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巴黎奥运会接连拿下两枚金牌,香港击剑缘何崛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巴黎奥运会接连拿下两枚金牌,香港击剑缘何崛起?

香港四枚奥运金牌中,有三枚由剑手近两届带回。

江旻憓(右)为香港剑击运动缔造历史 图片来源: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巴黎奥运会开赛3天内,中国香港拿到的两块金牌均来自击剑:女子重剑江旻憓夺首金、男子花剑张家朗卫冕。

7月30日凌晨,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夺得金牌,是中国香港代表团在本届赛事取得的第二枚金牌。

就在张家朗夺冠前两天,在女子个人重剑金牌赛中,中国香港运动员江旻憓夺得金牌。这枚金牌创下多项历史——是香港队在巴黎奥运会首枚奖牌、江旻憓三度出战奥运以来的最佳成绩,以及香港女子剑击史上最佳成绩、香港队女子重剑首金。

香港的奥运会历史,总共夺得的四枚奥运金牌,其中有三枚由剑手近两届带回。击剑这项运动为何在香港崛起?

“剑后”和“剑神”

江旻憓和张家朗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左撇子,90后,身高也高于香港人的平均水平,张家朗身高1.93米,江旻憓则有1.78米,两人均非首次参加奥运会。

出生于1994年的“剑后”江旻憓来自一个香港中产家庭。11岁时,江旻憓开始接触击剑。事实上,当时她更喜欢跆拳道这类搏击型的运动,但母亲要求她学芭蕾,最后大家各退一步,同意父亲提出的折衷方案——击剑,这是“搏击运动中的芭蕾”。三年后,江旻憓就在青少年亚锦赛上摘金。

2019年3月11日是江旻憓击剑运动员生涯中极具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国际击剑联会公布最新世界排名,身为香港女子重剑代表的她荣登“一姐”地位,成为首位香港女子重剑世界第一。

巴黎奥运会之前,江旻憓两度参加奥运会,在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上分别拿下第11名和第5名。在本届奥运会上,她一度以1-7大比分落后,但追平至12-12,并在加时赛完成逆袭。

1997年出生的张家朗来自篮球世家,父母皆为篮球运动员。他在小学四年级通过兴趣班首次接触击剑,并在中四(内地初中毕业)辍学,转型为全职运动员。

张家朗被称为“少年剑神”,于2016年亚洲击剑锦标赛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金牌,是香港首位在这一赛事夺得金牌的运动员;并于2018年亚洲运动会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铜牌。

2021年,张家朗在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获得金牌。这枚金牌既是香港运动员东京奥运会首枚奖牌,也是香港历史上首枚奥运击剑奖牌。在这一效应下,击剑热潮席卷香港,兴趣班一位难求。

张家朗在巴黎奥运男子花剑个人赛拿下金牌 图片来源: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从一张白纸到系统化培训

香港与奥运结缘甚早,1952年就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但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才由李丽珊在女子滑浪风帆项目实现了奖牌与金牌零的突破。

而击剑运动在香港的发展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回流的留学生把这项运动引进香港。1949年,香港业余剑击总会(香港剑击总会前身)成立。其后这一运动开始植根校园,学界于1960年代开始举办校际剑击比赛。

但直至21世纪初,击剑运动在香港仍属冷门,亦停留在业余阶段。现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郑兆康于1998年应邀到香港轮椅击剑队担任总教练,于2011年转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他回忆初到香港,“那时香港击剑队只有4个剑种,运动员都很业余,并没有太高的目标。”

张家朗的前教练汪昌勇在2000年到香港执教,他受访时曾提到,刚去香港击剑队面对的是一张白纸,根本无法在国际赛场排进前列。因此当时他去香港队的任务之一便是要把内地优秀的教学经验带去港队,帮助港队打造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剑队。

汪昌勇和郑兆康分别来自江苏和广东。来自内地的体育人才为香港输送了专业力量。曾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的王锐基也来自广东。

