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不努力对标头部,未来生存机会将不复存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不努力对标头部,未来生存机会将不复存在

梁锐称,未来一段时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业务分别实现营收千亿元的规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欣旺达(300207.SZ)连续两年入围装车量前十。这家以消费类电池起家的深圳企业,已经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储能领域,欣旺达同样在加速产品发布和市场拓展的步伐,力图在这一新兴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2024年,欣旺达所处的锂电行业在经过数年快速发展后,迈入深度调整期,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经营挑战等问题开始集中体现。不论是头部电池企业,还是二三线厂商,都在寻求破局之道。

831日,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接受了界面新闻专访,就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格局等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是经过编辑后的采访实录。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图片来源:欣旺达

界面新闻:欣旺达近期发布了上半年业绩,营收和净利润都创下了新高。营收为239.18亿元,同比增长7.57%,净利润8.24亿元,同比增长87.89%。您如何评价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梁锐:欣旺达上半年的业绩可以用逆境破局来形容。在国外市场,我们面临着贸易壁垒的挑战,国内则是行业内卷加剧,整个产业出现低价竞争,叠加市场消费意愿比较低迷,对锂电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但是欣旺达的三大业务板块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都实现了销量增长。

面向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小动力产品的消费类电池,欣旺达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这个板块的增长幅度小一些,但实际上实现这项成绩的难度很大,因为它所做的,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增加份额。

动力电池方面,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形势并不是特别乐观的情况下,上半年我们的出货量增长超过60%。但是由于碳酸锂价格下降,我们的电池价格也同比大幅下滑,导致营收增幅不如销售量的增长。动力电池板块的营收在上半年取得19%的增速,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储能领域,我们于2016年正式进入该行业,现在也开始逐步发力。从去年起陆续推出了280安时,314安时以及625安时的储能电芯,增加了储能业务的竞争力。这些创新成果的推出现在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界面新闻:2024年是欣旺达实施下一个五年战略规划的开局年,公司新一轮战略规划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梁锐:欣旺达在2011年上市以后,基本上保持了年均近40%的营收增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抓住了市场需求的痛点,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司战略。

2024-2028年,我们将实施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规划。

我们制定的目标之一,是希望能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入围门槛是营收规模达到2300亿元左右。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努力,保持过去几年近40%的增长率,是有希望在2028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注:欣旺达2023年的营收规模为478.6亿元)

我们也制定了包括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内的四化战略,明确了欣旺达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轮廓。现在集团上下都在按照发展规划所明确的方向努力,效果也在逐步显现。

界面新闻:相比于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这些以动力电池为主的锂电池企业,欣旺达目前的主营业务仍然是消费类电池,今年上半年营收占比约为55%。如何看待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大板块的关系?

梁锐:消费类电池的强大实力,是欣旺达一个非常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消费类电池作为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能够支撑公司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新业务的开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优质产能,同时开发更多的优质客户。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是具备很高确定性的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将使得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未来一段时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业务分别实现营收千亿元的规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界面新闻: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格局显著,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如何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赢得一席之地?

梁锐:动力电池领域市场格局的现状无需回避。宁德时代的快速发展是由深厚的技术底蕴,以及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所造就,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比亚迪过去20多年的成长历史,同样值得中国企业家学习。

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格局之下,所谓的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但如果这些动力电池企业不去努力对标头部公司,没有意愿挑战领先者,那么未来连生存的机会都将不复存在。

欣旺达也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我们从2018年开始,就下了很大力气开发混合动力车型(HEV)的电池,目前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我们新推出的超快充电池,也是在混合动力电池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此外,公司开发的增程式车型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的电池,都与欣旺达此前的电池技术积累有关联。

我们的另一项发展策略是与巨人同行,就是要坚持高端定位,争取达到高端客户提出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标准。如果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就能在竞争中把友商甩在身后。

此外,我们也在尽快补齐竞争力方面的短板。在技术、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哪方面的能力我们不及同行?产业生态、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力、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是否仍有不足?欣旺达制定了详细计划,将一步步完善我们的整体竞争力。

界面新闻:今年上半年,欣旺达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单上排名第十,市场份额升至2.1%。您如何看待上半年欣旺达在动力电池板块的表现?

