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详解艺术能量学:什么是艺术、艺术性和艺术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详解艺术能量学:什么是艺术、艺术性和艺术化?

艺术与文化相互交织、彼此勾连。

成都,自古便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与集大成者,是一座文学与艺术的殿堂。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与画作,他们以笔墨为媒,抒发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敬仰,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缓缓流淌,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而今,成都更是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创作者汇聚于此,共同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要求讲究艺术性,做到艺术化。那究竟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性?什么是艺术化?它与文化有什么关系?在阐述这些问题之前,先要明白什么是‘艺术能量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说。

什么是“艺术能量学”?

李后强认为,艺术是一种能量,可以用波谱(频率)来表示,这就是“艺术能量学”。“频率表示每秒种振动的次数,或者说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是周期(T)的倒数。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因为所有艺术都必须触及‘五觉’变化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变化,这些都要需要能量。”李后强表示,实际上,艺术的本质就是能量的转化即能量的内化与外化。创作艺术作品需要能量,把感情能量注入作品之中,这是内化过程。艺术成品对观赏者产生冲击,引起情感或情绪波动,这是能量外化。底层逻辑在于,世界的本质就是能量,除了能量一无所有。

什么是能量(energy)?表示系统做功的本领或者运动趋势的大小。李后强介绍,哲学上,能量是质量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大,能量越大。现代物理学已明确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²。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是焦耳(J)。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核能、机械能、化学能、内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生物能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各种场如电磁场、力场等也具有能量。在营养学中,能量指的是食物中所含有的能被人体所吸收的化学能(生物质能、热量)。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质量与能量是统一的,引力与时空是统一的,可见艺术的创作力与感染力都是能量。”李后强说,从“光电效应”和“波普学”知道,能量大小与光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波长越长能量越小。从太阳七色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可知,颜色可以用波长表示。不同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固定频率,频率(与波长成反比)不同,色彩和冲击不同。我们曾经在光明日报发表过《美学的波普学原理》文章,专门阐述这方面的认识和知识。

艺术与艺术的本质

李后强认为,“艺术”是一种广泛的文化形式,它通过创造视觉、听觉或表演作品来表达创作者的想象力、情感或理念。“作品形式有多种,包括绘画、雕塑、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艺术目的也是多样,既可以是审美的享受,也可以用于传达思想、引发情感共鸣或促进社会对话。”他表示,艺术可以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展现人类共有的创造力和情感深度。每种艺术形式都是能量的弥散与分布,因此都有共同特点,由于能量种类很多,表现方式不同,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艺术本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目前有上千种定义。他举例,从传统观点来看,关于艺术的本质主要观点有:

1.模仿说——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又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但因为艺术能够表现普遍性,所以它比具体的历史事件更真实。

2.表现说——这一观点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这种观点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而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变得更为流行。代表人物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都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3.形式说——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及其构成元素的重要性。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认为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激发了审美情感,而非作品的内容或叙述性因素。

4.惯例说——这是较近现代的一种理论,认为艺术身份是由特定时代的习俗和社会约定所规定的。例如,美国哲学家乔治·迪基提出艺术品是被创作出来并向艺术界公众展示的人工制品。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观点。”李后强介绍,比如“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体现了客观的精神或理念,如柏拉图的理念论或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人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如康德的“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或尼采的“人的主观意识是世上万物的主宰”;“艺术生产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自身独有的方式能动地认识世界。

艺术的本质涉及到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情感的表达、形式的构建以及社会文化的约定等多个方面。不同理论各有侧重,但共同构成了对艺术本质丰富多元的理解。

李后强认为,“艺术能量”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或影响力。这种力量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主要是物理上的波谱频率。例如,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反应,或者艺术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艺术作为一种能量的转化,艺术创作被视为将艺术家的情感、创意以及某种形式的内在能量转化为可见或可感知的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作品自身具有能量场,它可以影响到观看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影响个体,还能对整个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它们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激发社会变革等。技术激活艺术,也是能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性与艺术性的高低