在此基础上,香港开始系统化、职业化的击剑培训。2011年4月,郑兆康上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的第二个月,就将男子重剑和女子花剑调入队伍,并开始注重青少年的训练,张家朗、江旻憓等选手都是从青少年比赛打起。至此,香港逐步将击剑队伍从4个剑种建立到6个剑种,完善了训练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

据香港中通社,港府也投入资源聘请外教打造精英运动员,例如江旻憓的罗马尼亚教练和张家朗的法国教练都是击剑界名宿,从技术、心理辅导方面给予了运动员极大支持。

“击剑属于小众运动,其发展也存在一定偶然因素,某一个教练带出一批学生、某个选手取得了某次赛事成绩,都有可能推动这项运动在本土发展。加上小众项目不普及,一旦取得代表性成就,就可能推动地区投入资源去发展,形成一个地方的体育文化特色。”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向界面新闻分析指。

进入21世纪,香港开始出现专门培训击剑运动的机构。但机构的显著增长出现在2021年以后,张家朗的奥运首次夺冠,让香港击剑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至目前,仅属于香港剑击总会旗下会员的击剑培训机构达46家。

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策略

港府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上也花尽心思。20年来,在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的发展策略下,各机构加大投入和部署,香港击剑水平陡增。

2004年,香港体育学院成立,用以培训香港精英运动员。2012年,港府成立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

“竞技体育很多时候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选才,需要挖掘人群中有天赋的选手,通过运动普及、各种培训学校来找到这些人;第二方面是训练,需要好的教练、好的场馆。”何文义提到,政府可以联合体校去发展击剑运动,针对市场化主体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例如提供场地补贴、赛事成绩奖励、将人才队伍纳入国家体系等。

江旻憓(中) 图片来源: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香港也大力推动击剑在本土的普及。前香港击剑代表颜冠一此前发布网志回顾了自己的击剑生涯。90年代,香港剑击总会就在各小区开设剑击初班,也和香港教育署合作在不同学校合办剑击初级班,来推广这项运动。

另一方面,为了让有潜质的剑手更好地发展,香港剑击总会和香港体育学院制定了一套严格公平的机制来挑选剑手接受精英训练及代表香港出赛:香港剑击总会设置了一些地区剑击中心,例如当时的荔景及官涌体育馆,由教练教授剑击技巧,表现好的学员有机会被推荐到香港体育学院,跟随香港队接受精英训练,并根据训练出席率、状态评估等,选出能代表香港出席各比赛的剑手。颜冠一也是从这个初班开始其击剑生涯。

香港《2023施政报告》指出,政府继续以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产业化和普及化推动本港体育发展。在精英化和专业化方面,香港文体旅局继续推展《体育及康乐设施十年发展蓝图》,提供多项康体设施如体育馆、运动场和公园,包括可举办国际级别比赛的游泳馆,以及设有剑击训练及比赛设备的体育馆。

在盛事化和产业化方面,2023年有超过15项得到“M”品牌制度支持的国际体育赛事在港举行,是历来最多,吸引了世界各地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旅客来港。

今年5月,香港历史性首办国际剑击联会花剑世界杯。中国香港剑击总会主席杨颖新提到,这是香港首次举办世界杯赛事,是香港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的花剑比赛,吸引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合共约四百位花剑选手参与。

此外,香港将于2026年举办世界花剑锦标赛。而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香港也将承担击剑等8项赛事。

在2023/24年度,港府投放在体育上的预算开支近74亿元(港币,下同),用于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的开支分别为约60.0亿元、约11.8亿元、约2.2亿元,整体较五年前(2018-19年度)的52亿港元增加约42%,用于推广普及体育方面占整体开支超过80%。

同时,香港体育学院按照精英体育资助制度,向符合条件的精英体育项目提供支持。就健全精英体育项目而言,现时有20个A级体育项目和13个B级体育项目,击剑就是其中一个A级体育项目。

相关机构也设立机制推动体育发展。例如香港赛马会将通过“赛马会运动员奖励计划”向张家朗和江旻憓均颁发600万元奖金。此外,这两位奥运冠军还将享有终身免费搭乘香港地铁等特殊权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巴黎奥运会接连拿下两枚金牌,香港击剑缘何崛起?

