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界观察 | 蓄势而起,青岛于数字时代勇夺算力胜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界观察 | 蓄势而起,青岛于数字时代勇夺算力胜局

在风起云涌的数字时代,身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一重任的青岛,为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致力于加强算力设施的基础建设,提升其承载能力。

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总体情况。

而算力,这一数字经济的第一生产力,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和精准度直接依赖于强大的算力支持,算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在风起云涌的数字时代,身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一重任的青岛,为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致力于加强算力设施的基础建设,提升其承载能力。

以《行动计划》核心,青岛提出了一系列算力建设目标,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奠定基础,为青岛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算力设施顶层设计持续强化

近期,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

换句话说,哪个国家拥有了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算力,就拥有了未来能够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最终权力。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部署,立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突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青岛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算力平台以及产业园区纷纷落户,已投用的算力总量可达惊人的2300P,构建出多元化的算力生态体系。

以曙光智算中心为例,其将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架构和技术,具备超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提供高效的算力支持。移动智算中心则将依托移动的通信网络优势,实现算力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为 5G 应用、物联网等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算力服务。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则聚焦于青岛的特色产业——海洋经济,为海洋科研、海洋工程等领域提供精准、高效的算力支撑,助力青岛在海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青岛还将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以支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对低时延业务有着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在工业制造领域,边缘计算能够实现生产线上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通过边缘计算可以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毫秒级的响应和控制,确保生产流程的精准无误。

在金融服务领域,边缘计算能够实现快速的风险评估和交易处理,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比如,在移动支付场景中,边缘计算可以在瞬间完成身份验证和交易授权,为用户提供流畅的支付体验。这些边缘计算中心将分布在工业园区、金融聚集区等地,通过与云数据中心的协同工作,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的高效算力网络。

可以预见的是,算力建设不仅将为青岛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还将对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产业升级方面,强大的算力将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同时,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青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为了充分发挥各类算力资源的效能,青岛还将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这意味着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算力资源将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通过统一的调度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获取所需的算力资源,就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算力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闲置和浪费的情况。例如,在科研领域,当某个研究项目需要大量算力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算力“一张网”快速调配所需资源,缩短研究周期;在企业运营中,当业务高峰期需要临时增加算力时,也能够通过这张网及时获得支持,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而青岛提出的算力建设目标十分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努力实现 2024 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3300P、2025 年达到 1 万 P、2026 年达到 1.2 万 P。

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算力建设中来。

同时,还要加强对算力产业的规划和引导,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从企业层面来看,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算力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的算力相关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当然,在推进算力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此外,算力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和吸引足够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青岛市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建设;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适应算力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展望未来,随着青岛算力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这座城市将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市民也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服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岛将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勇夺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算力胜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界观察 | 蓄势而起,青岛于数字时代勇夺算力胜局

在风起云涌的数字时代,身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一重任的青岛,为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致力于加强算力设施的基础建设,提升其承载能力。

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总体情况。

而算力,这一数字经济的第一生产力,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和精准度直接依赖于强大的算力支持,算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

在风起云涌的数字时代,身负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一重任的青岛,为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致力于加强算力设施的基础建设,提升其承载能力。

以《行动计划》核心,青岛提出了一系列算力建设目标,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奠定基础,为青岛的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算力设施顶层设计持续强化

近期,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

换句话说,哪个国家拥有了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算力,就拥有了未来能够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最终权力。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部署,立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人工智能产业纳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突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青岛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算力平台以及产业园区纷纷落户,已投用的算力总量可达惊人的2300P,构建出多元化的算力生态体系。

以曙光智算中心为例,其将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架构和技术,具备超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提供高效的算力支持。移动智算中心则将依托移动的通信网络优势,实现算力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为 5G 应用、物联网等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算力服务。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则聚焦于青岛的特色产业——海洋经济,为海洋科研、海洋工程等领域提供精准、高效的算力支撑,助力青岛在海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青岛还将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以支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对低时延业务有着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在工业制造领域,边缘计算能够实现生产线上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汽车制造工厂中,通过边缘计算可以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毫秒级的响应和控制,确保生产流程的精准无误。

在金融服务领域,边缘计算能够实现快速的风险评估和交易处理,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性。比如,在移动支付场景中,边缘计算可以在瞬间完成身份验证和交易授权,为用户提供流畅的支付体验。这些边缘计算中心将分布在工业园区、金融聚集区等地,通过与云数据中心的协同工作,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市的高效算力网络。

可以预见的是,算力建设不仅将为青岛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还将对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产业升级方面,强大的算力将加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同时,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青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为了充分发挥各类算力资源的效能,青岛还将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这意味着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算力资源将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通过统一的调度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获取所需的算力资源,就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算力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闲置和浪费的情况。例如,在科研领域,当某个研究项目需要大量算力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算力“一张网”快速调配所需资源,缩短研究周期;在企业运营中,当业务高峰期需要临时增加算力时,也能够通过这张网及时获得支持,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而青岛提出的算力建设目标十分明确且具有挑战性。努力实现 2024 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3300P、2025 年达到 1 万 P、2026 年达到 1.2 万 P。

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算力建设中来。

同时,还要加强对算力产业的规划和引导,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从企业层面来看,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算力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的算力相关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当然,在推进算力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此外,算力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和吸引足够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青岛市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加以应对,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建设;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培养适应算力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展望未来,随着青岛算力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这座城市将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市民也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服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岛将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勇夺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算力胜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