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原告被告消失的控制权争夺案下,mRNA疫苗独角兽斯微生物挣扎求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原告被告消失的控制权争夺案下,mRNA疫苗独角兽斯微生物挣扎求生

8月21日,李航文起诉斯微生物,以董事会通过票理由不足为原因,请求法院判决此前罢免决议不成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曾经的明星疫苗企业斯微生物如今与其创始人对簿公堂。

8月21日,在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法庭,李航文起诉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案子如期开庭。庭上,原告方李航文本人没有出现,被告方斯微生物也缺席了审判现场。不过,沈海法及其律师团队作为第三方出现在了庭上。但在庭上,不仅原告方李航文本人没有出现,李航文的律师也表示不知李航文身在何处。

斯微生物曾是国内知名的独角兽公司,成立于2016年,李航文和沈海法都是斯微生物的联合创始人。

在今年5月7日召开的斯微生物董事会上,李航文被罢免了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职。同一时间,原首席技术官(CTO)沈海法接替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这样的变动也是这起案件的导火索。庭上,李航文一方提出,其仍有履职能力和意愿,希望法院判决斯微生物董事会在今年5月7日做出的罢免任命等决议不成立。

李航文一方认为,依据公司章程,该公司的董事会设有7个席位,董事会之际,应有7名董事的过半人数出席,也就是4人及以上,而若是一项决议想要获得通过,也应有7名董事的过半人数通过。

不过,在今年5月7日的那场董事会上,在职的董事人数已仅有5名,当天会议有4人出席,并有3票支持决议通过,由此,这场董事会的出席人数虽然达到了4人及以上的标准,但通过人数没有达到。基于该理由,李航文一方希望法院能支持其请求,判决其被罢免等事项不成立。

庭上,沈海法一方表示,被告方斯微生物知悉此诉讼案,但公司没有诉讼代表人,所以缺席。另外,沈海法一方希望法院支持董事会决议成立。诉讼当日,法院未有宣判。目前,围绕3票通过的董事会决议是否成立这一问题,诉讼仍在进行中。

8月21日,沈海法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诉讼还在进行中,关于案件其不便多言。目前,斯微生物由他主持工作,公司境况也确实不佳,但他认为公司还有价值,值得拯救。同日,李航文方面没有回复记者的采访短信。

公开资料显示,李航文最初是微量元素营养硕士,之后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读博,2010年获得肿瘤生物学博士学位。2016年,他在导师唐定国的建议下,回国创业。据企业官网,唐定国也是斯微生物的联合创始人。2020年初,新冠疫情危机骤起,mRNA领域的投资热情随之爆发,李航文的创业公司便开启了疾速发展的三年。

另一位创始人沈海法原是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休斯顿卫理会医院纳米医学系教授、医院肿瘤中心转化医学部门负责人,在2021年11月全职加入斯微生物担任首席技术官,他也是LPP(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多聚物纳米载体技术平台)技术发明人。

斯微生物的风光也仅存续了三年。在去年9月15日,据行业媒体医药魔方Invest等多家媒体报道,斯微生物及公司法定代表人李航文被限制高消费。去年9月18日,据《每日经济新闻》实地探查,斯微生物位于上海浦东川桥路附近的办公楼内已无人办公。由此,该公司在新冠疫苗红利散去后的经营窘况也开始暴露在公众面前。

另外,据行业媒体深蓝观今年5月20日报道,斯微生物宣布的债务就有3.5亿元,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已出现现金流断裂数月、员工纷纷离职、供应商诉讼追讨欠款等问题,在2月里,公司还讨论过重组方案。

高光时刻

在新冠疫情早期,这一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却也是产业的风口下,海内外知名药企和科研团队的研发攻关战也在2020年初就拉开了序幕。比起药物,拥有预防功能的疫苗更加引发关注。疫苗领域内,一则最初引发全球关注的重磅消息是,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于2020年1月11日被公布后,美国公司莫德纳(Moderna)于1月13日就完成了mRNA疫苗序列研究工作。仅仅两日之内就实现了序列突破,让处于危机之中的全球喜出望外。