香港四枚奥运金牌中,有三枚由剑手近两届带回。

江旻憓(右)为香港剑击运动缔造历史 图片来源: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林腾

巴黎奥运会开赛3天内,中国香港拿到的两块金牌均来自击剑:女子重剑江旻憓夺首金、男子花剑张家朗卫冕。

7月30日凌晨,中国香港选手张家朗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夺得金牌,是中国香港代表团在本届赛事取得的第二枚金牌。

就在张家朗夺冠前两天,在女子个人重剑金牌赛中,中国香港运动员江旻憓夺得金牌。这枚金牌创下多项历史——是香港队在巴黎奥运会首枚奖牌、江旻憓三度出战奥运以来的最佳成绩,以及香港女子剑击史上最佳成绩、香港队女子重剑首金。

香港的奥运会历史,总共夺得的四枚奥运金牌,其中有三枚由剑手近两届带回。击剑这项运动为何在香港崛起?

“剑后”和“剑神”

江旻憓和张家朗有不少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左撇子,90后,身高也高于香港人的平均水平,张家朗身高1.93米,江旻憓则有1.78米,两人均非首次参加奥运会。

出生于1994年的“剑后”江旻憓来自一个香港中产家庭。11岁时,江旻憓开始接触击剑。事实上,当时她更喜欢跆拳道这类搏击型的运动,但母亲要求她学芭蕾,最后大家各退一步,同意父亲提出的折衷方案——击剑,这是“搏击运动中的芭蕾”。三年后,江旻憓就在青少年亚锦赛上摘金。

2019年3月11日是江旻憓击剑运动员生涯中极具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国际击剑联会公布最新世界排名,身为香港女子重剑代表的她荣登“一姐”地位,成为首位香港女子重剑世界第一。

巴黎奥运会之前,江旻憓两度参加奥运会,在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上分别拿下第11名和第5名。在本届奥运会上,她一度以1-7大比分落后,但追平至12-12,并在加时赛完成逆袭。

1997年出生的张家朗来自篮球世家,父母皆为篮球运动员。他在小学四年级通过兴趣班首次接触击剑,并在中四(内地初中毕业)辍学,转型为全职运动员。

张家朗被称为“少年剑神”,于2016年亚洲击剑锦标赛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金牌,是香港首位在这一赛事夺得金牌的运动员;并于2018年亚洲运动会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铜牌。

2021年,张家朗在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获得金牌。这枚金牌既是香港运动员东京奥运会首枚奖牌,也是香港历史上首枚奥运击剑奖牌。在这一效应下,击剑热潮席卷香港,兴趣班一位难求。

张家朗在巴黎奥运男子花剑个人赛拿下金牌 图片来源: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从一张白纸到系统化培训

香港与奥运结缘甚早,1952年就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但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才由李丽珊在女子滑浪风帆项目实现了奖牌与金牌零的突破。

而击剑运动在香港的发展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回流的留学生把这项运动引进香港。1949年,香港业余剑击总会(香港剑击总会前身)成立。其后这一运动开始植根校园,学界于1960年代开始举办校际剑击比赛。

但直至21世纪初,击剑运动在香港仍属冷门,亦停留在业余阶段。现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郑兆康于1998年应邀到香港轮椅击剑队担任总教练,于2011年转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他回忆初到香港,“那时香港击剑队只有4个剑种,运动员都很业余,并没有太高的目标。”

张家朗的前教练汪昌勇在2000年到香港执教,他受访时曾提到,刚去香港击剑队面对的是一张白纸,根本无法在国际赛场排进前列。因此当时他去香港队的任务之一便是要把内地优秀的教学经验带去港队,帮助港队打造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花剑队。

汪昌勇和郑兆康分别来自江苏和广东。来自内地的体育人才为香港输送了专业力量。曾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的王锐基也来自广东。

在此基础上,香港开始系统化、职业化的击剑培训。2011年4月,郑兆康上任香港击剑队总教练的第二个月,就将男子重剑和女子花剑调入队伍,并开始注重青少年的训练,张家朗、江旻憓等选手都是从青少年比赛打起。至此,香港逐步将击剑队伍从4个剑种建立到6个剑种,完善了训练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

