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那个传说中的共享单车吗?就这么杂乱的丢弃在这里。」看到三辆被随意扔在机动车通行道边的单车,网友@Vick同类在微博上如此感叹。
「找车本就不容易,好多车还损坏了。好不容易找到三辆车,不是刹车链子有问题,就是车锁打不开。」
「如果不随意停放,可能要为此走半小时的路,这就违背了使用共享单车是为了方便的初衷。」为了让自己更方便,很多人会选择违章停放。
最近,共享单车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全国各大城市开始部点,随处可见各种单车。与此同时,单车乱象日益暴露,愈演愈烈,再加上城市管理不到位,大有共享单车发展现状成为国民公德“测素仪”之感!
如此极端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真的比比皆是吗?
1
先来看这样几则案例
1、投资人吓得撤资
2月中旬,有媒体曝出:福建省莆田市一家名为KALA单车的共享单车企业,拿到投资后下单了5000辆机械锁的共享单车。今年1月25日开始,KALA单车在莆田投放了667辆,想趁春节出外务工的人都返乡时火一把。可在19天的时间里,有510辆失踪。因为没有定位,团队跑遍全城只找回了157辆车,丢车率高达76.5%,投资人被吓得果断撤资。
2、被法院传票
轨迹停止后16天,一辆共享单车在龙泉驿区郑家院子的农家小院内被发现。不过这辆单车车上的锁不见了,车身和坐垫都被喷上了暗色的银漆。吕某承认,「车子是我偷的,漆是我喷上去的,锁也是我锯的。」事发两个多月后,吕某收到了法院给他的传票,他因涉嫌盗窃罪将被起诉。
3、「捞不着好处」
近日,@小小田儿在微博晒出几张照片,并指出:「门头沟的共享单车被蓝涧大厦那收走了说是属于门头沟龙泉镇政府,说是他们捞不着好处就全都收走了」。
4、共享单车理赔首案
日前厦门市民叶女士骑行ofo小黄车通过一下坡路时,发现自行车后刹失灵,在失去平衡后坠地受伤。经诊断,她鼻骨骨折,右眼球挫伤,两处伤口共缝了十几针。对此,ofo方面承认工作失误,承诺将承担后续医疗费用,相应保险理赔程序也已进行。
我们不能否认极少部分人群存在不文明现象,但这些案例却也同时反映出,共享单车正经受着来自各方的竞争和管理运维上的考验。
然而,我们不禁想问,所有这一切真的只是国民素质低下造成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破坏共享单车呢?共享单车企业会被压垮吗?对于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除了感叹「素质」,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
2
「检验人性的照妖镜」?不能以偏概全
摩拜单车上海总经理姚呈武表示,「有可能是个别自媒体为追求10万+的阅读数据,把全国极端情况集中列在一起,甚至夸张处理了。」
共享单车面世的早期,有一些人蓄意破坏单车,是因为好奇。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地区的成先生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承认,自己就曾「拆过摩拜」。成先生退休前曾是公交系统的维修工人,对新发明总是特别感兴趣,看到路边出现了没有链条、不用打气的自行车,非常好奇,就摸黑拆过一辆车的部分零件,拿回家研究。「第二天想给人家安回去,发现原来位置那辆车已经不见了,车肯定是废了,我挺后悔的。」成先生说。
「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群体相对固定,主要是黑车、黑摩的司机。因为共享单车抢了他们的生意」
据共享单车方调查,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群体相对固定,主要是黑车、黑摩的司机。因为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多是由黑车和黑摩的解决「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在部分城市的个别区域,会有集中破坏的情况出现。
也曾有占道经营的小摊贩集中破坏过共享单车,因为共享单车「占」了自己的地盘。
2月17日,在济南市济泺路泺口服装市场附近一公交站牌旁边,十余辆摩拜单车被胡乱堆叠在一起。警方通过现场监控录像及走访周边市民,发现是在附近卖报的李某干的。因为共享单车的集中摆放,影响了自己摆摊,李某把这些单车堆叠在一边泄愤。警方依法将李某行政拘留。后李某懊悔不已,表示道歉。
也曾出现过物业集中扣留、堆积共享单车的情况。
据相关资料,主要是在一些写字楼、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并没有规划出自行车的停放区域。物业因为管理等各类原因,阻止共享单车的进入或停放,甚至干脆集中扣留。
「是我们公司自己的管理和宣传出了问题,不能说三四线城市的人素质低」。
文章刚开始提到的KALA单车因丢失率超过七成,而被投资人撤资事件,其创始人林斌表示,KALA单车的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很多用户主动找上门来还车,其中多数人都表示自己此前不知道共享单车不可以骑回自家小区,也不知道到底停在哪里才算合规,并不是故意偷车。
「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我们公司自己的管理和宣传出了问题,不能因此就说我们三四线小城市的人素质低。」林斌强调。
3
谁来拯救共享单车?
