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haracter.AI“卖身”谷歌,AI泡沫不再是杞人忧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haracter.AI“卖身”谷歌,AI泡沫不再是杞人忧天

其实无论Character.AI找到了“归宿”,还是谷歌捡了一个大便宜,这起另类的收购案只能表明是AI泡沫开始出现的征兆。

文|三易生活

创业者将公司做大后卖给BAT,这是大厂垄断了消费互联网几乎每一寸土地的结果,而如今相似的一幕也发生在了硅谷的AI创投圈,AI初创企业“卖身”巨头蔚然成风。

当地时间8月2日,知名AI独角兽Character.AI宣布与与谷歌达成重大“收购”协议,Character.AI原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将以88美元/股的价格被谷歌买断,即后者以2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Character.AI。

事实上,Character.AI这家昔日的AI独角兽走到要出售的境遇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早在一个月前,海外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就曾报道过该公司遇到融资难题,向谷歌、Meta,以及马斯克的xAI等公司寻求合作以纾解困境一事,Character.AI方面则将向合作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获得使用后者算力资源的权力。

事实上,以提供角色扮演能力著称的AI聊天机器人Character.AI算得上是当下最成功的AI原生应用了,它也一直都是AI圈里流量仅次于ChatGPT的存在,其核心卖点则是用户可以与AI“建立一段虚拟关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矛盾激化,人类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当需求和欲望无法被满足之后,试图寻求AI和机器人等替代品就正是如今AI聊天机器人这一概念走红的关键,而Character.AI则是当下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作为一个以用户共创闻名的AI产品,Character.AI的UGC属性其实相当突出,即便用户不会创建自己感兴趣的虚拟角色也没关系,在它的网站上提供了一大堆由其他用户创作的角色,甚至还有爱因斯坦、马斯克、扎克伯格、侃爷等各行各业的名人。

要知道AI伴聊是当下最热门的AI产品,可能都没有之一,而Character.AI又一直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所以这家公司也就顺理成章跻身AI独角兽的行列。

然而遗憾的是,Character.AI可以说是叫好不叫座。自203年3月以1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1.5亿美元融资后,Character.AI就再也没有获得过哪怕一美元的融资。

要知道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Character.AI在巅峰时期的推理请求量一度达到了谷歌搜索流量的五分之一,即便到了今年5月,在有大批同类产品出现的情况下Character.AI访问量也有2.77亿、较4月环比增长18.89%,同期的AI搜索产品Perplexity访问量则只有它的30%,可Perplexity的估值却达到了3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haracter.AI并不是因为技术力不足而导致落后,最终不得不寻求出售。作为Character.AI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Noam Shazeer是当下AI世界基石Transformer论文的作者之一,Character.AI所提供的AI聊天体验也是最顶级的。只可惜AI伴聊的商业前景黯淡,Character.AI的订阅用户仅仅只有不到10万,去年全年收入更是仅1520万美元。

AI伴聊产品的核心问题是推理成本极其高昂,但用户的付费渗透率又相对非常有限,贸然提高付费水平又会导致用户付费意愿的下降,这就导致了发生在互联网世界里以用户规模为核心的定价逻辑失效。此时,庞大的用户规模对于Character.AI来说已经不再是有价值的资产、反而成为了包袱,所以AI伴聊或许更适合“小而美”。

如果说作为“造梦机器”的Character.AI走入困境是因为选错了赛道,谷歌此次的“收购”则几乎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正确。这里的“收购”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谷歌和Character.AI的交易并非互联网行业传统的收购模式,谷歌此次并没有拿走Character.AI这家公司,而是获得了来自Character.AI的技术授权,并且该公司两位创始人重回谷歌、并加入DeepMind研究团队,Character.AI的30人核心开发团队则被纳入谷歌的Gemini AI部门。

Character.AI方面在新闻稿中是这样说的,“Character.AI的大部分优秀团队将继续留任,并将继续打造Character.AI的产品,为我们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实际上,谷歌这一次并没有要Character.AI这个“壳子”,而这种操作则是当下AI行业最流行的“反向收购”或“雇佣式收购”。

在经历了互联网反垄断浪潮之后,当下科技巨头已经不再选择直接并购,而是通过对AI初创公司注资,从而实现对产品、技术,以及核心人员的控制。

其实无论Character.AI找到了“归宿”,还是谷歌捡了一个大便宜,这起另类的收购案只能表明是AI泡沫开始出现的征兆。Character.AI要寻求外部合作乃至出售,盖因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都没能完成融资,以至于缺乏资金购买算力来维持业务的发展。如今的情况已经是高昂的芯片成本、逐渐浮现的数据成本,以及合规要求,开始让AI初创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了。

从Adept的CEO跳槽亚马逊、Inflection的CEO离开公司加入微软、Character.AI的CEO和总裁转投谷歌,再到微软的高管表示AI投资这块大饼需要15年才能圆上,似乎AI泡沫论现在变得越来越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谷歌

