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62家寿险企业最新成绩单曝光,谁在笑谁在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62家寿险企业最新成绩单曝光,谁在笑谁在哭?

寿险企业上半年业绩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下半年还有哪些悬念待解?

文 | 天下财道 孙曼

上半年寿险公司业绩“冰火两重天”,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

截至8月16日,已有62家寿险公司披露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有26家盈利,34家亏损。

泰康人寿净利润超60亿元,领跑一众寿险企业,而中信保诚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8258%,亏损超34亿元,成为上半年寿险公司亏损之最。

(来源:公司公告)

寿险企业上半年业绩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下半年还有哪些悬念待解?

输家赢家

以银行系寿险公司为代表,整个寿险行业在3年半的时间里经历了大起大落。

2022年以来,整个银行系寿险公司普遍面临亏损。

2022、2023年十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净利润分别约-12亿元、-161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据为98亿元,落差相当大。

(来源:公司公告)

转机终于出现了。今年上半年,多数银行系险企业绩明显回暖,合计净利润超50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

让人奇怪的是中信保诚,在行业大盘企稳情况下,却交出巨亏的不及格答卷。

中信保诚全称是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原名信诚人寿,成立于2000年,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发起创建,双方均持有50%股权,是我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

2017年10月,信诚人寿正式更名为中信保诚。2023 年 4 月,中信集团将其持有的中信保诚50%股权划转至中信金控。

看上去,中信保诚底子并不弱,从2009年至2021年,公司也是一路顺风顺水,业绩表现一度成为银行系险企的典范。

(来源:中信保诚公告)

但2022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盈利大幅缩减。到了2023年,一头栽下,亏损8亿,这是中信保诚自2009年以来首次亏损。本以为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今年上半年巨亏超34亿。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导致增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以及权益市场高波动等因素相关。

在旧会计准则下,寿险公司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假设基准是“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近两年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寿险公司准备金需要补提,进而拖累利润表现。

中信保诚目前仍采用旧会计准则,有业内人士分析,后续实施新会计准则后,预计其净利润表现或许会得以改善。

与其形成对比的是,有的寿险公司在偷着乐。

同是银行系险企的中邮人寿,上半年净利润近57亿元,其扭亏为盈主要受转为新会计准则影响。

不过,如果扭亏主要靠会计准则的变化,当其它险企如法炮制之后,中邮人寿的领先优势能否保持,则另当别论。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天下财道》表示,新准则实施后,部分寿险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好于旧准则,这主要是因为新准则提供了资产和负债两端的OCI(其他综合收益)选择权,通过资产负债联动,平抑了利润波动,尤其在当前利率下行阶段,作用更加明显。

不过,新准则的实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新准则下,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格式发生了变化,但各家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及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都有待提升。

难兄难弟

偿付能力可谓是寿险公司的中枢神经。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二季度末,保险业整体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约19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约132%。

其中,人身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6%。就人身险而言,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并未发生多大变化。

(来源:国家金管局)

但仍有4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是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合众人寿、华汇人寿。其中,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风险综合评级已经降至D,而合众人寿、华汇人寿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且早在一季度,这四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已经降至目前的水平。

这几个难兄难弟,具体什么情况呢?

北大方正人寿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偿付能力便呈现出陡峭的下滑趋势。

直到2023年9月,北大方正人寿实施了一项17亿元的增资计划,其四季度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终于上升至88%、143%。

然而,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末,这两项指标又现下滑,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72%、125%。

(来源:北大方正人寿公告)

三峡人寿则是连续多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级。自2023年一季度起,因偿付能力承压以及相关的战略和可资本化等出现风险,其风险综合评级由C级调为D级。

此外,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三峡人寿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1(未来3个月)”和“流动性覆盖率LCR3(%)(未来 3/12个月)”均低于监管要求。

公司预计,“未来3个月现金流入无法覆盖现金流出”。

(来源:三峡人寿公告)

合众人寿是偿付能力“不达标”时间最长的,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该公司的风险评级已连续15个季度被评为C级,对其主要原因,合众人寿称是“由于公司操作风险较大导致”。

国家金管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合众人寿已收到近10张罚单,总计罚没金额超100万元。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欺骗投保人、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制提供虚假资料”等。

