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歌舞升平的MWC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本周在巴塞罗那举行的MWC 2017可谓热闹非凡,几乎所有手机、通讯相关的厂商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把自己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展示给全世界的观众,但是在这片歌舞升平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环保主义者。
一些手持标语和横幅的环保主义者出现在了展馆内外甚至是三星发布会的舞台上,横幅上都写着“再利用,再循环,请反思”,呼吁三星严肃对待之前因为停产而积压的三星Galalxy Note 7库存。三星所回收的Note7中总计含有超过20吨钴、1吨钨、1吨银、100千克黄金以及20-60千克钯,除此之外还有数十种无法提取的元素和化学物质,他们希望三星可以公开处置这些手机的方法。
其实如何处理这些推在仓库中的Note 7确实是三星最头痛的事情,之前有消息称三星就可能会将其换上安全的小容量电池之后再进行销售,但是后来被三星官方辟谣。对于环保组织这次的质疑,三星方面称会尽量减低对于环境的影响,并且处理过程也会完全遵守当地相关环境法规。
手机竟然是高污染产业
Note 7召回机器的处理还有可能造成污染?笔者赶忙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手机竟然真的是高污染产业。所以我们不如来看一看,手机从出生到寿终正寝,有哪些环节会污染环境呢?
首先,在生产环节中,IT产业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让人痛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涉及重金属排放的行业很多,但人们往往会忽略IT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总认为IT业属于高科技领域,不会与重金属污染挂钩。”
其实在手机生产过程中,印刷线路板和电路板需要各种电镀和蚀刻等工序,这些工序会产生铜、镍、铬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而大量印刷电路板(PCB)企业并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更可怕的是,厂商们对供应链工厂的这种行为毫无办法,只有苹果等少数厂商能够依靠自己强大的供应链控制力来减少相关的污染排放。
除了重金属污染,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问题同样被环保组织密切关注,手机中使用了金、钴、钯等多种贵金属,过多地生产手机会造成贵重金属资源的迅速枯竭,例如,用于手机屏幕中必不可少的铟(In),可能14年内就会枯竭。而且生产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同样惊人,10年来,共计约有968×10^9千瓦时的电力用于制造智能手机 ,相当于印度全国一年的耗电量。
然后再来看看回收过程中的污染,全球自2007起,已经制造了71亿台智能型手机,而其中只有不到16%被正规渠道回收,剩下的都在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化身成污染环境的帮凶。这种情况在中国更是严峻,全球有30%到4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亚洲,其中有70%到80%送往大陆,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并且我们还在环保组织的声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和我们普通用户一样,都希望厂商能够提供更加便于维修的产品,而不是推出难以拆卸、不可换电池、很难维修的手机。这样的产品虽然看起来更加极致,但是回收过程中却是工人们的噩梦,把电池等部件拆下来可完全不比当初按上去简单。
这样的设计带来的问题就是使用寿命短,以美国消费市场为例,一台智能型手机的平均使用时间仅约26个月,难以更换电池和进行维修是手机报废的一大因素。越来越短的寿命,越来越难以处理的报废手机,都给手机废品回收带来了无限的阻碍。
拒绝先污染后治理 手机行业放慢脚步“等等你的用户”
其实前面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手机厂商无法对供应链上产生的污染进行管理;二是手机寿命越来越短,报废手机数量越来越多,污染也越来越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不少厂商开始试图降低手机对环境的污染。苹果在中国共有349家供应商,而他们参与了整个供应链所有的环境调查,只要是在苹果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当中,供应商都必须遵守苹果的行为准则。而对于手机回收问题,库克曾经说过,如何有效处理旧设备成为苹果应尽的责任,所以他们推出了机器人“ Liam ”,能够使iPhone的拆解过程同样自动化。
可惜的是除了苹果之外,其他手机厂商在供应链中可没这么有话语权,也没苹果这么有钱,所以很多厂商可以说是有心无力,只能在自家产品本身做文章。
比如华为就已经禁止在自家手机上使用含有聚氯乙烯(PVC)、溴/氯化阻燃剂、邻苯二甲酸盐、三氧化二锑、铍等法规外物质的部件,使得即使将来手机被焚烧、填埋,也不会产生污染水源和土地的有毒物质。而在包装上也使用了FSC认证的纸张和材料,使用低毒性、利用率高、可再生性的大豆油墨来代替传统油墨。
同样在包装上做文章的还有小米,他们旗下的包装盒全部都是可以100%降解回收的,根据小米ID团队的介绍,小米手机包装甚至可以拿来当饭盒。除了包装之外,小米也是为数不多推行以旧换新服务的厂商,小米在回收后会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拆解、分类处理,避免随意丢弃导致的环境污染。
除此之外,LG、索尼、联想等公司都在自家手机上大量使用了再生塑料,是废旧塑料通过粉碎操作以后再次塑型而成的,做到了废旧塑料的重复利用。
所以说,手机行业确实会造成巨大的污染,虽然这一点之前我们都没有想到,但是身在产业中的厂商们都是有感触的。所以虽然他们对于供应链的控制力有高有低,但是每个厂商都在多多少少地兑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只希望未来他们能够摆脱产品的竞争思路,为用户提供更多好用、寿命又长的产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