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明
她生活在湖北荆州。2004年,她在超市买化妆品,用郁美净、相宜本草;2010年,她在专营店买化妆品,用巴黎欧莱雅、玉兰油、丸美。现在,她从荆州到武汉的百货专柜买化妆品,用雪花秀、资生堂、巴宝莉、香奈儿、海蓝之谜、科颜氏。
她叫李罗芬,她是一位12岁孩子的妈妈,一位邮政投递员。她是中国三线城市中产阶层的典型代表。
在婚后的12年中,她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发生极大的变化。
从荆州到武汉,一次买了4800元的大牌化妆品
34岁的李罗芬,在湖北省荆州市一家邮政局工作,主要负责报纸、杂志以及部分小额信件的邮政投递工作。她每月能够拿到近5000元的薪水,除却极少部分的生活开销外,她的收入均由自己支配。
就在今年春节之前,李罗芬专程随丈夫、孩子一起从荆州开车来到武商国际广场,购买了雪花秀水乳霜、后的眼霜以及睡眠面膜、巴宝莉香水、资生堂防晒霜、香奈儿口红等产品,一次性消费4800元。
“来武汉之前,我就在淘宝、天猫以及京东等搜索了这些产品的相关信息,反复对比各个品牌产品之间功效,这次放假,便将2017年前三个月需要的化妆品购置齐全。”李罗芬对记者说。
对李罗芬而言,只要是她看中的化妆品,犹豫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攒够钱就会买。“我比较看重自身保养以及家庭生活品质,挣的钱全部用于衣服、化妆品、鞋、生活用品以及家居用品等。”
而就在她在武商国际广场购买这些化妆品之后,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中了飞利浦的一款电动牙刷和松下的洁面仪,准备在京东和天猫上下手。
李罗芬可以说是中产阶层消费升级的典型代表。在她婚后的十二年中,她对消费品质量以及服务有了更专业化的需求,对美感的要求提到了与实用价值相等甚至更高的地步。而且,她的消费观念由等待消费进入理智消费的阶段,对自己的需要、特点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消费品位愈加具有个人色彩并切合当下潮流。
她的化妆品消费是如何升级的?
2004年李罗芬刚结婚时,丈夫作为荆州地区食品代理商,事业刚起步,家庭年收入仅有5万元左右。“那时候对化妆品没有太多了解,使用的品牌多为超市售卖的郁美净、百雀羚以及相宜本草。在身边做直销的朋友介绍下,也使用安利、玫琳凯的部分产品,仅局限于面部基础护理,一年用在化妆品领域的开销不到2500元。”
李罗芬当时没有固定的工作,在家庭中的角色为全职太太,女儿诞生后,她就当起了全职妈妈。她没想到的是,全职妈妈一当就是八年。
在这八年中,她平时的工作基本围绕着女儿展开,业余时间除了看电视、练习厨艺,就是在公园散步,与朋友聚会也很少。然而她私下对美妆的专注度却日益提升,“结婚五六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保养十分重要”。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罗芬在电视广告上看到丸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广告,于是在荆州中商百货入手一款丸美眼霜。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对皮肤细纹和干纹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使得她开始关注面部的全面护理。
“青春易逝,时不我待”是李罗芬最直观的感受。受周围女性朋友的影响,李罗芬接触了荆州焕采空间、荆州维维等化妆品专营店。在店内BA的推荐下,李罗芬开始使用巴黎欧莱雅、玉兰油等产品。这些专营店店内BA为她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并制定了一整套的护肤流程。而随着李罗芬对皮肤保养的了解,她更加“迷恋”化妆品。“考虑到家庭的收入情况,我2010年前后化妆品年消费在8000元左右,低于家庭年收入的5%”,李罗芬说。
不仅要消费升级,还要独立、会生活
化妆品消费虽有所提升,但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李罗芬的危机感也愈加严重。“多年的全职妈妈给我的感觉很糟糕,朋友圈子已经疏远,自己的独立性变得很差。“她当时已经意识到到改变单一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的重要性。
2014年,李罗芬看见荆州一家邮局招聘投递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竟然应聘上了。“周围朋友认为我太清闲,丈夫也告诉我‘体验三天就回来’。”别人不知道的是,李罗芬的内心很珍惜这份工作。“比起闷在家里,或者去丈夫公司当老板娘,我更希望有独立工作,虽说最初的工资远远不够我在化妆品上的消费。”李罗芬觉得工作的意义不在于挣多少钱,而在于对生活习惯的改变。
受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与外界的接触频繁起来,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为了提升自己,李罗芬自己尝试熟悉互联网的操作,扩大个人的社交圈。在工作之余,她为自己报了一个瑜伽班,每周去进行一次瑜伽训练,也时常带女儿出去旅游。在消费方面,李罗芬在化妆品、衣服等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
“我工作之余经常浏览京东、天猫以及淘宝等平台,也会和微信群里的闺蜜以及同事讨论最近流行的衣服款式、电影以及好用的化妆品。”通过这些平台以及重新构建的社交圈,李罗芬购物的渠道从超市、专营店变为百货商场、电商等。
同时,她对自己适用的品牌以及产品有了更清醒的了解,“相比本土品牌,我近几年更倾向于日韩以及欧美品牌,比如雪花秀、后、科颜氏、海蓝之谜等,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本土品牌不好,我至今仍在使用丸美的眼霜,可能是习惯了吧。”
伴随着消费品牌的变化,李罗芬的化妆品购物渠道也发生了改变。“我现在购物主要以商场专柜为主,偶尔也会通过代购渠道以及线上渠道购买面膜以及洁面工具。”
李罗芬如今一年花费在衣服以及化妆品上的金额超过5万元。在朋友的鼓励下,她还在尝试养成使用彩妆的习惯,“自己工作那么辛苦,就应该享受好一些,只要理性消费即可”。
对于李罗芬而言,在迈入中产阶层之后,她更为关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履行家庭责任之外,我也要成为一个会生活的人”,李罗芬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