李后强表示,从艺术能量学来看,“艺术性”是指作品或表现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质和美学价值,核心是艺术能量给人带来的愉悦与兴奋。通常包括:1.创意与原创性:作品中的新颖想法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运用;2.审美价值:作品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层面的影响,色彩、形状、声音等元素的和谐与平衡;3.技术与工艺:艺术家使用的技巧和工艺水平,如绘画技巧、雕塑技艺等,使用材料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技巧的精妙和复杂度;4.情感表达:作品能够传达的情感深度和强度,以及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5.批判性与反思性:作品反映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议题,以及它如何影响或反映社会现实,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的评论和反思,对现有观念的挑战,对个人、社会或政治问题的批判;6.符号与象征:作品中使用的符号和象征元素,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多层次的解读可能性;7.形式与结构:作品的整体形式感和结构安排,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方面,构图的新颖性与合理性,形式上的创新或传统继承;8.影响力与接受度:在公众中的接受程度,对其他艺术家或作品的影响;9.时代与背景:创作的时代特征和环境背景,作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性。

“如果艺术作品的频率与观看者的频率对接,同频共振,就会产生共鸣好感。频率越高,能级越高,艺术性越高。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不仅在技术上精湛,而且在创意和表达上也富有深度,能够触动人心并激发思考。不同的人自身能量(频率)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来评判艺术性,这是因为艺术欣赏本身具有主观性,不同的观众或批评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某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可能发生变化,因为作品的能量(频率)发生了变化,观看者的能量也发生了变化。”李后强说。

艺术化与艺术共同点

李后强介绍,从艺术能量学来看,“艺术化”通常指的是将某个事物、过程或者体验转化为艺术形式的过程或结果,本质是赋能、加持、给力。包括多个层面——1.形式上的美化:通过设计、色彩、形状、布局等手段使某物变得更美观、更有吸引力。艺术作品通常追求美学上的愉悦或美感,这可能体现在对称性、和谐的比例、色彩搭配或其他视觉或听觉元素上。比如,日本的枯山水(Zen Garden)通过精心布置的石头和沙子创造出一种简约而和谐的美感。

2.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将个人的情感、观念或者故事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方式传达给观众。艺术几乎总是包含某种形式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情感,激发观众的情感反应。比如梵高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通过强烈的笔触和鲜艳的颜色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激情与不安。

3.创造性的转化:将日常生活的物品或概念以创造性的方式重新诠释,赋予其新的含义或价值。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性的表达。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技术创造出新颖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个人或集体的创造力。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如《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通过打破传统的透视法则来呈现新的视觉效果。

4.提升审美价值: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和精心的构思,提高一个项目的美学品质,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例如,将一座普通的建筑通过特殊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使其变成一件艺术品;或者将一段经历通过写作、电影等形式转化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5. 象征意义:许多艺术作品都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或象征含义。符号、图案或色彩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或个人意义。比如,中国的龙图腾象征着权力和好运,在许多节日和庆典中都有所体现。

6.交流工具:艺术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交流。它可以用来讲述故事、记录历史或传达社会价值观。比如非洲部落的鼓乐用于传递信息和召集村民集会。

7.文化传承:艺术作品常常反映出其所属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它们不仅为后代保留了文化遗产,还促进了文化的认同感。比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点彩画(Dot Paintings)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传递祖先故事和土地知识的方式。

8.教育功能:艺术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社会和人性。通过艺术,人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比如,古希腊戏剧如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也传递了关于正义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教训。

9.社会批判:艺术经常被用来批评或评论社会现状。艺术家们可能会通过他们的作品挑战现有的权力结构、社会不公或是道德观念。比如,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的作品常常反映她对性别平等和个人痛苦的深刻思考。

10娱乐功能:艺术也是一种娱乐形式,提供给人们休闲和享受的机会。无论是观赏一场演出、听一段音乐还是欣赏一幅画作,艺术都能带来乐趣。比如,好莱坞电影产业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娱乐,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

