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暑期档冷思考:刺激不动的观影需求和电影行业困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暑期档冷思考:刺激不动的观影需求和电影行业困境

暑期档的尝试与困境。

文|文化产业评论 芬达

编辑|半岛

今年上半年院线市场表现一般,仅创造了237亿票房,较2023年同比下降9.5%,是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同期票房的76%。

暑期档作为衔接上下半年的超大档期,从6月1日横跨至8月31日,历时92天,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对于2024年这个特殊年份,它不仅仅是优质影片竞技的舞台,也是市场能否起死回生、走向转折的一个风向标。

一、观影需求没热起来

尽管为暑期档燃起来,院线链条的各相关方都付出了充分努力。但从票房和爆款影片数量来看,这个暑期档是不尽如人意的,甚至是低迷,远弱于开局初的预期。

首先是暑期档低于预期的总票房体量,6月份开局不利,7月份振市片供给不足,8月份走势仍旧疲软。

2024年6月1日~8月11日,暑期档大半程合计票房约92亿。而在去年的8月11日,2023年暑期档已实现票房约160亿。短短一年时间,票房蒸发差额近70亿元,下滑十分明显。

按照纵向对比,除了2020、2021、2022三个年份受疫情影院关停影响,暑期档出现不正常波动。其实在疫情之前,暑期档总量基本能稳定在170亿左右。2023年该档期更是超常发挥,一举突破200亿,为行业带来强烈信心,也拉升了投资热情。

但今年暑期档战绩又使电影行业“一夜回到解放前”。按照保守估计方法,占总档期76%的时间段,实现了92亿票房,在没有票房黑马加码的情况下,预估整个档期票房约121亿。这个预测成绩与疫情前正常年份相比,也是落后许多。

其次,从爆款影片数量和票房来看,今年暑期档对观众有强吸引力的强片不足。

以10亿票房作为爆款衡量标准,截至2024年8月11日,暑期档仅有《抓娃娃》《默杀》两部影片票房破10亿,带动大盘的影响力有限。而2023年暑期档票房过10亿影片达到5部,云集的强片包括《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等。

从单部影片票房来看,截至2024年8月11日,《抓娃娃》《默杀》分别斩获30亿、13亿票房。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前者有望挤进35亿俱乐部,而后者最终票房可能止步在14亿。原本有望救市的《解密》《逆行人生》,目前票房均不足3亿,难以成为爆款。比起来去年同期爆款电影《消失的她》超过30亿,《孤注一掷》《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均超过20亿的成绩,今年暑期档确实逊色许多。

过往暑期档往往是“几超几强”或“一超多强”局面,几部高票房影片共同拉升大盘。前种模式通常有 2~3部头部影片作为排头兵,它们的票房区间能够突破20亿大关,另有3~4部影片票房也能超过10亿。后种模式则有1部超级头部影片领航,票房在40亿以上,另有3~4部影片票房突破10亿。今年暑期档市场结构目前仍只有“一超一强”,势单力薄的局面注定遇冷。

最后,《抓娃娃》和《默杀》的内容特点,也能看到当下观众对电影情感补偿、情绪宣泄的更高需求。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或说教,而是更加重视故事中复杂的情感元素,渴望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一方面需要情绪抚慰,获得开怀畅笑的正向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情绪宣泄,让生活中的负向情绪有出口,因而在影院得到心灵净化。

二、拯救暑期档的集体战斗

距离暑期档结束只有20天,虽然《抓娃娃》《白蛇:浮生》《解密》《逆行人生》等影片还在鏖战,但整个档期逆风翻盘基本没有可能,市场遇冷大势已定。

事实上,在勉强及格的票房成绩背后,这个夏天电影业不仅没有躺平,而且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各环节共同铆足劲刺激观众进影院,为拯救暑期档而战斗。

首先是电影局首次下场推介电影片单,提出打造最热暑期档,并举办 “电影的夏天”暑期档电影发布会。发布会之外,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网、电影频道等融媒体矩阵也就 “电影的夏天” 进行持续性跟进宣传。

第二是作为暑期档主角的电影片方们共同发力。

包含重映影片在内,2024年共计133部影片在本档期上映,这一数量与2023年暑期档基本相当。重量级影片赶工定档,是今年暑期档的另一大特点,值得关注的几部重量级影片,《解密》《抓娃娃》《逆行人生》其实都在2024年上半年杀青。

据悉《解密》《抓娃娃》1月份杀青,《逆行人生》则在4月中旬杀青。考虑到几部影片后期难度,尤其是《解密》有大量特效镜头,提档至暑期上映的发行策略,进度是较赶的。赶档策略,一方面是借长档期红利,在大的基本盘里消化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救市振市”举动,大片方共同做大暑期档蛋糕,争取多赢局面。

