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抄底香港,内地餐饮品牌杀入赢率几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抄底香港,内地餐饮品牌杀入赢率几分?

内地餐饮是否到时候“抄底”、大举进驻香港开辟业务了?

文|筷玩思维 赵刚

提起如今的香港餐饮,不论是本地港人还是内地游客,没有不皱眉的。

味道、食材之类的先不说,光是价格和与价格完全不匹配的服务,就够吐槽一地。这已经不是内地游客们的一方说辞,而是已经被官方写在黑板板上的。

上个月,特区政府启动了“好客之道”活动,覆盖全港十八区,以此来应对香港旅游业的持续颓势。此前的五一小长假,香港各商铺生意惨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表调查文章指出,香港地区消费高昂,对内地客的吸引力减少,而服务态度的顽疾更是让人避之不及。

即使开放了多地港澳自由行,香港的旅游业始终不能恢复。其中餐饮业尤其低迷,香港近两年持续有大量的餐厅宣布“执笠”,也就是关店结业,很多还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

与此同时,也不断有内地餐饮连锁品牌看准这波市场空白,开始进军香港,比如早前的喜茶、杨国福麻辣烫、太二酸菜鱼,近的有蜜雪冰城、木屋烧烤、遇见小面、陈鹏鹏潮汕菜等,但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筷玩思维注意到,大量精明的香港人不再去本地餐厅消费,而是选择到食物更新鲜、价格更低、服务更好的内地餐厅解馋。

所谓风水轮流转,中国香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被仰视的购物、美食天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香港包括餐饮业在内的服务业、第三产业早已积重难返,陷入死局,但是此时,内地餐饮是否到时候“抄底”、大举进驻香港开辟业务了?

香港服务业死局在于地产,内地餐饮进入后仍逃不过

这两年香港本土餐厅大量倒闭、租铺空置,让不少内地品牌跃跃欲试,但是要想在香港立足,需要有足够的“性价比”和“新鲜感”——要么够便宜,要么够新鲜、够吸睛。

比如新式茶饮这个赛道,于2023年12月在旺角开出首店的蜜雪冰城,因为虽然同样卖奶茶、柠檬茶,但5港元雪糕、9港元柠檬水、16港元珍珠奶茶的定价,一下子碾压本土品牌。

卖手打柠檬茶的柠蒙蒙就折戟了,其旺角店在去年6月开业后仅一年便结业。相比之下,另一家茶救星球的苦瓜柠檬茶以及现制酸奶奶昔的茉酸奶,则以绝对的新鲜感暂时站稳了脚跟。

然而如今,所有这些品牌仍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同样困扰香港本土品牌的问题——高租金。

在2023年初通关后攻入香港的第一批内地餐饮中,最早倒下来的,大都败给了高昂的房租。它们大都一窝蜂抢租月租金高达20万的旺角、尖沙咀等地的核心区铺,然而并不熟识香港环境,不了解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街道区域“旺丁不旺财”。

加上本地香港人消费力也一般,内地游客始终上不来量,营业额不符合预期,盈利抵不过租金,自然就交了学费提前退场。

比如卖手打柠檬茶的柠蒙蒙的旺角店面积约28平米,月租金为7万港元,在去年6月开业不到一年就结业;位于旺角登打士街主打铁板炒饭、泡菜等湘西风味快餐的“萝卜向南”,其在2023年底以月租约25万元租用店铺,租约为期三年,而在5月就已停止营业。

内地人气烤肉店“西塔老太太”进入香港后开在尖沙咀东,因为会有店员主动过来帮忙烤肉的服务在香港一度爆红,然而也屡次欠租,如今铺位已被收回重新放租。

在疫情期间,香港的餐饮业和内地一样遭受重创,根据不完全统计,三年间倒闭数千家。而之后内地餐饮慢慢恢复,香港却一直没有好转迹象,一年多时间又有三百余家关闭。

据筷玩思维了解,今年又出现新状况,复活节及清明节长假期间,居民离港人次创下新高——750万人口的香港,3月份的总出境人次达到930万,大多都前往内地购物消费。

这场被戏称为港人长假“大逃亡”的状况,让香港当地的酒吧街和热门购物区空空荡荡,而在随之而来的五一小长假,香港却没有迎来等量南下的内地游客,最终导致本地商家持续倒闭,上述这种“揪心”的状况,同样适用于内地来港开店的餐厅。面对香港高出内地好几倍的租金,并不能按内地价格来卖,价格上没有根本优势的话,长期仍然会面对消费力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数倍之高的人工成本同样是重负。服务员岗位都需要1.8万左右的月薪,厨师岗位数万元也不一定能请到满意的人选,这对于内地品牌也是相当头痛。

