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Mag7财报分析,英伟达的业绩可能被透支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Mag7财报分析,英伟达的业绩可能被透支了

金子没挖出来,铲子买了一堆,

文|读懂财经 杨扬

编辑 | 夏益军

Mag7财报经常预示着重大技术和经济趋势,扮演者产业风向标的角色。

眼下,Mag7陆续发布的二季度财报,就反映出了AI产业的尴尬处境:金子还没挖出来,铲子倒是买了一堆。

二季度,Mag7的AI商业化收入仍不明显,但AI投入出现了大幅增长,为了从英伟达买卡,Mag7大部分单季度资本开支在百亿美金以上,同比增速33%-91%。

如果金子没挖出来,铲子买一堆的情况持续下去,英伟达业绩有透支风险。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巨头买卡过剩。科技巨头处于极度乐观或是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中,出现了产能过度建设。Meta和谷歌在电话会上承认,“自己和同行对AI可能过度投资了。”

2、英伟达携性能令巨头的时代在过去。卡一定比一年强,是客户就算手中有卡,也要过剩买的逻辑。但英伟达产品跳票迭代放缓,以及苹果弃用英伟达,说明其性能优势在弱化。

3、有互联网泡沫的影子。资本市场与产业成熟的周期并不一致,资本市场的走热往往会比产业成熟提前很多年。英伟达走势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透支了产业成熟期的多年业绩。

/ 01 / Mag7的彷徨:AI有投入,没收入

Mag7的资本开支吓住了不少投资人。除了苹果和OpenAI合作投入谨慎,以及特斯拉资本开支中工厂产线占比大,代表性不强外。

其它Mag7成员单季度资本开支大多在百亿美金以上,同比增速在33%-91%。

单看这组数据,可能很多人还是对巨头的资本开支增长没概念。那换个说法,将微软的资本开支年后,能够占到微软25年预期经营利润的70%~80%。

这么多的资本开支大部分都用来从英伟达买卡了,微软在财报电话会上承认,AI和云支出几乎占全部。

但大力没有出奇迹,AI的商业回报不明显。

微软既能AI融到云服务中,也把AI嵌到软件产品中,是最容易用AI产生收入的公司。但微软财报表达的是,营收无法因为AI明显提速。

Azure恒定汇率下环比增速下降2pct和1pct,AI相关收入占8%,较上季度提升1pct。AI贡献的收入仍无明显提速迹象。与AI紧密性第二的Office 365较上季度环比降速约2pct。

Meta和谷歌则是在电话会上大方承认,“自己和同行对AI都有非常大的可能过度投资了。”说白了就是投入和产出的账算不过来。

红杉在今年3月的数据能对“账算不过来”量化:有500亿美元投资英伟达的芯片,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销售额仅为30亿美元。

这就好比,AI的实际商业价值小如蚂蚁,但托起了英伟达这个股市大象。

如果,未来几个季度AI高投入低回报的情况持续,就很可能出现木头姐的担忧:科技公司未来很可能会停止增加在GPU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说英伟达的业绩有透支风险。

/ 02 / 英伟达的隐忧:挟性能令巨头的时代在过去

半导体有周期性是共识,周期就意味着供需错配既会带来业绩大增也能带来业绩大减,典型如前几年的锂矿。

但之前投资人对英伟达这方面的担忧还不大。因为屯芯片和屯锂矿有本质区别,锂明年还是锂,卡一年比一年强。客户就算手中有卡,还是要买最新。

但现在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一来,英伟达的迭代速度变慢了,随着芯片设计复杂性增加,设计和验证变得更加困难和耗时,产品迭代也越来越难。

刚刚,英伟达的新产品就跳票了。英伟达最新的AI 芯片因为设计缺陷,将发布时间从原定的今年Q3推迟到2025年Q1。

一旦芯片性能迭代变慢甚至停滞,英伟达的芯片也就变成锂矿了,以前客户屯的有多多,未来英伟达的风险就有多大。

更深远的危机则是,科技大厂联合替代英伟达,硅谷巨头们扎堆大炼AI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微软、Meta、Google、亚马逊、特斯拉等等都在自研AI 芯片。

当然术业有专攻,硅谷巨头想短期内让芯片性能赶上英伟达也不现实。

但美国人针对逆风局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反击套路:如果旧战场处于劣势,那就开辟一块新战场击败你,典型如美国半导体在大型机时代不敌日本,就开辟消费电子市场击败日本。

这次硅谷大厂中开辟新战场的是谷歌,既不和英伟达强拼性能,而是在性能与英伟达差距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虽然目前还没出现谷歌最新产品与英伟达最新产品的对比,但在上一代两者同时发布的芯片对比中,谷歌研究人员报告说,TPU v4 的功耗比 NVIDIA A100 低1.3到1.9倍。

当然,成本即时降的在多,性能也不能与英伟达差距太大。

谷歌芯片性能到底如何?苹果做了背书,7月底苹果公司揭露的官方论文显示,苹果自研大模型AFM背后,完全没有英伟达GPU的影子,而是采用了谷歌TPUv4 和TPUv5p。

苹果弃用英伟达,专用谷歌证明了TPU在大模型训练上的能力。两者合作,虽然不能说英伟达的王座已经被撼动,但也预示着AI芯片多元化供给有相当大的可能性。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挟性能令巨头的时代正在过去。

/ 03 / 英伟达到底是不是泡沫?

