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动画电影正在失去暑期档大本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动画电影正在失去暑期档大本营

“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该迎来理性回归了。

文 | 毒眸

暑期档最直接相关的是放假的学生群体,所以对动画电影来说,暑期档是毫无疑问的大本营。今年暑期档,12部国产动画电影,国风动画《落凡尘》《伞少女》表现不佳,《白蛇:浮生》成了唯一的希望。

从《白蛇》系列来看,《白蛇:浮生》上映首日,就拿下9428.3万票房,远超前两部的首日票房成绩,截至发稿前,该片在猫眼专业版预测总票房达6.66亿。

尽管刷新系列新高,但与去年《长安三万里》的佳绩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了。

数量上,前三年暑期档分别上映了14部、12部、17部国产动画电影,今年虽然有12部,但其中还包含3部重映片。

票房,去年不只有18.24亿的《长安三万里》,还有以小博大的《茶啊二中》票房接近4亿。今年暑期档,没有破10亿国产动画,10亿以内也只有《白蛇:浮生》能够达到6亿水准,其次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也才勉强8000万出头,不及上一部1.6亿的成绩。

进口动画破亿显然更加轻松。《神偷奶爸4》《头脑特工队2》《加菲猫家族》《你的名字》(重映)《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多啦A梦:大雄的地球交响乐》6部暑期档的进口动画电影填充着腰部梯队。

动画电影失落暑期档,当然与今年整个暑期档大盘的冷清高度相关。但将今年暑期档的国漫表现,放到更长期的时空坐标来看,毒眸发现,或许这不是国漫疲态,毋宁称之为国漫常态更合适。纵观近10年国产动画暑期档表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国漫存在大小年,二八效应明显的现象。

只不过因为去年《长安三万里》的爆款表现,以及我们对国漫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来的长久期待,让国产动画的期待值被越拉越高。“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也该迎来理性回归。

国漫大小年

今年无疑是国漫小年。

如何定义国漫大小年?这当然并非一个提前就能预测的规律,而是对自2019年以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趋势的总结,上映影片数量、票房表现是两大主要考虑维度。

对于动画电影而言,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个档期莫过于春节档和包含了六一档的暑期档。

2023年,票房前十名的电影里有两部国产动画电影,分别是暑期档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和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两部都以破10亿的票房成绩,共计获33.19亿票房。另外,达到亿元量级的头部国漫,还有《深海》《茶啊二中》。

今年,两个重要档期过后,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只有2部。一部是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一举拿下20.06亿票房,再往下一部就是正在上映的《白蛇:浮生》。之后,则是断层式下跌至千万级票房的作品,甚至破五千万的只有2部,分别是《猪猪侠大电影·星际行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

实际上,对于“国漫崛起”这一说法,通常狭义指代的是非低幼亲子向动画电影。从它的诞生开始回溯,两部成人向动画电影作品成为了“国漫大年”的重要标志。

一个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用在当时看来颠覆性的画风与近10亿票房成绩,让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低幼亲子向的束缚,闯出成人向的新路子。

另一个是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再一次实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破,甚至以超50亿票房成绩成为国漫票房天花板。那是第一次有动画电影拿下电影票房年冠,并且让当年的国产动画首次反超引进动画票房。也是在同一年,《白蛇:缘起》开启了追光动画神话系列第一部。

从2016至2019年,每年至少有一部原创国漫问世,诸如《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昨日青空》《罗小黑战记》。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后,这一类原创动画电影数量明显变得更多。

疫情三年,在大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仍涌现出《姜子牙》《妙先生》(2020),《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俑之城》《济公之降龙降世》(2021),《新神榜:杨戬》《山海经之再见怪兽》(2022)等原创动画电影。

2023年或许是仅剩的一个“大年”,《长安三万里》《深海》《茶啊二中》都收获不俗表现。如果说今年以来《大雨》《白蛇:浮生》《伞少女》《落凡尘》《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国漫数量增多,是国漫热趋势的结果之一,但票房不佳,也是对国漫背后困境的一种警示,体现出供需两端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

