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综艺对垒,新老对打,脱口秀“反垄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综艺对垒,新老对打,脱口秀“反垄断”

各地中小厂牌演员成为综艺“主力军”。

文|深响 祖杨

“很开心这个夏天我们回来了,所有的一切慢慢都会回来。”再次回到熟悉的舞台,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忍不住感慨。

蛰伏一年,2024年喜剧综艺全面回归,《喜剧之王单口季》(以下简称《喜单》)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下简称《脱友》)两档脱口秀综艺的“同期对打”,直接将喜综市场的热度推向了高潮。

灯塔数据显示,两档节目包揽了全网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前两名;累计斩获热搜30+;商业价值也颇受广告主认可。《脱友》获得了老朋友海天蚝油,老村长酒、趣多多、皇家美素佳儿、脉动、茄皇等六家品牌赞助;《喜单》则拿下京都念慈庵、统一无糖、爱他美卓傲、老村长酒等四家品牌赞助。

线上综艺的回归,也给线下演出添了一把热火。最近两周,北京、上海、长沙等线下脱口秀俱乐部拼盘演出的门票在大麦已显示部分售空;上周五晚上,王府井单立人downtown演出,剧场座无虚席,主持人开场第一句话就是:“最近两档综艺播出了,来看我们演出的人也变多了。”

而今年,更重要的变化是——线上平台与线下俱乐部的联系更紧密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厂牌的演员成了综艺“主力军”,脱口秀综艺的人才来源不再被垄断,整个行业“活水不断”,焕发新机。

鹅桃对擂,「争夺」中小厂牌

从2017年《脱口秀大会》开始,到2022年《脱口秀大会5》停播,六年的发展,脱口秀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明确等级的金字塔:基座,是各个全国城市的脱口秀俱乐部,数量多、规模小,与平台关系最远;中间,是单立人等已经成为头部的脱口秀厂牌,深耕线下、培养优秀人才;最顶端是笑果文化,拥有脱口秀王牌综艺IP、手握百位脱口秀演员经纪约,和平台关系最近,线上线下资源“通吃”。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曾在访谈中提到,希望自己能够在所有愿意做脱口秀的人眼里成为唯一选择,因为“集中意味着能拿到最好的资源”。

但在2023年,突然的黑天鹅给笑果文化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一路高歌猛进的脱口秀行业也被迫按下暂停键。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把潜藏在暗处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脱口秀行业不能过度依赖一家公司、更不能与某一个节目深度绑定。

今年回归的脱口秀综艺,爱奇艺、腾讯视频“同台对打”甚至发起“抢人大战”,对行业、对从业者来说是一件好事,脱口秀综艺变成了一个可以多方参与的节目。沈阳“大风天喜剧”俱乐部主理人、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宁家宇告诉「深响」:“原来行业可能是埃及金字塔,现在变成了阿兹特克平顶金字塔,分层仍然存在,但是一个所有人群雄逐鹿、内容为王的格局。”

观察今年的两档综艺,“群雄逐鹿”的意味的确明显:

一方面,“人才”作为脱口秀综艺的核心,今年新人的比例更高了,多了不少综艺生面孔。据「深响」统计,《脱友》中新人选手与老将选手差不多持平,而《单口季》中新人选手与跨界选手占到总人数的一多半以上。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行业输出了更多有新意的内容。

另一方面,跳出只关注头部厂牌的局限,平台把视角拓宽,和全国各地的中小脱口秀厂牌建立友好关系。无论《脱友》还是《喜单》,在节目里都会标注出演员的厂牌名字,而且《脱友》在开播前,还与线下不同城市的俱乐部合作联合开展点映活动。

在北京喜番俱乐部提前看片时,腾讯视频七盎司工作室负责人、《脱友》监制白洪羽告诉「深响」他心中人才的选拔标准:“我们也在不断想今年做脱口秀项目更多会关注哪些,说实话是深耕线下、挖掘新人,言外之意是能来尽来。”同时他也格外强调,今年全国各大俱乐部的老板给的帮助特别多,平台敞开怀抱对所有特别热爱且能真的踏踏实实在准备节目准备稿件的选手们,尽可能多的给大家机会。

《喜单》也是一样的思路。在节目筹备前,平台会派出内容导演去跟全国各地熟悉的俱乐部“要人”,把邀请来的人组织一场线下开放麦,进行初筛,通过的选手再进行正式的录制。

宁家宇表示,今年二三月份收到爱奇艺《喜单》的消息,大风天派出了五位脱口秀演员,两个人通过了初筛,一位是鑫仔,曾经在《二喜》中因“刘波刘海留疤”的热梗出圈;另一位是史妍,这次在节目中表演的“做物业和踢足球有什么区别”登上微博热搜。在腾讯视频《脱友》中,Seven、高寒两位脱口秀演员也是从大风天成长起来的“老朋友”。

