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析中国城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苏州、成都、合肥研发支出快速增长|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析中国城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苏州、成都、合肥研发支出快速增长|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㉘

苏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在研发支出方面表现突出,不仅总额快速增长,占比也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王玉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相关阅读:

31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这三个地区科创最强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①

优势产业都是啥?31省市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起底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②

谁的优势更大?从区位透视31省市上市公司产业集聚度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的哪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有哪些优势产业在崛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⑥

谁与争锋?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大比拼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⑦

31省市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⑧

盘点五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哪个区域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⑨

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在异军突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⑩

上市公司城市排行榜:谁的“科创属性”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产业?|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哪些细分产业被重点布局?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谁的财务表现最佳?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贡献最大?哪些行业在拖后腿?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增长快?哪些行业在放缓?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上海净利润增速最高,广东研发费用居首|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各地的哪些产业表现强劲?|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冰火两重天”|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解析31省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北京和广东领跑,湖北和安徽表现亮眼|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京深领跑研发,重庆利润增幅显著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年报盘点:哪些城市的细分行业在崛起?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年报盘点:哪些行业出现了异常高增长?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透视:上海利润增速领跑,福州研发费用占比最高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透视:多城侧重在这两个行业进行研发布局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透视:航天航空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的冰火两重天状态加剧 | 上市公司区域图

在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界面智库对截至2023年末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第二篇与第三篇中对各省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第四至第六篇中,对上述维度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并重点追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上市公司的结构演变。在第七至第八篇中界面智库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从省级行政区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第九篇以及第十篇从城市群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系列报告的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二篇,界面智库从城市维度入手,对各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行业等基本情况予以分析,并在第十三及十四篇进一步对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及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第十五篇至第二十一篇,界面智库从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从整体及行业角度全面展示各省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对整体上市公司以及“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进行了专题分析。在第二十二篇至二十四篇中,界面智库对各城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在第二十五篇至二十七篇中,界面智库对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展开分析研究。

在该系列报告的第二十八篇报告中,界面智库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与的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相关指标进行了分城市梳理。同比指标均根据以2023年末满足筛选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基准的可比口径数据计算。

界面智库发现,研发支出方面,全国范围内,北京和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及占比均名列前茅,北京以4125亿元稳居第一,深圳则以1904亿元紧随其后,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均超过全国水平。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也表现不俗,研发支出均超百亿。苏州、成都、合肥等在研发支出上快速增长,显示出强劲追赶势头。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支出方面,北京、深圳、上海继续引领,前30城占比近九成。研发人员方面,北京以61.46万人独占鳌头,深圳和上海紧随其后,东部沿海城市成为研发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中部地区的长沙、武汉等城市在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上也有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方面,北京以1515亿元的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账面价值遥遥领先,占据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和深圳分列二、三位,知识产权总量也颇为可观。其他如天津、保定、杭州等城市也跻身前十。

一、整体研发支出:北京、深圳领跑,厦门尚待发力

表1列示了2023年地级行政区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前30名。研发支出包含费用化研发支出(即研发费用)与资本化研发支出两部分。

全国范围内,2023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攀升至17095亿元,研发支出占比营业收入达到2.4%。

在城市层面,北京与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两大高地,其研发支出总额分别高达4125亿元和1904亿元,稳居全国前列。深圳尽管在总量上略逊于北京,但其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2.9%,较去年的2.5%有所提升。北京虽在研发支出总额上保持领先,但营收占比由2023年1.8%下滑至2022年1.7%。

上海、杭州、广州等东部发达城市同样不甘落后,研发支出均超过百亿元大关。上海以1709亿元的规模紧随深圳之后,研发支出占比稳定在2.8%。杭州和广州则分别以624亿元和379亿元的研发支出进入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在研发支出方面表现突出,不仅总额快速增长,占比也显著提升。苏州研发支出达到266亿元,同比增长32.3%,占比更是高达4.8%,位居前列。成都与合肥则分别以3.9%和4.6%的研发支出占比上榜,显示出这些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追赶势头。

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方面,惠州、无锡、保定等城市表现尤为亮眼,占比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惠州以6.2%的占比高居榜首,无锡和保定的占比也分别达到5.5%和5.9%。