IP不是万金油

在众多实拍大片尽皆失手的今年暑期档,《白蛇:浮生》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能拿下6亿票房,既受益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更受益于该系列前两部的观众基础以及追光动画的品牌光环。

从题材上来说,神话故事IP到2024年了仍然还在国产动画中占据主流地位。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二十名里,除了《熊出没》系列占八席,剩下十二部里,四部源于《封神演义》,两部源于《白蛇传》,一部来自《西游记》。其余四部,包括《深海》《大鱼海棠》,垫底的是《茶啊二中》《罗小黑战记》。

而《深海》受益于导演田晓鹏上一部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口碑影响,《茶啊二中》《罗小黑战记》也有动画剧集提前积累的名气。唯一特别的原创动画只剩下《大鱼海棠》。

这里反映出的第一点,是题材上的IP依赖症。当一个题材得到市场验证后,题材惯性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存在。

IP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作用。

比如,去年《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上映时,曾被观众误以为是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纷纷称其为“诈骗电影”。但这部电影其实是2016年上映的《我是哪吒》的续作,对准的目标受众也是儿童,最后迎来口碑与票房双低的局面。

今年暑期档《二郎神之深海蛟龙》,即便同样取材自《封神演义》,有着跟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相似的名头,只不过没有新意的剧情也无法让观众买账,仅获得400万出头的票房。

一位豆瓣网友在该片评论区如此“解码”:“猴子拍完了,拍哪吒,再拍八戒,现在又拍杨戬,故事剧情又是主角先贬再觉醒后升华。”这也显示出大众对神话传说题材动画电影的审美疲劳。

追光动画《白蛇》系列到了第三部,同样存在剧情缺乏新意的问题。但还能有超过前作的票房水平,靠的是追光动画品牌在大众心中所建立起的信任度,以及始终不失水准的制作。

系列动画IP建立起了厂牌效应,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水平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相比之下,同档期真人电影《解密》《逆行人生》,仅依靠陈思诚、徐峥的导演品牌,才只能勉强达到5亿左右的票房水平,更显出厂牌效应的可贵之处。

另外,在“白蛇系列”IP上,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的产业逻辑之间产生了交融,在动画中加入了爱情片的类型片叙事,这是一个在传统观影观念下非常重大的突破。

据灯塔研究院《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3年各电影类型观影结伴分布方面,动画类型单人观影占比与多人观影占比最高,双人观影占比最低。

在《白蛇》系列之外,几乎很难在动画电影当中公然见到爱情的影子。因为传统观念总是囿于“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尽管这么多年来成人向动画电影都在试图打破这一观念,但总不敢步子迈得太大。

今年的《白蛇:浮生》,也开创性地选择了在情人节档期上映,与真人爱情电影正面对决。结果《她的小梨涡》宣布撤档,拥有朱一龙的电影《负负得正》单日票房占比仅10%,《白蛇:浮生》无悬念拿下七夕票房冠军。

没有哪个IP生来就是IP,都是需要前作打下扎实口碑才能积累起品牌效应的。

比如,去年《长安三万里》以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实题材,打破神话传说蓝本,引发“自来水”营销,以“动画+教育”走出破圈之路,找到神话传说题材的突破口。而《白蛇》系列,如果能延续宝青坊主的故事,也是不同于IP改编的原创思路。

从这两年立项的新项目,也能发现行业对神话传说题材产生疲态后的转向。《长安三万里》打出“新文化系列”第一枪后,追光动画备案三国系列第一部取名“争洛阳”;光线动画今年接连备案《江湖豪客传》《新西厢记》,分别取材于《水浒传》《西厢记》。《聊斋志异》也成为新的取材对象。

受动画制作周期限制,这些项目的效果也并不能马上就能得到验证。到那时,谁也不知道风口又变成了什么。

结构性问题

拓普数据《2023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集中度较高,过亿元票房动画以15%至20%的数量,给动画市场贡献了75%至85%的票房。