这一进度也提示了,mRNA疫苗合成工艺简单、生产速度快,从基因测序至生产只需数周时间,有望在对时间要求比较紧急的疫情中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以全球人口基数作为潜在需求对象的巨大市场想象中,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李航文也看到了美国莫德纳(Moderna)的那则 “于2020年1月13日完成mRNA疫苗序列研究工作”的消息。于是,他赶忙发布了一篇新闻稿,介绍斯微生物也是一家可以在新冠疫苗中引入mRNA技术的公司。此后,稿件引发关注。作为斯微生物创始人,李航文意识到了机遇降临。

2019年底新冠疫情发生后,新冠疫苗与mRNA技术成为了全球的热门投资领域,斯微生物也迎来了转机。2020年1月,斯微生物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下称“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达成合作协议。这几乎是国内最早公开宣发的新冠mRNA疫苗动态。

事实上,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斯微生物就与国内的三甲医院有过合作记录。从产品管线布局来看,虽然让斯微生物声名鹊起是新冠mRNA疫苗,但在它默默无闻的发展阶段内,公司布局的是mRNA肿瘤疫苗,同时也有感染性疾病领域。但无论如何,在2020年初就获得和东方医院的合作机会让斯微生物脱颖而出,资金也随之而来。

2020年2月,“A+H”上市公司君实生物给斯微生物投了1000万元人民币,并获得其2.86%的股权;同时,嘉兴领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增资近2000万元,获得5.71%的股权。这轮A+轮融资斯微生物获得总计3000万元融资。

2020年6月15日,A股上市公司西藏药业公告与斯微生物形成独家合作关系,将分阶段向斯微生物投资3.51亿元,其中新冠疫苗合作对价预付款3500万元;西藏药业将获得斯微生物新冠疫苗、结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独家开发、注册、生产、使用及商业化权利。前述两笔融资,都帮助斯微生物进一步获得了市场关注度。

在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的2021年6月,斯微生物迎来了一笔2亿美元的大额融资,易凯资本担任首席财务顾问。那轮投资中,招商健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景林投资、药明康德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尚珹投资、国新国同、招银国际、凯利易方资本、光远资本、清松资本、中信证券投资等专业医疗健康投资机构跟投。

据易凯资本官网,该笔融资主要用于加快新冠疫苗临床研究、GMP生产车间的建设、以及扩充研发管线。新闻稿中,李航文的发言提及,该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新冠mRNA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包括南非株、巴西株和印度株在内的多种变异毒株,将很快进入二期临床,同时海外三期也在计划中。

截至此时,斯微生物累计公开的融资金额也已经到达了约18亿元人民币的水平。但是,此刻的斯微生物也已经危机四伏,即将迈入“爆雷阶段”。

急速下坠

2021年6月,曾经备受期待的新冠疫苗市场已经“哑火”,但斯微生物不但没有调整计划,转而还投入了海外大三期临床试验。

在过去,中国的疫苗市场是一个年均各类品种接种剂量总和为6亿剂的市场,但在新冠疫苗这个品类上,国内市场实现了一个月突破6亿剂、两年达成近35亿剂次的接种量。这样的数据也确实能支撑斯微生物及其投资人在疫情之初做一场大梦。

不过,在斯微生物等的新冠mRNA疫苗开展临床研究、期待大展拳脚的同时,是国产灭活疫苗等在承接疫情初期最迫切而猛烈的需求。国内第一批新冠疫苗的集中获批时间是2021年2月。截至2021年5月底,国内已有五款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是紧急使用,针对的都是原始毒株。

同一时期,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成为了国内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之后,第三家获得mRNA新冠疫苗批件的是艾美疫苗旗下的丽凡达生物,时间为2021年3月。另外,沃森生物/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是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获批时间是2020年6月。

截至2021年6月下旬,新冠疫苗的接种突破了10亿剂,史无前例。但在此后,国内的疫苗接种增速开始放缓。在当年6月至8月累计接种10亿剂次之后,直至此后的2023年1月底,国内疫苗接种才突破30亿剂。也就是,当初是两个月消化10亿剂,此后要一年半才有10亿剂。