相比之下,部分城市的研发支出总额和占比相对较低,如厦门,其研发支出占比仅为0.5%。

二、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支出:京深沪杭领跑,西安和南通表现不佳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达到5081亿元,前30城占比全国达到88.1%。

在研发支出方面,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北京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高达1165亿元,稳居全国之首,占比也提升至6.3%。深圳紧随其后,研发支出总额达到873亿元,占比6.4%。上海则以489亿元的研发支出总额位列第三,占比更是高达7.6%。

杭州新质生产力研发支出总额达到261亿元,虽然规模上不及京沪深,但占比高达10.6%,位居全国前列。此外,苏州、天津等城市也表现出色,研发支出总额与占比均有所提升。

中部地区的城市中,武汉以65亿元的研发支出总额和12.5%的占比,表现亮眼。长沙亦表现不俗,2023年实现57亿元的研发支出和6.6%的研发占比。

研发占比上看,部分城市如福州、绍兴、珠海等表现突出。福州以15.5%的占比高居全国首位,绍兴和珠海也分别以12.3%和12.0%的占比位列前茅。

然而,也有部分城市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比相对较低,如西安、南通等城市,其研发支出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整体研发人员:北京绝对数居首,福州和长沙等地占比显著提升

2023年,全国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总数已突破320.44万人,较上年增长了3.6%,研发人员占比也提升至18.25%。

在城市层面,东部沿海城市继续成为研发人员的聚集地。北京市以61.46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独占鳌头,占比高达26.38%,较上年进一步攀升。深圳市紧随其后,研发人员数量达到41.15万人,占比22.14%。上海市则以25.63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23.31%的占比位列第三。

杭州、广州、苏州等东部沿海城市在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上也表现出色。其中,杭州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4.20万人,占比22.14%。广州和苏州的研发人员数量均超过7万人,占比也稳定在较高水平。

中部地区的长沙市表现突出,2023年实现6.28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18.81%的占比,较上一年度稳步增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在研发人员占比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如福州市、长沙市等城市,研发人员占比均较去年增加0.8个百分点以上。

四、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人员:京沪杭等地占比超30%,福州表现抢眼

2023年,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到98.40万人,较上年稳步增长。前30城市的研发人员总数达到86.34万人,研发人员占比23.19%,占比全国87.8%。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市以19.08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占比高达34.12%,较去年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紧随其后,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5.79万人,占比26.28%。上海市则以7.90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32.62%的占比位列第三。

杭州市和苏州市的研发人员数量也颇为可观,分别达到6.57万人和3.80万人,占比分别为30.26%和23.58%。此外,南京市、无锡市、宁波市等城市也均在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上表现出色。

中部地区城市中,长沙市研发人员数量达到3.30万人,占比24.83%。武汉市则以1.75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30.59%的占比紧随其后。

五、知识产权:北京独占鳌头,上海、深圳紧随其后

2023年末,中国上市公司在研发专利方面的知识产权布局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上市公司研发专利的账面价值总计达到4264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0.11%,相较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前30城上市公司研发专利的账面价值总计达到3668亿元,占比公司总资产与全国保持一致,相较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北京以1515亿元的账面价值遥遥领先,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北京软件知识产权价值高达1201.6亿元,占据绝对优势。此外,北京在专利权(137.6亿元)和非专利技术(176.2亿元)方面也有显著积累。

 

紧随北京之后的是上海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分别以398.1亿元和252.3亿元的知识产权账面价值位列第二和第三。其中,上海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和软件三个领域均表现出色,分别贡献了90.1亿元、98.9亿元和209.1亿元的价值。深圳在知识产权软件领域表现相对突出,价值达到103.7亿元。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其知识产权总量达到219.0亿元,位列第四,其中非专利技术价值尤为突出,高达197.3亿元。

天津、保定、杭州、合肥、南京和济南等城市也跻身前十。其中,天津专利权价值达76.3亿元,非专利技术价值为47.3亿元,软件价值则为16.7亿元,合计知识产权账面价值为140.3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析中国城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苏州、成都、合肥研发支出快速增长|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㉘

苏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在研发支出方面表现突出,不仅总额快速增长,占比也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毛盾 王玉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相关阅读:

31省市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这三个地区科创最强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①

优势产业都是啥?31省市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大起底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②