从类型与票房的占比上看,国产动画数量上仍然以亲子向为主,全年龄向和年轻向动画数量较少,但除了《熊出没》系列,亲子向平均单片票房远低于全年龄向和年轻向。

从动画出品公司表现来看,光线、华强动画、追光位居国产动画主出品公司累计票房前三。

横店影视、基因映画、北京精彩分别凭借一部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罗小黑战记》《雄狮少年》挤进前十,而其他公司几乎都有至少六部作品。

一方面,独立动画作品很难持续,另一方面,就动画电影产业而言,特别需要产业集群式工业化运作,投资体量也相对较大,几乎没有中小成本商业动画电影之说。迫于投资、制作限制,小型动画电影公司难出头也属正常。

小厂要想出人头地,关键在于另辟蹊径。

以《雄狮少年》为例,它首先就具备了内容亮点,在漫天的神话题材中用新民俗故事出圈,同时,内容上表达了追逐梦想与现实生活间的选择,具有现实性与普世性。

如《2023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在情感诉求偏好上,现实生活共鸣、自我价值认同等情感表达更具有普世性且“与我有关”,能够与观众形成强烈的共情连接,更能撬动更高票房增量。

可惜的是,这个暑期档高口碑低票房的《落凡尘》,蹊径辟得还不足。

一方面,《落凡尘》取材自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延伸自曾在网上爆火的广州美术学院同名毕设短片,但知名度的确远远不如公共IP。从内容创新的程度上来说,它本身还是在神话传说的大框架中进行“微创新”,大众的称赞几乎集中于“完整性”而非“创新性”。

对于任何一个在开发初期的项目,制作方都无法准确预料未来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反馈。但只有真正想办法做出不一样的尝试,才有可能被看到。只有真正精准捕捉大众情绪,创造出具有当代感的故事,找到传统题材在当下的抓手,才可能让观众产生推荐欲,引发“自来水”式发酵。虽然,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也很难因为单纯的口碑发酵而达到2019年的程度了,但起码可以为下一部作品积攒一定的票房势能。

这样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也只能期待动画工业变得更加成熟之后,才有可能迎来根本性转变。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动画电影正在失去暑期档大本营

“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该迎来理性回归了。

文 | 毒眸

暑期档最直接相关的是放假的学生群体,所以对动画电影来说,暑期档是毫无疑问的大本营。今年暑期档,12部国产动画电影,国风动画《落凡尘》《伞少女》表现不佳,《白蛇:浮生》成了唯一的希望。

从《白蛇》系列来看,《白蛇:浮生》上映首日,就拿下9428.3万票房,远超前两部的首日票房成绩,截至发稿前,该片在猫眼专业版预测总票房达6.66亿。

尽管刷新系列新高,但与去年《长安三万里》的佳绩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了。

数量上,前三年暑期档分别上映了14部、12部、17部国产动画电影,今年虽然有12部,但其中还包含3部重映片。

票房,去年不只有18.24亿的《长安三万里》,还有以小博大的《茶啊二中》票房接近4亿。今年暑期档,没有破10亿国产动画,10亿以内也只有《白蛇:浮生》能够达到6亿水准,其次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也才勉强8000万出头,不及上一部1.6亿的成绩。

进口动画破亿显然更加轻松。《神偷奶爸4》《头脑特工队2》《加菲猫家族》《你的名字》(重映)《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多啦A梦:大雄的地球交响乐》6部暑期档的进口动画电影填充着腰部梯队。

动画电影失落暑期档,当然与今年整个暑期档大盘的冷清高度相关。但将今年暑期档的国漫表现,放到更长期的时空坐标来看,毒眸发现,或许这不是国漫疲态,毋宁称之为国漫常态更合适。纵观近10年国产动画暑期档表现,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国漫存在大小年,二八效应明显的现象。

只不过因为去年《长安三万里》的爆款表现,以及我们对国漫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来的长久期待,让国产动画的期待值被越拉越高。“国漫崛起”的喊口号式激情褪去,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也该迎来理性回归。

国漫大小年

今年无疑是国漫小年。

如何定义国漫大小年?这当然并非一个提前就能预测的规律,而是对自2019年以来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趋势的总结,上映影片数量、票房表现是两大主要考虑维度。