在疫苗接种政策方面,2021年11月之后,国内开始陆续推行新冠疫苗加强针,也就是“第三针”。在新冠疫苗已经明显没有快速放量能力的2022年,新冠mRNA疫苗还是没有获批。它造成的结果就是,新冠mRNA疫苗只能被迫开启新冠加强针和海外市场的争夺。

回溯过往不难发现,mRNA疫苗企业虽然是资本宠儿,但mRNA新冠疫苗这类产品在最初就没有进度优势。同时,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国内外的疫情走势以及疫情管理政策也都影响疫苗市场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微生物们的命运只能愈发地不可控。直至今日,国内获批的mRNA新冠疫苗仅有石药集团一款,时间是2023年3月。

而如果进一步聚焦斯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开发历程,从各个宣发的时间节点看,它的进展一点也不顺利。斯微生物首次宣布企业有新冠mRNA疫苗的时间是2020年初。但是直到2021年初,公司才有产品进入临床,也就是,斯微生物针对原始毒株的一代新冠mRNA疫苗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进入临床。

而斯微生物的二代新冠mRNA疫苗上,它也没有比一代幸运。这一产品从2021年9月滚动提交,直至2022年4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时间也已经过去大半年。也就是,在国内市场的竞速赛中,斯微生物新冠mRNA疫苗前前后后几乎走了两年半才走到临床阶段。

在海外市场方面, 2021年9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即将在老挝开展海外临床研究。一年多后的2022年12月8日,它在老挝被授予紧急使用授权(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这是第一个在老挝获批的国产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也是斯微生物首个和唯一的上市产品。不过,这一产品之后有多大的实际市场需求,公司从未公开表态。并且,这一海外三期的入组人数是3000人,据此也不难想象这一项目投入产出的情况。

尽管如此,在新冠疫苗项目拖拉的同一时间,斯微生物还在推自家的肿瘤疫苗。在2022年2月,该公司的编码新生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宣布将在澳大利亚进入海外注册临床I期阶段。该公司的投入还远不止在疫苗的研发上。2022年底,在没有商业化需求的状况里,斯微生物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园建立的近5万平方米mRNA疫苗生产基地建成了。

2023年8月,继新冠、肿瘤之后,斯微生物有了要讲医药研发生产代工(CDMO)故事的苗头。当时,该公司官方公众号发表题目为《拓领域广布局,着力打造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文章。这一文章显示,斯微生物拥有国际一流的CMC及产业化能力,打通了mRNA疫苗从小试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一系列平台技术,依靠平台技术完成了3个mRNA项目在CDE的IND申报,具有丰富的mRNA药物临床前研发经验。

近些年,在创新药领域,当一家公司开启转型CDMO之路,往往已经经历过裁员、砍管线。它可能已经是企业的“最后一招”,也暗示着公司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风险。

如何重生

在CDMO之后,紧接着的就是斯微生物爆雷、创始人限高、企业人去镂空的消息,它们在2023年9月陆续开始传出。

不过,在2023年10月,斯微生物还发文展示过其狂犬mRNA疫苗的动态。而如果从斯微生物曾经公开的管线来看,该企业还有带状疱疹mRNA疫苗、通用型mRNA流感疫苗、RSV mRNA疫苗、猴痘mRNA疫苗等。从官网披露的进展来看,它们都没有进入临床阶段,而在过去的新冠红利周期之中,这些进展也鲜有披露。

如今,斯微生物的管线进展也已成谜。今年3月,据药智新闻转载报道,斯微生物的两名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透露,公司已暂停其新抗原mRNA个性化癌症疫苗SW1115C3的研发,该管线已进入临床1期阶段。当时,李航文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在8月21日的庭审中,虽然是李航文起诉斯微生物的案子,但在庭上,不仅原告方李航文本人没有出现,李航文的律师也表示不知李航文身在何处。当法官问及李航文本人在哪里、是否在国内时,原告方律师表示不知情,还称其代理是靠近李航文人士的委托,并且委托书是否在境内签署也不知。

