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感受世界的方式中,博物馆是一个让人充满敬畏与好奇心的地方,而当代表商业的品牌与代表文化的博物馆碰到一起,所产生的火花让人充满遐想。我们经常关注品牌最新一季的新品,却未曾了解到品牌深厚的沉淀。
正因如此,品牌们开始致力于维护老牌时装屋们的艺术性和历史感,然后以艺术博物馆为载体,将时尚与品牌精神散布,并且更多的关注人文、艺术和慈善,将博物馆的公益价值发挥到极致。而在规划和设计这个传播载体的时候,品牌们大多都选择了有历史有故事的旧建筑,为品牌的文化沉淀注入更浓厚的底蕴。
GUCCI博物馆
GUCCI 在佛罗伦萨的 Palazzo della Mercanzia 宫殿打造了一座品牌博物馆,并于2011 年 9 月正式对外开放。打造博物馆的想法最初来自GUCCI 设计总监 Frida Giannini,旨在打造一个推广其品牌理念“Forever Now”的传播空间。
GUCCI 博物馆占地 1715㎡,分为三层地上展厅以及一个用来保存其历代经典作品的地下收藏室。品牌文化算是整个 GUCCI 博物馆的传播重点,因此其底层就特别设有咖啡馆、书店,一楼则有一个当代艺术空间,二三楼则着重呈现佛罗伦萨的精湛工艺与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展现出 GUCCI 对于艺术、文化、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
GUCCI 博物馆所在的宫殿本身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而其作品却在不断变化出新的设计时尚,品牌也将借此带来一种怀旧与新生共存的感觉。用 GUCCI 方面的话来说便是,“为人们提供欣赏和享受 GUCCI 历史的终极体验,同时也理解我们现今的创新精神与活力。”
Dior博物馆
Dior博物馆建立在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那是Christian Dior童年生活的地方——Granville庄园。庄园四周是诺曼底的旖旎风光,这里被Christian Dior的母亲精心粉刷成粉色和灰色,里里外外被重新修葺,一座看起来坚定优雅的建筑平地而起。花园里有精美的花圃、藤架和玫瑰园,Christian Dior经常与母亲漫步其中,这里承载了他无数记忆。所以他在设计作品中不断的用粉色、灰色、玫瑰香、铃兰香来保存这段记忆,再现家里独有的温馨宁静。
Dior最爱的还是花卉。成为服装设计师后,他仍无时无处不念念不忘。他为作品冠以花名,每款长裙都绽放著玫瑰的优雅。1947年至1957年间,共有50多款以玫瑰花为名的长裙横空出世。Dior品牌中花朵元素就是创始人的一块心田。
IWC万国表博物馆
约140年前,美国制表商佛罗伦汀 阿里奥斯托 琼斯(Florentine Ariosto Jones)在沙夫豪森Allerheiligen修道院的果园建起了一家工厂,拉开了著名手表品牌万国表(IWC)成功故事的序幕。这座位于莱茵河畔受保护的古建筑外表散发着一种简朴的贵族气质,在大楼亮丽的外墙背后, IWC万国表不断制作出卓越的腕表作品,在全世界均被奉为经典。
该博物馆是专为展出万国表产品而建的,博物馆内部装饰较为亲切,不像一般博物馆那样有距离感。230多件展品以时尚的方式在艺术照明陈列柜中展示,游客通过互动显示屏可以了解每件展品的详细信息。整个博物馆的气氛更像是一个俱乐部。博物馆里还有金属光泽壁纸,展柜有玻璃纤维结构,楼梯上是金属化的玻璃,即时尚又美观。
日清泡面博物馆
泡面如今已是非常普遍的食物,但却不是人人都知道其发明人正是日本日清株式会社的创办者——安藤百福。在日本,修建了两所泡面博物馆来纪念这位发明人,一所是横滨市安藤百福泡面博物馆,另一所由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的家改造而成的。
位于横滨市的博物馆于 2011 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其设计工作更是由一手打造了优衣库的佐藤可士和负责完成。这座博物馆更加注重对泡面文化的传播与分享,以“体验型博物馆”为设计理念,将安藤百福提出的“Creative Thinking(创造性思维)”贯穿设计之中,而整体场馆布局与各处细节又无不凸显出佐藤可士和对整洁空间与简单设计的一贯追求。
博物馆内还设有泡面工厂,访客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泡面,组合自己喜欢的口味,甚至动手设计泡面包装,完全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也让整个博物馆体验更加直接和彻底,事实上这也很自然地传达了品牌的文化与理念。
位于大阪府池田市的「方便面发明纪念馆」是由安藤百福先生在大阪的家改造而成。博物馆并不大,只有两层,楼上是自制拉面区,楼下是日清时间廊、日清历史介绍、自制杯面区和纪念品售卖区。
与横滨的泡面博物馆相同,方便面发明纪念馆也是为了向世人呈现首创方便面“鸡汤面”的研发过程和后续产品发展一路走来的各种关于方便面的故事,游客们来到纪念馆不仅可以见识半个世纪方便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你也可以自己动手,挑选不同的汤料和面料做成自己独特风味的方便面。
雀巢巧克力博物馆
墨西哥雀巢巧克力博物馆,一座沿着高速公路长300米的建筑,它将翻开雀巢巧克力工厂新的一页。规划项目的第一步已经成型,占地面积为634平米。当孩子们步入这个博物馆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参观巧克力工厂的旅程开始了。普通的巧克力工厂的吸引力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将工厂几个仓库改装成巧克力主题的博物馆、商店、戏院,并且还搭了一条通往巧克力工厂内的红色通道,通道里面有投影、电视机等播放着介绍墨西哥托卢卡的雀巢巧克力工厂的片子,有时会有工厂员工亲临现场做解说或回答问题。
