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作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区域,长三角地区有哪些优势?|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作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区域,长三角地区有哪些优势?|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⑰

长三角地区政府对科创的支持力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林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中,界面智库已经分别对31个省市自治区与55个主要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无论是省级维度还是市级维度,长三角地区都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从省级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全部进入前五,其中,上海排在第2位,浙江、江苏、安徽依次排在第3到5位。从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这四个一级指标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31个省份中都排在前列(见下表)。其中,上海在企业活力方面位列第1位,在研发能力和创新绩效方面均列第2位;浙江在创新环境方面位列第2位,在研发能力方面位列第3位;江苏在企业活力方面位列第3位;安徽在创新环境方面位列第3位。

相关阅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的创新能力差距有多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①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行榜:北京居首,苏州和武汉跻身前五|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⑦

从市级来看,整个长三角地区共有17个城市上榜,占比超三成,其中江苏有10个、浙江有5个、安徽有1个(编者注:榜单覆盖的城市范围为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同时有国家级高新区的城市)。具体来看,前十中有一半来自长三角地区,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南京,它们依次排在第3、4、6、7、8位;宁波、无锡、常州、绍兴、南通排在第15-30名;温州、扬州、嘉兴排在第34-36位;徐州、镇江、泰州、盐城则在排在44-48位。

长三角地区的科创资源具有压倒性的规模优势。三省一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7%;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合计占比更高,占全国的比重达31%,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5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约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约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过半;R&D人员占全国的比重近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7%;研究生在全国的占比为26%、在东部地区的占比达43%;,本科生在全国的占比为21%、在东部地区的占比达44%;R&D经费占全国的比重超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6%。

长三角地区政府对科创的支持力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主要反映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用于科技支出的比例,以本次评估采用的2023年年鉴数据来看,安徽录得6.06%,仅次于北京,是唯二高于6%的省份,浙江紧随安徽之后,录得5.67%,江苏、上海分别为4.55%、4.11%,分别排在第第5、7位,四地合计平均占比为5.0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05个百分点。有统计的2007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都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上升幅度也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

从企业调查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三个省在支持创新的政策效果方面均好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其中尤以浙江和安徽更为突出,认为有关政策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比明显更高。上海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两项优惠政策效果明显的占比好于全国水平,其他则都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尽管如此,认为各项政策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比总体上仍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

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研发强度和创新活力明显更高。四省一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1.75%,不仅高于全国、也高于东部地区;在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2.3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高达46%,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比东部高5.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中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三分之一、在东部地区占比过半数。

长三角地区高校的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明显更大。三省一市有高校462所,占全国的比重为16.7%,与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全国占比相当;高校中的R&D人员在全国高校R&D人员中的占比达22%,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R&D人员,其在东部地区的占比都在43%左右;四省一市高校R&D的课题数在全国的占比在22%左右、投入的经费在全国的占比达四分之一,在东部地区的占比也都超过了45%。

长三角地区科创能力还处于上升通道中。从此次评估结果来看,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没有一个下降,其中,上海、浙江持平上一年、江苏和安徽分别上升1个、2个位次。在城市排名中,南京、镇江、无锡、泰州的排名略有下降;有六个城市的排名持平于上年,分别是上海、苏州、绍兴、南通、扬州、徐州,其余7个城市排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嘉兴、温州上升6个位次,杭州、合肥、宁波、常州上升2个位次,盐城上升1个位次。

从最具代表性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来看,2023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研发经费与GDP比值分别为4.4%、2.64%、3.2%、2.56%,较2022年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关于界面智库

界面智库是界面新闻旗下的财经和商业智库,聚焦宏观政策、区域经济、产业趋势和资本市场等。我们的宗旨是扎根事实、演绎趋势、探索新知,助力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关于专题策划、研究报告、指数产品和论坛培训等合作,请联系我们。
联系邮箱:jiemianzhiku@jiemian.com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作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区域,长三角地区有哪些优势?|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⑰

长三角地区政府对科创的支持力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林

界面新闻编辑 | 崔宇

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中,界面智库已经分别对31个省市自治区与55个主要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无论是省级维度还是市级维度,长三角地区都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

从省级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三省一市全部进入前五,其中,上海排在第2位,浙江、江苏、安徽依次排在第3到5位。从创新环境、研发能力、企业活力和创新绩效这四个一级指标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31个省份中都排在前列(见下表)。其中,上海在企业活力方面位列第1位,在研发能力和创新绩效方面均列第2位;浙江在创新环境方面位列第2位,在研发能力方面位列第3位;江苏在企业活力方面位列第3位;安徽在创新环境方面位列第3位。

相关阅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的创新能力差距有多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①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排行榜:北京居首,苏州和武汉跻身前五|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⑦

从市级来看,整个长三角地区共有17个城市上榜,占比超三成,其中江苏有10个、浙江有5个、安徽有1个(编者注:榜单覆盖的城市范围为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同时有国家级高新区的城市)。具体来看,前十中有一半来自长三角地区,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南京,它们依次排在第3、4、6、7、8位;宁波、无锡、常州、绍兴、南通排在第15-30名;温州、扬州、嘉兴排在第34-36位;徐州、镇江、泰州、盐城则在排在44-48位。

长三角地区的科创资源具有压倒性的规模优势。三省一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7%;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合计占比更高,占全国的比重达31%,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5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约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8%;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比重约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过半;R&D人员占全国的比重近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7%;研究生在全国的占比为26%、在东部地区的占比达43%;,本科生在全国的占比为21%、在东部地区的占比达44%;R&D经费占全国的比重超三成、占东部地区的比重达46%。

长三角地区政府对科创的支持力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主要反映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用于科技支出的比例,以本次评估采用的2023年年鉴数据来看,安徽录得6.06%,仅次于北京,是唯二高于6%的省份,浙江紧随安徽之后,录得5.67%,江苏、上海分别为4.55%、4.11%,分别排在第第5、7位,四地合计平均占比为5.0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05个百分点。有统计的2007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都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上升幅度也高于全国和东部地区。

从企业调查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三个省在支持创新的政策效果方面均好于全国和东部地区,其中尤以浙江和安徽更为突出,认为有关政策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比明显更高。上海的企业家认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两项优惠政策效果明显的占比好于全国水平,其他则都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尽管如此,认为各项政策效果明显的企业家占比总体上仍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

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研发强度和创新活力明显更高。四省一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1.75%,不仅高于全国、也高于东部地区;在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2.3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高达46%,比全国高9个百分点、比东部高5.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中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三分之一、在东部地区占比过半数。

长三角地区高校的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明显更大。三省一市有高校462所,占全国的比重为16.7%,与该地区人口数量的全国占比相当;高校中的R&D人员在全国高校R&D人员中的占比达22%,无论是高校数量还是R&D人员,其在东部地区的占比都在43%左右;四省一市高校R&D的课题数在全国的占比在22%左右、投入的经费在全国的占比达四分之一,在东部地区的占比也都超过了45%。

长三角地区科创能力还处于上升通道中。从此次评估结果来看,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没有一个下降,其中,上海、浙江持平上一年、江苏和安徽分别上升1个、2个位次。在城市排名中,南京、镇江、无锡、泰州的排名略有下降;有六个城市的排名持平于上年,分别是上海、苏州、绍兴、南通、扬州、徐州,其余7个城市排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嘉兴、温州上升6个位次,杭州、合肥、宁波、常州上升2个位次,盐城上升1个位次。

从最具代表性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来看,2023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研发经费与GDP比值分别为4.4%、2.64%、3.2%、2.56%,较2022年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