香港地区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第三产业越来越受困于地产、金融寡头控制下的高房租,近几年在逐渐凋敝,这已经是港人、港府都解不开的困局。内地餐饮来港,如果抱着想钻空子的心态,以为自己服务比本地餐厅好、产品新奇有市场空白,恐怕要落空。

不过,如果是想通过香港地区为跳板试水餐饮出海,倒是可以小试一番,了解不同机制下的餐厅运行模式,为之后远赴东亚地区、大洋洲以及欧美地区做好铺垫。

供应链强势的快消餐饮品牌才更有机会

除了房租扛不住以外,弄清楚香港本土餐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也有助于想要来香港发展的内地餐饮品牌。

香港餐饮业的日渐低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有端倪。内地网购的便捷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影响了香港的传统零售市场,内地游客不来买买买了,严重依赖金融、旅游行业的香港瞬间失去了最大客源。

疫情期间,大批食肆关门,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状况。本地、内地客流双低,餐厅食肆无以为继。

另一方面是香港餐饮本身的痼疾。港味餐饮本质上是融合了粤菜、客家菜、上海菜以及众多西餐体系下的餐饮综合体。香港繁盛时期从内地来的名厨、大师傅,如今大多已经退休,另外一部分则已经移民海外。

如今剩下的厨师水准已经不比当年,而年轻人愿意做这一行的越来越少,人才青黄不接,导致餐厅的口味水平每况愈下。

长久以来香港地区的服务业已经习惯顾客八方而来、服务不服务都有人来吃饭的心态,完全缺乏服务意识,尤其对于大批涌入的内地客,更是态度高傲、懒得应付。这种行为模式即使到了无客再来的境地时,经营者也不愿意做出改变,而此时高消费力的内地游客早已把目光转向了花钱更舒心的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旅游目的地。

即使面对本土消费者,香港餐饮业也有很多无法满足的无奈。过去半个多世纪的都市化,导致香港农田面积锐减了九成,仅存的主要散落在新界北部,仅7.29平方公里的农用地属于常耕农地。

作为主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金融港,香港本身的屠宰行业极其有限,牛羊肉、猪肉、家禽等大多都需要进口,因此港人吃到的餐厅很多都是冻品,蔬菜也有很大一部分从内地运输过来。

这和一关之隔的大广东以各种新鲜肉菜为食材的餐厅相比,口感、新鲜度、性价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换个角度看,香港缺乏实力派的餐饮连锁品牌,也和供应能力不足这一点有关。

进入香港的餐饮品牌想长久发展,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有解决方案。如果还是按照香港原有的那套供应模式,则很难突围。

比如像海底捞因为自己有供应链,所以最先一批进入香港正餐界,然而随着港人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并学会了北上吃大餐解馋,这仅有的优势也会被消弭殆尽。

而像对新鲜食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新茶饮、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一般的火锅和面食等品类,整体上相对会好一些,但仍然问题重重,拓店不易。蜜雪冰城入港半年后还保持在2家门店,奈雪的茶也只有山顶和K11商场两家门店,只有喜茶开到了6家店。

香港人消费观开始同内地看齐,怎么抓住这波红利?

如今的香港餐饮业,只有一些新开的餐馆提供实惠的三餸饭、两餸饭,即三个菜加一份饭或两个菜加一份汤的盒饭快餐,以此来解决港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因为价格便宜30几元一份,生意相当不错,其余类型不论是茶餐厅还是传统酒楼,生存都异常艰难。

由于物价高企,越来越多香港人开始精打细算,看中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于是,临近的深圳就是最好选择,2024年3月29日,香港入境处宣布,当天有52.6万人次离港,其中46万人选择陆路出境,大多数前往深圳,香港到深圳方向的边检站几乎达到通行量的极限。

港人到深圳“反向代购”、北上采购饮食,甚至北上旅游、就医,香港和深圳的地位开始神奇地“颠倒”。

深圳的消费商圈近年来已经从传统的餐饮娱乐、时尚服饰扩展到文化艺术、医疗健康、美容养生、亲子教育、定制服务等领域,也自然而然地开始全面抢港客。

香港人甚至开始注册使用内地电话号码、跨境点外卖,在深港关口速递公司的桌子上,一到饭点就摆满了香港人跨境点的外卖。

筷玩思维在调研时发现,口岸还开通了购物专线巴士,途经盒马超市和华润万家,以此来方便港客采购;香港旅行社顺势推出了“深莞两日山姆游”,于是每逢节假日,就有香港家庭拖家带口前往大湾区购物消费——香港赚钱内地花,瞬间实现美食自由。不少香港人还自发整理前往盒马、山姆等各大超市的路线攻略,建群推荐各种值得入手的内地网红商品,以便一次买对买足。