133部上映影片,相当于暑期档平均每天有1.4部新片上映,然而从最终票房看,数量优势并不能助推暑期档。除重映影片外,截至8月11日,只有19部电影票房过亿元,过亿体量影片比例仅占14%。可想而知如果《抓娃娃》没有提档解围,这个暑期档将更为惨淡。

第三是在今年暑期档,能明显看到电影公司以AI加持电影,用技术撬动视听影像突破的努力。

与AI结合最紧密的是乌尔善导演新作《异人之下》。该片首次将真人摹片动画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精细化摹片制作,将真人拍摄的每一帧画面转化为漫画风格,再利用AI技术学习并完善角色形象。真人电影领域,博纳影业主控的电影《传说》利用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还原了27岁的成龙,AI成龙也是该片在宣传过程中的一大卖点。

AI注定会与电影业深度结合,从创作到制作多方面影响未来的电影,业内也将AI视作助力电影新一轮增长的发动机。但至少在这个暑期档,AI还没有发挥出发动机作用。《传说》票房不足8000万,直接导致博纳影业上半年巨额亏损,《异人之下》票房增长乏力,猫眼预测最终票房1.2亿。寻找“电影+AI”正确打开方式,是电影业要继续完成的作业。

三、负重前行的电影产业

2024年暑期档很努力,也很冷清,票房与观影人次均不及去年同期,上映影片数量虽多,然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爆款。市场遇冷的背后是产业性问题,这些沉疴并不是一把助推暑期档的火可以解决的。

一是库存、供给和融资问题。

2023年是新冠后影院市场的一次集中释放,许多积压了三年的影片在这一年扎堆上映,使得当年影片供给相对充足。去库存后2024年影片供给便显得后劲不足。

自疫情开始,电影产业便缺乏业外资金流入,业内资金只有抱团取暖,融资难题使得腰部影片锐减、大制作头部影片也减少了。不少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如项目延期、资金问题、创作瓶颈等),在2024年暑期档也未能推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影片。在融资困境和供给不足的背景下,部分影片为了赶档期或降低成本,可能在制作质量上有所妥协。影片质量下滑又直接影响观影体验和口碑传播,进一步削弱了院线电影的吸引力。

二是整个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头部影片份额越来越高,腰部影片逐渐缺位。

这是电影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制作和发行环节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创作人才、充裕资金、宣发渠道等资源越来越向头部项目集中,大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掌握了更多资源,使得中小制作公司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中小公司走下坡路,腰部影片生存空间也愈发艰难。其实腰部影片一直是电影产业中最活跃和有潜力的部分,这些票房和口碑上都处于中等水平的电影,为稳定票房大盘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前电影业发行资源稀缺,假如没有以猫眼、淘票票为代表的核心发行公司介入,影片很难跑成一匹黑马。中间圈层被积压,电影市场总体走向单调和同质化,这种情况也抑制了整个产业的创新。

三是创作层面陈旧保守,无法满足新一代观众的需求。

陈旧、套路、不贴合时代情绪, 是今年暑期档不少影片的通病,新片不少,但真正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却不多。与短视频、短剧的强时效性、密集爽点相对比,部分院线电影并不具备35元电影票的性价比。如《传说》虽然有AI话题,但创作上还是过于保守,重复了20年前《神话》的叙事模式,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难以感受到新鲜和刺激。

整个创作格局缺少适应院线商业体系的新导演,也是目前电影行业面临的人才梯队问题。FIRST青年电影展在今年7月28日闭幕,作为最具青年基因的电影节,FIRST通过创投会、训练营、超短片等多个板块,在18年发展历程里向产业输送了许多导演人才。

据影展相关板块工作人员小周观察,当前青年导演梯队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导演市场经验不足,起步阶段的创作思路更关注自我,从自我表达到连接市场和观众,这段路程并不容易跨过。二是青年导演发展有周期性,第一部可能没有很好的商业回报,一旦行业公司耐心不足,青年导演信心不足,后续有潜力的第二部、第三部,就胎死腹中了。

无疑今年暑期档释放出降温信号,如人民网舆情分析师王冬先生所言,院线电影产业可能正陷入“供给量减少-观众无片可看-减少进影院频次-票房下降-电影投资收益回报与盈利预期倒挂-投资减少-内容质量下降-内容产出进一步减少-观众对电影兴趣持续下滑”的恶性循环②。如果不能破局这一怪圈,院线电影业的凛冬时代,或许会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参考文章:

①《电影的夏天!2024暑期档电影片单发布》北京日报

②《超80部影片定档上映 暑期档热潮下的“冷思考”》王冬

 

来源:三川汇文化科技

原标题:暑期档冷思考:刺激不动的观影需求和电影行业困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暑期档冷思考:刺激不动的观影需求和电影行业困境

