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长江首城 动力不竭——宜宾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长江首城 动力不竭——宜宾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乘着2024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东风,宜宾将以“会”为媒,继续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同时持续汇聚资源、建圈强链,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助力四川打造万亿级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9月1日至2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宜宾举办。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将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

今年,是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连续第三年在宜宾举办,源于对2022、2023两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题的传承创新,本次大会坚持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将以“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为主题。本次大会将由阿联酋担任主宾国,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已确认参展,“含新量”“含金量”十足。

为何这场世界级盛会坚定选择这座城市?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宜宾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密不可分——过去4年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产值从2020年不足20亿元,到2023年突破千亿元,变化令人惊叹。该集群也成为继白酒产业之后,宜宾第二个迈上千亿台阶的产业集群。

建圈强链 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

“今年1—7月,企业产值达到6.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51%。”近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的宜宾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盈精密)一期厂房内,各种机械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长盈精密外联经理代艳说,项目一期产销率达到100%;二期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建设进度已超过50%,预计明年6月可部分投产。

作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之一,长盈精密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PACK箱体、电池壳体、端板、侧板、软连接套等,产品主要供应给同在三江新区的“时代系”。

这两年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何长盈精密能“逆势而上”,保持产值增长?代艳坦言,这与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主”领航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

近年来,宜宾抢抓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风口,引入了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链主”企业,四川时代是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是宁德时代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布局。自2019年以来,四川时代 1、2、3、5、6 期以及时代吉利项目、时代长安项目在宜宾建成投运。四川时代作为行业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及“灯塔工厂”,已成为具备一流技术水准的锂电池制造基地和绿色零碳产业园区,为电池生产制造环节碳中和提供可借鉴样本。

抢抓机遇、选好赛道,还要找准伙伴、建好集群。

近年来,宜宾坚持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努力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通过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等方式招大引强,特别是充分发挥四川时代“链主”企业“强磁场”效应,紧扣“链主+配套+应用”发展思路,引进集“上游原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项目120余个,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各县(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构建起了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全产业链生态加速了产业集聚效应释放。

2023年,宜宾市动力电池销量达到96GWh、占全国1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年,宜宾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今年1—6月实现产量52.8GWh、增长36.2%,产值达到458.6亿元、增长4.1%。

创新引领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作为宜宾全力打造的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在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完整性上具备了显著优势。

如何在行业技术更新迭代中保持竞争力?宜宾用“创新”作出有力回答:坚持把创新作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聚焦“谁来创新”“怎么创新”“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三大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谁来创新?宜宾扎实推进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已集聚12所高等院校、10万在校大学生、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产研院;积极支持企业在动力电池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全市目前已经累计建成7个动力电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科创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集群。

怎么创新?在动力电池方面,宜宾成立了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聚焦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性、前沿性技术。此外,宜宾在全省率先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揭榜挂帅”,其中动力电池领域项目7个、榜单金额超5500万元,集中力量攻克正负极材料、电池系统、电驱动总成等一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20余项,并将常态化发布动力电池“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全力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

创新成果怎么转化?宜宾持续深化动力电池领域“企业出题、校院答题”互动模式,搭建科研端与生产端、市场端、资本端的桥梁,推动校(院)企联合申报动力电池等领域科技项目30余项。此外,宜宾组建了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动力电池等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给予分类扶持等。

多重创新举措,为宜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与活力,引领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了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团队,在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研发中实现新突破;

——驱动了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系列新型正极材料及配套前驱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数码、动力工具等领域;

——深化了重卡换电、智能轨道、公共交通、车路协同等场景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将秉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理念,借助院士、专家力量,攻克发展瓶颈、抢占发展风口,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新路线,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应用示范 全面展示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图景

8月20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能源港的V2G(全称为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充放电示范点建成投用。这也是宜宾首个投用的V2G充放电示范点。

“这套系统的亮点在于电动汽车成为了移动的‘蓄电池’。”该示范点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车主来说,可通过扫码V2G充电桩,在电网负荷较低、电价便宜的低谷时段为汽车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向电网或者储能设备反向输送电力,不仅可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还能助力削减电网高峰负荷。目前,宜宾也正在积极探索运营模式,下一步将规划向商超、写字楼、社区等布局试点。

该示范点所在的东部产业能源港也颇具亮点:是全国首座花园式能源港,集光伏发电、充换电、储能应用等功能于一体,除V2G充放电示范点外,内设一座大型停车场、近200个停车位,拥有130余个电动车充电接口,还配建有2座重卡换电站以及一座容量1000千瓦时的储能设备,应用场景丰富多元。

多元化应用场景在宜宾的示范拓展,得益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协调发力,还在于中央、省、市各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其中,不论是宜宾被工信部列入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重卡特色类)城市,还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或是宜宾出台《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无一例外,都展现着各级各界对宜宾绿色低碳发展的希冀。

如今,宜宾已累计建成充电站点超400处、充电接口超万个;建成新能源重卡换电站22座;智轨电车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三江大地,绿色低碳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宜宾市人民政府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宜宾将全力争创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加快打造换电重卡、智能轨道、公共交通、车路协同、光储电站等应用场景,全面展示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图景。

长江首城,动力不竭。

乘着2024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东风,宜宾将以“会”为媒,继续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同时持续汇聚资源、建圈强链,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助力四川打造万亿级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长江首城 动力不竭——宜宾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乘着2024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东风,宜宾将以“会”为媒,继续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同时持续汇聚资源、建圈强链,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助力四川打造万亿级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9月1日至2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宜宾举办。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将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