“不同艺术的风格不同,形式和手法各异,但都共同特点。”李后强表示,“艺术化”意味着给予能量,提高能级,运用艺术的手段和技术来改变或提升某个对象或情境,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或更深层次的意义。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李后强介绍,艺术通常是指创作结果,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审美价值,旨在激发情感、思想或美感,在于创造美、传达情感、探索观念或引发思考。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情感和创意。艺术形式多样,可以从抽象到具象,从传统到现代。艺术的集体性与传承性较弱,几乎都是个体劳动和间断行为。一个艺术家的去世,他天生的技艺技能也可能终止,别人难于继承。艺术发展很容易原地踏步,超越前人很难,所以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很难培养。李白的诗词至今很难超越,王羲之的书法至今也没有人敢说超过他,因为都是个体劳动的成果。但科学技术几乎是日新月异,不断超越前人,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继承性、接力性和积累性。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显然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从精神层面讲,文化主要指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信念、风俗、语言、法律、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行为模式。文化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艺术领域,还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李后强认为,文化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性和连续性,以及这些成员是如何通过共享的经验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的。文化是代代相传的,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宗教机构等途径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社会性和继承性,能够培养“非遗”传承人。

李后强表示,艺术与文化之间既有差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文化大于艺术,包含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够反映出特定文化的某些方面。例如,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都既是艺术形式,也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着重于个人创造性的表达和审美体验,技巧、技能成分较多,有的属于独门绝技,而文化则更加广泛地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共享价值。随后,李后强举例说明。

1.中国传统书法。从艺术角度看: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笔触、墨色浓淡以及布局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从文化角度看,在中国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书法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现了儒家“文以载道”的理念。同时,书法作品常常被用作装饰、礼仪或表达敬意的方式。

2. 非洲部落面具。从艺术角度看,非洲面具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成为世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非洲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审美偏好。从文化角度看,这些面具不仅仅是艺术品,它们在非洲的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成人礼、葬礼和丰收节等。面具代表了祖先的灵魂或是神灵的形象,体现了部落的精神信仰和社会结构。

 3. 日本茶道。从艺术角度看,茶道(又称为茶艺)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艺术元素,如茶具的设计、茶室的布置以及泡茶的动作等。从文化角度看,茶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它还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传统之中。通过茶道,参与者可以学习到诸如尊重、和谐与宁静等重要的价值观。茶道还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与文化是相互交织、彼此勾连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处文化的深层价值观、信仰和传统。”李后强说。

来源:四川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详解艺术能量学:什么是艺术、艺术性和艺术化?

艺术与文化相互交织、彼此勾连。

成都,自古便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与集大成者,是一座文学与艺术的殿堂。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与画作,他们以笔墨为媒,抒发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敬仰,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缓缓流淌,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而今,成都更是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创作者汇聚于此,共同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要求讲究艺术性,做到艺术化。那究竟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性?什么是艺术化?它与文化有什么关系?在阐述这些问题之前,先要明白什么是‘艺术能量学’。”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说。

什么是“艺术能量学”?

李后强认为,艺术是一种能量,可以用波谱(频率)来表示,这就是“艺术能量学”。“频率表示每秒种振动的次数,或者说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是周期(T)的倒数。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因为所有艺术都必须触及‘五觉’变化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变化,这些都要需要能量。”李后强表示,实际上,艺术的本质就是能量的转化即能量的内化与外化。创作艺术作品需要能量,把感情能量注入作品之中,这是内化过程。艺术成品对观赏者产生冲击,引起情感或情绪波动,这是能量外化。底层逻辑在于,世界的本质就是能量,除了能量一无所有。

什么是能量(energy)?表示系统做功的本领或者运动趋势的大小。李后强介绍,哲学上,能量是质量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与频率成正比。频率越大,能量越大。现代物理学已明确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²。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是焦耳(J)。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核能、机械能、化学能、内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生物能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各种场如电磁场、力场等也具有能量。在营养学中,能量指的是食物中所含有的能被人体所吸收的化学能(生物质能、热量)。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质量与能量是统一的,引力与时空是统一的,可见艺术的创作力与感染力都是能量。”李后强说,从“光电效应”和“波普学”知道,能量大小与光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波长越长能量越小。从太阳七色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可知,颜色可以用波长表示。不同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固定频率,频率(与波长成反比)不同,色彩和冲击不同。我们曾经在光明日报发表过《美学的波普学原理》文章,专门阐述这方面的认识和知识。