暑期档的尝试与困境。

文|文化产业评论 芬达

编辑|半岛

今年上半年院线市场表现一般,仅创造了237亿票房,较2023年同比下降9.5%,是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同期票房的76%。

暑期档作为衔接上下半年的超大档期,从6月1日横跨至8月31日,历时92天,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对于2024年这个特殊年份,它不仅仅是优质影片竞技的舞台,也是市场能否起死回生、走向转折的一个风向标。

一、观影需求没热起来

尽管为暑期档燃起来,院线链条的各相关方都付出了充分努力。但从票房和爆款影片数量来看,这个暑期档是不尽如人意的,甚至是低迷,远弱于开局初的预期。

首先是暑期档低于预期的总票房体量,6月份开局不利,7月份振市片供给不足,8月份走势仍旧疲软。

2024年6月1日~8月11日,暑期档大半程合计票房约92亿。而在去年的8月11日,2023年暑期档已实现票房约160亿。短短一年时间,票房蒸发差额近70亿元,下滑十分明显。

按照纵向对比,除了2020、2021、2022三个年份受疫情影院关停影响,暑期档出现不正常波动。其实在疫情之前,暑期档总量基本能稳定在170亿左右。2023年该档期更是超常发挥,一举突破200亿,为行业带来强烈信心,也拉升了投资热情。

但今年暑期档战绩又使电影行业“一夜回到解放前”。按照保守估计方法,占总档期76%的时间段,实现了92亿票房,在没有票房黑马加码的情况下,预估整个档期票房约121亿。这个预测成绩与疫情前正常年份相比,也是落后许多。

其次,从爆款影片数量和票房来看,今年暑期档对观众有强吸引力的强片不足。

以10亿票房作为爆款衡量标准,截至2024年8月11日,暑期档仅有《抓娃娃》《默杀》两部影片票房破10亿,带动大盘的影响力有限。而2023年暑期档票房过10亿影片达到5部,云集的强片包括《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等。

从单部影片票房来看,截至2024年8月11日,《抓娃娃》《默杀》分别斩获30亿、13亿票房。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前者有望挤进35亿俱乐部,而后者最终票房可能止步在14亿。原本有望救市的《解密》《逆行人生》,目前票房均不足3亿,难以成为爆款。比起来去年同期爆款电影《消失的她》超过30亿,《孤注一掷》《八角笼中》《封神第一部》均超过20亿的成绩,今年暑期档确实逊色许多。

过往暑期档往往是“几超几强”或“一超多强”局面,几部高票房影片共同拉升大盘。前种模式通常有 2~3部头部影片作为排头兵,它们的票房区间能够突破20亿大关,另有3~4部影片票房也能超过10亿。后种模式则有1部超级头部影片领航,票房在40亿以上,另有3~4部影片票房突破10亿。今年暑期档市场结构目前仍只有“一超一强”,势单力薄的局面注定遇冷。

最后,《抓娃娃》和《默杀》的内容特点,也能看到当下观众对电影情感补偿、情绪宣泄的更高需求。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或说教,而是更加重视故事中复杂的情感元素,渴望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一方面需要情绪抚慰,获得开怀畅笑的正向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情绪宣泄,让生活中的负向情绪有出口,因而在影院得到心灵净化。

二、拯救暑期档的集体战斗

距离暑期档结束只有20天,虽然《抓娃娃》《白蛇:浮生》《解密》《逆行人生》等影片还在鏖战,但整个档期逆风翻盘基本没有可能,市场遇冷大势已定。

事实上,在勉强及格的票房成绩背后,这个夏天电影业不仅没有躺平,而且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各环节共同铆足劲刺激观众进影院,为拯救暑期档而战斗。

首先是电影局首次下场推介电影片单,提出打造最热暑期档,并举办 “电影的夏天”暑期档电影发布会。发布会之外,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网、电影频道等融媒体矩阵也就 “电影的夏天” 进行持续性跟进宣传。

第二是作为暑期档主角的电影片方们共同发力。

包含重映影片在内,2024年共计133部影片在本档期上映,这一数量与2023年暑期档基本相当。重量级影片赶工定档,是今年暑期档的另一大特点,值得关注的几部重量级影片,《解密》《抓娃娃》《逆行人生》其实都在2024年上半年杀青。

据悉《解密》《抓娃娃》1月份杀青,《逆行人生》则在4月中旬杀青。考虑到几部影片后期难度,尤其是《解密》有大量特效镜头,提档至暑期上映的发行策略,进度是较赶的。赶档策略,一方面是借长档期红利,在大的基本盘里消化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救市振市”举动,大片方共同做大暑期档蛋糕,争取多赢局面。

