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迪安诊断上半年业绩继续下滑超八成,自有产品和出海都刚起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迪安诊断上半年业绩继续下滑超八成,自有产品和出海都刚起步

后疫情时代,ICL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儿,以及催收回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23日晚,国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龙头公司迪安诊断发布2024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2.18亿元、7174.68万元、7526.74万元,分别同比下降9.12%、84.17%、77.34%。

同期,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63.15万元、2.55亿元。

8月26日,迪安诊断股价开盘低走,收盘价报10.59元/股,跌4.34%,当下市值66.19亿元。

迪安诊断成立于1996年,与不少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公司一样,走的“先代理,再自研”之路。其早期与外资罗氏诊断合作,代理后者IVD产品。2020年,黄柏兴还加入了迪安诊断任CEO。在此之前,他自2006年起任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

到2004年,公司开始转型布局检测服务,此后通过自建和收购,扩张成全国性ICL公司。形成“产品+服务”的业务布局后,迪安诊断又成立了多家公司开始做自研产品,如迪安生物、凯莱谱、迪谱诊断,涉及病理诊断、分子诊断和质谱诊断三个领域。

实际上,ICL公司拥有庞大的实验室网络和分销渠道网络,赚的是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的钱。

此前的新冠疫情中,检测需求不仅带飞了相关公司业绩,也使头部公司呈现强者恒强态势。以2022年的数据看,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艾迪康三家占据了国内ICL约八成的市场份额。

而此后,这些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儿,以及催收回款。

具体而言,2024年上半年,迪安诊断的服务业务和产品业务营收分别为23.62亿元、40.85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38%、62%,即约为3:7,这一比例回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说,没有疫情时期的特殊需求,迪安诊断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产品销售。

这其中,报告期内,公司自有产品、渠道产品的营收分别为1.66亿元、39.19亿元,即代理产品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超六成,而自有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业务中,迪安ICL营收21.88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同比增长6.32%。但相较于产品业务毛利率稳定在23%左右,服务业务毛利率由此前的40%以上同比下降约10个百分点至32%。这一趋势在金域医学身上同样存在,2023年,金域医学诊断服务毛利率降至35%。

这或是因为业内竞争越发激烈。从项目上看,ICL市场涵盖普检和特检。前者如血液生化,其技术发展成熟,准入门槛较低,利润低,市场竞争激烈。后者如产前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等,通常检验方法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及人员,利润较高。因而特检也被认为是ICL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报告期内,迪安诊断特检业务收入9.61亿元,占诊断业务收入的40.69%。不过,该占比近两年变化不大。当期,公司新开检测项目176项。其中,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神经免疫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3%、84%、53%。

另外,迪安诊断也在今年起谋求出海。今年4月,越南迪安正式开业,成为国内ICL公司在海外开设的首家综合类实验室。公司国际业务对业绩的贡献还有待后续观察。

而回款方面,2024年上半年,迪安诊断应收账款为85.67亿元,占总资产的48.82%。此前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的33.30亿元猛增至2022年的99.56亿元高点,到2023年期末回落至80.54亿元。换而言之,迪安应收账款在2024年再度增加。

同期,2020年至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4.75亿元、2.72亿元、6.24亿元、1673.84万元;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9351.25万元、9824.22万元、3.05亿元、3.83亿元。

今年5月的调研中,迪安诊断称,公司与新冠有关的资产已计提了充分的减值准备,后续减值风险主要在相关应收账款回收上。

此外,在发展过程中,迪安诊断也试图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如2016年与临床CRO(医药研发外包)泰格医药合资成立观合医药。2022年10月,迪安诊断公告称启动分拆子公司观合医药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

另外,2020年2月,凯莱谱也引入投资人,并明确分拆上市目标。不过当下,这两家公司上市进程并无更多消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迪安诊断

244
  • 迪安诊断与华为云签署AI健康管理合作协议
  • 迪安诊断“卖子回血”仍难挡业绩下坠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迪安诊断上半年业绩继续下滑超八成,自有产品和出海都刚起步

后疫情时代,ICL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儿,以及催收回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8月23日晚,国内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龙头公司迪安诊断发布2024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2.18亿元、7174.68万元、7526.74万元,分别同比下降9.12%、84.17%、77.34%。

同期,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63.15万元、2.55亿元。

8月26日,迪安诊断股价开盘低走,收盘价报10.59元/股,跌4.34%,当下市值66.19亿元。

迪安诊断成立于1996年,与不少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公司一样,走的“先代理,再自研”之路。其早期与外资罗氏诊断合作,代理后者IVD产品。2020年,黄柏兴还加入了迪安诊断任CEO。在此之前,他自2006年起任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

到2004年,公司开始转型布局检测服务,此后通过自建和收购,扩张成全国性ICL公司。形成“产品+服务”的业务布局后,迪安诊断又成立了多家公司开始做自研产品,如迪安生物、凯莱谱、迪谱诊断,涉及病理诊断、分子诊断和质谱诊断三个领域。

实际上,ICL公司拥有庞大的实验室网络和分销渠道网络,赚的是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的钱。

此前的新冠疫情中,检测需求不仅带飞了相关公司业绩,也使头部公司呈现强者恒强态势。以2022年的数据看,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和艾迪康三家占据了国内ICL约八成的市场份额。

而此后,这些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儿,以及催收回款。

具体而言,2024年上半年,迪安诊断的服务业务和产品业务营收分别为23.62亿元、40.85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38%、62%,即约为3:7,这一比例回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说,没有疫情时期的特殊需求,迪安诊断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产品销售。

这其中,报告期内,公司自有产品、渠道产品的营收分别为1.66亿元、39.19亿元,即代理产品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超六成,而自有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业务中,迪安ICL营收21.88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同比增长6.32%。但相较于产品业务毛利率稳定在23%左右,服务业务毛利率由此前的40%以上同比下降约10个百分点至32%。这一趋势在金域医学身上同样存在,2023年,金域医学诊断服务毛利率降至35%。

这或是因为业内竞争越发激烈。从项目上看,ICL市场涵盖普检和特检。前者如血液生化,其技术发展成熟,准入门槛较低,利润低,市场竞争激烈。后者如产前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等,通常检验方法复杂,需要专门的设备及人员,利润较高。因而特检也被认为是ICL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报告期内,迪安诊断特检业务收入9.61亿元,占诊断业务收入的40.69%。不过,该占比近两年变化不大。当期,公司新开检测项目176项。其中,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神经免疫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3%、84%、53%。

另外,迪安诊断也在今年起谋求出海。今年4月,越南迪安正式开业,成为国内ICL公司在海外开设的首家综合类实验室。公司国际业务对业绩的贡献还有待后续观察。

而回款方面,2024年上半年,迪安诊断应收账款为85.67亿元,占总资产的48.82%。此前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的33.30亿元猛增至2022年的99.56亿元高点,到2023年期末回落至80.54亿元。换而言之,迪安应收账款在2024年再度增加。

同期,2020年至2023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4.75亿元、2.72亿元、6.24亿元、1673.84万元;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9351.25万元、9824.22万元、3.05亿元、3.83亿元。

今年5月的调研中,迪安诊断称,公司与新冠有关的资产已计提了充分的减值准备,后续减值风险主要在相关应收账款回收上。

此外,在发展过程中,迪安诊断也试图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如2016年与临床CRO(医药研发外包)泰格医药合资成立观合医药。2022年10月,迪安诊断公告称启动分拆子公司观合医药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

另外,2020年2月,凯莱谱也引入投资人,并明确分拆上市目标。不过当下,这两家公司上市进程并无更多消息。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