艺术与艺术的本质

李后强认为,“艺术”是一种广泛的文化形式,它通过创造视觉、听觉或表演作品来表达创作者的想象力、情感或理念。“作品形式有多种,包括绘画、雕塑、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艺术目的也是多样,既可以是审美的享受,也可以用于传达思想、引发情感共鸣或促进社会对话。”他表示,艺术可以跨越文化和地域界限,展现人类共有的创造力和情感深度。每种艺术形式都是能量的弥散与分布,因此都有共同特点,由于能量种类很多,表现方式不同,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对艺术本质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目前有上千种定义。他举例,从传统观点来看,关于艺术的本质主要观点有:

1.模仿说——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又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但因为艺术能够表现普遍性,所以它比具体的历史事件更真实。

2.表现说——这一观点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这种观点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而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变得更为流行。代表人物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都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3.形式说——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及其构成元素的重要性。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认为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激发了审美情感,而非作品的内容或叙述性因素。

4.惯例说——这是较近现代的一种理论,认为艺术身份是由特定时代的习俗和社会约定所规定的。例如,美国哲学家乔治·迪基提出艺术品是被创作出来并向艺术界公众展示的人工制品。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观点。”李后强介绍,比如“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体现了客观的精神或理念,如柏拉图的理念论或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人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如康德的“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或尼采的“人的主观意识是世上万物的主宰”;“艺术生产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自身独有的方式能动地认识世界。

艺术的本质涉及到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情感的表达、形式的构建以及社会文化的约定等多个方面。不同理论各有侧重,但共同构成了对艺术本质丰富多元的理解。

李后强认为,“艺术能量”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或影响力。这种力量可以是情感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主要是物理上的波谱频率。例如,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反应,或者艺术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艺术作为一种能量的转化,艺术创作被视为将艺术家的情感、创意以及某种形式的内在能量转化为可见或可感知的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艺术作品自身具有能量场,它可以影响到观看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影响个体,还能对整个文化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它们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激发社会变革等。技术激活艺术,也是能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性与艺术性的高低

李后强表示,从艺术能量学来看,“艺术性”是指作品或表现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质和美学价值,核心是艺术能量给人带来的愉悦与兴奋。通常包括:1.创意与原创性:作品中的新颖想法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运用;2.审美价值:作品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层面的影响,色彩、形状、声音等元素的和谐与平衡;3.技术与工艺:艺术家使用的技巧和工艺水平,如绘画技巧、雕塑技艺等,使用材料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技巧的精妙和复杂度;4.情感表达:作品能够传达的情感深度和强度,以及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5.批判性与反思性:作品反映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议题,以及它如何影响或反映社会现实,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的评论和反思,对现有观念的挑战,对个人、社会或政治问题的批判;6.符号与象征:作品中使用的符号和象征元素,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多层次的解读可能性;7.形式与结构:作品的整体形式感和结构安排,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方面,构图的新颖性与合理性,形式上的创新或传统继承;8.影响力与接受度:在公众中的接受程度,对其他艺术家或作品的影响;9.时代与背景:创作的时代特征和环境背景,作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性。

“如果艺术作品的频率与观看者的频率对接,同频共振,就会产生共鸣好感。频率越高,能级越高,艺术性越高。一个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不仅在技术上精湛,而且在创意和表达上也富有深度,能够触动人心并激发思考。不同的人自身能量(频率)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来评判艺术性,这是因为艺术欣赏本身具有主观性,不同的观众或批评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某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可能发生变化,因为作品的能量(频率)发生了变化,观看者的能量也发生了变化。”李后强说。

艺术化与艺术共同点

李后强介绍,从艺术能量学来看,“艺术化”通常指的是将某个事物、过程或者体验转化为艺术形式的过程或结果,本质是赋能、加持、给力。包括多个层面——1.形式上的美化:通过设计、色彩、形状、布局等手段使某物变得更美观、更有吸引力。艺术作品通常追求美学上的愉悦或美感,这可能体现在对称性、和谐的比例、色彩搭配或其他视觉或听觉元素上。比如,日本的枯山水(Zen Garden)通过精心布置的石头和沙子创造出一种简约而和谐的美感。

2.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将个人的情感、观念或者故事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方式传达给观众。艺术几乎总是包含某种形式的情感表达,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情感,激发观众的情感反应。比如梵高的《星夜》(The Starry Night)通过强烈的笔触和鲜艳的颜色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激情与不安。