1、摩拜猎人
在摩拜用户当中,已经逐渐自发形成了一个专门举报不文明用车行为的组织,他们自称「摩拜猎人」。
庄骥是「猎人」群的群主。去年5月,他就职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附近,开始出现了40多辆摩拜单车,解决了到距离博物馆最近的地铁站长达1.5公里的路程。他于是成为摩拜早期的忠实拥趸。
当他发现开始有私锁、违停等不文明使用摩拜的现象出现后,曾有过15年当兵经历的庄骥,正义感顿时被激发,他开始了举报单车违停的行动。
一个夏天,庄骥就举报了200多辆违停的摩拜单车。期间他遇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于是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就叫「摩拜猎人」。随着摩拜单车往全国多座城市的推广,各地都陆续开始有了「摩拜猎人」。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超过100个「摩拜猎人」。
「摩拜猎人」和摩拜官方几乎没什么直接联系,组织者庄骥认为这样才能保持他们足够的独立和「打猎」的热情。
据企鹅智酷发布的共享单车数据报告显示,ofo和摩拜单车二者的用户举报违停(如停在校外/小区里等)的比例分别为18.9%和13.2%,用户在规范用车上比较积极。
2、企业自救
摩拜单车在应用中引入信用分,用户注册后即可获得100分基础信用分,良好的骑行记录和检举违停现象可以增加信用分,反之会减少信用分。当分数低于100分时骑行费用增加。
获得1亿元A+轮融资的优拜单车与芝麻信用达成了「免押金扫码租车」服务协议,只要芝麻信用评分达到650分以上,用户无需押金即可租车。
共享单车推动社会信用建设也是可以优化改进的方向,如将多次骑行获得的信用记录作为个人整体信用记录的一个参考维度。目前,不同的信用记录还没有做到跨平台的打通,信用记录被赋予的权重依然比较低。未来,信用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虚拟货币。
摩拜和ofo都明确表示,无论如何,不会因为现有的不文明用车现象,就在未来将「无桩」退化成「有桩」。
ofo相关负责人再三强调,他们会通过建立信用机制,加强技术升级和用户教育等手段,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摩拜北京总经理邢林也表示:「我们相信,好的技术和制度,会引导大家共同维护共享单车文明运营秩序。共享单车的发展,在于疏、正面引导,而非堵。」
3、跨平台合作
在企鹅智酷的调研中,有近七成共享单车用户表示,未来出行还会经常使用,仅1.2%的用户表示不会再使用。有近六成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后,有了更好的代步选择。
数据调研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共享单车并不是在创造伪需求,而是确实在解决短途出行问题,并提供对一些人而言更优的出行解决方案,而且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忠诚度。也许刚诞生不久的共享单车依旧有各种问题,但长远来看,它或许能够推动一个更加通畅、环保和诚信的出行环境。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兴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认为,相对于曾经的拥有经济,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是新鲜事物,人们在技术、制度、观念、行为层面等都还不适应。
「共享单车面世,毕竟才一两年。我相信80%的人都会同意,新事物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完美的。但人都是可变的,也是需要引导的,肯定会去调节、适应。」
至于惩戒破坏行为,诸大建赞成摩拜信用积分的方法,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建立起一整套互联网信用体系。比如共享单车不同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并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甚至信用卡挂钩。一旦被举报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贷款、不能买车等生活各方面都会受影响,恶意破坏者就不敢肆意妄为了。
「中国人的信用如何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可能很多人此前都还没有准备好。但现在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它摆在我们面前了。只有不断去思考化解方案,积极地应对,整个社会才能进步。」诸大建指出,「单纯用素质来解释,是不作为。」
---END---
*参考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善缘街0号综合整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