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际美妆巨头押注的生物基原料,会是下一风口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际美妆巨头押注的生物基原料,会是下一风口吗?

欲以新的生物基、可持续成分取代传统成分。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聚美丽 沐 沐

日前,聚美丽从外媒获悉,欧莱雅集团与Debut Biotech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Debut Biotech公司将开发十多种生物基成分,以取代目前欧莱雅全球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中使用的传统成分,涉及皮肤、头发、彩妆和香水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这家美容巨头于2023年6月通过其风险投资公司 Bold 向Debut Biotech公司领投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091万元)B 轮融资以来,两家公司首次联合发表重大声明。同时,这也意味着欧莱雅集团和Debut Biotech公司的合作关系将进入下一阶段。

搭乘无细胞生物发酵技术,欧莱雅最新生物基成分将问世?

公开资料显示,Debut Biotech是一家美国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专门从事新型成分和产品的端到端发现、配方、临床试验和制造。

从协议内容来看,Debut Biotech公司将利用专有的无细胞先进生物制造工艺,结合无细胞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十多种生物基成分,以取代目前欧莱雅集团使用的传统发酵工艺。

众所周知,“发酵”在合成生物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来说,发酵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生物技术。可以说,发酵是合成生物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发酵有两个途径——有细胞发酵和无细胞发酵。

据了解,有细胞发酵是较为常用的合成生物手段,这种传统的发酵方式,需要一个可以承载其发生作用的有机体,如酵母或细胞;无细胞发酵则是不需要载体,直接控制生物过程。而Debut Biotech公司正是利用其独创的无细胞发酵技术,帮助欧莱雅集团开发新的生物基成分。

一方面,Debut Biotech公司的无细胞先进生物制造平台可绕过传统发酵的限制,直接控制生物过程,从而生产具有高性能、抗老化和抗氧化特性天然产品。另外,这一平台的合成生物技术可显著降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并增加可以实现的产品数量。

另一方面,这一生物技术能够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微生物,如细菌、酵母、微藻、真菌等,或植物细胞来获得生物基原料,可保护自然资源,符合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此,Debut Biote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约书亚·布里顿Joshua Britton表示:“与酿造啤酒的传统发酵方式不同,我们采用无细胞发酵技术来开发欧莱雅集团在产品配方中常用的成分,这样的生产方式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原料种植,更具可持续性。”这也与欧莱雅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然而,Debut Biotech公司究竟开发出了哪些生物基成分,这项协议暂未披露。而且,据这两家公司称,这些原料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应用到欧莱雅集团旗下的产品中。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美妆原料转“绿”

“可持续发展”贯穿了欧莱雅集团研发、生产、消费等多个领域,其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而此次与Debut Biotech公司的深入合作,正是欧莱雅集团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又一次践行。

究其深层原因,是2020年欧莱雅集团宣布的全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欧莱雅,为明天”,期间制定了一系列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承诺。

图源:欧莱雅官网

其中,在原料端层面,欧莱雅承诺到2030年,品牌配方中95%的成分将是生物基成分,来自可再生植物资源或丰富的矿物质。

这意味着,欧莱雅一方面在追求如生物技术开发科学美容配方之外,还将追求将使用生物基替代品取代传统成分,如主流美妆成分2,3-丁二醇等保湿剂、多酚、增塑剂、色素、天然产物等。

为此,欧莱雅集团频频加码生物基、可持续原料,加强与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这从欧莱雅近年来投资、收购、合作项目的逻辑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从上图就可以看出欧莱雅集团在美妆护肤可持续原料上有着持续的投入。

事实上,不止欧莱雅集团,其他国际美妆巨头也看好可持续美容赛道,纷纷布局上游原料。

譬如,德之馨与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Synergio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收购了Synergio少数股权,此次合作旨在利用先进的植物技术开发与探索用于消费品的天然和可持续的护理解决方案。

奇华顿与合成生物头部企业Amyris达成协议,收购Amyris部分化妆品成分,包括最高性能的润肤剂Neossance Squalane、植物基硅酮替代品Neossance Hemisqualane和可持续防晒剂CleanScreen 。

总体来看,生物基、可持续原料是一条长期可践行的路。甚至可以说,促进绿色科学、开发和应用基于生物技术的替代成分会成为美妆行业的前沿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欧莱雅

3.9k
  • 对话兰珍珍:在内耗中找到自我,这就是生活
  • 美即品牌关闭线上渠道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际美妆巨头押注的生物基原料,会是下一风口吗?

