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发文: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发文: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

《方案》还致力于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的发展,开展气温、降雨、风力、日照等天气指数衍生品设计,加强气象资讯类服务,助力企业强化ESG能力建设,提升趋利避害效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7月19日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上海市探索“气象×金融”协同联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深化气象、金融联动发展。

《方案》提出,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充分利用世界气象组织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卓越中心和上海亚太台风研究中心的国际平台,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模式,优化气象高敏感行业气象灾害、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目标方面,《方案》提出,到2026年上海市将基本建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共建的协同发展体系,包括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产品、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全面提升“气象×金融”服务效率和保障能力。

《方案》提出,要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推进天气衍生品金融应用和“气象数据×金融”科技创新4方面行动11项任务。

其中,在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方面,将联合开展长三角城市群气象保险服务、开拓气象保险衍生服务合作领域、探索“一带一路”气象巨灾保险服务,同时探索研发重大灾害性天气风险转移金融产品;在发展银行气象服务方面,将通过气象赋能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强气候变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评估,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争使上海成为全球气候投融资中心,同时探索“一带一路”城市气象减灾债券,强化气候适应能力。

《方案》还致力于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的发展,开展气温、降雨、风力、日照等天气指数衍生品设计,加强气象资讯类服务,助力企业强化ESG能力建设,提升趋利避害效益。同时,《方案》将支持气象数据对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气象数据×金融”全国试点示范,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重发趋势。气象灾害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和供应链中断,引发商品价格波动,造成金融客户资产损毁、经营中断、生产效能下降,从而导致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风险。

因此,气象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可以有效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早在2021年,上海就在《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研发巨灾保险服务区域气象风险分析评估产品,开展气象灾害脆弱种类及量级程度风险评估,对易受灾脆弱点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醒。研发保险理赔气象要素查询产品,提供气象要素影响评估和保险理赔依据。”

而在长三角区域内,多市也在推动“气候贷+保险”落地,提升实体经济在气象风险面前的韧劲。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中国积极设立气候投融资综合配套政策,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应对气候变化。但市场同时渴望制度性建设,让这一新兴领域得到规范发展。

上海市气象局表示,此次推出的“气象×金融”协同联动方案,不仅将促进上海市金融与气象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和灾害应对策略,同时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将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性地将“气象×金融”融入现有国际合作框架,探索金融工具支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助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发文: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

《方案》还致力于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的发展,开展气温、降雨、风力、日照等天气指数衍生品设计,加强气象资讯类服务,助力企业强化ESG能力建设,提升趋利避害效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2024年7月19日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上海市探索“气象×金融”协同联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深化气象、金融联动发展。

《方案》提出,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充分利用世界气象组织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卓越中心和上海亚太台风研究中心的国际平台,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模式,优化气象高敏感行业气象灾害、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目标方面,《方案》提出,到2026年上海市将基本建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共建的协同发展体系,包括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产品、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全面提升“气象×金融”服务效率和保障能力。

《方案》提出,要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发展银行业气象服务、推进天气衍生品金融应用和“气象数据×金融”科技创新4方面行动11项任务。

其中,在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方面,将联合开展长三角城市群气象保险服务、开拓气象保险衍生服务合作领域、探索“一带一路”气象巨灾保险服务,同时探索研发重大灾害性天气风险转移金融产品;在发展银行气象服务方面,将通过气象赋能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强气候变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评估,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争使上海成为全球气候投融资中心,同时探索“一带一路”城市气象减灾债券,强化气候适应能力。

《方案》还致力于研究推进天气指数期货等天气衍生品的发展,开展气温、降雨、风力、日照等天气指数衍生品设计,加强气象资讯类服务,助力企业强化ESG能力建设,提升趋利避害效益。同时,《方案》将支持气象数据对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气象数据×金融”全国试点示范,发挥气象数据要素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重发趋势。气象灾害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和供应链中断,引发商品价格波动,造成金融客户资产损毁、经营中断、生产效能下降,从而导致金融体系产生系统性风险。

因此,气象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可以有效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早在2021年,上海就在《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出“研发巨灾保险服务区域气象风险分析评估产品,开展气象灾害脆弱种类及量级程度风险评估,对易受灾脆弱点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醒。研发保险理赔气象要素查询产品,提供气象要素影响评估和保险理赔依据。”

而在长三角区域内,多市也在推动“气候贷+保险”落地,提升实体经济在气象风险面前的韧劲。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中国积极设立气候投融资综合配套政策,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应对气候变化。但市场同时渴望制度性建设,让这一新兴领域得到规范发展。

上海市气象局表示,此次推出的“气象×金融”协同联动方案,不仅将促进上海市金融与气象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提供更精准的风险管理和灾害应对策略,同时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将通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创新性地将“气象×金融”融入现有国际合作框架,探索金融工具支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助力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