香港对内地消费者歧视和排斥的时候,内地商家凭借其价格优势和良好的服务,积极拥抱香港客人。毕竟,顾客就是上帝,聪明的商人不会跟顾客过不去。于是香港市民的消费选择也变了,就算多花一份交通费,体验感可是香港本地商户给不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被港客青睐的内地餐饮品牌顺势南下,让香港市民不用离港就可以吃到,算是借助这一波口碑红利趁势而动,其中包括了太二酸菜鱼、湖南土菜“农耕记”等品牌。这些品牌因为在北上港人中口碑不错,进入香港后生意也一直很好,即使价格比深圳高出一些,也依然持续有顾客光顾。太二酸菜鱼去年6月进驻香港后连开4间店,农耕记去年9月开店后,又在佐敦、黄埔、黄大仙及北角开设分店。

所以说,入港的餐饮品牌需要掌握好“价格、便捷度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要能让香港本地客人感到价格有吸引力,美味不必通关北上就可以吃到,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价格也不过低,以便能能够覆盖高昂的房租,进而实现盈利。

不过,说起来简单,实际则需要一套成熟有效的运营模式来支撑,再辅以服务优势来碾压香港本地餐饮,不断提升口碑,才可以最终把港客留在本地消费。

而一旦能持续下去,进驻香港这一步才算是稳了。

结语

香港本土消费疲软,餐饮店持续凋敝;港人北上消费规模不断增加,和大湾区商户双向奔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内地餐饮想要抄底香港,首先不能盲目自大,而是要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香港的特殊市场环境。

内地品牌的首要优势就是价格,而这在香港恐怕难以为继,所以必须要保住第二个优势强悍不倒,那就是新鲜的消费体验、美食体验和丰富的选择性、便捷性以及新鲜感过去之后,还能持续受到香港消费者的喜爱,而这些无一例外也都是对品牌实力的考验。但即使困难重重,香港作为内地餐饮品牌出海的第一站,还是非常具有实践的价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抄底香港,内地餐饮品牌杀入赢率几分?

内地餐饮是否到时候“抄底”、大举进驻香港开辟业务了?

文|筷玩思维 赵刚

提起如今的香港餐饮,不论是本地港人还是内地游客,没有不皱眉的。

味道、食材之类的先不说,光是价格和与价格完全不匹配的服务,就够吐槽一地。这已经不是内地游客们的一方说辞,而是已经被官方写在黑板板上的。

上个月,特区政府启动了“好客之道”活动,覆盖全港十八区,以此来应对香港旅游业的持续颓势。此前的五一小长假,香港各商铺生意惨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表调查文章指出,香港地区消费高昂,对内地客的吸引力减少,而服务态度的顽疾更是让人避之不及。

即使开放了多地港澳自由行,香港的旅游业始终不能恢复。其中餐饮业尤其低迷,香港近两年持续有大量的餐厅宣布“执笠”,也就是关店结业,很多还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

与此同时,也不断有内地餐饮连锁品牌看准这波市场空白,开始进军香港,比如早前的喜茶、杨国福麻辣烫、太二酸菜鱼,近的有蜜雪冰城、木屋烧烤、遇见小面、陈鹏鹏潮汕菜等,但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筷玩思维注意到,大量精明的香港人不再去本地餐厅消费,而是选择到食物更新鲜、价格更低、服务更好的内地餐厅解馋。

所谓风水轮流转,中国香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被仰视的购物、美食天堂和“最佳旅游目的地”,香港包括餐饮业在内的服务业、第三产业早已积重难返,陷入死局,但是此时,内地餐饮是否到时候“抄底”、大举进驻香港开辟业务了?

