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大幅波动,山外山、三生国健等不能装聋作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大幅波动,山外山、三生国健等不能装聋作哑

面对因业绩不如预期导致的股票大幅下跌,应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对市场的失望情绪不可以装聋作哑。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吴治邦

2024年半年报披露正在紧张的进行,与此前的2023年年报披露一样,市场明显降低了对风险的容忍度,一旦业绩不如预期,所涉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往往会直接上演A字杀,对整个市场氛围带来较大的影响。

以8月23日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就有三生国健(688336.SH)、山外山(688410.SH)、新风光(688663.SH)、迪瑞医疗(300396.SZ)、路德环境(688156.SH)等业绩不及预期的上市公司出现10%以上的跌幅。

以跌幅达14.92%的山外山为例,作为一家血液净化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本该较为稳定,但却出现了营收及净利润双减的情形,其中净利润的跌幅更是高达65.91%,跌幅远高于营收减幅29.68%,可见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显著降低。从公司给出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及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按道理来说,上述两个举措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但投资者显然并不买账,公司股价在前期一路走低的背景下再次重挫。

事实上,梳理山外山的业绩基本信息可发现,公司的市值与业绩一样,几乎是上市后即巅峰。在2020年、2021年净利润仅为2061.67万元、1947.33万元,到2022年-2023年骤增至5923.7元、1.94亿元。显然,山外山进入至2024年并未维持此前的高增长,反而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失望情绪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部分原始股东正在推进所持山外山股票的询价转让,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另一家于2020年上市的路德环境也存在同样的情形,其业绩似乎就是为上市而准备的,公司业绩最高点正是在2021年的7553.91万元,到2022年骤减至2592.61,2023年则维持在2696.95万元,而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更是仅为150.44万元。该公司此前首发募资净额为3.24亿元,但公司的业绩却一跌再跌。这让人不禁感慨上市显然没有让上市公司变得更优秀,相反却一直在不断变糟糕,这不禁怀疑其上市的必要性。

整理可发现,在近几年在上市绝对数量变多的背景下,这样上市后却持续变糟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市场对其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甚至走向绝望。那么,这些糟糕又充满疑点的公司是否应当作出解释,或采取行动来安抚市场情绪。

以路德环境为例,当初市场慷慨的给与其3.24亿元募资净额,就算是一直存在银行也会远超当前的窘境。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账面仍然躺着2.32亿元的现金,这与公司此前用于补流的募投资金大致相当。考虑到公司当前市值仅为10亿元上下,公司是否考虑将通过回购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的稳定。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山外山则显得更为突出,公司通过IPO实现募资净额10.67亿元,仍然有7.01亿元躺在募集专户上,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更是高达14.11亿元,而当前公司的公司市值仅为28.4亿元。一方面公司手握大把现金用于投资理财,另一方面公司市值因业绩波动出现大幅度下跌,公司显然应当需要做些什么。现实的角度来说,既然募投项目并没有让公司发展更优异,何不将此前超募的资金变更用作维护股东权益。

总的来看,这一两年多数上市企业均出现超募的情形,既然募投项目不理想、业绩不达标,何不将超募的资金用作维护股东权益。个人认为,面对因业绩不如预期导致的股票大幅下跌,应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对市场的失望情绪不可以装聋作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大幅波动,山外山、三生国健等不能装聋作哑

面对因业绩不如预期导致的股票大幅下跌,应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对市场的失望情绪不可以装聋作哑。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吴治邦

2024年半年报披露正在紧张的进行,与此前的2023年年报披露一样,市场明显降低了对风险的容忍度,一旦业绩不如预期,所涉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往往会直接上演A字杀,对整个市场氛围带来较大的影响。

以8月23日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就有三生国健(688336.SH)、山外山(688410.SH)、新风光(688663.SH)、迪瑞医疗(300396.SZ)、路德环境(688156.SH)等业绩不及预期的上市公司出现10%以上的跌幅。

以跌幅达14.92%的山外山为例,作为一家血液净化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本该较为稳定,但却出现了营收及净利润双减的情形,其中净利润的跌幅更是高达65.91%,跌幅远高于营收减幅29.68%,可见公司的盈利能力出现显著降低。从公司给出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及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按道理来说,上述两个举措有助于公司长远发展,但投资者显然并不买账,公司股价在前期一路走低的背景下再次重挫。

事实上,梳理山外山的业绩基本信息可发现,公司的市值与业绩一样,几乎是上市后即巅峰。在2020年、2021年净利润仅为2061.67万元、1947.33万元,到2022年-2023年骤增至5923.7元、1.94亿元。显然,山外山进入至2024年并未维持此前的高增长,反而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失望情绪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部分原始股东正在推进所持山外山股票的询价转让,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另一家于2020年上市的路德环境也存在同样的情形,其业绩似乎就是为上市而准备的,公司业绩最高点正是在2021年的7553.91万元,到2022年骤减至2592.61,2023年则维持在2696.95万元,而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更是仅为150.44万元。该公司此前首发募资净额为3.24亿元,但公司的业绩却一跌再跌。这让人不禁感慨上市显然没有让上市公司变得更优秀,相反却一直在不断变糟糕,这不禁怀疑其上市的必要性。

整理可发现,在近几年在上市绝对数量变多的背景下,这样上市后却持续变糟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市场对其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甚至走向绝望。那么,这些糟糕又充满疑点的公司是否应当作出解释,或采取行动来安抚市场情绪。

以路德环境为例,当初市场慷慨的给与其3.24亿元募资净额,就算是一直存在银行也会远超当前的窘境。财务数据来看,公司账面仍然躺着2.32亿元的现金,这与公司此前用于补流的募投资金大致相当。考虑到公司当前市值仅为10亿元上下,公司是否考虑将通过回购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的稳定。

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山外山则显得更为突出,公司通过IPO实现募资净额10.67亿元,仍然有7.01亿元躺在募集专户上,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更是高达14.11亿元,而当前公司的公司市值仅为28.4亿元。一方面公司手握大把现金用于投资理财,另一方面公司市值因业绩波动出现大幅度下跌,公司显然应当需要做些什么。现实的角度来说,既然募投项目并没有让公司发展更优异,何不将此前超募的资金变更用作维护股东权益。

总的来看,这一两年多数上市企业均出现超募的情形,既然募投项目不理想、业绩不达标,何不将超募的资金用作维护股东权益。个人认为,面对因业绩不如预期导致的股票大幅下跌,应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对市场的失望情绪不可以装聋作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