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4航运青年论坛在浙江宁波成功举办。来自上海、深圳、广西、宁波、舟山等地的航运界青年才俊,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航运业实现降本增效”的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与会者普遍达成共识,在全球航运业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当下,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从智能船舶的涌现到绿色能源的应用,从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到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再到技术创新与政策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正悄然重塑航运业的面貌,为其降本增效插上了“隐形翅膀”,引领行业迈向更加高质量的未来。
新质生产力持续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展开,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彰显了在全球航运与物流领域的核心地位。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0亿吨,同比增长8.2%。
技术创新方面,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智能/无人船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同时,国际船舶登记、保税燃料油加注、沿海捎带、航运衍生品等领域的制度与政策创新,均标志着我国国际航运中心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龚建伟博士指出,新质生产力在航运中心建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涵盖两大核心要素:“创新”与“高质量”。其中,“创新”聚焦于新技术领域,通过颠覆性技术与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重塑生产力格局;“高质量”则涵盖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可持续等多方面,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龚建伟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航运中心建设需超越对量的单一追求,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他进一步指出,“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创新”与“高质量”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规划以来,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航运产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推动其实现新发展的关键动力。
展望未来,龚建伟博士预测,国际航运中心将朝着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特色协同、融合高效等四大方向迈进,新质生产力将持续为其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我国已成功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品牌出海”的跨越性转变。随着贸易模式从“OEM”到“ODM”再至“OBM”的演进,企业的物流需求正逐步从区域物流扩展至全球物流范畴。未来十年,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转强、实现全面升级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疫情、运河拥堵、地区冲突及大规模罢工等不确定因素频发,导致供应链崩溃的风险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新质生产力促进供应链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上海虹口数字航运创新中心咨询研究部主任常柱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关键在于充分利用供应链数据要素。他认为,除了利用这些数据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偏好外,还应从“可见性”、“可控性”及“可信性”三大维度赋能供应链。具体而言,通过“物流可视化”手段解决运输过程不透明及上下游协同效率低下的问题;运用大数据算法辅助决策制定,加强供应链过程的管控能力,以灵活应对各类风险;借助区块链技术增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互信与信息共享,共同推动供应链的稳健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航运业数字化管理变革
全球航运业正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国内,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已席卷各行业,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国家层面的“数字中国”宏伟蓝图,到航运物联网、绿色航运、智能船舶、航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均对航运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在2024航运青年论坛上,北部湾航运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晟从新质生产力的“术”与“道”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强调在推动航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亦需深思航运新质生产关系的构建。他指出,“数据与互联构成‘术’的核心,而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道’,则蕴含于意识与思想的深刻变革之中。”
傅晟认为,要踏上数字化征程,航运企业必须在企业文化、业务模式,以及责任与权利体系上进行全面革新,“尤为关键的是,企业需深刻认识到数字化的价值,积极投入资源,并确保数字化步伐与企业自身的发展节奏相契合。” 此外,他呼吁港航业全体从业者应凝聚共识、携手并进,“唯有如此,数字化之路方能成为港航人通往成功的关键路径。”
国内知名船舶拍卖平台——拍船网,经过对超过200家航运企业的深入调研,揭示了航运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一、行动迟缓的现状:部分航运企业(约四分之一)对数字化转型持保守态度,固守传统经营模式;而大部分企业(四分之三)虽认可数字化作为行业趋势的重要性,却因转型路径不明而犹豫不决,表现出对数字化的复杂情感。
为应对这一现状,拍船网旗下的易舸软件创新推出了“舶赛通”新一代船舶管理协同平台,该平台采用“平台+定制化”服务模式,旨在助力航运企业顺畅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船舶管理的便携化、精准化,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与企业竞争力。
在2024航运青年论坛上,浙江易舸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善波以体系管理场景为视角,剖析了传统船舶安全管理体系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工作负担重、易遗漏、船岸通讯不畅、现场审核成本高昂等。他介绍道,“舶赛通”通过任务自动提醒、优化船岸通讯、实现自动归档与在线审核等功能,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极大地提升了体系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已采用“舶赛通”的航运企业反馈积极,表明数字化实施成效显著。它不仅简化了船舶管理各环节的事务流程,还以其智能化与全面性,促进了航运企业日常运营的顺畅进行,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的广泛好评进一步验证了“舶赛通”平台的价值与潜力。他们普遍认为,数字化技术正深刻重塑航运业格局,而数字化管理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将极大提升航运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水平。
张善波在论坛主旨发言中重申了这一点,并对未来数字化航运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质生产力蕴含巨大价值
今年4月24日,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创新5”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并于5月11日下午顺利抵达重庆江津珞璜港。此次航行不仅标志着我国万吨级江海直达船首次成功穿越三峡大坝,也是其首次驶入长江上游,同时宣告了我国最长的江海直达航线正式通航。尤为瞩目的是,“创新5”轮还创下了LNG新能源江海直达货船抵达重庆航线的新纪录。
浙江创欣海运有限公司船员人事部经理秦晓波在当天的论坛上介绍,该船采用了液化天然气(LNG)与传统柴油双燃料动力系统,这一创新不仅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完全符合绿色航行的战略要求。作为一艘“绿色”船舶,“创新5”轮在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排放方面表现突出,契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经济效益方面,“创新5”轮同样表现优异。相较于传统江海联运方式,它能节省约20元/吨的物流成本,以5400吨大豆运输为例,即可节省高达11万元的费用。此外,燃料成本降低了约23%,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益。直航模式还省去了中间转运环节,缩短了物流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加速了贸易流通。
专业人士指出,舟山至重庆江海直达航线的开通,极大地增强了东部沿海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东西部经贸合作,对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通过租赁方式将“创新5”轮纳入“江海直达运力池”,这一创新管理模式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整体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秦晓波表示,“‘创新5’轮不仅在技术、环保、经济等领域带来了革新,更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体系优化中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巨大价值。”
目前,中俄正携手打造北极航线,并致力于将其塑造为“冰上丝绸之路”。随着北极航线的深入开发,对符合极地航行标准的船舶及其配套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今年6月25日,中国船级社向宁波海神救生设备有限公司颁发了国内首张极地环境救生筏型式认可证书。
“航运安全是实现航运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宁波海神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南麟分享了该公司研发生产的可吊式自扶正气胀救生筏的创新经验,“设备配备了极地救生筏电加热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利用电气加热技术,确保救生筏在极端低至-55℃的环境温度下,内部温度仍能维持在舒适的20℃-30℃之间,从而保障了救生筏在极寒条件下的正常使用,为航行于极地水域的船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安全救生保障。”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7/19 10: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