史妍、詹鑫、Seven、高寒

当线上综艺的机会平等向每个人敞开,人才的输送渠道变得更多元。

“现在再选拔,还能找出50个、甚至100个新人出来。只要写得好、演得好,一定会被发现,昨天晚上在北京的开放麦谁演的特别好,可能第二天大家就都知道了,单口喜剧行业没有怀才不遇。”宁家宇表示。

线下爆火的「新人」,能在线上熬出头吗?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两档脱口秀综艺中的绝大部分“新人”,并非是纯小白,而是在线下积累了经验和口碑的成熟演员,但登上综艺后,他们也面临着水土不服——要么早早被淘汰、要么陷入舆论争议。

比如《脱友》中的哈哈曹拿到了188的全场最高票,有现场观众评价“那场确实很炸,没感觉讲了10多分钟”,但在节目播出后遭受了线上观众的诸多质疑,甚至连他的线下专场《长沙盆鱼宴》都被打低分,豆瓣评分从9.8分降到了8.7分。

这不仅令人好奇:脱口秀行业需要更多的新鲜面孔,但为何新人却很难在线上综艺里出头?

首先,脱口秀赛道仍算不算大众,新人在中小体量的赛道出头本就更难。

其实从底层逻辑看,脱口秀综艺和选秀综艺的逻辑类似,各个公司/俱乐部派出一些新面孔,输送到节目中,进行新人的选拔和筛选。但因为赛道体量不同,选秀一年可以承载数十位的新人出道,但脱口秀很难,而且脱口秀演员更考验其内容创意能力、生活阅历积累以及观众缘。歌手可以在每一个音乐节、演唱会去重复唱同一首歌,但是喜剧创作者写完段子后,一演完就要一切重来。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哈哈曹

再从脱口秀行业来看,过去一年行业经历了洗牌调整期,节目赛制、样式、主创团队都经历了流动更换,大家都处于一个“试水”状态,中间就有太多不确定性。

《喜单》与《脱友》先后上线,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老将选手的流动,背后的主创也经历了出走调整。曾担任《脱口秀大会》总制片人的谭晓虹、总编剧王建国带着一部分核心导演及演员来到爱奇艺,组成“小意思”工作室;留下的程璐和孟川在《脱友》中继续担任总编剧。不管是出走的还是留下的,都要重新适应平台的创作氛围与工作习惯。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线上线下表演逻辑、创作逻辑不一样,演员需要迈过这道“坎”。

据了解,在线下,想写五分钟、十分钟好笑的内容,一个新人演员大概需要经过好几个月去先找到这个点,然后通过一场场开放麦去磨这五分钟十分钟,最后才有机会登上商演舞台。到了线上,在综艺的生产逻辑下,内容的产出频率更高了,除了最开始录制,演员都会事先准备好两轮的段子,等到节目到了中后期,所有的段子都要根据主题现写、现改,两三天就要产出一个新段子。

而且观众的观看心态也不一样。来到线下观看演出的观众都带有“强目的性”,相对注意力会更集中,对段子中的共鸣捕捉也相对更强。而在线上观看综艺节目,屏幕前的观众可选性太多,综艺起着陪伴式作用,更需要在短时间内精炼地让大家看到一段精彩的表演,强情绪的金句输出,吸引注意力。

曾参与过《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癌症科普博士菠萝在朋友圈写道:“脱口秀在线上和线下真的完全就是两回事,线上节目特别像短视频,就追求快和爽,得尽量减少铺垫,快速进入,还得不断炸,抓住人转瞬即逝的注意力,这点上,擅长情绪的比擅长文本的有很大优势。”

《喜剧之王单口季》

在宁家宇看来,虽然线上线下逻辑不一样,但对演员来说并不冲突。“线下俱乐部是家常便饭,人得吃家常便饭才能活下去,线上综艺是满汉全席,需要积累足够的经验、被更多人知道认可之后,才有成为国宴大厨的机会。”

上完节目,然后呢?