香港服务业死局在于地产,内地餐饮进入后仍逃不过

这两年香港本土餐厅大量倒闭、租铺空置,让不少内地品牌跃跃欲试,但是要想在香港立足,需要有足够的“性价比”和“新鲜感”——要么够便宜,要么够新鲜、够吸睛。

比如新式茶饮这个赛道,于2023年12月在旺角开出首店的蜜雪冰城,因为虽然同样卖奶茶、柠檬茶,但5港元雪糕、9港元柠檬水、16港元珍珠奶茶的定价,一下子碾压本土品牌。

卖手打柠檬茶的柠蒙蒙就折戟了,其旺角店在去年6月开业后仅一年便结业。相比之下,另一家茶救星球的苦瓜柠檬茶以及现制酸奶奶昔的茉酸奶,则以绝对的新鲜感暂时站稳了脚跟。

然而如今,所有这些品牌仍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同样困扰香港本土品牌的问题——高租金。

在2023年初通关后攻入香港的第一批内地餐饮中,最早倒下来的,大都败给了高昂的房租。它们大都一窝蜂抢租月租金高达20万的旺角、尖沙咀等地的核心区铺,然而并不熟识香港环境,不了解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街道区域“旺丁不旺财”。

加上本地香港人消费力也一般,内地游客始终上不来量,营业额不符合预期,盈利抵不过租金,自然就交了学费提前退场。

比如卖手打柠檬茶的柠蒙蒙的旺角店面积约28平米,月租金为7万港元,在去年6月开业不到一年就结业;位于旺角登打士街主打铁板炒饭、泡菜等湘西风味快餐的“萝卜向南”,其在2023年底以月租约25万元租用店铺,租约为期三年,而在5月就已停止营业。

内地人气烤肉店“西塔老太太”进入香港后开在尖沙咀东,因为会有店员主动过来帮忙烤肉的服务在香港一度爆红,然而也屡次欠租,如今铺位已被收回重新放租。

在疫情期间,香港的餐饮业和内地一样遭受重创,根据不完全统计,三年间倒闭数千家。而之后内地餐饮慢慢恢复,香港却一直没有好转迹象,一年多时间又有三百余家关闭。

据筷玩思维了解,今年又出现新状况,复活节及清明节长假期间,居民离港人次创下新高——750万人口的香港,3月份的总出境人次达到930万,大多都前往内地购物消费。

这场被戏称为港人长假“大逃亡”的状况,让香港当地的酒吧街和热门购物区空空荡荡,而在随之而来的五一小长假,香港却没有迎来等量南下的内地游客,最终导致本地商家持续倒闭,上述这种“揪心”的状况,同样适用于内地来港开店的餐厅。面对香港高出内地好几倍的租金,并不能按内地价格来卖,价格上没有根本优势的话,长期仍然会面对消费力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数倍之高的人工成本同样是重负。服务员岗位都需要1.8万左右的月薪,厨师岗位数万元也不一定能请到满意的人选,这对于内地品牌也是相当头痛。

香港地区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第三产业越来越受困于地产、金融寡头控制下的高房租,近几年在逐渐凋敝,这已经是港人、港府都解不开的困局。内地餐饮来港,如果抱着想钻空子的心态,以为自己服务比本地餐厅好、产品新奇有市场空白,恐怕要落空。

不过,如果是想通过香港地区为跳板试水餐饮出海,倒是可以小试一番,了解不同机制下的餐厅运行模式,为之后远赴东亚地区、大洋洲以及欧美地区做好铺垫。

供应链强势的快消餐饮品牌才更有机会

除了房租扛不住以外,弄清楚香港本土餐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也有助于想要来香港发展的内地餐饮品牌。

香港餐饮业的日渐低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有端倪。内地网购的便捷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影响了香港的传统零售市场,内地游客不来买买买了,严重依赖金融、旅游行业的香港瞬间失去了最大客源。

疫情期间,大批食肆关门,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状况。本地、内地客流双低,餐厅食肆无以为继。

另一方面是香港餐饮本身的痼疾。港味餐饮本质上是融合了粤菜、客家菜、上海菜以及众多西餐体系下的餐饮综合体。香港繁盛时期从内地来的名厨、大师傅,如今大多已经退休,另外一部分则已经移民海外。

如今剩下的厨师水准已经不比当年,而年轻人愿意做这一行的越来越少,人才青黄不接,导致餐厅的口味水平每况愈下。

长久以来香港地区的服务业已经习惯顾客八方而来、服务不服务都有人来吃饭的心态,完全缺乏服务意识,尤其对于大批涌入的内地客,更是态度高傲、懒得应付。这种行为模式即使到了无客再来的境地时,经营者也不愿意做出改变,而此时高消费力的内地游客早已把目光转向了花钱更舒心的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旅游目的地。

即使面对本土消费者,香港餐饮业也有很多无法满足的无奈。过去半个多世纪的都市化,导致香港农田面积锐减了九成,仅存的主要散落在新界北部,仅7.29平方公里的农用地属于常耕农地。

作为主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金融港,香港本身的屠宰行业极其有限,牛羊肉、猪肉、家禽等大多都需要进口,因此港人吃到的餐厅很多都是冻品,蔬菜也有很大一部分从内地运输过来。