从庭审现场观察,李航文或许还是希望获得斯微生物的管理权,其律师多次表示,其有履职能力和意愿,但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导致其已经无法履职。

从资产上看,斯微生物虽然负债累累,但据企业披露的历史动态可知,其手中应该有一些临床批件,是公司有可能“起死回生”的资产。当然,在国内,一款药物临床批件的有效期是三年,期限之内,必须有首例患者入组。

另外,斯微生物旗下还有两个工厂,分别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园,合计占地约5万平方米,均可开展mRNA产品工艺的原液、制剂生产,预期的年产能可达4亿。这两个工厂也是近些年斯微生物最大手笔的开销。据深蓝观报道,它们也是李航文最后悔的决定——这家公司成立的8年中,累计融资18亿元,有15亿元用在了新冠相关的项目上,其中有10亿元花在了两个工厂的建设上。

整体而言,在经历了过去4年的大起大落之后,虽然斯微生物取得的成绩远不如投资人预期,但它行进至今,算得上是国内较为有经验的mRNA产品公司。此外,在技术上,该公司拥有LPP/mRNA递送系统全球独家专利授权。

在个人曝光方面,李航文在公司爆雷之后便很少回应媒体采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2021年底央视总台CGTN出品的《对决新冠病毒》这一纪录片中。在前述纪录片中,随着一声电话铃响,李航文走出了斯微生物上海办公室的玻璃门。画面中的他手持手机,情景再现了其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的通话。之后,李航文坐到了镜头之前,开始讲述起了斯微生物临危受命并开启mRNA新冠疫苗研发的故事。

目前,李航文起诉斯微生物并希望法院驳回董事会罢免自己的案子还未有判决。而在产业环境上,新冠疫情红利早已散去,资本市场与从前相比也非常冷淡,无论斯微生物未来由谁掌控,企业想要重生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时期。

据天眼查,李航文目前依旧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斯微生物的股东多达五十几家,李航文个人以17.9737%的持股比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原告被告消失的控制权争夺案下,mRNA疫苗独角兽斯微生物挣扎求生

8月21日,李航文起诉斯微生物,以董事会通过票理由不足为原因,请求法院判决此前罢免决议不成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曾经的明星疫苗企业斯微生物如今与其创始人对簿公堂。

8月21日,在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法庭,李航文起诉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案子如期开庭。庭上,原告方李航文本人没有出现,被告方斯微生物也缺席了审判现场。不过,沈海法及其律师团队作为第三方出现在了庭上。但在庭上,不仅原告方李航文本人没有出现,李航文的律师也表示不知李航文身在何处。

斯微生物曾是国内知名的独角兽公司,成立于2016年,李航文和沈海法都是斯微生物的联合创始人。

在今年5月7日召开的斯微生物董事会上,李航文被罢免了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职。同一时间,原首席技术官(CTO)沈海法接替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这样的变动也是这起案件的导火索。庭上,李航文一方提出,其仍有履职能力和意愿,希望法院判决斯微生物董事会在今年5月7日做出的罢免任命等决议不成立。

李航文一方认为,依据公司章程,该公司的董事会设有7个席位,董事会之际,应有7名董事的过半人数出席,也就是4人及以上,而若是一项决议想要获得通过,也应有7名董事的过半人数通过。

不过,在今年5月7日的那场董事会上,在职的董事人数已仅有5名,当天会议有4人出席,并有3票支持决议通过,由此,这场董事会的出席人数虽然达到了4人及以上的标准,但通过人数没有达到。基于该理由,李航文一方希望法院能支持其请求,判决其被罢免等事项不成立。

庭上,沈海法一方表示,被告方斯微生物知悉此诉讼案,但公司没有诉讼代表人,所以缺席。另外,沈海法一方希望法院支持董事会决议成立。诉讼当日,法院未有宣判。目前,围绕3票通过的董事会决议是否成立这一问题,诉讼仍在进行中。

