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劳工在发达国家找工作着实不容易,企业出于降低人力成本的考虑倒是愿意招,但繁琐的雇员签证又让不少企业主犹豫了。即便是找到了工作,能不能获得和本地员工平等的保障和尊重又是另一个难题。
依赖海外劳工的发达国家也很头疼,本地人认为外来者抢走了他们的饭碗,而外来者怨愤职场歧视,矛盾造就了更深的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在近日表达了一种立场,他们希望调整薪资结构控制海外劳工的数量。
新加坡人力部政务部长陈振泉在3月6日表示,他们会上调本地全职员工的最低薪资标准,从今年7月开始,被认为是“全职员工”的本地人薪水须在新币1100元以上,明年7月再上调100元,达到新币1200元。
控制外来劳工为什么要调整本地人最低薪资?这与新加坡雇佣政策有关。政府规定,如果企业想要招聘海外员工,需要招聘足够数量的本地员工。
显然,海外员工的人低成本要比本地员工低,出于成本考量,对同等职位,企业更愿意招募要价更低的海外员工。碍于政策因素,企业不得不“象征性”招本地人,只支付最低薪资。如果最低薪资不调整,企业“取巧”就变得越来越容易,间接放任海外劳工的数量增长。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陈振泉在人力部门预算讨论会上表示,如果不根据市场走势定期调整最低薪金,新加坡就会因员工收入普遍上扬,而间接放宽对外籍员工人数的管制。
新加坡将海外员工称为“客工”,每个企业必须遵守一项Dependency Ratio Ceiling的比例,以控制客工数量。例如在制造业,DCR为60%,这意味着企业雇1位本地人,就可以获得招1.5位客工的份额。
如果仅靠本地人就业,新加坡绝不可能给企业供应足够多的人力资源。这个问题随着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加坡的生育率已经跌至1.4以下,根据联合国预测的数据,到2050年,新加坡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3.9%,虽然低于韩国的35.1%,但仍高于其它亚洲国家。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新加坡采取的政策与香港类似——引进外来劳工。开放的签证政策,曾吸引了不少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劳工。在120万客工里,大约40%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比如做建筑工人。
但他们的生存质量却不高。新加坡媒体曾曝光过客工受工伤但无法请病假的事件。因为法律规定,如果外劳的工伤病假超过3天,企业主就需要上报安全事故。一旦上报,企业就需要支付客工医疗等各种费用。但新加坡的社会氛围对客工并不怎么宽容,企业不想负责,连医生都不敢给受伤劳工开病假条,他们可能会因此被吊销行医执照。一位菲律宾的摄影师Xyza Bacani曾长期观察香港和新加坡的劳工群体,她曾这样评价:“我觉得新加坡的工作条件比香港还要差。”

新加坡人力部调整本地人薪资以减少劳工的数量的做法,表达了保守的立场,他们似乎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尽管,新加坡外来劳工在近几来还是一直增长,但速度变慢了。根据人力部1月发布的数据,去年新加坡海外劳工就业人数增加了5700人。而2011年,这个数字是84800人。截至去年12月,新加坡有139.3万名外籍工作者。
不过,控制海外劳工数量是否会影响新加坡经济增长,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肯定,如果无法提供就业保障,新加坡对海外劳工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