在A股失传了有一阵的「怕高都是苦命人」,出现在了英伟达身上。

如果你曾在2023年1月英伟达超过33%的涨幅面前,犹疑AI还是故事不是事实,那么你将错过它最近20个月的近10倍涨幅。

直到今年7月,随着科技巨头财报不及预期以及美股回调,英伟达才从回撤了25%。英伟达究竟是不是泡沫,也成为全球股票投资者博弈的风暴中心。

曾精准预测三次重大市场泡沫——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房地产泡沫的传奇投资人杰里米·格兰瑟姆将AI行情称为一个泡沫中的泡沫。

将AI行情当作泡沫,并不是格兰瑟姆否认AI技术的发展潜力(尽管AI革命仍未被证实)。

而是他认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早期的大肆炒作和股市泡沫,因为投资者集中于技术的终极可能性,将大部分非常长期的潜力立即定价到当前市场中。”

说白了就是,资本市场与产业成熟的周期并不一致,资本市场的走热往往会比产业成熟提前很多年。

这也是历次重大产业革命经常发生的事,推动产业革命的卖铲人,在初期随着订单爆发,带来性感的估值,但随着行业成熟,卖铲人优势减少,估值也开始均值回归。

从能源时代的石油电力公司、到互联网时代的英特尔,移动时代的的高通莫不是如此。20年前的思科是和英伟达最像的一个。

两者同样是重大技术革命中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当下游客户处于极度乐观或是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氛围中时,出现了产能过度建设的现象。

思科早在1986年推出了第一款多协议路由器AGS,后又拓展了交换机等其他网络设备,90年代互联网爆发,市场普遍以为整个互联网都将依赖于思科的路由器运行。

下游客户也确实像屯卡一样屯思科的产品,它享受着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即使1994年因为经济恶化而出现过一次「别慌,只是技术性调整」,很快又再上涨73倍。

之后行业成熟,思科因为下游存货高企以及替代性高陷入惨烈竞争,股价一年大跌7成,直到二十多年之后才回到00年的股价高点。

复盘历史后,高盛资深交易员对英伟达留下了这句评价,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前,市场也相信思科能一直涨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英伟达

8.6k
  • 因美纳与英伟达合作推进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
  • 英伟达CEO黄仁勋据悉本周将赴京沪深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Mag7财报分析,英伟达的业绩可能被透支了

金子没挖出来,铲子买了一堆,

文|读懂财经 杨扬

编辑 | 夏益军

Mag7财报经常预示着重大技术和经济趋势,扮演者产业风向标的角色。

眼下,Mag7陆续发布的二季度财报,就反映出了AI产业的尴尬处境:金子还没挖出来,铲子倒是买了一堆。

二季度,Mag7的AI商业化收入仍不明显,但AI投入出现了大幅增长,为了从英伟达买卡,Mag7大部分单季度资本开支在百亿美金以上,同比增速33%-91%。

如果金子没挖出来,铲子买一堆的情况持续下去,英伟达业绩有透支风险。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巨头买卡过剩。科技巨头处于极度乐观或是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中,出现了产能过度建设。Meta和谷歌在电话会上承认,“自己和同行对AI可能过度投资了。”

2、英伟达携性能令巨头的时代在过去。卡一定比一年强,是客户就算手中有卡,也要过剩买的逻辑。但英伟达产品跳票迭代放缓,以及苹果弃用英伟达,说明其性能优势在弱化。

3、有互联网泡沫的影子。资本市场与产业成熟的周期并不一致,资本市场的走热往往会比产业成熟提前很多年。英伟达走势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透支了产业成熟期的多年业绩。

/ 01 / Mag7的彷徨:AI有投入,没收入

Mag7的资本开支吓住了不少投资人。除了苹果和OpenAI合作投入谨慎,以及特斯拉资本开支中工厂产线占比大,代表性不强外。

其它Mag7成员单季度资本开支大多在百亿美金以上,同比增速在33%-91%。

单看这组数据,可能很多人还是对巨头的资本开支增长没概念。那换个说法,将微软的资本开支年后,能够占到微软25年预期经营利润的70%~80%。

这么多的资本开支大部分都用来从英伟达买卡了,微软在财报电话会上承认,AI和云支出几乎占全部。

但大力没有出奇迹,AI的商业回报不明显。

微软既能AI融到云服务中,也把AI嵌到软件产品中,是最容易用AI产生收入的公司。但微软财报表达的是,营收无法因为AI明显提速。

Azure恒定汇率下环比增速下降2pct和1pct,AI相关收入占8%,较上季度提升1pct。AI贡献的收入仍无明显提速迹象。与AI紧密性第二的Office 365较上季度环比降速约2pct。

