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防腐剂频频“刺痛”美妆品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防腐剂频频“刺痛”美妆品牌

成分党反噬。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青眼

“防腐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频频“刺痛”国货美妆品牌。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开展的一项面膜及防晒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瑷尔博士一款面膜中被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

尽管该品牌被检出的防腐剂含量属于“微量成分”,在法规可允许的范围之内。但是,该事件却仍引发了多家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薇诺娜也因一款祛痘产品中被检出了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那么,化妆品添加防腐剂为何会频频引发争议?消费者谈“腐”色变又是因何而起?

防腐剂“标注问题”频频引争议

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面膜及防晒霜比较试验报告,其在瑷尔博士快手官方旗舰店购买的一件“瑷尔博士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产品规格:25g×10片/盒)样品,被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检出含量为0.0078%,属于微量,符合标准要求。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行业人说,瑷尔博士被检出的防腐剂苯氧乙醇的含量属于法规中所规定的“其他微量成分”,若是保证原料质量的微量防腐剂可不进行标识。

截自《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

但即便如此,青眼却发现,仍有不少媒体和消费者对瑷尔博士被检出防腐剂一事持怀疑态度,也由此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无独有偶,前不久,薇诺娜旗下的一款祛痘产品也被职业打假人王海检出了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而导致备受关注与争议(详见青眼文章《 薇诺娜回应了!》)。不只于此,青眼还了解到,此前,霸王、半亩花田、露得清等多个国内外品牌均曾在防腐剂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

譬如,今年年初,露得清即被美国一名消费者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品牌“将洗发水产品贴上不含防腐剂的标签,但该款产品实际上却含有柠檬酸(防腐剂)”。而另一典型案例则是,2022年1月,新锐品牌Haa因在新版精华标识了防腐剂而被消费者质疑,导致该品牌方不得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喊起了冤”,并进行解释(详见青眼文章《品牌又一项“成本”增加了!》)。

另有数据显示,在去年1-12月,国家药监局共发布的21期抽检通报中,累计有579批次化妆品因不合格而上榜,且其中超一半不合格产品涉及防腐剂问题。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化妆品市场中,由防腐剂所引发的产品不合格问题较为严重;与此同时,行业及消费者层面对于防腐剂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品牌方很容易在这一问题上引发争议和质疑,从而对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新规变化+消费者谈“腐”色变

防腐剂为何会备受关注且频频引发争议?

据悉,化妆品中添加的防腐剂,主要是指添加在化妆品中预防或延缓生物生长、防止化妆品腐坏变质的成分。多位研发工程师向青眼表示,如果防腐剂添加少了,产品就会染菌,可能出现异味、变质甚至发霉等情况,就会成为“细菌培养皿”;如果防腐剂添加多了,则又可能会超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里规定的最高限量,同时可能给皮肤带来一定的刺激性。因此,防腐剂添加的量需要非常科学、合理。

“由于部分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受限于成本等因素,往往根据经验来判断防腐剂的添加量,而没有进行防腐挑战性试验。再加之,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当中,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防腐剂出问题的情况特别常见。”广州一代工厂负责人介绍道。

而近年来,频繁发生与防腐剂标识问题相关争议的重要原因则是因为新规的落地。据悉,《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化妆品标签应在包装标注产品全部成分名称,并以‘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按照成分在产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这就致使品牌方需要把配方拆解成独立个体成分来写成分表,从而造成“产品配方没有添加防腐剂,但是产品用了某个原料含有防腐剂,也要标注防腐剂”的情况。典型如上文中Haa品牌所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同时,也有法规人士提醒道,如果是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一类是原料厂家生产原料时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而添加进去的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或防晒剂等;另一类是原料本身所带有或残留的技术工艺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化妆品的成分不包括上述两类时,在成分表上可不必标注。此外,生产环节主动添加的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需要在标签标注。”

而薇诺娜此次引发广泛关注的防腐剂事件,即属于“原料中自带的防腐剂”这类情况。因此,薇诺娜在回应时也表示,“公司已在国家药监局备案资料中列出原料组成并完整标注、登记了苯氧乙醇的成分比例”。

