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强需弱”格局未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强需弱”格局未变

总体来看,7月,内需不足的特征依然突出,同时,受天气影响,生产节奏有所放缓,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仍有待改善。

2024年7月25日,河北衡水,雄商高铁枣强特大桥跨大广高速连续梁建设现场,造桥机在雨中作业。图片来源:CFP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3.6%,涨幅较前6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增速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数据中,投资和消费不及预期,工业生产和预期一致。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工业增加值增长5.1%。

分析师表示,总体来看,7月,内需不足的特征依然突出,同时,受天气影响,生产节奏有所放缓,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仍有待改善。

“7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4%,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建筑业、服务业景气度也降至低位,这显示经济增长动能趋于放缓,其中居民消费、民间投资偏弱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说。

他表示,下半年,在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可能减弱的背景下,稳增长的关键是有效提振内需,政策面有必要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大力度地解决楼市下滑问题——这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称,7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基建投资“四连降”

1-7月,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较前6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放缓。

分析师指出,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一方面是因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另一方面,今夏南方雨涝灾害对基建项目施工有一定影响。

根据浙商证券的统计,截至7月30日,今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额1.77万亿元,占年初全国两会制定的全年发行计划3.9万亿元的46%,而过去五年前7个月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接近66%。

除专项债因素外,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指出,二季度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和项目审核较严、合适项目欠缺等因素有关。

王青表示,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并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具体要求,这意味着三季度将迎来政府债券发行高峰,8月后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

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

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较前6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是连续四个月回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研报中指出,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降至2023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加上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

不过,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析师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政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其中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其中发改委牵头安排148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

“相当一部分制造业投资来自设备投资,反映了设备更新、产业升级的逻辑。在制造业利润小幅复苏以及设备更新政策扩容的推动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年内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徐天辰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政策层面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支持,将对上游原材料和中游装备制造业投资形成较强支撑。另外,中美共振补库存、企业盈利回暖也会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利好。

地产投资继续下探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10.2%,降幅较前6个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1%,降幅较1-6月扩大0.1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近期政策面未显示下半年对房地产行业实施强刺激的迹象,估计房地产政策仍将延续渐进调整节奏,在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刚需脉冲式释放后,三季度楼市将重回低位运行状态。

徐天辰也表示,已出台的政策无论是从激励机制还是资金支持都不足以对冲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因此地产开发投资还将延续负增长的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上月在一篇报告中呼吁尽快加大房地产市场救市力度,避免“挤牙膏”式政策放松。在需求端,一线城市应尽快一次性全面取消限购限贷政策,促进存量需求尽快进入市场。同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政府收购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不过,徐天辰认为,当前的政策取向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导,而不刻意追求扭转地产下行趋势,对于地产投资负增长的容忍度可能比较高。

消费有所回暖

居民暑期出行需求较旺,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所加快。去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在报告中称,7月是暑期出行旺季,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国内航班数量等环比增长明显,同比大致持平于去年。此外,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也会对社零总额的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按消费类型分,7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0%,比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商品中,通讯器材类、体育和娱乐用品类两大类产品同比涨幅最高,同比分别上涨12.7%、10.7%,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则表现最差,同比分别下降10.4%和5.2%。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0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和力度都有所加大。

王青表示,补贴力度加大可能会对后期商品消费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是,消费疲弱的根源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导致消费信心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6.2,较上月下行0.2,连续3个月下行,明显低于100的中值水平。另外,二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也会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王青说。

工业生产动能放缓

截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三个月放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工业经济整体处在稳定增长阶段,但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依旧不足,制造业景气水平边际回落叠加去年基数较高,导致工业生产动能小幅回落。

从前瞻指标来看,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1%,新订单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至49.3%,均创3月以来新低。

伍超明表示,虽然国内新动能加快发展,但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偏谨慎,与此同时,下半年起海外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均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意愿。综合来看,后续工业生产动能可能稳中略降。

徐天辰也表示,外需不确定性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将会上升。“发达经济体补库或已告一段落,除芯片、电子等部分行业仍处在上行周期,其他多数行业需求正在见顶回落。此外,海外保护主义上升、关税增加等因素短期内可能会激发‘抢出口’,但中长期将导致我国对相关国家出口下行。”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强需弱”格局未变