对于动画电影而言,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两个档期莫过于春节档和包含了六一档的暑期档。

2023年,票房前十名的电影里有两部国产动画电影,分别是暑期档上映的《长安三万里》和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两部都以破10亿的票房成绩,共计获33.19亿票房。另外,达到亿元量级的头部国漫,还有《深海》《茶啊二中》。

今年,两个重要档期过后,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只有2部。一部是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逆转时空》一举拿下20.06亿票房,再往下一部就是正在上映的《白蛇:浮生》。之后,则是断层式下跌至千万级票房的作品,甚至破五千万的只有2部,分别是《猪猪侠大电影·星际行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

实际上,对于“国漫崛起”这一说法,通常狭义指代的是非低幼亲子向动画电影。从它的诞生开始回溯,两部成人向动画电影作品成为了“国漫大年”的重要标志。

一个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用在当时看来颠覆性的画风与近10亿票房成绩,让国产动画电影摆脱低幼亲子向的束缚,闯出成人向的新路子。

另一个是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再一次实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破,甚至以超50亿票房成绩成为国漫票房天花板。那是第一次有动画电影拿下电影票房年冠,并且让当年的国产动画首次反超引进动画票房。也是在同一年,《白蛇:缘起》开启了追光动画神话系列第一部。

从2016至2019年,每年至少有一部原创国漫问世,诸如《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昨日青空》《罗小黑战记》。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后,这一类原创动画电影数量明显变得更多。

疫情三年,在大环境受限的情况下,仍涌现出《姜子牙》《妙先生》(2020),《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俑之城》《济公之降龙降世》(2021),《新神榜:杨戬》《山海经之再见怪兽》(2022)等原创动画电影。

2023年或许是仅剩的一个“大年”,《长安三万里》《深海》《茶啊二中》都收获不俗表现。如果说今年以来《大雨》《白蛇:浮生》《伞少女》《落凡尘》《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国漫数量增多,是国漫热趋势的结果之一,但票房不佳,也是对国漫背后困境的一种警示,体现出供需两端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

IP不是万金油

在众多实拍大片尽皆失手的今年暑期档,《白蛇:浮生》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能拿下6亿票房,既受益于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更受益于该系列前两部的观众基础以及追光动画的品牌光环。

从题材上来说,神话故事IP到2024年了仍然还在国产动画中占据主流地位。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前二十名里,除了《熊出没》系列占八席,剩下十二部里,四部源于《封神演义》,两部源于《白蛇传》,一部来自《西游记》。其余四部,包括《深海》《大鱼海棠》,垫底的是《茶啊二中》《罗小黑战记》。

而《深海》受益于导演田晓鹏上一部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口碑影响,《茶啊二中》《罗小黑战记》也有动画剧集提前积累的名气。唯一特别的原创动画只剩下《大鱼海棠》。

这里反映出的第一点,是题材上的IP依赖症。当一个题材得到市场验证后,题材惯性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存在。

IP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决定性作用。

比如,去年《我是哪吒2之英雄归来》上映时,曾被观众误以为是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纷纷称其为“诈骗电影”。但这部电影其实是2016年上映的《我是哪吒》的续作,对准的目标受众也是儿童,最后迎来口碑与票房双低的局面。

今年暑期档《二郎神之深海蛟龙》,即便同样取材自《封神演义》,有着跟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相似的名头,只不过没有新意的剧情也无法让观众买账,仅获得400万出头的票房。

一位豆瓣网友在该片评论区如此“解码”:“猴子拍完了,拍哪吒,再拍八戒,现在又拍杨戬,故事剧情又是主角先贬再觉醒后升华。”这也显示出大众对神话传说题材动画电影的审美疲劳。

追光动画《白蛇》系列到了第三部,同样存在剧情缺乏新意的问题。但还能有超过前作的票房水平,靠的是追光动画品牌在大众心中所建立起的信任度,以及始终不失水准的制作。

系列动画IP建立起了厂牌效应,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化水平逐渐走向成熟的体现。相比之下,同档期真人电影《解密》《逆行人生》,仅依靠陈思诚、徐峥的导演品牌,才只能勉强达到5亿左右的票房水平,更显出厂牌效应的可贵之处。