5.9k
  • 高通与谷歌达成多年战略合作,将提供生成式AI数字座舱解决方案
  • 霍尼韦尔与谷歌达成协议,将Gemini引入工业领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haracter.AI“卖身”谷歌,AI泡沫不再是杞人忧天

其实无论Character.AI找到了“归宿”,还是谷歌捡了一个大便宜,这起另类的收购案只能表明是AI泡沫开始出现的征兆。

文|三易生活

创业者将公司做大后卖给BAT,这是大厂垄断了消费互联网几乎每一寸土地的结果,而如今相似的一幕也发生在了硅谷的AI创投圈,AI初创企业“卖身”巨头蔚然成风。

当地时间8月2日,知名AI独角兽Character.AI宣布与与谷歌达成重大“收购”协议,Character.AI原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将以88美元/股的价格被谷歌买断,即后者以2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Character.AI。

事实上,Character.AI这家昔日的AI独角兽走到要出售的境遇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早在一个月前,海外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就曾报道过该公司遇到融资难题,向谷歌、Meta,以及马斯克的xAI等公司寻求合作以纾解困境一事,Character.AI方面则将向合作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获得使用后者算力资源的权力。

事实上,以提供角色扮演能力著称的AI聊天机器人Character.AI算得上是当下最成功的AI原生应用了,它也一直都是AI圈里流量仅次于ChatGPT的存在,其核心卖点则是用户可以与AI“建立一段虚拟关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矛盾激化,人类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当需求和欲望无法被满足之后,试图寻求AI和机器人等替代品就正是如今AI聊天机器人这一概念走红的关键,而Character.AI则是当下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作为一个以用户共创闻名的AI产品,Character.AI的UGC属性其实相当突出,即便用户不会创建自己感兴趣的虚拟角色也没关系,在它的网站上提供了一大堆由其他用户创作的角色,甚至还有爱因斯坦、马斯克、扎克伯格、侃爷等各行各业的名人。

要知道AI伴聊是当下最热门的AI产品,可能都没有之一,而Character.AI又一直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所以这家公司也就顺理成章跻身AI独角兽的行列。

然而遗憾的是,Character.AI可以说是叫好不叫座。自203年3月以1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1.5亿美元融资后,Character.AI就再也没有获得过哪怕一美元的融资。

要知道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Character.AI在巅峰时期的推理请求量一度达到了谷歌搜索流量的五分之一,即便到了今年5月,在有大批同类产品出现的情况下Character.AI访问量也有2.77亿、较4月环比增长18.89%,同期的AI搜索产品Perplexity访问量则只有它的30%,可Perplexity的估值却达到了30亿美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haracter.AI并不是因为技术力不足而导致落后,最终不得不寻求出售。作为Character.AI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Noam Shazeer是当下AI世界基石Transformer论文的作者之一,Character.AI所提供的AI聊天体验也是最顶级的。只可惜AI伴聊的商业前景黯淡,Character.AI的订阅用户仅仅只有不到10万,去年全年收入更是仅1520万美元。

AI伴聊产品的核心问题是推理成本极其高昂,但用户的付费渗透率又相对非常有限,贸然提高付费水平又会导致用户付费意愿的下降,这就导致了发生在互联网世界里以用户规模为核心的定价逻辑失效。此时,庞大的用户规模对于Character.AI来说已经不再是有价值的资产、反而成为了包袱,所以AI伴聊或许更适合“小而美”。

如果说作为“造梦机器”的Character.AI走入困境是因为选错了赛道,谷歌此次的“收购”则几乎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正确。这里的“收购”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谷歌和Character.AI的交易并非互联网行业传统的收购模式,谷歌此次并没有拿走Character.AI这家公司,而是获得了来自Character.AI的技术授权,并且该公司两位创始人重回谷歌、并加入DeepMind研究团队,Character.AI的30人核心开发团队则被纳入谷歌的Gemini AI部门。

Character.AI方面在新闻稿中是这样说的,“Character.AI的大部分优秀团队将继续留任,并将继续打造Character.AI的产品,为我们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提供服务”。实际上,谷歌这一次并没有要Character.AI这个“壳子”,而这种操作则是当下AI行业最流行的“反向收购”或“雇佣式收购”。

在经历了互联网反垄断浪潮之后,当下科技巨头已经不再选择直接并购,而是通过对AI初创公司注资,从而实现对产品、技术,以及核心人员的控制。

其实无论Character.AI找到了“归宿”,还是谷歌捡了一个大便宜,这起另类的收购案只能表明是AI泡沫开始出现的征兆。Character.AI要寻求外部合作乃至出售,盖因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都没能完成融资,以至于缺乏资金购买算力来维持业务的发展。如今的情况已经是高昂的芯片成本、逐渐浮现的数据成本,以及合规要求,开始让AI初创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了。

从Adept的CEO跳槽亚马逊、Inflection的CEO离开公司加入微软、Character.AI的CEO和总裁转投谷歌,再到微软的高管表示AI投资这块大饼需要15年才能圆上,似乎AI泡沫论现在变得越来越真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