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尽管《爱乐之城》受乌龙颁奖事件“错失”最佳影片,但也成为最大赢家,摘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奖、最佳配乐、最佳原创歌曲、最佳艺术指导在内的6项大奖,再加上《爱乐之城》在场外好评如潮,口碑爆棚,这些荣誉可谓是实至名归。
相对于前者,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就显得有些“低调了”,相信很多观众对这部电影是比较陌生的,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把“最佳”的殊荣颁给这部电影。对于奥斯卡你首先要知道它的倾向性,那就是在奥斯卡奖角逐的过程中,历史和政治因素总是会影响影片的类型和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决定奥斯卡奖的归属问题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和主旨比影片本身的艺术含量更为重要。奥斯卡的选择永远是安全的、主流的、非争议性的电影,而且这些电影还要拥有被广泛接受的价值。
所以预算仅为500的美元,并没有大牌影星参演的《月光男孩》一经上映便备受西方媒体瞩目,它的故事讲述一位在迈阿密贫困社区生活的黑人男孩塞隆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经历。片中,塞隆性格封闭的背后是家庭的破碎、同龄人的羞辱、爱人的背叛,以及关于诸上所述所产生的自我怀疑。他游离于不完整的亲情与爱情间,试图寻找容身之所,不安全感却把他抛向了当初所痛恨的职业。可以说,他的完整即是不完整的集合,对美国社会而言,他影射的社会问题是广泛的,真实的,是具备人文关怀的。
因此在当今世界的大环境中,尤其是随着美国国民心目中本来就带有“歧视”“偏见”标签的特朗普战胜希拉里登上美国总统宝座造成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再加上他上台便出台一系列的民族保护主义政策更加深了这些矛盾,所以具备“黑人”“同性恋”等尖锐社会标签且制作优良的《月光男孩》自然理所应当的当选,反观标签是“歌舞”“爱情”的《爱乐之城》的落选实则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16年,讲述“媒体人职业道德”“舆论真相”的《聚焦》当选,而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猎人》、口碑爆棚的科幻片《火星救援》落选。
所以15年,讽刺好莱坞,主题直指演员自我修养的《鸟人》当选,而众星云集的乌邦托之作《布达佩斯饭店》却落选。
所以14年,根据真事改编,揭露美国黑奴历史的《为奴12载》当选,而被外界一致看好的科幻电影《地心引力》、《她》落选。
所以13年,讲述1979年伊朗政变,美国政府解救6名逃亡在德黑兰的大使馆人员,揭开尘封近30年历史面纱“Argo行动”的《逃离德黑兰》当选,而李安执导标签为“奇幻”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却落选。
奥斯卡这样的倾向几乎影响到每一年的评选,每一年评选出的最佳影片就会折射出“人文的关怀”,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06年的最佳影片《撞车》,这部电影直指美国最大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该片勇敢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的任何行为都会带上种族歧视的印记”的社会事实,它的当选甚至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格局,冲击了美国政坛,引发的反思如烙印一样深刻在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心里。
奥斯卡奖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表彰对电影艺术做出伟大贡献的电影和艺术家,更是对社会、历史、真相、人性的问责以及“人文关怀”。
说点题外话,今年的最佳外语片奖颁给了伊朗电影《推销员》,由于特朗普出台的“禁穆斯林令”致使伊朗代表团无法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这件事儿引起了轩然大波,再加上前些日子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公开怒怼特朗普风波,今年的奥斯卡表达了更多的“政治诉求”,想必在未来的某一年也会有部电影深刻讲了讲特朗普的故事而摘得奥斯卡最佳影片,那就有意思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