欲以新的生物基、可持续成分取代传统成分。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聚美丽 沐 沐

日前,聚美丽从外媒获悉,欧莱雅集团与Debut Biotech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协议,Debut Biotech公司将开发十多种生物基成分,以取代目前欧莱雅全球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中使用的传统成分,涉及皮肤、头发、彩妆和香水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这家美容巨头于2023年6月通过其风险投资公司 Bold 向Debut Biotech公司领投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091万元)B 轮融资以来,两家公司首次联合发表重大声明。同时,这也意味着欧莱雅集团和Debut Biotech公司的合作关系将进入下一阶段。

搭乘无细胞生物发酵技术,欧莱雅最新生物基成分将问世?

公开资料显示,Debut Biotech是一家美国合成生物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专门从事新型成分和产品的端到端发现、配方、临床试验和制造。

从协议内容来看,Debut Biotech公司将利用专有的无细胞先进生物制造工艺,结合无细胞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十多种生物基成分,以取代目前欧莱雅集团使用的传统发酵工艺。

众所周知,“发酵”在合成生物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来说,发酵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生物技术。可以说,发酵是合成生物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其中,发酵有两个途径——有细胞发酵和无细胞发酵。

据了解,有细胞发酵是较为常用的合成生物手段,这种传统的发酵方式,需要一个可以承载其发生作用的有机体,如酵母或细胞;无细胞发酵则是不需要载体,直接控制生物过程。而Debut Biotech公司正是利用其独创的无细胞发酵技术,帮助欧莱雅集团开发新的生物基成分。

一方面,Debut Biotech公司的无细胞先进生物制造平台可绕过传统发酵的限制,直接控制生物过程,从而生产具有高性能、抗老化和抗氧化特性天然产品。另外,这一平台的合成生物技术可显著降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并增加可以实现的产品数量。

另一方面,这一生物技术能够通过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微生物,如细菌、酵母、微藻、真菌等,或植物细胞来获得生物基原料,可保护自然资源,符合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此,Debut Biotech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约书亚·布里顿Joshua Britton表示:“与酿造啤酒的传统发酵方式不同,我们采用无细胞发酵技术来开发欧莱雅集团在产品配方中常用的成分,这样的生产方式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原料种植,更具可持续性。”这也与欧莱雅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然而,Debut Biotech公司究竟开发出了哪些生物基成分,这项协议暂未披露。而且,据这两家公司称,这些原料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应用到欧莱雅集团旗下的产品中。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美妆原料转“绿”

“可持续发展”贯穿了欧莱雅集团研发、生产、消费等多个领域,其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而此次与Debut Biotech公司的深入合作,正是欧莱雅集团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又一次践行。

究其深层原因,是2020年欧莱雅集团宣布的全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欧莱雅,为明天”,期间制定了一系列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承诺。

图源:欧莱雅官网

其中,在原料端层面,欧莱雅承诺到2030年,品牌配方中95%的成分将是生物基成分,来自可再生植物资源或丰富的矿物质。

这意味着,欧莱雅一方面在追求如生物技术开发科学美容配方之外,还将追求将使用生物基替代品取代传统成分,如主流美妆成分2,3-丁二醇等保湿剂、多酚、增塑剂、色素、天然产物等。

为此,欧莱雅集团频频加码生物基、可持续原料,加强与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这从欧莱雅近年来投资、收购、合作项目的逻辑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从上图就可以看出欧莱雅集团在美妆护肤可持续原料上有着持续的投入。

事实上,不止欧莱雅集团,其他国际美妆巨头也看好可持续美容赛道,纷纷布局上游原料。

譬如,德之馨与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Synergio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收购了Synergio少数股权,此次合作旨在利用先进的植物技术开发与探索用于消费品的天然和可持续的护理解决方案。

奇华顿与合成生物头部企业Amyris达成协议,收购Amyris部分化妆品成分,包括最高性能的润肤剂Neossance Squalane、植物基硅酮替代品Neossance Hemisqualane和可持续防晒剂CleanScreen 。

总体来看,生物基、可持续原料是一条长期可践行的路。甚至可以说,促进绿色科学、开发和应用基于生物技术的替代成分会成为美妆行业的前沿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