而在综艺里熬出头之后,脱口秀之路并未结束,“能否有持续的路径延续爆火、保持收入”是脱口秀顶级演员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实过去几年脱口秀已经从小众赛道变成了青年潮流文化,从演员到从业者,都沉浸在出圈、爆红带来的氛围中,上综艺、门票涨价……但去年节目停播、“断粮”一年,大多数人没活儿干,市场上像李雪琴一样风险意识拉满、早早从脱口秀转型成演员的人少之又少。

如今经过了停摆之后两档综艺同时上线,一个明显的转变是大家调整了心态,把综艺作为一个出名的跳板,之后转型幕后、借流量反哺线下。

“综艺带来的一个大的时代风潮已经过去了,之前的爆红、出圈,我觉得是非正常的现象,现在行业走向了正轨之后,可能会有一个缓慢稳定的增长,但很难会再一下子暴增了,所有人就得凭真本事吃饭。”宁家宇向「深响」表示。

线下专场如今成了脱口秀演员的重中之重。在最近播出的两档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节目后期,都会贴心给演员的“专场”打广告,希望通过综艺的力量给线下演出带来流量和收入。

转型幕后做影视剧编剧是另一种出路。脱口秀演员有强创作能力、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参与影视剧编剧相对来说“专业对口”,宁家宇最近就给《年会不能停!》的编剧、导演董润年新剧《不讨好的勇气》做编剧。

“大剧场能靠观众赚钱,因为它量大,一场演出产出的量净值是高的,小剧场有场租、还有工作人员的薪资,算下来赚不到什么钱,那就得使劲想办法从其他能赚到钱的渠道赚钱。”

回过头来看,脱口秀行业在七八年时间里,经历了一夜爆红、又从顶端坠落,现在重新找回节奏,但它距离真正的“成熟”或许还有一段的距离。

“我觉得成熟的标志是大家不再讨论,平常到就跟喝咖啡一样,别人问你去干嘛,看演出,童漠男来了我好久没看他了,而不是说天呐童漠男来了我要去打卡。”

那如何达到成熟呢?这背后仍然需要平台、俱乐部、演员、观众等各方的合力。“未来综艺不再只是脱口秀行业的决定性的渠道,所有的演员不用在那儿嗷嗷待哺等着天降甘霖,而是有更多的选择,有多种类型的综艺,同时也有电影、电视剧、还有线下专场,大家都可以选择适合我的。”

好消息是,对于脱口秀的未来,不少脱口秀演员仍保持乐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综艺对垒,新老对打,脱口秀“反垄断”

各地中小厂牌演员成为综艺“主力军”。

文|深响 祖杨

“很开心这个夏天我们回来了,所有的一切慢慢都会回来。”再次回到熟悉的舞台,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忍不住感慨。

蛰伏一年,2024年喜剧综艺全面回归,《喜剧之王单口季》(以下简称《喜单》)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下简称《脱友》)两档脱口秀综艺的“同期对打”,直接将喜综市场的热度推向了高潮。

灯塔数据显示,两档节目包揽了全网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前两名;累计斩获热搜30+;商业价值也颇受广告主认可。《脱友》获得了老朋友海天蚝油,老村长酒、趣多多、皇家美素佳儿、脉动、茄皇等六家品牌赞助;《喜单》则拿下京都念慈庵、统一无糖、爱他美卓傲、老村长酒等四家品牌赞助。

线上综艺的回归,也给线下演出添了一把热火。最近两周,北京、上海、长沙等线下脱口秀俱乐部拼盘演出的门票在大麦已显示部分售空;上周五晚上,王府井单立人downtown演出,剧场座无虚席,主持人开场第一句话就是:“最近两档综艺播出了,来看我们演出的人也变多了。”

而今年,更重要的变化是——线上平台与线下俱乐部的联系更紧密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厂牌的演员成了综艺“主力军”,脱口秀综艺的人才来源不再被垄断,整个行业“活水不断”,焕发新机。

鹅桃对擂,「争夺」中小厂牌

从2017年《脱口秀大会》开始,到2022年《脱口秀大会5》停播,六年的发展,脱口秀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明确等级的金字塔:基座,是各个全国城市的脱口秀俱乐部,数量多、规模小,与平台关系最远;中间,是单立人等已经成为头部的脱口秀厂牌,深耕线下、培养优秀人才;最顶端是笑果文化,拥有脱口秀王牌综艺IP、手握百位脱口秀演员经纪约,和平台关系最近,线上线下资源“通吃”。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曾在访谈中提到,希望自己能够在所有愿意做脱口秀的人眼里成为唯一选择,因为“集中意味着能拿到最好的资源”。