华汇人寿的主要问题是,公司自2016年来持续亏损。

主要原因是华汇人寿业务几乎停摆,华汇人寿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新产品报批、业务规模、投资渠道和机构建设都受到限制,2024年二季度仅存一款可售团体定期寿险但无法形成团体保障计划,且暂未成功备案新产品、开展新业务。

(来源:华汇人寿公告)

高管震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约有52位董事长、总经理级别高管发生变动,其中,30家人身险公司“一二把手”变更。

今年上半年人身险业“一二把手”的获批数量达到16人,与2023年同期相比,获批高管数量大幅提高78%。

具体来看,上半年寿险公司高管更迭浪潮有三大特征。

其一,今年6月人身险公司高管变动数量及所涉公司数量最多,百年人寿、工银安盛、中汇人寿、中信保诚人寿4家公司的4位“一二把手”任职资格,都在6月获批。

其二,头部保司高管下沉,例如6月获批上任百年人寿的戴文浩,曾在“太保系”担任太保寿险副总经理;中汇人寿的新总经理杨征,也曾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担任过多个关键职位。

其三,70后、80后开始担任险企核心高管职位。比如瑞泰人寿临时负责人陶耀辉、横琴人寿总经理凌立波均为70后,中韩人寿拟任董事长何欣则出生于1982年。

当然,还有一些关键岗位悬而未决,上半年任职资格未定的人身险高管共6位,包括中韩人寿董事长何欣、新华养老董事长李文峰、横琴人寿董事长钱仲华、幸福人寿董事长陈国平、瑞众人寿董事长赵国栋、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邱智坤。

此外,目前还有9家人身险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职务由临时负责人代行职责,而依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临时负责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月。

光大永明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华泰人寿、瑞泰人寿的临时负责人皆为今年3月份或之前任职,不出意外的话,这4家公司下半年将首先揭晓高管悬念。

其中,光大永明人寿今年上半年亏损超8亿元,谁能让这家险企悬崖勒马?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无论对于保险业下半年如何演变,还是对于中信保诚和光大永明何时扭亏,《天下财道》都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62家寿险企业最新成绩单曝光,谁在笑谁在哭?

寿险企业上半年业绩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下半年还有哪些悬念待解?

文 | 天下财道 孙曼

上半年寿险公司业绩“冰火两重天”,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

截至8月16日,已有62家寿险公司披露2024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有26家盈利,34家亏损。

泰康人寿净利润超60亿元,领跑一众寿险企业,而中信保诚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8258%,亏损超34亿元,成为上半年寿险公司亏损之最。

(来源:公司公告)

寿险企业上半年业绩差距为何如此之大?下半年还有哪些悬念待解?

输家赢家

以银行系寿险公司为代表,整个寿险行业在3年半的时间里经历了大起大落。

2022年以来,整个银行系寿险公司普遍面临亏损。

2022、2023年十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净利润分别约-12亿元、-161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据为98亿元,落差相当大。

(来源:公司公告)

转机终于出现了。今年上半年,多数银行系险企业绩明显回暖,合计净利润超50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

让人奇怪的是中信保诚,在行业大盘企稳情况下,却交出巨亏的不及格答卷。

中信保诚全称是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原名信诚人寿,成立于2000年,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发起创建,双方均持有50%股权,是我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保险公司。

2017年10月,信诚人寿正式更名为中信保诚。2023 年 4 月,中信集团将其持有的中信保诚50%股权划转至中信金控。

看上去,中信保诚底子并不弱,从2009年至2021年,公司也是一路顺风顺水,业绩表现一度成为银行系险企的典范。

(来源:中信保诚公告)

但2022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盈利大幅缩减。到了2023年,一头栽下,亏损8亿,这是中信保诚自2009年以来首次亏损。本以为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今年上半年巨亏超34亿。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导致增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以及权益市场高波动等因素相关。

在旧会计准则下,寿险公司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假设基准是“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随着近两年750天国债收益率曲线下行,寿险公司准备金需要补提,进而拖累利润表现。

