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大师斯特凡·杰罗夫斯基个展开幕直击,观众漫步他的“艺术之光”

展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24年7月10日,展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斯特凡·杰罗夫斯基(Stefan Gierowski)是战后欧洲最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在2022年去世后在中国的首个回顾展。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于1925年生于波兰,早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即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重要机构和双年展上展出作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内的全球多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作为波兰艺术家,他代表了活跃在欧洲“另一半”的艺术家。杰罗夫斯基对波兰艺术在西方经典中近乎完全缺席的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波兰前卫艺术演进的路径与西方路径彼此平行,而不是受后者影响的结果”。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展览现场,20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本次展览即通过对艺术家自二十世纪40年代晚期直至2022年去世为止的艺术生涯的回顾,对“现代艺术乃是西欧/美国的产物”这一正统观念提出挑战,讲述了其实践与成就如何参与了现代艺术史“西方故事”的瓦解。

展览由英国著名策展人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策展,涵盖了艺术家生涯的重要的作品并以三个部分探讨了相应的议题,其中包括:在太空旅行成为全球焦点的当下,杰罗夫斯基的抽象艺术如何回应了太空探索这一主题,并对太空中光的存在以及科学语境中光的意义等问题给出独特的答案;中国文化尤其是老子哲学对杰罗夫斯基的影响,由此延伸而出对精神与虚空的探讨,并提示了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现代西方思想的塑造;以及艺术家通过抽象艺术对光与色的关系所进行的伟大探索,展示了艺术能够以何等富有深度及创造性的方式对科学的思想与发展提供回应。

正如菲利普·多德所述:“当下,现代艺术的‘西方故事’面临分崩离析,人们重拾对太空探索和旅行的兴趣,科学范式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居于核心地位,英语世界以外地区抽象艺术的历史得到承认,对于精神性与艺术的讨论重获尊重——以上当代重要趋势和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绘画恰成彼此启发映照之势”。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展览现场,20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标题“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取自歌手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曲目《颂歌》(Anthem)。展览深入探讨了杰罗夫斯基艺术中“光”的多重意义——从科学意义上的光,到精神意义上的光,再到作为绘画必要组成部分的光,以此回应杰罗夫斯基关于“光生万物”的表达。

艺术家于2022 年去世后,国际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杰罗夫斯基艺术热潮。2023年在罗斯科博物馆举办的个展“斯特凡·杰罗夫斯基:至此永恒”(Stefan Gierowski: From Here to Eternity)中,杰罗夫斯基与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并列展示,位于意大利的Dep艺术画廊亦在2022年举办了杰罗夫斯基和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多位艺术家在内的群展“空间感,光感”(The Sense of Space,The Sense of Light)。诸多评论家和文化名人对他赞誉有加,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前策展人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蓬皮杜中心策展人米歇尔·高蒂埃(Michel Gauthier)、罗斯科作品全集主编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展览现场,20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此次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共展出作品27件,通过对艺术史和当代议题的探讨,以及对中国哲学影响的挖掘,为杰罗夫斯基艺术在当代的观看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由斯特凡·杰罗夫斯基基金会、波兰共和国文化和国家遗产部、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作为支持机构共同举办。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9月1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波兰大师斯特凡·杰罗夫斯基个展开幕直击,观众漫步他的“艺术之光”

展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24年7月10日,展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斯特凡·杰罗夫斯基(Stefan Gierowski)是战后欧洲最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在2022年去世后在中国的首个回顾展。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于1925年生于波兰,早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即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重要机构和双年展上展出作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内的全球多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作为波兰艺术家,他代表了活跃在欧洲“另一半”的艺术家。杰罗夫斯基对波兰艺术在西方经典中近乎完全缺席的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波兰前卫艺术演进的路径与西方路径彼此平行,而不是受后者影响的结果”。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展览现场,20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本次展览即通过对艺术家自二十世纪40年代晚期直至2022年去世为止的艺术生涯的回顾,对“现代艺术乃是西欧/美国的产物”这一正统观念提出挑战,讲述了其实践与成就如何参与了现代艺术史“西方故事”的瓦解。

展览由英国著名策展人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策展,涵盖了艺术家生涯的重要的作品并以三个部分探讨了相应的议题,其中包括:在太空旅行成为全球焦点的当下,杰罗夫斯基的抽象艺术如何回应了太空探索这一主题,并对太空中光的存在以及科学语境中光的意义等问题给出独特的答案;中国文化尤其是老子哲学对杰罗夫斯基的影响,由此延伸而出对精神与虚空的探讨,并提示了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现代西方思想的塑造;以及艺术家通过抽象艺术对光与色的关系所进行的伟大探索,展示了艺术能够以何等富有深度及创造性的方式对科学的思想与发展提供回应。

正如菲利普·多德所述:“当下,现代艺术的‘西方故事’面临分崩离析,人们重拾对太空探索和旅行的兴趣,科学范式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居于核心地位,英语世界以外地区抽象艺术的历史得到承认,对于精神性与艺术的讨论重获尊重——以上当代重要趋势和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绘画恰成彼此启发映照之势”。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展览现场,20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标题“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取自歌手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曲目《颂歌》(Anthem)。展览深入探讨了杰罗夫斯基艺术中“光”的多重意义——从科学意义上的光,到精神意义上的光,再到作为绘画必要组成部分的光,以此回应杰罗夫斯基关于“光生万物”的表达。

艺术家于2022 年去世后,国际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杰罗夫斯基艺术热潮。2023年在罗斯科博物馆举办的个展“斯特凡·杰罗夫斯基:至此永恒”(Stefan Gierowski: From Here to Eternity)中,杰罗夫斯基与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并列展示,位于意大利的Dep艺术画廊亦在2022年举办了杰罗夫斯基和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多位艺术家在内的群展“空间感,光感”(The Sense of Space,The Sense of Light)。诸多评论家和文化名人对他赞誉有加,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前策展人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蓬皮杜中心策展人米歇尔·高蒂埃(Michel Gauthier)、罗斯科作品全集主编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展览现场,202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此次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共展出作品27件,通过对艺术史和当代议题的探讨,以及对中国哲学影响的挖掘,为杰罗夫斯基艺术在当代的观看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由斯特凡·杰罗夫斯基基金会、波兰共和国文化和国家遗产部、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作为支持机构共同举办。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9月1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