雀巢巧克力博物馆呈现出一种对孩子具有启发作用的有趣折叠形状,它是一只手工折叠的纸鸟?或者是一艘太空船?或者是神话故事里的怪兽alebrije?这个看起来像是变化无常的万花筒,是建筑师所追求的设计理念。
事实上,品牌博物馆的魅力在于一个原本用于交易的商品,穿上了历史和文化的外衣,再也不能只用数字的标价去衡量,背后的发展使品牌进阶到了新的高度。购物中心的文创产业发展正应和了这一真理。
现在的购物中心也像品牌一样越来越注重文化属性内涵,更多的植入文化元素,提升购物中心IP形象。说到底,购物中心是一个外架的壳,主题、文化、个性的注入从商业定位和内容上界定了什么是新主流,而文创商业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实实在在地让消费者看到惊喜。
保留一些优秀的产业历史建筑改造成各类主体博物馆或者商业综合体,可使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旧城区基础设施,而且有助于促进以产业遗址为主体的新生产业。并且,有以下明显优势:
1.区位优势
2.空间优势
3.文化认同感
4.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Melbourne Central购物中心
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Melbourne Central购物中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当属中庭位置的墨尔本子弹厂旧址塔楼,如今这座历史建筑早已作为购物中心的一部分,承担着零售、餐饮的商业功能。
这座建于1894年的子弹工厂,每周约可生产6吨子弹。塔高50公尺,有327个阶梯,由于澳洲政府于1973年将此大楼列为「具有历史价值建筑」,不可拆除,于是买下这块地的财团便想出变通的办法,干脆用巨大的玻璃锥体把整栋建筑物罩起来。目前,这栋建筑改装成餐厅,与屋顶上垂吊的热气球、滑翔机,成了商场的一大卖点。
在Melbourne Central,购物中心地下2层开始,直到地上5层,都围绕这栋楼中楼展开,消费者围绕中庭周边,在任何一个楼层购物、休憩时都可以完整领略这栋老建筑的风采;同时,子弹厂还是一种体验,消费者在这里可以选择在现代化空间里购物、小憩、餐饮,也可以选择进入红砖塔楼小坐、消费、顺便参观。
底层设有横跨2个街廓的大型商场,共有200多家商店,以及超大型的大丸(Dai Maru)百货公司,近年来已扩张为墨尔本最大的零售业者集散地。
吉拉德里广场
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在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红砖车间群中的许多建筑物其年代可追溯至本世纪初。
Ghirardelli是闻名于世的巧克力,在这个很有特色的综合广场里依旧保留着巧克力制作工厂。广场不但购物人潮汹涌,前来表演的街头艺人也络绎不绝,如秘鲁的长笛和手鼓、英国的手风琴等;走上阶梯,可以看到白色鹰架上的英文字“Ghiradelli Square”,中庭有一个美人鱼喷水池(MermaidFountain),沿着走道两旁有50多家特色餐厅,以及贩卖手工艺品的商店。
体验
从上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依附文化创意的商业更能体现区位优势,复合化吸引客流。小睿总结出从文创类产业可以借鉴到的以下几点:
(1)新组合新方式。文化、品牌、历史等元素均可与商业做结合。
(2)场景空间营造。场景更注重主题化设计、不同属性的空间嫁接,以及对社交功能的融入,在增强品牌辨识度的同时,打造个性化体验。
(3)品牌拓展经营策略。消费者对创新的事物可接受能力强,呈现对文创品牌的大需求,可缩短品牌市场的培育期。借鉴国外优秀案例的经营模式以及创新方式,可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我国在2000年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在2005到2014年之间,文化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3%。数据表明,文化及相关产业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德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文创产业是一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商业与文化本就可以互相借力,能否准确、深入解读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已经成为判定传统业态融合文化休闲元素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文化是根,商业是叶,这是一种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也是两者最形象的表达。正如大部分商业需要文化来增加底蕴一样,文化同样需要商业来支撑。在商业混战的今天,文化商业化和商业文化化成为未来商业地产的核心,也成为人们最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新商业时代的开启:商品不只是为了消费和使用,更是为了体验和纪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