梁锐:动力电池板块上半年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上半年行业严峻的竞争形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加上员工的拼搏努力,从而实现了原先制定的目标。

锂电池价格的下跌对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原来以为去年碳酸锂价格下降了80%,锂电池价格也下滑了50%,今年价格应该会相对平稳。

但没有预料到的是,上半年碳酸锂的价格继续下降,锂电池的价格也进一步下探,现在储能电芯的价格可以做到每瓦时0.3元,动力电芯的价格则到了每瓦时0.5元左右。

这与行业内卷关系密切,国内市场空间有限,企业为了求生存、拿业绩,普遍采取的策略是先把市场份额抢到手,从而演变成了一种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对于电池企业而言,产品价格下跌是较为痛苦的经历。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盈利和现金流,就不可能更大力度地投入研发,也无从开发更多的客户项目。

界面新闻:欣旺达去年宣布在匈牙利建立动力电池工厂,近期也公告将在越南建立消费类电池工厂。欣旺达在海外产能布局方面的整体考量如何?

梁锐:锂电池出海的底层逻辑,首先是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获得订单。同时,客户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客户只是对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提出要求,现在很多客户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的客户提出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方面的配套需求,这加速了我们的出海步伐。此外,锂电池企业通过产能出海也能规避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风险。

界面新闻:固态电池一直是行业的热点话题,根据欣旺达的判断,固态电池将在哪些领域最先得到应用?

梁锐:固态电池首先解决的是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这项技术会拥有它独特的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今年比较热的低空经济赛道,将会是固态电池优先得到应用的领域,eVOLT(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对安全更为敏感,也要求电池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在电动乘用车方面,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能拥有500-600公里的续航里程,足够普通家用车使用。但是对于更豪华的车型而言,它们会对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以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并且这些车型对于电池成本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固态电池会因此成为它们的首选。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今年3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曾经提出,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是可以并行的,两者是相互补充而不是彼此颠覆的关系。由于应用场景和性价比不同,两种电池技术会有各自的发展路径。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界面新闻:欣旺达对于全固态电池量产是否有相应的时间表?

梁锐:欣旺达计划在2026年建设1 GWh的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实现初步量产。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每瓦时两元钱的生产成本,虽然价格相对于液态锂电池来说仍然偏贵,但是未来可以通过标准化、批量化的方式,逐步降低全固态电池的成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欣旺达

3.1k
  • 欣旺达首座欧洲电池工厂动工,2026年下半年投产
  • 欣旺达:已向海外知名车厂量产交付HEV产品,预计未来会有较好出货预期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不努力对标头部,未来生存机会将不复存在

梁锐称,未来一段时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业务分别实现营收千亿元的规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欣旺达(300207.SZ)连续两年入围装车量前十。这家以消费类电池起家的深圳企业,已经成为动力电池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储能领域,欣旺达同样在加速产品发布和市场拓展的步伐,力图在这一新兴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2024年,欣旺达所处的锂电行业在经过数年快速发展后,迈入深度调整期,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经营挑战等问题开始集中体现。不论是头部电池企业,还是二三线厂商,都在寻求破局之道。

831日,欣旺达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接受了界面新闻专访,就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格局等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是经过编辑后的采访实录。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图片来源:欣旺达

界面新闻:欣旺达近期发布了上半年业绩,营收和净利润都创下了新高。营收为239.18亿元,同比增长7.57%,净利润8.24亿元,同比增长87.89%。您如何评价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梁锐:欣旺达上半年的业绩可以用逆境破局来形容。在国外市场,我们面临着贸易壁垒的挑战,国内则是行业内卷加剧,整个产业出现低价竞争,叠加市场消费意愿比较低迷,对锂电产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但是欣旺达的三大业务板块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都实现了销量增长。

面向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小动力产品的消费类电池,欣旺达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这个板块的增长幅度小一些,但实际上实现这项成绩的难度很大,因为它所做的,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增加份额。

动力电池方面,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形势并不是特别乐观的情况下,上半年我们的出货量增长超过60%。但是由于碳酸锂价格下降,我们的电池价格也同比大幅下滑,导致营收增幅不如销售量的增长。动力电池板块的营收在上半年取得19%的增速,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储能领域,我们于2016年正式进入该行业,现在也开始逐步发力。从去年起陆续推出了280安时,314安时以及625安时的储能电芯,增加了储能业务的竞争力。这些创新成果的推出现在已经初见成效,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界面新闻:2024年是欣旺达实施下一个五年战略规划的开局年,公司新一轮战略规划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梁锐:欣旺达在2011年上市以后,基本上保持了年均近40%的营收增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抓住了市场需求的痛点,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公司战略。

2024-2028年,我们将实施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规划。

我们制定的目标之一,是希望能够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入围门槛是营收规模达到2300亿元左右。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努力,保持过去几年近40%的增长率,是有希望在2028年实现这一目标的(注:欣旺达2023年的营收规模为478.6亿元)

我们也制定了包括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内的四化战略,明确了欣旺达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轮廓。现在集团上下都在按照发展规划所明确的方向努力,效果也在逐步显现。

界面新闻:相比于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这些以动力电池为主的锂电池企业,欣旺达目前的主营业务仍然是消费类电池,今年上半年营收占比约为55%。如何看待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大板块的关系?