8月21日,沈海法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由于诉讼还在进行中,关于案件其不便多言。目前,斯微生物由他主持工作,公司境况也确实不佳,但他认为公司还有价值,值得拯救。同日,李航文方面没有回复记者的采访短信。

公开资料显示,李航文最初是微量元素营养硕士,之后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读博,2010年获得肿瘤生物学博士学位。2016年,他在导师唐定国的建议下,回国创业。据企业官网,唐定国也是斯微生物的联合创始人。2020年初,新冠疫情危机骤起,mRNA领域的投资热情随之爆发,李航文的创业公司便开启了疾速发展的三年。

另一位创始人沈海法原是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休斯顿卫理会医院纳米医学系教授、医院肿瘤中心转化医学部门负责人,在2021年11月全职加入斯微生物担任首席技术官,他也是LPP(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多聚物纳米载体技术平台)技术发明人。

斯微生物的风光也仅存续了三年。在去年9月15日,据行业媒体医药魔方Invest等多家媒体报道,斯微生物及公司法定代表人李航文被限制高消费。去年9月18日,据《每日经济新闻》实地探查,斯微生物位于上海浦东川桥路附近的办公楼内已无人办公。由此,该公司在新冠疫苗红利散去后的经营窘况也开始暴露在公众面前。

另外,据行业媒体深蓝观今年5月20日报道,斯微生物宣布的债务就有3.5亿元,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已出现现金流断裂数月、员工纷纷离职、供应商诉讼追讨欠款等问题,在2月里,公司还讨论过重组方案。

高光时刻

在新冠疫情早期,这一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却也是产业的风口下,海内外知名药企和科研团队的研发攻关战也在2020年初就拉开了序幕。比起药物,拥有预防功能的疫苗更加引发关注。疫苗领域内,一则最初引发全球关注的重磅消息是,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于2020年1月11日被公布后,美国公司莫德纳(Moderna)于1月13日就完成了mRNA疫苗序列研究工作。仅仅两日之内就实现了序列突破,让处于危机之中的全球喜出望外。

这一进度也提示了,mRNA疫苗合成工艺简单、生产速度快,从基因测序至生产只需数周时间,有望在对时间要求比较紧急的疫情中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以全球人口基数作为潜在需求对象的巨大市场想象中,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李航文也看到了美国莫德纳(Moderna)的那则 “于2020年1月13日完成mRNA疫苗序列研究工作”的消息。于是,他赶忙发布了一篇新闻稿,介绍斯微生物也是一家可以在新冠疫苗中引入mRNA技术的公司。此后,稿件引发关注。作为斯微生物创始人,李航文意识到了机遇降临。

2019年底新冠疫情发生后,新冠疫苗与mRNA技术成为了全球的热门投资领域,斯微生物也迎来了转机。2020年1月,斯微生物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下称“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达成合作协议。这几乎是国内最早公开宣发的新冠mRNA疫苗动态。

事实上,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斯微生物就与国内的三甲医院有过合作记录。从产品管线布局来看,虽然让斯微生物声名鹊起是新冠mRNA疫苗,但在它默默无闻的发展阶段内,公司布局的是mRNA肿瘤疫苗,同时也有感染性疾病领域。但无论如何,在2020年初就获得和东方医院的合作机会让斯微生物脱颖而出,资金也随之而来。

2020年2月,“A+H”上市公司君实生物给斯微生物投了1000万元人民币,并获得其2.86%的股权;同时,嘉兴领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增资近2000万元,获得5.71%的股权。这轮A+轮融资斯微生物获得总计3000万元融资。

2020年6月15日,A股上市公司西藏药业公告与斯微生物形成独家合作关系,将分阶段向斯微生物投资3.51亿元,其中新冠疫苗合作对价预付款3500万元;西藏药业将获得斯微生物新冠疫苗、结核疫苗及流感疫苗的全球独家开发、注册、生产、使用及商业化权利。前述两笔融资,都帮助斯微生物进一步获得了市场关注度。

在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的2021年6月,斯微生物迎来了一笔2亿美元的大额融资,易凯资本担任首席财务顾问。那轮投资中,招商健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景林投资、药明康德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尚珹投资、国新国同、招银国际、凯利易方资本、光远资本、清松资本、中信证券投资等专业医疗健康投资机构跟投。