但在2023年,突然的黑天鹅给笑果文化来了一个措手不及,一路高歌猛进的脱口秀行业也被迫按下暂停键。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把潜藏在暗处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脱口秀行业不能过度依赖一家公司、更不能与某一个节目深度绑定。

今年回归的脱口秀综艺,爱奇艺、腾讯视频“同台对打”甚至发起“抢人大战”,对行业、对从业者来说是一件好事,脱口秀综艺变成了一个可以多方参与的节目。沈阳“大风天喜剧”俱乐部主理人、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宁家宇告诉「深响」:“原来行业可能是埃及金字塔,现在变成了阿兹特克平顶金字塔,分层仍然存在,但是一个所有人群雄逐鹿、内容为王的格局。”

观察今年的两档综艺,“群雄逐鹿”的意味的确明显:

一方面,“人才”作为脱口秀综艺的核心,今年新人的比例更高了,多了不少综艺生面孔。据「深响」统计,《脱友》中新人选手与老将选手差不多持平,而《单口季》中新人选手与跨界选手占到总人数的一多半以上。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行业输出了更多有新意的内容。

另一方面,跳出只关注头部厂牌的局限,平台把视角拓宽,和全国各地的中小脱口秀厂牌建立友好关系。无论《脱友》还是《喜单》,在节目里都会标注出演员的厂牌名字,而且《脱友》在开播前,还与线下不同城市的俱乐部合作联合开展点映活动。

在北京喜番俱乐部提前看片时,腾讯视频七盎司工作室负责人、《脱友》监制白洪羽告诉「深响」他心中人才的选拔标准:“我们也在不断想今年做脱口秀项目更多会关注哪些,说实话是深耕线下、挖掘新人,言外之意是能来尽来。”同时他也格外强调,今年全国各大俱乐部的老板给的帮助特别多,平台敞开怀抱对所有特别热爱且能真的踏踏实实在准备节目准备稿件的选手们,尽可能多的给大家机会。

《喜单》也是一样的思路。在节目筹备前,平台会派出内容导演去跟全国各地熟悉的俱乐部“要人”,把邀请来的人组织一场线下开放麦,进行初筛,通过的选手再进行正式的录制。

宁家宇表示,今年二三月份收到爱奇艺《喜单》的消息,大风天派出了五位脱口秀演员,两个人通过了初筛,一位是鑫仔,曾经在《二喜》中因“刘波刘海留疤”的热梗出圈;另一位是史妍,这次在节目中表演的“做物业和踢足球有什么区别”登上微博热搜。在腾讯视频《脱友》中,Seven、高寒两位脱口秀演员也是从大风天成长起来的“老朋友”。

史妍、詹鑫、Seven、高寒

当线上综艺的机会平等向每个人敞开,人才的输送渠道变得更多元。

“现在再选拔,还能找出50个、甚至100个新人出来。只要写得好、演得好,一定会被发现,昨天晚上在北京的开放麦谁演的特别好,可能第二天大家就都知道了,单口喜剧行业没有怀才不遇。”宁家宇表示。

线下爆火的「新人」,能在线上熬出头吗?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两档脱口秀综艺中的绝大部分“新人”,并非是纯小白,而是在线下积累了经验和口碑的成熟演员,但登上综艺后,他们也面临着水土不服——要么早早被淘汰、要么陷入舆论争议。

比如《脱友》中的哈哈曹拿到了188的全场最高票,有现场观众评价“那场确实很炸,没感觉讲了10多分钟”,但在节目播出后遭受了线上观众的诸多质疑,甚至连他的线下专场《长沙盆鱼宴》都被打低分,豆瓣评分从9.8分降到了8.7分。

这不仅令人好奇:脱口秀行业需要更多的新鲜面孔,但为何新人却很难在线上综艺里出头?

首先,脱口秀赛道仍算不算大众,新人在中小体量的赛道出头本就更难。

其实从底层逻辑看,脱口秀综艺和选秀综艺的逻辑类似,各个公司/俱乐部派出一些新面孔,输送到节目中,进行新人的选拔和筛选。但因为赛道体量不同,选秀一年可以承载数十位的新人出道,但脱口秀很难,而且脱口秀演员更考验其内容创意能力、生活阅历积累以及观众缘。歌手可以在每一个音乐节、演唱会去重复唱同一首歌,但是喜剧创作者写完段子后,一演完就要一切重来。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哈哈曹