133部上映影片,相当于暑期档平均每天有1.4部新片上映,然而从最终票房看,数量优势并不能助推暑期档。除重映影片外,截至8月11日,只有19部电影票房过亿元,过亿体量影片比例仅占14%。可想而知如果《抓娃娃》没有提档解围,这个暑期档将更为惨淡。

第三是在今年暑期档,能明显看到电影公司以AI加持电影,用技术撬动视听影像突破的努力。

与AI结合最紧密的是乌尔善导演新作《异人之下》。该片首次将真人摹片动画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通过精细化摹片制作,将真人拍摄的每一帧画面转化为漫画风格,再利用AI技术学习并完善角色形象。真人电影领域,博纳影业主控的电影《传说》利用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还原了27岁的成龙,AI成龙也是该片在宣传过程中的一大卖点。

AI注定会与电影业深度结合,从创作到制作多方面影响未来的电影,业内也将AI视作助力电影新一轮增长的发动机。但至少在这个暑期档,AI还没有发挥出发动机作用。《传说》票房不足8000万,直接导致博纳影业上半年巨额亏损,《异人之下》票房增长乏力,猫眼预测最终票房1.2亿。寻找“电影+AI”正确打开方式,是电影业要继续完成的作业。

三、负重前行的电影产业

2024年暑期档很努力,也很冷清,票房与观影人次均不及去年同期,上映影片数量虽多,然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爆款。市场遇冷的背后是产业性问题,这些沉疴并不是一把助推暑期档的火可以解决的。

一是库存、供给和融资问题。

2023年是新冠后影院市场的一次集中释放,许多积压了三年的影片在这一年扎堆上映,使得当年影片供给相对充足。去库存后2024年影片供给便显得后劲不足。

自疫情开始,电影产业便缺乏业外资金流入,业内资金只有抱团取暖,融资难题使得腰部影片锐减、大制作头部影片也减少了。不少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如项目延期、资金问题、创作瓶颈等),在2024年暑期档也未能推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影片。在融资困境和供给不足的背景下,部分影片为了赶档期或降低成本,可能在制作质量上有所妥协。影片质量下滑又直接影响观影体验和口碑传播,进一步削弱了院线电影的吸引力。

二是整个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头部影片份额越来越高,腰部影片逐渐缺位。

这是电影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制作和发行环节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创作人才、充裕资金、宣发渠道等资源越来越向头部项目集中,大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掌握了更多资源,使得中小制作公司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中小公司走下坡路,腰部影片生存空间也愈发艰难。其实腰部影片一直是电影产业中最活跃和有潜力的部分,这些票房和口碑上都处于中等水平的电影,为稳定票房大盘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当前电影业发行资源稀缺,假如没有以猫眼、淘票票为代表的核心发行公司介入,影片很难跑成一匹黑马。中间圈层被积压,电影市场总体走向单调和同质化,这种情况也抑制了整个产业的创新。

三是创作层面陈旧保守,无法满足新一代观众的需求。

陈旧、套路、不贴合时代情绪, 是今年暑期档不少影片的通病,新片不少,但真正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却不多。与短视频、短剧的强时效性、密集爽点相对比,部分院线电影并不具备35元电影票的性价比。如《传说》虽然有AI话题,但创作上还是过于保守,重复了20年前《神话》的叙事模式,导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难以感受到新鲜和刺激。

整个创作格局缺少适应院线商业体系的新导演,也是目前电影行业面临的人才梯队问题。FIRST青年电影展在今年7月28日闭幕,作为最具青年基因的电影节,FIRST通过创投会、训练营、超短片等多个板块,在18年发展历程里向产业输送了许多导演人才。

据影展相关板块工作人员小周观察,当前青年导演梯队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导演市场经验不足,起步阶段的创作思路更关注自我,从自我表达到连接市场和观众,这段路程并不容易跨过。二是青年导演发展有周期性,第一部可能没有很好的商业回报,一旦行业公司耐心不足,青年导演信心不足,后续有潜力的第二部、第三部,就胎死腹中了。

无疑今年暑期档释放出降温信号,如人民网舆情分析师王冬先生所言,院线电影产业可能正陷入“供给量减少-观众无片可看-减少进影院频次-票房下降-电影投资收益回报与盈利预期倒挂-投资减少-内容质量下降-内容产出进一步减少-观众对电影兴趣持续下滑”的恶性循环②。如果不能破局这一怪圈,院线电影业的凛冬时代,或许会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参考文章:

①《电影的夏天!2024暑期档电影片单发布》北京日报

②《超80部影片定档上映 暑期档热潮下的“冷思考”》王冬

 

来源:三川汇文化科技

原标题:暑期档冷思考:刺激不动的观影需求和电影行业困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