谁的优势更大?从区位透视31省市上市公司产业集聚度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上市公司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④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的哪些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31省市有哪些优势产业在崛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⑥

谁与争锋?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大比拼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⑦

31省市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最受宠?|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⑧

盘点五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哪个区域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⑨

大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布局探析,哪些产业在异军突起?|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⑩

上市公司城市排行榜:谁的“科创属性”最强?|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各个城市都有哪些优势产业?|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盘点171城“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北京、深圳、上海、苏州领跑|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30强城市榜:哪些细分产业被重点布局?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谁的财务表现最佳?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贡献最大?哪些行业在拖后腿?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梳理:哪些行业增长快?哪些行业在放缓?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上海净利润增速最高,广东研发费用居首|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各地的哪些产业表现强劲?|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冰火两重天”|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解析31省市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投入:北京和广东领跑,湖北和安徽表现亮眼|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上市公司年报大盘点:京深领跑研发,重庆利润增幅显著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年报盘点:哪些城市的细分行业在崛起?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上市公司30强城市年报盘点:哪些行业出现了异常高增长?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透视:上海利润增速领跑,福州研发费用占比最高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透视:多城侧重在这两个行业进行研发布局 | 上市公司区域图鉴

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透视:航天航空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的冰火两重天状态加剧 | 上市公司区域图

在本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中,界面智库对截至2023年末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以及上市板块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在第二篇与第三篇中对各省市优势产业及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随后在第四至第六篇中,对上述维度进行按时间段的分析,并重点追溯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上市公司的结构演变。在第七至第八篇中界面智库定义了“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并从省级行政区维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第九篇以及第十篇从城市群维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系列报告的第十一篇以及第十二篇,界面智库从城市维度入手,对各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行业等基本情况予以分析,并在第十三及十四篇进一步对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及产业布局进行分析。第十五篇至第二十一篇,界面智库从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从整体及行业角度全面展示各省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对整体上市公司以及“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研发能力进行了专题分析。在第二十二篇至二十四篇中,界面智库对各城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在第二十五篇至二十七篇中,界面智库对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展开分析研究。

在该系列报告的第二十八篇报告中,界面智库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与的研发支出、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相关指标进行了分城市梳理。同比指标均根据以2023年末满足筛选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基准的可比口径数据计算。

界面智库发现,研发支出方面,全国范围内,北京和深圳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及占比均名列前茅,北京以4125亿元稳居第一,深圳则以1904亿元紧随其后,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均超过全国水平。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也表现不俗,研发支出均超百亿。苏州、成都、合肥等在研发支出上快速增长,显示出强劲追赶势头。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支出方面,北京、深圳、上海继续引领,前30城占比近九成。研发人员方面,北京以61.46万人独占鳌头,深圳和上海紧随其后,东部沿海城市成为研发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中部地区的长沙、武汉等城市在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上也有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方面,北京以1515亿元的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账面价值遥遥领先,占据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上海和深圳分列二、三位,知识产权总量也颇为可观。其他如天津、保定、杭州等城市也跻身前十。

一、整体研发支出:北京、深圳领跑,厦门尚待发力

表1列示了2023年地级行政区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前30名。研发支出包含费用化研发支出(即研发费用)与资本化研发支出两部分。

全国范围内,2023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攀升至17095亿元,研发支出占比营业收入达到2.4%。

在城市层面,北京与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两大高地,其研发支出总额分别高达4125亿元和1904亿元,稳居全国前列。深圳尽管在总量上略逊于北京,但其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2.9%,较去年的2.5%有所提升。北京虽在研发支出总额上保持领先,但营收占比由2023年1.8%下滑至2022年1.7%。

上海、杭州、广州等东部发达城市同样不甘落后,研发支出均超过百亿元大关。上海以1709亿元的规模紧随深圳之后,研发支出占比稳定在2.8%。杭州和广州则分别以624亿元和379亿元的研发支出进入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在研发支出方面表现突出,不仅总额快速增长,占比也显著提升。苏州研发支出达到266亿元,同比增长32.3%,占比更是高达4.8%,位居前列。成都与合肥则分别以3.9%和4.6%的研发支出占比上榜,显示出这些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劲追赶势头。

