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以“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为主题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圆满落幕。
以会为媒,此次大会宜宾共签约项目133个,签约总金额845.5亿元,呈现出投资“大”、赛道“新”、含金量“高”的特点,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一场盛会,正为建设“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再添新动能。
6场专题会议、2场线上直播高端访谈、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成为聚焦动力电池新技术、凝聚行业共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动力电池发展体系的深度探索与实践,为城市打开新窗口,为产业开辟新空间。
把握未来:宜宾的“前瞻”与“创新”
从奔腾的江河回溯上游,所有浪涌都起源于无数细流的汇聚,当青山越过青山,河流汇入河流,这些浪涌也在时代中提速、跃升,最后澎湃入海。江河如此,创新如此,产业发展亦是如此。
时代如江,有中流击水,有浪遏飞舟;周期如浪,有乘风借势,有堙郁沉江。连续三年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宜宾,见证着动力电池行业的浪花与潮涌。
动力电池行业,虽是长坡厚雪,但前路亦有荆棘。近年来,全球动力电池装机仍然保持正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低端电池产能清洗加速,而质量上乘、拥有成本优势的电池产品仍不缺市场,内卷加剧、淘汰加速、冷热明显,万邦逐鹿,搏风击浪。
此次大会上的“宜宾声音”,让人进一步理解到动力电池“技术迭代,不断创新”的产业发展逻辑,6场专题会议、2场线上直播高端访谈,赢得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广泛认可。
新概念、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人工智能、全固态电池、新型储能等关键词在专题会议中高频出现,它们既展现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号召着行业积极开辟新赛道、新业态,把握动力电池行业的新增长点。
科技创新,赋予动力电池产业穿越周期的能力,未雨绸缪,正锻造着动力电池产业的生长韧性。
固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液态锂电技术走向高安全、高性能的发展方向,围绕“全球全固态电池研发突破与产业化进程”这一热点议题,与会嘉宾广泛展开交流对话,研判主流技术路线,分享科研成果及产业化实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宣布,四川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将落户宜宾,宜宾市经合新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宜宾在高安全材料、高安全电芯、全固态电池三个核心攻关方向上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技术成果,突破了低成本高电导率硫化物电解质的批量制备、高安全正极材料的均质包覆、新型功能化粘结剂制备、全固态电芯的连续化装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固态电池新技术的探索中已先行一步。
目前,该产业园已首批落地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固态电池电芯、尉海军教授团队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等6个项目、总投资130亿元,计划到2027年形成固态电池产能10GWh,到2029年实现上下游重点领域全覆盖,着力打造行业领先的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新高地。
固态电池发展将迎来新起点,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也将迎来增长。
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同比增长超140%,进入退役增长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
按照电池拆解回收基地300—500公里最优服务半径,宜宾2030年动力电池拆解基地回收量有望达到40万吨到100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当前布局动力电池绿色循环产业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市经合新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动力电池退役潮,宜宾正以发展电池回收产业为抓手,提前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布局高县宜宾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发展电池回收产业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应用:走出动力电池“数智路径”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到技术创新和行业竞争的推动,还受益于市场需求和外部环境的促进。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的64.8%,取得了引领全球发展的新优势,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形成了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动力电池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是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这是动力电池应用领域拓展的生动缩影。与会专家认为,动力电池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承载,亦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我国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本次大会我们签约的内容是和宜宾市交通运输局共同谋划宜宾船舶电动化产业的发展。”中能建(上海)成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庆表示,该公司准备在向家坝库区内的示范航线以1000吨、2000吨、3000吨的电动货运船舶为主力船型,经过实验验证后,后期考虑增加5000吨级船舶,打造绿色低碳的智慧内陆航道。
“动力电池技术迭代较快,我们刚开始计划租用电池,与宜宾合作就有很大优势。”陈家庆说,他希望将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作为一个起点,做强整个电动船舶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实现船舶电动化产业的落地,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
实现交通网与能源网的相互融合支撑,对于交通行业与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宜宾市正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建设,推广应用电动重型卡车1891辆,累计建成重型卡车换电站22座,累计建成充换电基础设施2.5万余个,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率提升至69%;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46.6%、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