再从脱口秀行业来看,过去一年行业经历了洗牌调整期,节目赛制、样式、主创团队都经历了流动更换,大家都处于一个“试水”状态,中间就有太多不确定性。

《喜单》与《脱友》先后上线,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老将选手的流动,背后的主创也经历了出走调整。曾担任《脱口秀大会》总制片人的谭晓虹、总编剧王建国带着一部分核心导演及演员来到爱奇艺,组成“小意思”工作室;留下的程璐和孟川在《脱友》中继续担任总编剧。不管是出走的还是留下的,都要重新适应平台的创作氛围与工作习惯。

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线上线下表演逻辑、创作逻辑不一样,演员需要迈过这道“坎”。

据了解,在线下,想写五分钟、十分钟好笑的内容,一个新人演员大概需要经过好几个月去先找到这个点,然后通过一场场开放麦去磨这五分钟十分钟,最后才有机会登上商演舞台。到了线上,在综艺的生产逻辑下,内容的产出频率更高了,除了最开始录制,演员都会事先准备好两轮的段子,等到节目到了中后期,所有的段子都要根据主题现写、现改,两三天就要产出一个新段子。

而且观众的观看心态也不一样。来到线下观看演出的观众都带有“强目的性”,相对注意力会更集中,对段子中的共鸣捕捉也相对更强。而在线上观看综艺节目,屏幕前的观众可选性太多,综艺起着陪伴式作用,更需要在短时间内精炼地让大家看到一段精彩的表演,强情绪的金句输出,吸引注意力。

曾参与过《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癌症科普博士菠萝在朋友圈写道:“脱口秀在线上和线下真的完全就是两回事,线上节目特别像短视频,就追求快和爽,得尽量减少铺垫,快速进入,还得不断炸,抓住人转瞬即逝的注意力,这点上,擅长情绪的比擅长文本的有很大优势。”

《喜剧之王单口季》

在宁家宇看来,虽然线上线下逻辑不一样,但对演员来说并不冲突。“线下俱乐部是家常便饭,人得吃家常便饭才能活下去,线上综艺是满汉全席,需要积累足够的经验、被更多人知道认可之后,才有成为国宴大厨的机会。”

上完节目,然后呢?

而在综艺里熬出头之后,脱口秀之路并未结束,“能否有持续的路径延续爆火、保持收入”是脱口秀顶级演员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实过去几年脱口秀已经从小众赛道变成了青年潮流文化,从演员到从业者,都沉浸在出圈、爆红带来的氛围中,上综艺、门票涨价……但去年节目停播、“断粮”一年,大多数人没活儿干,市场上像李雪琴一样风险意识拉满、早早从脱口秀转型成演员的人少之又少。

如今经过了停摆之后两档综艺同时上线,一个明显的转变是大家调整了心态,把综艺作为一个出名的跳板,之后转型幕后、借流量反哺线下。

“综艺带来的一个大的时代风潮已经过去了,之前的爆红、出圈,我觉得是非正常的现象,现在行业走向了正轨之后,可能会有一个缓慢稳定的增长,但很难会再一下子暴增了,所有人就得凭真本事吃饭。”宁家宇向「深响」表示。

线下专场如今成了脱口秀演员的重中之重。在最近播出的两档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节目后期,都会贴心给演员的“专场”打广告,希望通过综艺的力量给线下演出带来流量和收入。

转型幕后做影视剧编剧是另一种出路。脱口秀演员有强创作能力、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参与影视剧编剧相对来说“专业对口”,宁家宇最近就给《年会不能停!》的编剧、导演董润年新剧《不讨好的勇气》做编剧。

“大剧场能靠观众赚钱,因为它量大,一场演出产出的量净值是高的,小剧场有场租、还有工作人员的薪资,算下来赚不到什么钱,那就得使劲想办法从其他能赚到钱的渠道赚钱。”

回过头来看,脱口秀行业在七八年时间里,经历了一夜爆红、又从顶端坠落,现在重新找回节奏,但它距离真正的“成熟”或许还有一段的距离。

“我觉得成熟的标志是大家不再讨论,平常到就跟喝咖啡一样,别人问你去干嘛,看演出,童漠男来了我好久没看他了,而不是说天呐童漠男来了我要去打卡。”

那如何达到成熟呢?这背后仍然需要平台、俱乐部、演员、观众等各方的合力。“未来综艺不再只是脱口秀行业的决定性的渠道,所有的演员不用在那儿嗷嗷待哺等着天降甘霖,而是有更多的选择,有多种类型的综艺,同时也有电影、电视剧、还有线下专场,大家都可以选择适合我的。”

好消息是,对于脱口秀的未来,不少脱口秀演员仍保持乐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