据香港中通社,港府也投入资源聘请外教打造精英运动员,例如江旻憓的罗马尼亚教练和张家朗的法国教练都是击剑界名宿,从技术、心理辅导方面给予了运动员极大支持。

“击剑属于小众运动,其发展也存在一定偶然因素,某一个教练带出一批学生、某个选手取得了某次赛事成绩,都有可能推动这项运动在本土发展。加上小众项目不普及,一旦取得代表性成就,就可能推动地区投入资源去发展,形成一个地方的体育文化特色。”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向界面新闻分析指。

进入21世纪,香港开始出现专门培训击剑运动的机构。但机构的显著增长出现在2021年以后,张家朗的奥运首次夺冠,让香港击剑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截至目前,仅属于香港剑击总会旗下会员的击剑培训机构达46家。

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策略

港府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上也花尽心思。20年来,在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的发展策略下,各机构加大投入和部署,香港击剑水平陡增。

2004年,香港体育学院成立,用以培训香港精英运动员。2012年,港府成立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为香港体育学院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

“竞技体育很多时候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选才,需要挖掘人群中有天赋的选手,通过运动普及、各种培训学校来找到这些人;第二方面是训练,需要好的教练、好的场馆。”何文义提到,政府可以联合体校去发展击剑运动,针对市场化主体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例如提供场地补贴、赛事成绩奖励、将人才队伍纳入国家体系等。

江旻憓(中) 图片来源: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

香港也大力推动击剑在本土的普及。前香港击剑代表颜冠一此前发布网志回顾了自己的击剑生涯。90年代,香港剑击总会就在各小区开设剑击初班,也和香港教育署合作在不同学校合办剑击初级班,来推广这项运动。

另一方面,为了让有潜质的剑手更好地发展,香港剑击总会和香港体育学院制定了一套严格公平的机制来挑选剑手接受精英训练及代表香港出赛:香港剑击总会设置了一些地区剑击中心,例如当时的荔景及官涌体育馆,由教练教授剑击技巧,表现好的学员有机会被推荐到香港体育学院,跟随香港队接受精英训练,并根据训练出席率、状态评估等,选出能代表香港出席各比赛的剑手。颜冠一也是从这个初班开始其击剑生涯。

香港《2023施政报告》指出,政府继续以精英化、专业化、盛事化、产业化和普及化推动本港体育发展。在精英化和专业化方面,香港文体旅局继续推展《体育及康乐设施十年发展蓝图》,提供多项康体设施如体育馆、运动场和公园,包括可举办国际级别比赛的游泳馆,以及设有剑击训练及比赛设备的体育馆。

在盛事化和产业化方面,2023年有超过15项得到“M”品牌制度支持的国际体育赛事在港举行,是历来最多,吸引了世界各地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旅客来港。

今年5月,香港历史性首办国际剑击联会花剑世界杯。中国香港剑击总会主席杨颖新提到,这是香港首次举办世界杯赛事,是香港有史以来最高水平的花剑比赛,吸引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合共约四百位花剑选手参与。

此外,香港将于2026年举办世界花剑锦标赛。而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香港也将承担击剑等8项赛事。

在2023/24年度,港府投放在体育上的预算开支近74亿元(港币,下同),用于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的开支分别为约60.0亿元、约11.8亿元、约2.2亿元,整体较五年前(2018-19年度)的52亿港元增加约42%,用于推广普及体育方面占整体开支超过80%。

同时,香港体育学院按照精英体育资助制度,向符合条件的精英体育项目提供支持。就健全精英体育项目而言,现时有20个A级体育项目和13个B级体育项目,击剑就是其中一个A级体育项目。

相关机构也设立机制推动体育发展。例如香港赛马会将通过“赛马会运动员奖励计划”向张家朗和江旻憓均颁发600万元奖金。此外,这两位奥运冠军还将享有终身免费搭乘香港地铁等特殊权益。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