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于2023年12月建成完工。历经半年联调试运行,于8月7日正式投产。
据介绍,改造完成后,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将跻身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之一,并实现无人化、自动化。此外,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将罗泾港区高污染的传统散货码头改造成绿色低碳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罗东集装箱码头的建成投产顺应了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要求,是提高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的重大举措。
宝山海事局介绍,相比新建码头,旧码头改造更为复杂,包含旧码头设施拆除、新码头打桩、码头主体及堆场施工、水域疏浚和桥吊设备安装调试等项目。为保障施工顺利开展、如期交付,宝山海事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走访调研,结合水域特点提供旧码头前期拆除经验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狭窄施工水域,因时制宜提前破解施工各阶段难题;组织召开通航安全协调会,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航安全风险隐患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意见;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加强典型事故案例、安全监管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宣贯,助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
为了节约政务审核审批时间与成本,宝山海事局提前介入,靠前服务,推行电子政务办理,对相关许可事项材料预审,深入了解施工项目计划,全面掌握施工保障方案,服务指导事项审批全过程规范化,避免相对人走“弯路”;推出 13 条便民服务举措,提供一站式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助力工程及时复工,最大限度缩短水工许可办理时间,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助力工程顺利复工复产,最大程度抢抓工期、保进度。
据悉,针对此工程,宝山海事局共办理相关水工许可、报告审查47次,先后许可195艘船舶参与施工,组织协调会、送教上门服务10余次,对施工水域开展电子巡航864次、现场巡查948次、无人机巡航8次,对施工船舶开展登轮检查117艘次,指导施工单位整改风险隐患79项。
改造期间,宝山海事部门综合运用“电子巡航+巡逻艇现场守护”动静结合模式,设置施工船舶“专用停泊区”,既保障在狭小水域能顺利施工,又不影响外部通航环境,实现了一公里长水域内布置7台大型打桩船同时安全作业的新纪录,严防“低标准船舶”带“病”入场作业,对船员开展安全知识测试及航路航法宣传,严防施工船舶与交通流高峰发生冲突,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污染”海事监管成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