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观察 迪熊
在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下,看上去,印度的CXO们正迎来泼天富贵。
几十年来,印度制药业一直被誉为“世界药房”,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特别是在仿制药领域的领先地位,控制着全球超过20%的仿制药供应量。
正因如此,在推行"China+1"战略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开始寻求将印度纳入其供应链,以实现来源的多样化。
《经济学人》报道称,除了中国,印度是此类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包括野村证券等分析师,也认可CXO产业转移的逻辑存在。
作为当事人,印度CXO自然希望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响应"China+1"战略,吸引海外客户。
然而,印度老铁们真的能够实现逆袭?这可能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得天独厚的资源
印度CXO承接产业转移的红利,看上去顺理成章。
对于CXO产业的发展,最为核心的两个要素是:工程师红利+价差优势。
首先来看工程师红利。近年来,印度高等院校数量快速扩张。2018-2022年间,印度大学数量由903所增加至1168所,增幅为30%;而学院数量由39050所增加至45473所,增幅为16.4%。
这也使得,印度成为全球接受高等教育人数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研究生规模全球第一。2019年,印度研究生注册人数为424.2万人,美国为305万人,中国研究生在校人数为273.5万人。
可以说,印度的硕士烂大街。在印度CXO企业Syngene的科学家中,80%拥有硕士及博士学历,其中硕士占比达到71%,博士达到9%。而在同业中国公司中,药明康德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为36%,康龙化成为34%。
所谓的价差优势,指的是人员工资和基础设施的成本较低。以人员工资为例,如下图所示,印度代表性CXO企业的薪酬,不到国内企业的一半,更是远远低于欧美企业。
而对于临床CRO来说,印度在临床开发方面同样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为有大量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的患者资源可供选择。
种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加持下,印度CXO被寄予厚望不难理解。但是,话又说回来,印度CXO的起步并不晚,甚至要早于国内,但却并没有抓住全球创新药大发展的机遇崛起。
眼下,印度CXO就能如愿以偿吗?
质量稳不稳定?
众所周知,印度以其强大的仿制药生产能力,有着“世界药房”的称号。但印度制造,在创造一个个神话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个个的丑闻。不断涌现的质量和监管法规问题,令FDA对“世界药房”万分警惕。
一切皆有因果:监管不给力。
虽然FDA十分上心,揭露了许多关于印度制药公司的系统性数据欺诈和cGMP违规问题,但印度监管机构对这些问题却置若罔闻。
在态度方面,印度监管机构似乎普遍不愿追究印度制药业成员的责任,而是一团和气地“闷声发大财”。
诺华印度公司前VC和医学博士 Ranjit Shahani曾表示:“尽管法规存在于纸面上,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非常受阻。”
与此同时,高质量人才也存在一定的水分。海通证券认为,我国的“工程师红利”是在认可药品专利保护、完盖的基础建设、人人生而平等的背景下所特有的显著优势。
而由于印度高等教育产业的快速扩张,人才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存在疑问。
诸多因素导致,要想寻找印度CXO合作,合规与质量问题,成为了药企必须考虑的问题。
核心在于,一旦CDMO出现问题,药企可能受到FDA的出口限制。而药企所面临的也无非两个选择:转移至合规工厂或整改完成。
但这两个选择,均耗时费力。因为审核等程序,若将生产转移至旗下另一家合规的工厂,大概需要6-9个月时间;而药企在原有工厂上解决FDA的警告问题,可能需要2-3年,这无疑会给后来者创造超车的机会。
而临床环节的服务,合规问题更是不允许出任何差错,这直接关系着药物临床的成败。
CXO作为全球专业分工的产物,价值在于在能否“多、快、好、省”地助推客户完成新药的上市。而在药企追求合规的大背景下,印度CXO能否接住破天的富贵,显然还有待验证。
除此之外,自身规模不够的硬伤,更是决定了它们现在要想崛起,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印度CXO还太小
除了合规问题,高端产能稀缺,大规模产品响应、交付能力不足,也极大限制着印度CXO产业的发展。
因为没能竞争过中国CXO企业,印度企业现在还处于规模较小发展的阶段。印度的CDMO公司在收入规模、员工人数、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均与国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以CDMO的营业收入规模为例。如下图所示,2023年,国内头部企业收入规模超过50亿美金,而印度头部企业基本不超过10亿美金。
与药明康德一样,主打CRDMO一体化模式的龙头企业Syngene,年营收不过4亿美金。规模不足,对于这些CXO企业来说,是天然劣势。
毕竟,CXO是一个绝对重资产的投入产业。国内CXO之所以崛起,除了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给力。毫不夸张的说,国内CXO的融资,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处于绝对领先的。
而印度企业,没有这一优势,缺乏大规模产能扩张所需的资本和资源。这些公司通常依赖于有限的资金来源,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扩大运营规模。
对比之下,国内CXO产业已经在发展中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并在全球比较中脱颖而出。这种体系性的优势一旦建立就很难被颠覆。
尽管面临着国际局势的困扰,但并不会改变行业发展趋势。在追求效率、全球分工的趋势下,我们需要警惕国内CXO行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但也不要高估了印度CX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