在世界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示的活动现场,也可看到动力电池与其他“新赛道”共同生长的生动画面。新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倒逼动力电池技术革新,也将为城市发展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智农多功能运输机器人与居民的“粮袋子”息息相关,这是一款可适应多种复杂地形的新能源履带式运输机器人,采用车规级动力电池,支持遥控作业、无人作业两种控制方式,可以满足多种农业场景运输需求。
“我们主要将技术研发板块放在宜宾,这里的农业基础、产业发展与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多地形农业机器人的应用与研究,未来,丘陵山地无人机器研发成功后还将在宜宾投资建厂。”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现场,低空经济等前沿应用场景展台人流如织。低空经济是今年的热点,产业电动化的发展路径亦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导向,动力电池行业作为低空经济的一大细分领域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比地下跑的,这些天上飞的口味更刁,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循环次数、安全性等各项指标的要求更高。”四川一电航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解决方案负责人何庆表示,“我们目前比较看重宜宾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希望凭借宜宾在动力电池产业的优势,促进城市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
何庆认为,对于低空经济产业来说,宜宾上下游产业链全面,有打造低空经济试验区的优势,目前,一电航空已将生产制造与研发板块落地宜宾,正依托多旋翼无人机、城市低空无人机停机坪等项目与宜宾开展合作,助力宜宾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以新质带动新质,“新”在创新驱动,“新”在结构优化,“新”在融合发展,“新”在环境友好。随着动力电池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场景应用的持续拓展,宜宾正开拓新的市场机会,探索增长新引擎,打开新质生产力“向上”奔涌的窗口。
出海之浪:城市形象从这里走向世界
使者亦是行者,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所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的思考和技术成果,还显露着一座城市绿色低碳产业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如今在动力电池行业十分出彩的宜宾,其实在演绎着更多水到渠成的故事。
“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在这个颇有些宏大的叙事背后,是来宾不易感知的产业转型之路。很难相信,这里曾饱受“化工围江、污染绕城”之苦。
2020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产值尚不足20亿元,短短几年便突破千亿元。透过产业转型升级、低碳发展的缩影,宜宾产业“逐绿向前”的步伐愈发生动而清晰。
2024年上半年,宜宾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的“4+4+4”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增长7.5%、动力电池增长10.4%、晶硅光伏增长93.7%。
晶硅光伏,是宜宾要培育的下一个千亿级产业。从2022年2月开始谋划,到2023年底,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宜宾的光伏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多个项目均完成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产值从“0”突破至260亿元,宜宾提出,力争到2027年,将光伏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的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
三江交汇的滔滔水流,光伏发电板的列阵“捕光”,一动一静之间,成就一幅和谐生动的画面。当地无限的“山水”、“风光”资源,正在源源不断地成为可利用的清洁电能,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作为外贸“新三样”,在国际市场给宜宾制造增添了新亮色,是带动宜宾品牌、宜宾制造“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同时,锂电池既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又作为光伏产品的储能电池,亦是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以优促优的重要依靠。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川宜宾港“一带一路”长江起点等强大的物流体系,宜宾走出去的脚步也正在加快。数据显示,2023年,宜宾港实现货物吞吐量220.65万吨,同比增长24.19%,服务宜宾本地企业集装箱货物占比88%以上。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4万标箱,同比增长16.71%,占全省水运外贸箱量的18.7%,宜宾综保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运营良好,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77%,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4.2亿元、增长15.5%,总量居全省第2位。
在凯翼汽车拓展整车市场环节中,宜宾在港口堆场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挪提供5万平方米以上堆场用于凯翼汽车及配套产业集散,降低汽车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助力凯翼汽车整车出口俄罗斯、伊朗等地。
追光成链,织梦成锦,在城市对外贸易与绿色低碳发展中,宜宾已进入到“追梦”“筑梦”的产业繁荣。
2029年实现碳达峰,是宜宾的目标,从“守护一江碧水”到“蓝天保卫战”,宜宾具体提出了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最大力度推动新能源应用、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社会、探索创新林业碳汇开发体制机制等五个方向的措施。
2023年,宜宾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占比达40%以上,较2018年提高了27.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长江、金沙江干流宜宾段稳定100%达地表水Ⅱ类水质,长江干流Ⅱ类水天数达182天,较去年同期稳定增加。
从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晶硅光伏、智能船舶、低空经济,宜宾正分阶段梯次培育形成一批引领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新”与“旧”转换,“加”与“减”并重,现在的宜宾,面对的是一个更有前景,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在绿色低碳的号召中迎风而立,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均衡落子。在细分赛道的布局中,探索具有宜宾特色、优势突显的发展路径,产业的加速崛起与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宜宾全力探寻人与青山两不相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以每株树木的奋进之姿,绘出整片森林向上生长的脉络,让新质动力创绿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