这和一关之隔的大广东以各种新鲜肉菜为食材的餐厅相比,口感、新鲜度、性价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换个角度看,香港缺乏实力派的餐饮连锁品牌,也和供应能力不足这一点有关。

进入香港的餐饮品牌想长久发展,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有解决方案。如果还是按照香港原有的那套供应模式,则很难突围。

比如像海底捞因为自己有供应链,所以最先一批进入香港正餐界,然而随着港人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并学会了北上吃大餐解馋,这仅有的优势也会被消弭殆尽。

而像对新鲜食材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新茶饮、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一般的火锅和面食等品类,整体上相对会好一些,但仍然问题重重,拓店不易。蜜雪冰城入港半年后还保持在2家门店,奈雪的茶也只有山顶和K11商场两家门店,只有喜茶开到了6家店。

香港人消费观开始同内地看齐,怎么抓住这波红利?

如今的香港餐饮业,只有一些新开的餐馆提供实惠的三餸饭、两餸饭,即三个菜加一份饭或两个菜加一份汤的盒饭快餐,以此来解决港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因为价格便宜30几元一份,生意相当不错,其余类型不论是茶餐厅还是传统酒楼,生存都异常艰难。

由于物价高企,越来越多香港人开始精打细算,看中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于是,临近的深圳就是最好选择,2024年3月29日,香港入境处宣布,当天有52.6万人次离港,其中46万人选择陆路出境,大多数前往深圳,香港到深圳方向的边检站几乎达到通行量的极限。

港人到深圳“反向代购”、北上采购饮食,甚至北上旅游、就医,香港和深圳的地位开始神奇地“颠倒”。

深圳的消费商圈近年来已经从传统的餐饮娱乐、时尚服饰扩展到文化艺术、医疗健康、美容养生、亲子教育、定制服务等领域,也自然而然地开始全面抢港客。

香港人甚至开始注册使用内地电话号码、跨境点外卖,在深港关口速递公司的桌子上,一到饭点就摆满了香港人跨境点的外卖。

筷玩思维在调研时发现,口岸还开通了购物专线巴士,途经盒马超市和华润万家,以此来方便港客采购;香港旅行社顺势推出了“深莞两日山姆游”,于是每逢节假日,就有香港家庭拖家带口前往大湾区购物消费——香港赚钱内地花,瞬间实现美食自由。不少香港人还自发整理前往盒马、山姆等各大超市的路线攻略,建群推荐各种值得入手的内地网红商品,以便一次买对买足。

香港对内地消费者歧视和排斥的时候,内地商家凭借其价格优势和良好的服务,积极拥抱香港客人。毕竟,顾客就是上帝,聪明的商人不会跟顾客过不去。于是香港市民的消费选择也变了,就算多花一份交通费,体验感可是香港本地商户给不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被港客青睐的内地餐饮品牌顺势南下,让香港市民不用离港就可以吃到,算是借助这一波口碑红利趁势而动,其中包括了太二酸菜鱼、湖南土菜“农耕记”等品牌。这些品牌因为在北上港人中口碑不错,进入香港后生意也一直很好,即使价格比深圳高出一些,也依然持续有顾客光顾。太二酸菜鱼去年6月进驻香港后连开4间店,农耕记去年9月开店后,又在佐敦、黄埔、黄大仙及北角开设分店。

所以说,入港的餐饮品牌需要掌握好“价格、便捷度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要能让香港本地客人感到价格有吸引力,美味不必通关北上就可以吃到,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价格也不过低,以便能能够覆盖高昂的房租,进而实现盈利。

不过,说起来简单,实际则需要一套成熟有效的运营模式来支撑,再辅以服务优势来碾压香港本地餐饮,不断提升口碑,才可以最终把港客留在本地消费。

而一旦能持续下去,进驻香港这一步才算是稳了。

结语

香港本土消费疲软,餐饮店持续凋敝;港人北上消费规模不断增加,和大湾区商户双向奔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内地餐饮想要抄底香港,首先不能盲目自大,而是要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香港的特殊市场环境。

内地品牌的首要优势就是价格,而这在香港恐怕难以为继,所以必须要保住第二个优势强悍不倒,那就是新鲜的消费体验、美食体验和丰富的选择性、便捷性以及新鲜感过去之后,还能持续受到香港消费者的喜爱,而这些无一例外也都是对品牌实力的考验。但即使困难重重,香港作为内地餐饮品牌出海的第一站,还是非常具有实践的价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