据易凯资本官网,该笔融资主要用于加快新冠疫苗临床研究、GMP生产车间的建设、以及扩充研发管线。新闻稿中,李航文的发言提及,该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新冠mRNA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包括南非株、巴西株和印度株在内的多种变异毒株,将很快进入二期临床,同时海外三期也在计划中。

截至此时,斯微生物累计公开的融资金额也已经到达了约18亿元人民币的水平。但是,此刻的斯微生物也已经危机四伏,即将迈入“爆雷阶段”。

急速下坠

2021年6月,曾经备受期待的新冠疫苗市场已经“哑火”,但斯微生物不但没有调整计划,转而还投入了海外大三期临床试验。

在过去,中国的疫苗市场是一个年均各类品种接种剂量总和为6亿剂的市场,但在新冠疫苗这个品类上,国内市场实现了一个月突破6亿剂、两年达成近35亿剂次的接种量。这样的数据也确实能支撑斯微生物及其投资人在疫情之初做一场大梦。

不过,在斯微生物等的新冠mRNA疫苗开展临床研究、期待大展拳脚的同时,是国产灭活疫苗等在承接疫情初期最迫切而猛烈的需求。国内第一批新冠疫苗的集中获批时间是2021年2月。截至2021年5月底,国内已有五款疫苗获批了附条件上市或是紧急使用,针对的都是原始毒株。

同一时期,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成为了国内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之后,第三家获得mRNA新冠疫苗批件的是艾美疫苗旗下的丽凡达生物,时间为2021年3月。另外,沃森生物/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是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获批时间是2020年6月。

截至2021年6月下旬,新冠疫苗的接种突破了10亿剂,史无前例。但在此后,国内的疫苗接种增速开始放缓。在当年6月至8月累计接种10亿剂次之后,直至此后的2023年1月底,国内疫苗接种才突破30亿剂。也就是,当初是两个月消化10亿剂,此后要一年半才有10亿剂。

在疫苗接种政策方面,2021年11月之后,国内开始陆续推行新冠疫苗加强针,也就是“第三针”。在新冠疫苗已经明显没有快速放量能力的2022年,新冠mRNA疫苗还是没有获批。它造成的结果就是,新冠mRNA疫苗只能被迫开启新冠加强针和海外市场的争夺。

回溯过往不难发现,mRNA疫苗企业虽然是资本宠儿,但mRNA新冠疫苗这类产品在最初就没有进度优势。同时,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国内外的疫情走势以及疫情管理政策也都影响疫苗市场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微生物们的命运只能愈发地不可控。直至今日,国内获批的mRNA新冠疫苗仅有石药集团一款,时间是2023年3月。

而如果进一步聚焦斯微生物的新冠mRNA疫苗开发历程,从各个宣发的时间节点看,它的进展一点也不顺利。斯微生物首次宣布企业有新冠mRNA疫苗的时间是2020年初。但是直到2021年初,公司才有产品进入临床,也就是,斯微生物针对原始毒株的一代新冠mRNA疫苗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进入临床。

而斯微生物的二代新冠mRNA疫苗上,它也没有比一代幸运。这一产品从2021年9月滚动提交,直至2022年4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时间也已经过去大半年。也就是,在国内市场的竞速赛中,斯微生物新冠mRNA疫苗前前后后几乎走了两年半才走到临床阶段。

在海外市场方面, 2021年9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即将在老挝开展海外临床研究。一年多后的2022年12月8日,它在老挝被授予紧急使用授权(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这是第一个在老挝获批的国产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也是斯微生物首个和唯一的上市产品。不过,这一产品之后有多大的实际市场需求,公司从未公开表态。并且,这一海外三期的入组人数是3000人,据此也不难想象这一项目投入产出的情况。

尽管如此,在新冠疫苗项目拖拉的同一时间,斯微生物还在推自家的肿瘤疫苗。在2022年2月,该公司的编码新生抗原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宣布将在澳大利亚进入海外注册临床I期阶段。该公司的投入还远不止在疫苗的研发上。2022年底,在没有商业化需求的状况里,斯微生物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园建立的近5万平方米mRNA疫苗生产基地建成了。