梁锐:消费类电池的强大实力,是欣旺达一个非常突出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消费类电池作为稳定的现金流来源,能够支撑公司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新业务的开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优质产能,同时开发更多的优质客户。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是具备很高确定性的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将使得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未来一段时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系统业务分别实现营收千亿元的规模,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界面新闻: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格局显著,欣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如何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赢得一席之地?

梁锐:动力电池领域市场格局的现状无需回避。宁德时代的快速发展是由深厚的技术底蕴,以及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所造就,是值得我们钦佩的。比亚迪过去20多年的成长历史,同样值得中国企业家学习。

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格局之下,所谓的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仍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但如果这些动力电池企业不去努力对标头部公司,没有意愿挑战领先者,那么未来连生存的机会都将不复存在。

欣旺达也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我们从2018年开始,就下了很大力气开发混合动力车型(HEV)的电池,目前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我们新推出的超快充电池,也是在混合动力电池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此外,公司开发的增程式车型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的电池,都与欣旺达此前的电池技术积累有关联。

我们的另一项发展策略是与巨人同行,就是要坚持高端定位,争取达到高端客户提出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标准。如果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就能在竞争中把友商甩在身后。

此外,我们也在尽快补齐竞争力方面的短板。在技术、质量、成本和服务方面,哪方面的能力我们不及同行?产业生态、对核心资源的掌控力、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是否仍有不足?欣旺达制定了详细计划,将一步步完善我们的整体竞争力。

界面新闻:今年上半年,欣旺达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单上排名第十,市场份额升至2.1%。您如何看待上半年欣旺达在动力电池板块的表现?

梁锐:动力电池板块上半年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上半年行业严峻的竞争形势,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加上员工的拼搏努力,从而实现了原先制定的目标。

锂电池价格的下跌对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原来以为去年碳酸锂价格下降了80%,锂电池价格也下滑了50%,今年价格应该会相对平稳。

但没有预料到的是,上半年碳酸锂的价格继续下降,锂电池的价格也进一步下探,现在储能电芯的价格可以做到每瓦时0.3元,动力电芯的价格则到了每瓦时0.5元左右。

这与行业内卷关系密切,国内市场空间有限,企业为了求生存、拿业绩,普遍采取的策略是先把市场份额抢到手,从而演变成了一种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对于电池企业而言,产品价格下跌是较为痛苦的经历。如果企业没有很好的盈利和现金流,就不可能更大力度地投入研发,也无从开发更多的客户项目。

界面新闻:欣旺达去年宣布在匈牙利建立动力电池工厂,近期也公告将在越南建立消费类电池工厂。欣旺达在海外产能布局方面的整体考量如何?

梁锐:锂电池出海的底层逻辑,首先是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获得订单。同时,客户对供应商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原来客户只是对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提出要求,现在很多客户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的客户提出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方面的配套需求,这加速了我们的出海步伐。此外,锂电池企业通过产能出海也能规避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风险。

界面新闻:固态电池一直是行业的热点话题,根据欣旺达的判断,固态电池将在哪些领域最先得到应用?

梁锐:固态电池首先解决的是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这项技术会拥有它独特的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今年比较热的低空经济赛道,将会是固态电池优先得到应用的领域,eVOLT(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对安全更为敏感,也要求电池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在电动乘用车方面,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能拥有500-600公里的续航里程,足够普通家用车使用。但是对于更豪华的车型而言,它们会对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以及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并且这些车型对于电池成本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固态电池会因此成为它们的首选。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在今年3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曾经提出,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是可以并行的,两者是相互补充而不是彼此颠覆的关系。由于应用场景和性价比不同,两种电池技术会有各自的发展路径。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界面新闻:欣旺达对于全固态电池量产是否有相应的时间表?

梁锐:欣旺达计划在2026年建设1 GWh的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实现初步量产。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每瓦时两元钱的生产成本,虽然价格相对于液态锂电池来说仍然偏贵,但是未来可以通过标准化、批量化的方式,逐步降低全固态电池的成本。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