另外,在“白蛇系列”IP上,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的产业逻辑之间产生了交融,在动画中加入了爱情片的类型片叙事,这是一个在传统观影观念下非常重大的突破。

据灯塔研究院《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3年各电影类型观影结伴分布方面,动画类型单人观影占比与多人观影占比最高,双人观影占比最低。

在《白蛇》系列之外,几乎很难在动画电影当中公然见到爱情的影子。因为传统观念总是囿于“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尽管这么多年来成人向动画电影都在试图打破这一观念,但总不敢步子迈得太大。

今年的《白蛇:浮生》,也开创性地选择了在情人节档期上映,与真人爱情电影正面对决。结果《她的小梨涡》宣布撤档,拥有朱一龙的电影《负负得正》单日票房占比仅10%,《白蛇:浮生》无悬念拿下七夕票房冠军。

没有哪个IP生来就是IP,都是需要前作打下扎实口碑才能积累起品牌效应的。

比如,去年《长安三万里》以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实题材,打破神话传说蓝本,引发“自来水”营销,以“动画+教育”走出破圈之路,找到神话传说题材的突破口。而《白蛇》系列,如果能延续宝青坊主的故事,也是不同于IP改编的原创思路。

从这两年立项的新项目,也能发现行业对神话传说题材产生疲态后的转向。《长安三万里》打出“新文化系列”第一枪后,追光动画备案三国系列第一部取名“争洛阳”;光线动画今年接连备案《江湖豪客传》《新西厢记》,分别取材于《水浒传》《西厢记》。《聊斋志异》也成为新的取材对象。

受动画制作周期限制,这些项目的效果也并不能马上就能得到验证。到那时,谁也不知道风口又变成了什么。

结构性问题

拓普数据《2023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票房集中度较高,过亿元票房动画以15%至20%的数量,给动画市场贡献了75%至85%的票房。

从类型与票房的占比上看,国产动画数量上仍然以亲子向为主,全年龄向和年轻向动画数量较少,但除了《熊出没》系列,亲子向平均单片票房远低于全年龄向和年轻向。

从动画出品公司表现来看,光线、华强动画、追光位居国产动画主出品公司累计票房前三。

横店影视、基因映画、北京精彩分别凭借一部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罗小黑战记》《雄狮少年》挤进前十,而其他公司几乎都有至少六部作品。

一方面,独立动画作品很难持续,另一方面,就动画电影产业而言,特别需要产业集群式工业化运作,投资体量也相对较大,几乎没有中小成本商业动画电影之说。迫于投资、制作限制,小型动画电影公司难出头也属正常。

小厂要想出人头地,关键在于另辟蹊径。

以《雄狮少年》为例,它首先就具备了内容亮点,在漫天的神话题材中用新民俗故事出圈,同时,内容上表达了追逐梦想与现实生活间的选择,具有现实性与普世性。

如《2023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在情感诉求偏好上,现实生活共鸣、自我价值认同等情感表达更具有普世性且“与我有关”,能够与观众形成强烈的共情连接,更能撬动更高票房增量。

可惜的是,这个暑期档高口碑低票房的《落凡尘》,蹊径辟得还不足。

一方面,《落凡尘》取材自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延伸自曾在网上爆火的广州美术学院同名毕设短片,但知名度的确远远不如公共IP。从内容创新的程度上来说,它本身还是在神话传说的大框架中进行“微创新”,大众的称赞几乎集中于“完整性”而非“创新性”。

对于任何一个在开发初期的项目,制作方都无法准确预料未来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反馈。但只有真正想办法做出不一样的尝试,才有可能被看到。只有真正精准捕捉大众情绪,创造出具有当代感的故事,找到传统题材在当下的抓手,才可能让观众产生推荐欲,引发“自来水”式发酵。虽然,当今电影市场的现状也很难因为单纯的口碑发酵而达到2019年的程度了,但起码可以为下一部作品积攒一定的票房势能。

这样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也只能期待动画工业变得更加成熟之后,才有可能迎来根本性转变。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