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体量显著背离,什么在拖累重庆的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体量显著背离,什么在拖累重庆的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⑩

重庆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加大在高层次研发人才方面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高新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王玉 刘林 毛盾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城市篇”中,界面智库从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四个维度对国内GDP超过5000亿的55个城市进行了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力10强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武汉、杭州、合肥、南京、广州和西安。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行榜:北京居首,苏州和武汉跻身前五|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⑦

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10强,合肥做对了什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⑧

武汉何以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第一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⑨

作为直辖市的重庆,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位列全国所有城市第四名(2022年数据),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总指数排名中并未进入前十,仅位列第20名,这一排名虽然比上一年提升了2个位次,但与重庆在地区生产总值(GDP)上的高排名相比,仍存在显著背离。从四个一级指标排名来看,重庆总体呈现“两升两降”的态势,其中企业活力和研发能力的排名均较上年下降了2个位次至第15名和第27名。

实际上,创新绩效才是影响重庆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的主要因素。尽管重庆创新绩效的排名较上年有所提升,上升了一个位次至第39名,但其表现仍然相对落后,难以有效提升总体排名。相比之下,创新环境是四个一级指标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与上年相比,重庆创新环境的排名提升了一位至第13名,显示出重庆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从27个二级指标来看,重庆排名在前20名的有12个,在排名21-40之间的有11个,排在40名后的有4个,分别是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占比、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比、万人专利授权数以及人均GDP。

重庆的创新环境在四个一级指标中相对较好,从具体细分项看,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和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数量排名成功跻身前十,但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排名较上年下降了4个位次。在企业注册方面,国家级高新区的注册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了19894家,但排名仍然保持在第11位。

此外,从财政支持看,科学技术支出较上年增加6亿元,指标排名提升2个位次至第12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占比也较上一年提升0.1个百分点,排名提升3个位次至第42名,但这一排名仍显滞后。这反映了在创新环境整体提升的背景下,重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

在研发能力的多个二级指标中,重庆的高校数量和R&D经费排名较为靠前,分列第五和第九位。尽管其他指标大部分都出现了小幅增长,并且与上年相比部分指标排名也有所提升,但排名整体相对靠后。

比如,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0.2个百分点至2.36%,排名提升3个位次至第38名,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比和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留学归国人员占比分别提升3.14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至43.31%和0.36%,排名均较上年提升1个位次,但仍分别仅列第48名和第36名,这反映出高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仍待改善和加强。

从2023年末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情况来看,重庆的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达245亿元,在全国位居第八位,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22年的2.6%提高到了3.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但从高新区来看,其研发投入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重庆高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在数值和排名上都有所下降,数值较之前减少了0.1个百分点至1.71%,排名也下降了4个位次至第38位。此外,高新区万名就业人员R&D人员数虽然较上年小幅增长43人,但排名略微下降2个位次至第34名。这意味着重庆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在高层次研发人才方面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高新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从企业活力的二级指标看,重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较上年增加139家,使得重庆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上升至第五位。这一跃升反映了重庆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积极努力。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取得了显著提升,与上年相比增长了0.22个百分点至1.76%,排名更是大幅上升了7位至第24名。

而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规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较上一年下降3.83个百分点,导致排名下滑了8个位次至第20名。此外,高新区入统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排名也有所下降,分别下滑了2位和1位至第17名和第10名,不过企业数量实际上分别增加了348家和1家。上述数据表明,重庆在推动工业企业广泛参与研发活动以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相较前三个一级指标,重庆创新绩效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是重庆科技创新能力总指标中最大的拖累项。《重庆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曾提到,从区域竞争看,国内各地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资源、发展高新产业,区域竞争日益激烈,重庆高新区需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才能赢得主动。从自身发展看,目前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能级亟待提高。

从二级指标的表现来看,重庆高新区出口金额在当地出口中的占比和高新区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两个下滑最明显的指标,分别较上年下滑2.57个百分点和0.37个百分点,排名也均下滑了3个位次。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来看,尽管较上一年大幅增加了319亿元,达到630亿元,排名提升了5位,但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排名仅列第40位),重庆需要进一步增强技术市场活力。

此外,重庆万人专利授权数的排名连续两年处于第46名,重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同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应对当前的科技创新城市竞争,重庆正聚焦关键领域,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通过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重庆致力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期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通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企业活力、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创新绩效,未来重庆或将逐步摆脱科技创新能力低排名与GDP高排名之间的背离局面,并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体量显著背离,什么在拖累重庆的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⑩

重庆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加大在高层次研发人才方面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高新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图片来源:图虫