2023年8月,继新冠、肿瘤之后,斯微生物有了要讲医药研发生产代工(CDMO)故事的苗头。当时,该公司官方公众号发表题目为《拓领域广布局,着力打造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文章。这一文章显示,斯微生物拥有国际一流的CMC及产业化能力,打通了mRNA疫苗从小试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一系列平台技术,依靠平台技术完成了3个mRNA项目在CDE的IND申报,具有丰富的mRNA药物临床前研发经验。

近些年,在创新药领域,当一家公司开启转型CDMO之路,往往已经经历过裁员、砍管线。它可能已经是企业的“最后一招”,也暗示着公司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风险。

如何重生

在CDMO之后,紧接着的就是斯微生物爆雷、创始人限高、企业人去镂空的消息,它们在2023年9月陆续开始传出。

不过,在2023年10月,斯微生物还发文展示过其狂犬mRNA疫苗的动态。而如果从斯微生物曾经公开的管线来看,该企业还有带状疱疹mRNA疫苗、通用型mRNA流感疫苗、RSV mRNA疫苗、猴痘mRNA疫苗等。从官网披露的进展来看,它们都没有进入临床阶段,而在过去的新冠红利周期之中,这些进展也鲜有披露。

如今,斯微生物的管线进展也已成谜。今年3月,据药智新闻转载报道,斯微生物的两名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透露,公司已暂停其新抗原mRNA个性化癌症疫苗SW1115C3的研发,该管线已进入临床1期阶段。当时,李航文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在8月21日的庭审中,虽然是李航文起诉斯微生物的案子,但在庭上,不仅原告方李航文本人没有出现,李航文的律师也表示不知李航文身在何处。当法官问及李航文本人在哪里、是否在国内时,原告方律师表示不知情,还称其代理是靠近李航文人士的委托,并且委托书是否在境内签署也不知。

从庭审现场观察,李航文或许还是希望获得斯微生物的管理权,其律师多次表示,其有履职能力和意愿,但目前的客观条件已经导致其已经无法履职。

从资产上看,斯微生物虽然负债累累,但据企业披露的历史动态可知,其手中应该有一些临床批件,是公司有可能“起死回生”的资产。当然,在国内,一款药物临床批件的有效期是三年,期限之内,必须有首例患者入组。

另外,斯微生物旗下还有两个工厂,分别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奉贤区东方美谷产业园,合计占地约5万平方米,均可开展mRNA产品工艺的原液、制剂生产,预期的年产能可达4亿。这两个工厂也是近些年斯微生物最大手笔的开销。据深蓝观报道,它们也是李航文最后悔的决定——这家公司成立的8年中,累计融资18亿元,有15亿元用在了新冠相关的项目上,其中有10亿元花在了两个工厂的建设上。

整体而言,在经历了过去4年的大起大落之后,虽然斯微生物取得的成绩远不如投资人预期,但它行进至今,算得上是国内较为有经验的mRNA产品公司。此外,在技术上,该公司拥有LPP/mRNA递送系统全球独家专利授权。

在个人曝光方面,李航文在公司爆雷之后便很少回应媒体采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2021年底央视总台CGTN出品的《对决新冠病毒》这一纪录片中。在前述纪录片中,随着一声电话铃响,李航文走出了斯微生物上海办公室的玻璃门。画面中的他手持手机,情景再现了其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的通话。之后,李航文坐到了镜头之前,开始讲述起了斯微生物临危受命并开启mRNA新冠疫苗研发的故事。

目前,李航文起诉斯微生物并希望法院驳回董事会罢免自己的案子还未有判决。而在产业环境上,新冠疫情红利早已散去,资本市场与从前相比也非常冷淡,无论斯微生物未来由谁掌控,企业想要重生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时期。

据天眼查,李航文目前依旧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斯微生物的股东多达五十几家,李航文个人以17.9737%的持股比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