然而,之所以在法规较为明了的情况下,防腐剂依旧会引发争议,其核心原因即在于来自消费者的谈“腐”色变。由于很多消费者对于防腐剂有着天然的“抵触”心里,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品牌方们总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解释成本与教育成分。

正如瑷尔博士的例子,即便该品牌“未标识含量为0.0078%的苯氧乙醇”的做法符合法规要求,也依旧受到了来自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而品牌也必须对此进行回应,否则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并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

成分党的“回旋镖”“如果仅仅只是新规,那么通常在法规执行一段时间后,市场和消费者就会逐渐了解。因此,防腐剂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消费者谈‘腐’色变的心理,让品牌方无所适从。这其实是早前美妆成分党反噬所带来的结果。”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直言道。

众所周知,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热衷于查看成分,他们被称之为“成分党”。成分党往往得只看“成分”,并把“全绿”标识奉为“圭臬”。而这样的趋势,也导致行业兴起了一股“无添加”风。再加之,近年来敏感肌护肤需求的增加,也导致一些防腐剂被消费者视为风险成分,避之不及。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即向青眼表示,“此前由于不少美妆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扬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危害,也导致消费者被错误教育。因此,防腐剂被误导,且直至今日都难以更正。”

事实上,这样的风气也让品牌“苦不堪言”,一方面,其要做到符合法规的要求,对于含量超过0.1%(w/w)的防腐剂要进行标识;另一方面,它们也要兼顾消费者对防腐剂的“嫌弃”心理。

然而,防腐剂并不可怕。多位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均表示,对于常规化妆品而言,是不可避免需要添加防腐剂的,但是,防腐剂的本质是来保护产品不变质。只要是合理范围内使用的防腐剂均是安全的。“另外,无防腐的化妆品也不一定能说明品质更好。反而,不少无防腐能力的产品,在细菌超标后,消费者无法肉眼判断,风险会更高。”

不过,从现状来看,目前行业对于合理使用防腐剂的消费者教育仍有待提升。而这也需要品牌方、行业科研人员以及美妆博主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合力,如此方能促进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防腐剂频频“刺痛”美妆品牌

成分党反噬。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青眼

“防腐剂”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频频“刺痛”国货美妆品牌。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开展的一项面膜及防晒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瑷尔博士一款面膜中被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

尽管该品牌被检出的防腐剂含量属于“微量成分”,在法规可允许的范围之内。但是,该事件却仍引发了多家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而在此之前,薇诺娜也因一款祛痘产品中被检出了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那么,化妆品添加防腐剂为何会频频引发争议?消费者谈“腐”色变又是因何而起?

防腐剂“标注问题”频频引争议

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面膜及防晒霜比较试验报告,其在瑷尔博士快手官方旗舰店购买的一件“瑷尔博士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产品规格:25g×10片/盒)样品,被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检出含量为0.0078%,属于微量,符合标准要求。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行业人说,瑷尔博士被检出的防腐剂苯氧乙醇的含量属于法规中所规定的“其他微量成分”,若是保证原料质量的微量防腐剂可不进行标识。

截自《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

但即便如此,青眼却发现,仍有不少媒体和消费者对瑷尔博士被检出防腐剂一事持怀疑态度,也由此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议。

无独有偶,前不久,薇诺娜旗下的一款祛痘产品也被职业打假人王海检出了未标识的防腐剂苯氧乙醇,而导致备受关注与争议(详见青眼文章《 薇诺娜回应了!》)。不只于此,青眼还了解到,此前,霸王、半亩花田、露得清等多个国内外品牌均曾在防腐剂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

譬如,今年年初,露得清即被美国一名消费者提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品牌“将洗发水产品贴上不含防腐剂的标签,但该款产品实际上却含有柠檬酸(防腐剂)”。而另一典型案例则是,2022年1月,新锐品牌Haa因在新版精华标识了防腐剂而被消费者质疑,导致该品牌方不得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喊起了冤”,并进行解释(详见青眼文章《品牌又一项“成本”增加了!》)。

另有数据显示,在去年1-12月,国家药监局共发布的21期抽检通报中,累计有579批次化妆品因不合格而上榜,且其中超一半不合格产品涉及防腐剂问题。

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化妆品市场中,由防腐剂所引发的产品不合格问题较为严重;与此同时,行业及消费者层面对于防腐剂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品牌方很容易在这一问题上引发争议和质疑,从而对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新规变化+消费者谈“腐”色变

防腐剂为何会备受关注且频频引发争议?