总体来看,7月,内需不足的特征依然突出,同时,受天气影响,生产节奏有所放缓,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仍有待改善。

2024年7月25日,河北衡水,雄商高铁枣强特大桥跨大广高速连续梁建设现场,造桥机在雨中作业。图片来源:CFP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3.6%,涨幅较前6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增速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数据中,投资和消费不及预期,工业生产和预期一致。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工业增加值增长5.1%。

分析师表示,总体来看,7月,内需不足的特征依然突出,同时,受天气影响,生产节奏有所放缓,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仍有待改善。

“7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4%,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建筑业、服务业景气度也降至低位,这显示经济增长动能趋于放缓,其中居民消费、民间投资偏弱仍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说。

他表示,下半年,在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可能减弱的背景下,稳增长的关键是有效提振内需,政策面有必要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大力度地解决楼市下滑问题——这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国家统计局在新闻稿中称,7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基建投资“四连降”

1-7月,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较前6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放缓。

分析师指出,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一方面是因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另一方面,今夏南方雨涝灾害对基建项目施工有一定影响。

根据浙商证券的统计,截至7月30日,今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额1.77万亿元,占年初全国两会制定的全年发行计划3.9万亿元的46%,而过去五年前7个月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接近66%。

除专项债因素外,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指出,二季度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和项目审核较严、合适项目欠缺等因素有关。

王青表示,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要求下半年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并提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等具体要求,这意味着三季度将迎来政府债券发行高峰,8月后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

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

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较前6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是连续四个月回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研报中指出,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降至2023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显示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加上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

不过,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析师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政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其中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其中发改委牵头安排148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

“相当一部分制造业投资来自设备投资,反映了设备更新、产业升级的逻辑。在制造业利润小幅复苏以及设备更新政策扩容的推动下,预计制造业投资年内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徐天辰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政策层面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支持,将对上游原材料和中游装备制造业投资形成较强支撑。另外,中美共振补库存、企业盈利回暖也会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利好。

地产投资继续下探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10.2%,降幅较前6个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1%,降幅较1-6月扩大0.1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近期政策面未显示下半年对房地产行业实施强刺激的迹象,估计房地产政策仍将延续渐进调整节奏,在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刚需脉冲式释放后,三季度楼市将重回低位运行状态。

徐天辰也表示,已出台的政策无论是从激励机制还是资金支持都不足以对冲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因此地产开发投资还将延续负增长的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上月在一篇报告中呼吁尽快加大房地产市场救市力度,避免“挤牙膏”式政策放松。在需求端,一线城市应尽快一次性全面取消限购限贷政策,促进存量需求尽快进入市场。同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政府收购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不过,徐天辰认为,当前的政策取向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导,而不刻意追求扭转地产下行趋势,对于地产投资负增长的容忍度可能比较高。

消费有所回暖

居民暑期出行需求较旺,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有所加快。去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在报告中称,7月是暑期出行旺季,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国内航班数量等环比增长明显,同比大致持平于去年。此外,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也会对社零总额的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按消费类型分,7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但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0%,比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商品中,通讯器材类、体育和娱乐用品类两大类产品同比涨幅最高,同比分别上涨12.7%、10.7%,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则表现最差,同比分别下降10.4%和5.2%。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00亿元用于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范围和力度都有所加大。

王青表示,补贴力度加大可能会对后期商品消费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是,消费疲弱的根源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导致消费信心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6.2,较上月下行0.2,连续3个月下行,明显低于100的中值水平。另外,二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也会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王青说。

工业生产动能放缓

截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三个月放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工业经济整体处在稳定增长阶段,但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依旧不足,制造业景气水平边际回落叠加去年基数较高,导致工业生产动能小幅回落。

从前瞻指标来看,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1%,新订单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至49.3%,均创3月以来新低。

伍超明表示,虽然国内新动能加快发展,但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导致微观主体行为偏谨慎,与此同时,下半年起海外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均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意愿。综合来看,后续工业生产动能可能稳中略降。

徐天辰也表示,外需不确定性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将会上升。“发达经济体补库或已告一段落,除芯片、电子等部分行业仍处在上行周期,其他多数行业需求正在见顶回落。此外,海外保护主义上升、关税增加等因素短期内可能会激发‘抢出口’,但中长期将导致我国对相关国家出口下行。”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