3.创造性的转化:将日常生活的物品或概念以创造性的方式重新诠释,赋予其新的含义或价值。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性的表达。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视角和技术创造出新颖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个人或集体的创造力。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如《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通过打破传统的透视法则来呈现新的视觉效果。

4.提升审美价值: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和精心的构思,提高一个项目的美学品质,使其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例如,将一座普通的建筑通过特殊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使其变成一件艺术品;或者将一段经历通过写作、电影等形式转化为一个动人的故事。

5. 象征意义:许多艺术作品都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或象征含义。符号、图案或色彩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或个人意义。比如,中国的龙图腾象征着权力和好运,在许多节日和庆典中都有所体现。

6.交流工具:艺术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进行交流。它可以用来讲述故事、记录历史或传达社会价值观。比如非洲部落的鼓乐用于传递信息和召集村民集会。

7.文化传承:艺术作品常常反映出其所属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它们不仅为后代保留了文化遗产,还促进了文化的认同感。比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点彩画(Dot Paintings)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传递祖先故事和土地知识的方式。

8.教育功能:艺术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社会和人性。通过艺术,人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比如,古希腊戏剧如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不仅为观众提供了娱乐,也传递了关于正义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教训。

9.社会批判:艺术经常被用来批评或评论社会现状。艺术家们可能会通过他们的作品挑战现有的权力结构、社会不公或是道德观念。比如,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的作品常常反映她对性别平等和个人痛苦的深刻思考。

10娱乐功能:艺术也是一种娱乐形式,提供给人们休闲和享受的机会。无论是观赏一场演出、听一段音乐还是欣赏一幅画作,艺术都能带来乐趣。比如,好莱坞电影产业为全世界的观众提供了娱乐,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

“不同艺术的风格不同,形式和手法各异,但都共同特点。”李后强表示,“艺术化”意味着给予能量,提高能级,运用艺术的手段和技术来改变或提升某个对象或情境,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或更深层次的意义。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艺术与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李后强介绍,艺术通常是指创作结果,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审美价值,旨在激发情感、思想或美感,在于创造美、传达情感、探索观念或引发思考。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情感和创意。艺术形式多样,可以从抽象到具象,从传统到现代。艺术的集体性与传承性较弱,几乎都是个体劳动和间断行为。一个艺术家的去世,他天生的技艺技能也可能终止,别人难于继承。艺术发展很容易原地踏步,超越前人很难,所以艺术的“非遗”传承人很难培养。李白的诗词至今很难超越,王羲之的书法至今也没有人敢说超过他,因为都是个体劳动的成果。但科学技术几乎是日新月异,不断超越前人,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继承性、接力性和积累性。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显然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从精神层面讲,文化主要指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信念、风俗、语言、法律、传统节日、饮食习惯等行为模式。文化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艺术领域,还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李后强认为,文化强调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性和连续性,以及这些成员是如何通过共享的经验和价值观相互联系的。文化是代代相传的,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宗教机构等途径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社会性和继承性,能够培养“非遗”传承人。

李后强表示,艺术与文化之间既有差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文化大于艺术,包含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够反映出特定文化的某些方面。例如,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都既是艺术形式,也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着重于个人创造性的表达和审美体验,技巧、技能成分较多,有的属于独门绝技,而文化则更加广泛地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共享价值。随后,李后强举例说明。

1.中国传统书法。从艺术角度看: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笔触、墨色浓淡以及布局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从文化角度看,在中国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书法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体现了儒家“文以载道”的理念。同时,书法作品常常被用作装饰、礼仪或表达敬意的方式。

2. 非洲部落面具。从艺术角度看,非洲面具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成为世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非洲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审美偏好。从文化角度看,这些面具不仅仅是艺术品,它们在非洲的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成人礼、葬礼和丰收节等。面具代表了祖先的灵魂或是神灵的形象,体现了部落的精神信仰和社会结构。

 3. 日本茶道。从艺术角度看,茶道(又称为茶艺)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艺术元素,如茶具的设计、茶室的布置以及泡茶的动作等。从文化角度看,茶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活动,它还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传统之中。通过茶道,参与者可以学习到诸如尊重、和谐与宁静等重要的价值观。茶道还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度。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艺术与文化是相互交织、彼此勾连的。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其所处文化的深层价值观、信仰和传统。”李后强说。

来源:四川发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