据悉,化妆品中添加的防腐剂,主要是指添加在化妆品中预防或延缓生物生长、防止化妆品腐坏变质的成分。多位研发工程师向青眼表示,如果防腐剂添加少了,产品就会染菌,可能出现异味、变质甚至发霉等情况,就会成为“细菌培养皿”;如果防腐剂添加多了,则又可能会超过《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里规定的最高限量,同时可能给皮肤带来一定的刺激性。因此,防腐剂添加的量需要非常科学、合理。

“由于部分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受限于成本等因素,往往根据经验来判断防腐剂的添加量,而没有进行防腐挑战性试验。再加之,防腐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当中,多方面的原因致使防腐剂出问题的情况特别常见。”广州一代工厂负责人介绍道。

而近年来,频繁发生与防腐剂标识问题相关争议的重要原因则是因为新规的落地。据悉,《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化妆品标签应在包装标注产品全部成分名称,并以‘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按照成分在产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这就致使品牌方需要把配方拆解成独立个体成分来写成分表,从而造成“产品配方没有添加防腐剂,但是产品用了某个原料含有防腐剂,也要标注防腐剂”的情况。典型如上文中Haa品牌所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同时,也有法规人士提醒道,如果是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一类是原料厂家生产原料时为了保证原料的质量而添加进去的稳定剂、抗氧化剂、防腐剂或防晒剂等;另一类是原料本身所带有或残留的技术工艺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化妆品的成分不包括上述两类时,在成分表上可不必标注。此外,生产环节主动添加的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需要在标签标注。”

而薇诺娜此次引发广泛关注的防腐剂事件,即属于“原料中自带的防腐剂”这类情况。因此,薇诺娜在回应时也表示,“公司已在国家药监局备案资料中列出原料组成并完整标注、登记了苯氧乙醇的成分比例”。

然而,之所以在法规较为明了的情况下,防腐剂依旧会引发争议,其核心原因即在于来自消费者的谈“腐”色变。由于很多消费者对于防腐剂有着天然的“抵触”心里,因此,这也就导致了品牌方们总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解释成本与教育成分。

正如瑷尔博士的例子,即便该品牌“未标识含量为0.0078%的苯氧乙醇”的做法符合法规要求,也依旧受到了来自媒体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而品牌也必须对此进行回应,否则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并对品牌造成不利的影响。

成分党的“回旋镖”“如果仅仅只是新规,那么通常在法规执行一段时间后,市场和消费者就会逐渐了解。因此,防腐剂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消费者谈‘腐’色变的心理,让品牌方无所适从。这其实是早前美妆成分党反噬所带来的结果。”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直言道。

众所周知,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热衷于查看成分,他们被称之为“成分党”。成分党往往得只看“成分”,并把“全绿”标识奉为“圭臬”。而这样的趋势,也导致行业兴起了一股“无添加”风。再加之,近年来敏感肌护肤需求的增加,也导致一些防腐剂被消费者视为风险成分,避之不及。

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即向青眼表示,“此前由于不少美妆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宣扬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危害,也导致消费者被错误教育。因此,防腐剂被误导,且直至今日都难以更正。”

事实上,这样的风气也让品牌“苦不堪言”,一方面,其要做到符合法规的要求,对于含量超过0.1%(w/w)的防腐剂要进行标识;另一方面,它们也要兼顾消费者对防腐剂的“嫌弃”心理。

然而,防腐剂并不可怕。多位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均表示,对于常规化妆品而言,是不可避免需要添加防腐剂的,但是,防腐剂的本质是来保护产品不变质。只要是合理范围内使用的防腐剂均是安全的。“另外,无防腐的化妆品也不一定能说明品质更好。反而,不少无防腐能力的产品,在细菌超标后,消费者无法肉眼判断,风险会更高。”

不过,从现状来看,目前行业对于合理使用防腐剂的消费者教育仍有待提升。而这也需要品牌方、行业科研人员以及美妆博主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合力,如此方能促进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良性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