今年,是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连续第三年在宜宾举办,源于对2022、2023两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题的传承创新,本次大会坚持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将以“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为主题。本次大会将由阿联酋担任主宾国,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已确认参展,“含新量”“含金量”十足。

为何这场世界级盛会坚定选择这座城市?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宜宾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密不可分——过去4年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产值从2020年不足20亿元,到2023年突破千亿元,变化令人惊叹。该集群也成为继白酒产业之后,宜宾第二个迈上千亿台阶的产业集群。

建圈强链 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

“今年1—7月,企业产值达到6.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2.51%。”近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的宜宾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盈精密)一期厂房内,各种机械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长盈精密外联经理代艳说,项目一期产销率达到100%;二期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建设进度已超过50%,预计明年6月可部分投产。

作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企业之一,长盈精密主要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PACK箱体、电池壳体、端板、侧板、软连接套等,产品主要供应给同在三江新区的“时代系”。

这两年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何长盈精密能“逆势而上”,保持产值增长?代艳坦言,这与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链主”领航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

近年来,宜宾抢抓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风口,引入了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链主”企业,四川时代是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全资子公司,是宁德时代在西南地区的重要布局。自2019年以来,四川时代 1、2、3、5、6 期以及时代吉利项目、时代长安项目在宜宾建成投运。四川时代作为行业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及“灯塔工厂”,已成为具备一流技术水准的锂电池制造基地和绿色零碳产业园区,为电池生产制造环节碳中和提供可借鉴样本。

抢抓机遇、选好赛道,还要找准伙伴、建好集群。

近年来,宜宾坚持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努力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通过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等方式招大引强,特别是充分发挥四川时代“链主”企业“强磁场”效应,紧扣“链主+配套+应用”发展思路,引进集“上游原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项目120余个,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各县(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构建起了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全产业链生态加速了产业集聚效应释放。

2023年,宜宾市动力电池销量达到96GWh、占全国15%,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年,宜宾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今年1—6月实现产量52.8GWh、增长36.2%,产值达到458.6亿元、增长4.1%。

创新引领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作为宜宾全力打造的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在产业规模和产业链完整性上具备了显著优势。

如何在行业技术更新迭代中保持竞争力?宜宾用“创新”作出有力回答:坚持把创新作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聚焦“谁来创新”“怎么创新”“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三大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谁来创新?宜宾扎实推进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已集聚12所高等院校、10万在校大学生、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产研院;积极支持企业在动力电池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全市目前已经累计建成7个动力电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科创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集群。

怎么创新?在动力电池方面,宜宾成立了四川省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聚焦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关键性、前沿性技术。此外,宜宾在全省率先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揭榜挂帅”,其中动力电池领域项目7个、榜单金额超5500万元,集中力量攻克正负极材料、电池系统、电驱动总成等一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20余项,并将常态化发布动力电池“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全力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

创新成果怎么转化?宜宾持续深化动力电池领域“企业出题、校院答题”互动模式,搭建科研端与生产端、市场端、资本端的桥梁,推动校(院)企联合申报动力电池等领域科技项目30余项。此外,宜宾组建了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对动力电池等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给予分类扶持等。

多重创新举措,为宜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与活力,引领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了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团队,在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研发中实现新突破;

——驱动了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系列新型正极材料及配套前驱体,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数码、动力工具等领域;

——深化了重卡换电、智能轨道、公共交通、车路协同等场景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将秉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理念,借助院士、专家力量,攻克发展瓶颈、抢占发展风口,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新路线,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应用示范 全面展示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图景

8月20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能源港的V2G(全称为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充放电示范点建成投用。这也是宜宾首个投用的V2G充放电示范点。

“这套系统的亮点在于电动汽车成为了移动的‘蓄电池’。”该示范点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车主来说,可通过扫码V2G充电桩,在电网负荷较低、电价便宜的低谷时段为汽车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段向电网或者储能设备反向输送电力,不仅可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还能助力削减电网高峰负荷。目前,宜宾也正在积极探索运营模式,下一步将规划向商超、写字楼、社区等布局试点。

该示范点所在的东部产业能源港也颇具亮点:是全国首座花园式能源港,集光伏发电、充换电、储能应用等功能于一体,除V2G充放电示范点外,内设一座大型停车场、近200个停车位,拥有130余个电动车充电接口,还配建有2座重卡换电站以及一座容量1000千瓦时的储能设备,应用场景丰富多元。

多元化应用场景在宜宾的示范拓展,得益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协调发力,还在于中央、省、市各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其中,不论是宜宾被工信部列入全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重卡特色类)城市,还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或是宜宾出台《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无一例外,都展现着各级各界对宜宾绿色低碳发展的希冀。

如今,宜宾已累计建成充电站点超400处、充电接口超万个;建成新能源重卡换电站22座;智轨电车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三江大地,绿色低碳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宜宾市人民政府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宜宾将全力争创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加快打造换电重卡、智能轨道、公共交通、车路协同、光储电站等应用场景,全面展示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图景。

长江首城,动力不竭。

乘着2024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东风,宜宾将以“会”为媒,继续聚力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同时持续汇聚资源、建圈强链,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区域协同机制,助力四川打造万亿级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