界面新闻记者 | 王玉 刘林 毛盾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城市篇”中,界面智库从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四个维度对国内GDP超过5000亿的55个城市进行了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结果显示,科技创新能力10强城市依次为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武汉、杭州、合肥、南京、广州和西安。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行榜:北京居首,苏州和武汉跻身前五|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⑦

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国10强,合肥做对了什么?|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⑧

武汉何以成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第一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⑨

作为直辖市的重庆,尽管在经济总量上位列全国所有城市第四名(2022年数据),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总指数排名中并未进入前十,仅位列第20名,这一排名虽然比上一年提升了2个位次,但与重庆在地区生产总值(GDP)上的高排名相比,仍存在显著背离。从四个一级指标排名来看,重庆总体呈现“两升两降”的态势,其中企业活力和研发能力的排名均较上年下降了2个位次至第15名和第27名。

实际上,创新绩效才是影响重庆科技创新能力排名的主要因素。尽管重庆创新绩效的排名较上年有所提升,上升了一个位次至第39名,但其表现仍然相对落后,难以有效提升总体排名。相比之下,创新环境是四个一级指标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与上年相比,重庆创新环境的排名提升了一位至第13名,显示出重庆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从27个二级指标来看,重庆排名在前20名的有12个,在排名21-40之间的有11个,排在40名后的有4个,分别是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占比、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比、万人专利授权数以及人均GDP。

重庆的创新环境在四个一级指标中相对较好,从具体细分项看,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和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数量排名成功跻身前十,但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排名较上年下降了4个位次。在企业注册方面,国家级高新区的注册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了19894家,但排名仍然保持在第11位。

此外,从财政支持看,科学技术支出较上年增加6亿元,指标排名提升2个位次至第12名,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占比也较上一年提升0.1个百分点,排名提升3个位次至第42名,但这一排名仍显滞后。这反映了在创新环境整体提升的背景下,重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

在研发能力的多个二级指标中,重庆的高校数量和R&D经费排名较为靠前,分列第五和第九位。尽管其他指标大部分都出现了小幅增长,并且与上年相比部分指标排名也有所提升,但排名整体相对靠后。

比如,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0.2个百分点至2.36%,排名提升3个位次至第38名,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比和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留学归国人员占比分别提升3.14个百分点和0.04个百分点至43.31%和0.36%,排名均较上年提升1个位次,但仍分别仅列第48名和第36名,这反映出高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仍待改善和加强。

从2023年末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情况来看,重庆的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达245亿元,在全国位居第八位,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22年的2.6%提高到了3.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但从高新区来看,其研发投入水平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重庆高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在数值和排名上都有所下降,数值较之前减少了0.1个百分点至1.71%,排名也下降了4个位次至第38位。此外,高新区万名就业人员R&D人员数虽然较上年小幅增长43人,但排名略微下降2个位次至第34名。这意味着重庆未来需进一步加大在高层次研发人才方面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高新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

从企业活力的二级指标看,重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较上年增加139家,使得重庆在全国范围内的排名上升至第五位。这一跃升反映了重庆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积极努力。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取得了显著提升,与上年相比增长了0.22个百分点至1.76%,排名更是大幅上升了7位至第24名。

而与之形成明显反差的是规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占比,较上一年下降3.83个百分点,导致排名下滑了8个位次至第20名。此外,高新区入统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排名也有所下降,分别下滑了2位和1位至第17名和第10名,不过企业数量实际上分别增加了348家和1家。上述数据表明,重庆在推动工业企业广泛参与研发活动以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相较前三个一级指标,重庆创新绩效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是重庆科技创新能力总指标中最大的拖累项。《重庆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曾提到,从区域竞争看,国内各地区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资源、发展高新产业,区域竞争日益激烈,重庆高新区需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才能赢得主动。从自身发展看,目前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能级亟待提高。

从二级指标的表现来看,重庆高新区出口金额在当地出口中的占比和高新区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两个下滑最明显的指标,分别较上年下滑2.57个百分点和0.37个百分点,排名也均下滑了3个位次。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来看,尽管较上一年大幅增加了319亿元,达到630亿元,排名提升了5位,但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排名仅列第40位),重庆需要进一步增强技术市场活力。

此外,重庆万人专利授权数的排名连续两年处于第46名,重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同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应对当前的科技创新城市竞争,重庆正聚焦关键领域,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大科创高地,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通过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重庆致力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期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

通过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企业活力、提升研发能力、增强创新绩效,未来重庆或将逐步摆脱科技创新能力低排名与GDP高排名之间的背离局面,并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