Meta和谷歌则是在电话会上大方承认,“自己和同行对AI都有非常大的可能过度投资了。”说白了就是投入和产出的账算不过来。

红杉在今年3月的数据能对“账算不过来”量化:有500亿美元投资英伟达的芯片,但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销售额仅为30亿美元。

这就好比,AI的实际商业价值小如蚂蚁,但托起了英伟达这个股市大象。

如果,未来几个季度AI高投入低回报的情况持续,就很可能出现木头姐的担忧:科技公司未来很可能会停止增加在GPU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就是说英伟达的业绩有透支风险。

/ 02 / 英伟达的隐忧:挟性能令巨头的时代在过去

半导体有周期性是共识,周期就意味着供需错配既会带来业绩大增也能带来业绩大减,典型如前几年的锂矿。

但之前投资人对英伟达这方面的担忧还不大。因为屯芯片和屯锂矿有本质区别,锂明年还是锂,卡一年比一年强。客户就算手中有卡,还是要买最新。

但现在这种情况有了改变,一来,英伟达的迭代速度变慢了,随着芯片设计复杂性增加,设计和验证变得更加困难和耗时,产品迭代也越来越难。

刚刚,英伟达的新产品就跳票了。英伟达最新的AI 芯片因为设计缺陷,将发布时间从原定的今年Q3推迟到2025年Q1。

一旦芯片性能迭代变慢甚至停滞,英伟达的芯片也就变成锂矿了,以前客户屯的有多多,未来英伟达的风险就有多大。

更深远的危机则是,科技大厂联合替代英伟达,硅谷巨头们扎堆大炼AI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微软、Meta、Google、亚马逊、特斯拉等等都在自研AI 芯片。

当然术业有专攻,硅谷巨头想短期内让芯片性能赶上英伟达也不现实。

但美国人针对逆风局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反击套路:如果旧战场处于劣势,那就开辟一块新战场击败你,典型如美国半导体在大型机时代不敌日本,就开辟消费电子市场击败日本。

这次硅谷大厂中开辟新战场的是谷歌,既不和英伟达强拼性能,而是在性能与英伟达差距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虽然目前还没出现谷歌最新产品与英伟达最新产品的对比,但在上一代两者同时发布的芯片对比中,谷歌研究人员报告说,TPU v4 的功耗比 NVIDIA A100 低1.3到1.9倍。

当然,成本即时降的在多,性能也不能与英伟达差距太大。

谷歌芯片性能到底如何?苹果做了背书,7月底苹果公司揭露的官方论文显示,苹果自研大模型AFM背后,完全没有英伟达GPU的影子,而是采用了谷歌TPUv4 和TPUv5p。

苹果弃用英伟达,专用谷歌证明了TPU在大模型训练上的能力。两者合作,虽然不能说英伟达的王座已经被撼动,但也预示着AI芯片多元化供给有相当大的可能性。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挟性能令巨头的时代正在过去。

/ 03 / 英伟达到底是不是泡沫?

在A股失传了有一阵的「怕高都是苦命人」,出现在了英伟达身上。

如果你曾在2023年1月英伟达超过33%的涨幅面前,犹疑AI还是故事不是事实,那么你将错过它最近20个月的近10倍涨幅。

直到今年7月,随着科技巨头财报不及预期以及美股回调,英伟达才从回撤了25%。英伟达究竟是不是泡沫,也成为全球股票投资者博弈的风暴中心。

曾精准预测三次重大市场泡沫——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房地产泡沫的传奇投资人杰里米·格兰瑟姆将AI行情称为一个泡沫中的泡沫。

将AI行情当作泡沫,并不是格兰瑟姆否认AI技术的发展潜力(尽管AI革命仍未被证实)。

而是他认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早期的大肆炒作和股市泡沫,因为投资者集中于技术的终极可能性,将大部分非常长期的潜力立即定价到当前市场中。”

说白了就是,资本市场与产业成熟的周期并不一致,资本市场的走热往往会比产业成熟提前很多年。

这也是历次重大产业革命经常发生的事,推动产业革命的卖铲人,在初期随着订单爆发,带来性感的估值,但随着行业成熟,卖铲人优势减少,估值也开始均值回归。

从能源时代的石油电力公司、到互联网时代的英特尔,移动时代的的高通莫不是如此。20年前的思科是和英伟达最像的一个。

两者同样是重大技术革命中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当下游客户处于极度乐观或是FOMO(害怕错过)的情绪氛围中时,出现了产能过度建设的现象。

思科早在1986年推出了第一款多协议路由器AGS,后又拓展了交换机等其他网络设备,90年代互联网爆发,市场普遍以为整个互联网都将依赖于思科的路由器运行。

下游客户也确实像屯卡一样屯思科的产品,它享受着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即使1994年因为经济恶化而出现过一次「别慌,只是技术性调整」,很快又再上涨73倍。

之后行业成熟,思科因为下游存货高企以及替代性高陷入惨烈竞争,股价一年大跌7成,直到二十多年之后才回到00年的股价高点。

复盘历史后,高盛资深交易员对英伟达留下了这句评价,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前,市场也相信思科能一直涨下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