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天开始,如果你到电影院看《金刚狼3》,会看到这样一个提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别惊讶,这只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加入观影提示的首部电影。
虽然只是小小的提示,却意味着我国的电影产业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行进。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对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审查程序”、“偷漏瞒报票房”、“艺人德艺双馨”等内容都成为了公众热议的焦点。《电影法》将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呼声甚高的“电影分级制”又为何没被纳入《电影法》呢?
《电影法》正式实施 意味着什么?
历经十余年的起草修订,《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在3月1日正式实施。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产业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对电影产业进行规范的是实施了十多年的《电影管理条例》。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让电影终于“有法可依”。这部“破冰之法”中,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保障,法律责任等都分别作了详细规定。那么,这些政策会给中国的电影产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1、简化电影审批流程
《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单片)许可证审批,大大简化了电影的行政审批流程。这意味着,拍摄电影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更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投入到电影产业中来。
与此同时,电影剧本备案和影片审查的权限,也从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下放到省一级电影主管部门,并规定各级部门要在30日之内做出审查决定。通过审查的电影,将被颁发电影公映许可证。没通过审查的,将书面通知理由。
2、公开电影审查标准
此前,电影的审查标准一直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后,明确规定至少五位专家参与审查,电影不得含有“八条规定”中的内容,包括违反宪法基本原则、危害国家统一、诋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这一审查标准的公开,标志着电影审查的规范化、透明化,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明确票房造假的惩戒措施
近年来,“偷票房”事件屡见不鲜,为电影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了票房造假的惩戒措施:发行方、电影院如果出现“偷票房”的现象,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4、要求电影从业人员德艺双馨
《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对电影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不过,《电影产业促进》并没有针对“劣迹艺人”规定具体的惩戒措施。
5、电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电影产业促进法》要求各级政府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都将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同时,国家还将支持高校、教育机构开设电影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电影产业人才。这是国家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要求全社会各相关方面支持电影产业。
《电影法》实施后 电影分级还有多远?
《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无论对电影界从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大事。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此前呼声很高的“电影分级制”没有出现在《电影法》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电影分级制是指把影片按内容划分成若干级,每一级都有相应观众群,主要起到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比如,美国的G级电影,所有人都可以观看。R级电影多数含有成人内容,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NC-17级电影,则禁止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观看。
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大部分国家,电影分级制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只在电影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分级制相当于一个观影提示,最终做出观众的还是观众自己。
在中国,倡导电影分级的呼声一向很高。归根结底,是因为大众希望电影分级制出台后,国内的电影人会有更多的创作自由。不必因为担心这也不能拍,那也不能过审,放弃了对电影深度的追求。另一方面,《西游伏妖篇》等国产电影中,也确实存在着“少儿不宜”的镜头。如果进行了电影分级,孩子在电影院里被吓哭的新闻,可能就不会频繁出现了。
让呼吁者失望的是,广电总局领导在7年前的一次公开表态。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布会上,广电总局领导曾表示“中国不适宜推进电影分级制”,原因是“管理跟不上”、“不适合国情”。
从《电影促进法》的内容来看,虽然出台了很多保护国产电影的政策,但对于电影内容仍有着比较严格的管束。实施电影分级制,并不代表这种管束的戛然而止。由于国情的不同,国产电影一向需要避开很多雷区。正如知名编剧汪海林所说:“一些电影人在呼吁分级制的策略选择、表达方式上非常荒谬,比如说呼吁要拍文革、同性恋、性暴露镜头等,这怎么可能通过。”
另一方面,即使有了电影分级制,仍需要有很强的自律机制相匹配。在美国,特别不适合未成年人看的电影只会在特定的一部分影院播放,不会在全部影院播放。这在中国来说,目前还是很难实现的。何况,即使在影院能够阻拦青少年观众看这类电影,他们进入网络依然有机会找到这类电影的片源。这显然是跟广电总局一向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实际上,也别把锅都甩给广电总局。电影分级制能不能出台,也不完全是广电总局的意志能左右的。至少,《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后,中国电影进入了“法治时代”,电影市场的乱象也会逐渐减少,还增添了善意的观影提示。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这已然是很大的进步。电影分级制不符合当下的国情,虽然令人无奈,但的确是事实。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