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方面,惠州、无锡、保定等城市表现尤为亮眼,占比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惠州以6.2%的占比高居榜首,无锡和保定的占比也分别达到5.5%和5.9%。

相比之下,部分城市的研发支出总额和占比相对较低,如厦门,其研发支出占比仅为0.5%。

二、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支出:京深沪杭领跑,西安和南通表现不佳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各城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达到5081亿元,前30城占比全国达到88.1%。

在研发支出方面,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北京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高达1165亿元,稳居全国之首,占比也提升至6.3%。深圳紧随其后,研发支出总额达到873亿元,占比6.4%。上海则以489亿元的研发支出总额位列第三,占比更是高达7.6%。

杭州新质生产力研发支出总额达到261亿元,虽然规模上不及京沪深,但占比高达10.6%,位居全国前列。此外,苏州、天津等城市也表现出色,研发支出总额与占比均有所提升。

中部地区的城市中,武汉以65亿元的研发支出总额和12.5%的占比,表现亮眼。长沙亦表现不俗,2023年实现57亿元的研发支出和6.6%的研发占比。

研发占比上看,部分城市如福州、绍兴、珠海等表现突出。福州以15.5%的占比高居全国首位,绍兴和珠海也分别以12.3%和12.0%的占比位列前茅。

然而,也有部分城市的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占比相对较低,如西安、南通等城市,其研发支出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整体研发人员:北京绝对数居首,福州和长沙等地占比显著提升

2023年,全国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总数已突破320.44万人,较上年增长了3.6%,研发人员占比也提升至18.25%。

在城市层面,东部沿海城市继续成为研发人员的聚集地。北京市以61.46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独占鳌头,占比高达26.38%,较上年进一步攀升。深圳市紧随其后,研发人员数量达到41.15万人,占比22.14%。上海市则以25.63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23.31%的占比位列第三。

杭州、广州、苏州等东部沿海城市在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上也表现出色。其中,杭州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4.20万人,占比22.14%。广州和苏州的研发人员数量均超过7万人,占比也稳定在较高水平。

中部地区的长沙市表现突出,2023年实现6.28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18.81%的占比,较上一年度稳步增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在研发人员占比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如福州市、长沙市等城市,研发人员占比均较去年增加0.8个百分点以上。

四、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人员:京沪杭等地占比超30%,福州表现抢眼

2023年,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总数达到98.40万人,较上年稳步增长。前30城市的研发人员总数达到86.34万人,研发人员占比23.19%,占比全国87.8%。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市以19.08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占比高达34.12%,较去年进一步提升。深圳市紧随其后,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5.79万人,占比26.28%。上海市则以7.90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32.62%的占比位列第三。

杭州市和苏州市的研发人员数量也颇为可观,分别达到6.57万人和3.80万人,占比分别为30.26%和23.58%。此外,南京市、无锡市、宁波市等城市也均在研发人员数量和占比上表现出色。

中部地区城市中,长沙市研发人员数量达到3.30万人,占比24.83%。武汉市则以1.75万人的研发人员数量和30.59%的占比紧随其后。

五、知识产权:北京独占鳌头,上海、深圳紧随其后

2023年末,中国上市公司在研发专利方面的知识产权布局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和不平衡性。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上市公司研发专利的账面价值总计达到4264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0.11%,相较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前30城上市公司研发专利的账面价值总计达到3668亿元,占比公司总资产与全国保持一致,相较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北京以1515亿元的账面价值遥遥领先,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北京软件知识产权价值高达1201.6亿元,占据绝对优势。此外,北京在专利权(137.6亿元)和非专利技术(176.2亿元)方面也有显著积累。

 

紧随北京之后的是上海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分别以398.1亿元和252.3亿元的知识产权账面价值位列第二和第三。其中,上海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和软件三个领域均表现出色,分别贡献了90.1亿元、98.9亿元和209.1亿元的价值。深圳在知识产权软件领域表现相对突出,价值达到103.7亿元。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其知识产权总量达到219.0亿元,位列第四,其中非专利技术价值尤为突出,高达197.3亿元。

天津、保定、杭州、合肥、南京和济南等城市也跻身前十。其中,天津专利权价值达76.3亿元,非专利技术价值为47.3亿元,软件价值则为16.7亿元,合计知识产权账面价值为140.3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