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海关总署周三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7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7.0%,涨幅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大幅提升9.5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846.5亿美元。
7月出口增速不及预期,但进口大幅高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7月,出口同比增长9.0%,进口增长2.5%。
尽管7月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和海外需求韧性依然是拉动出口的主要因素。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从基数来看,去年7月出口同比下降14.2%,且环比也明显弱于季节性。另外,外需整体偏强仍是一大利好因素。截至6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6个月处在扩张区间,且持续处于51%左右的较高水平。
他指出,7月出口增速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当月我国对头号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增速稍有下滑,从6月的15.0%降至7月的12.2%,这或与近期东盟经济景气度有所下滑有关。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尽管7月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还是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这既有全球经济保持适度扩张的因素,也有我国外贸纾困、帮扶政策措施的支持。此外,由于欧美政治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部分贸易进口商“提前备货”。
7月,我国前三大出口市场分别是东南亚联盟、欧盟、美国,其中,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2.2%,对欧盟出口增长8.0%,对美国出口增长8.1%。当月主要出口商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19.3%,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7.7%,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10.1%,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下降4.4%。
展望后市,分析师表示,伴随低基数效应消退,以及外贸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出口增速可能会继续放缓,外需对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下降。
王青提到,7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49.7%,较前值大幅下降1.1个百分点,近7个月以来首次进入收缩区间。历史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走势同这一指数关联度很高。此外,近期美国制造业PMI及就业数据显示出较为明显的经济走弱势头,都表明外需放缓信号正在出现。
“我们预计,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将呈现趋势性下行态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会相应减弱。为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下半年内需要及时顶上来,预计宏观政策在促消费、扩投资方面会持续加力。”王青说。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此前指出,下半年最大的风险来自美国总统换届后中美经贸冲突的可能升温,如果美方再度上调关税、加强原产地规则、向日韩墨等国施压、打压中间品贸易,可能会冲击中国出口市场份额的稳定。
7月进口增速由负转正,且远超预期,除了得到去年同期低基数的提振,进口价格上涨也是一大原因。
海关数据显示,7月,大宗商品中,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3.1%,但进口金额同比上涨7.9%;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同比上涨10.0%,进口金额同比上涨10.8%;成品油进口量同比下降27.9%,进口金额下降3.4%。
此外,王青提到,7月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2个,这会推升当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对进口增速也会产生一定拉动。但是,推升7月进口增速的两个因素在8月均会出现反转,即同比基数会有所抬升,且工作日比去年8月少一天,这就意味着8月进口同比增速大概率将有所回落,预计将降至2%左右。
周茂华表示,从趋势上看,我国进口有望逐步改善。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消费和内需复苏,企业经营改善带动补库存需求,加上低基数效应,预计年内进口有望保持扩张。
“尽管近期经济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新周期的正循环可能正在启动,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而内需的修复将对进口形成支撑。”国联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在研究报告中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