄社会不断加剧将面临共同的挑战。

慢病防控、数字医疗、健康增龄、智慧医院管理、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医学教育等领域,沪新两地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界面新闻从沪新理事会获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将与新加坡医疗机构、高校在智能医疗等方面开展合作,包括智能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透露,“双方已经在上海和新加坡分别成立上海-新加坡医学创新中心,通过实体化运作,促进双方更便利的交流。双方优势互补,如新加坡在创新方面成果卓著,而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可能领先一步。”

同时,上海正在参考、借鉴新加坡成熟的医疗保健系统,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惠及本土患者。宁光告诉界面新闻。

近年来,新加坡观众热衷于追中国剧,看中国综艺节目。《爱情公寓》《极限挑战》《梦想改造家》等沪产爆款影视、综艺已经连续3年在新加坡全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国剧出海,新加坡是其中重要枢纽。

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上海五岸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瑜告诉记者,近年来,两家企业将多部优秀视听作品带向新加坡市场,“通过在新加坡的合作,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内容能够辐射到全球更广阔的市场,接触到更多国际合作伙伴。新加坡媒体机构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建立了深度的产品化合作,有利于内容在亚洲地区的传播。”

受访者供图。

随着“这些内容在新加坡市场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反响,中国视听内容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周瑜表示。

未来,“我们还将推介更多创意先锋的上海故事作品,让国际同行共同欣赏中国优秀的视听内容。”周瑜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