中信保诚目前仍采用旧会计准则,有业内人士分析,后续实施新会计准则后,预计其净利润表现或许会得以改善。

与其形成对比的是,有的寿险公司在偷着乐。

同是银行系险企的中邮人寿,上半年净利润近57亿元,其扭亏为盈主要受转为新会计准则影响。

不过,如果扭亏主要靠会计准则的变化,当其它险企如法炮制之后,中邮人寿的领先优势能否保持,则另当别论。

有市场分析人士对《天下财道》表示,新准则实施后,部分寿险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好于旧准则,这主要是因为新准则提供了资产和负债两端的OCI(其他综合收益)选择权,通过资产负债联动,平抑了利润波动,尤其在当前利率下行阶段,作用更加明显。

不过,新准则的实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新准则下,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格式发生了变化,但各家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及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都有待提升。

难兄难弟

偿付能力可谓是寿险公司的中枢神经。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4年二季度末,保险业整体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约19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约132%。

其中,人身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16%。就人身险而言,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并未发生多大变化。

(来源:国家金管局)

但仍有4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分别是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合众人寿、华汇人寿。其中,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风险综合评级已经降至D,而合众人寿、华汇人寿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且早在一季度,这四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已经降至目前的水平。

这几个难兄难弟,具体什么情况呢?

北大方正人寿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偿付能力便呈现出陡峭的下滑趋势。

直到2023年9月,北大方正人寿实施了一项17亿元的增资计划,其四季度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终于上升至88%、143%。

然而,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末,这两项指标又现下滑,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72%、125%。

(来源:北大方正人寿公告)

三峡人寿则是连续多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级。自2023年一季度起,因偿付能力承压以及相关的战略和可资本化等出现风险,其风险综合评级由C级调为D级。

此外,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三峡人寿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1(未来3个月)”和“流动性覆盖率LCR3(%)(未来 3/12个月)”均低于监管要求。

公司预计,“未来3个月现金流入无法覆盖现金流出”。

(来源:三峡人寿公告)

合众人寿是偿付能力“不达标”时间最长的,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该公司的风险评级已连续15个季度被评为C级,对其主要原因,合众人寿称是“由于公司操作风险较大导致”。

国家金管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合众人寿已收到近10张罚单,总计罚没金额超100万元。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欺骗投保人、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制提供虚假资料”等。

华汇人寿的主要问题是,公司自2016年来持续亏损。

主要原因是华汇人寿业务几乎停摆,华汇人寿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新产品报批、业务规模、投资渠道和机构建设都受到限制,2024年二季度仅存一款可售团体定期寿险但无法形成团体保障计划,且暂未成功备案新产品、开展新业务。

(来源:华汇人寿公告)

高管震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保险业约有52位董事长、总经理级别高管发生变动,其中,30家人身险公司“一二把手”变更。

今年上半年人身险业“一二把手”的获批数量达到16人,与2023年同期相比,获批高管数量大幅提高78%。

具体来看,上半年寿险公司高管更迭浪潮有三大特征。

其一,今年6月人身险公司高管变动数量及所涉公司数量最多,百年人寿、工银安盛、中汇人寿、中信保诚人寿4家公司的4位“一二把手”任职资格,都在6月获批。

其二,头部保司高管下沉,例如6月获批上任百年人寿的戴文浩,曾在“太保系”担任太保寿险副总经理;中汇人寿的新总经理杨征,也曾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担任过多个关键职位。

其三,70后、80后开始担任险企核心高管职位。比如瑞泰人寿临时负责人陶耀辉、横琴人寿总经理凌立波均为70后,中韩人寿拟任董事长何欣则出生于1982年。

当然,还有一些关键岗位悬而未决,上半年任职资格未定的人身险高管共6位,包括中韩人寿董事长何欣、新华养老董事长李文峰、横琴人寿董事长钱仲华、幸福人寿董事长陈国平、瑞众人寿董事长赵国栋、中银三星人寿总经理邱智坤。

此外,目前还有9家人身险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职务由临时负责人代行职责,而依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临时负责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月。

光大永明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华泰人寿、瑞泰人寿的临时负责人皆为今年3月份或之前任职,不出意外的话,这4家公司下半年将首先揭晓高管悬念。

其中,光大永明人寿今年上半年亏损超8亿元,谁能让这家险企悬崖勒马?市场正在拭目以待。

无论对于保险业下半年如何演变,还是对于中信保诚和光大永明何时扭亏,《天下财道》都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