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寻找新增长点?私募“出海”加速,近百家机构拿下“香港9号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寻找新增长点?私募“出海”加速,近百家机构拿下“香港9号牌”

越来越多的私募公司试图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龙力

随着国内私募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私募公司陆续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试图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知名量化私募念空科技总经理王丽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公司在海外发行了中性策略产品,业务才刚起步,大概占总规模的5%。

上海某头部量化私募相关人士张炜(化名)也表示,出海主要分为3个阶段:1. 募资出海;2. 全球招聘;3. 在A股以外的主要市场实盘交易,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参与者。目前公司三个阶段都在努力推进中,有了良好的开局,其中在美股和韩国都已经有了实盘。

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是很多境内私募都会选择的主流“出海”方式。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8月5日,已经有98家境内私募机构获得“香港9号牌”,其中规模大于50亿元的头部私募达到33家。

“香港9号牌”,即由香港证监会(SFC)所颁发9号金融牌照,是用于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只有持牌机构才能在香港管理客户资金 —— 业务类型相当于内地的私募基金牌照。

从持牌时间上看,早在2003年4月首批6家私募便已经获得了“香港9号牌”,不过早期持牌的这些私募管理规模均比较小,仅为0-5亿元。

在头部私募中,景林资产是最早的持牌机构,其关联公司景林香港公司在2005年8月已经获得“香港9号牌”。

事实上,景林本身就是先做海外,然后才回归国内市场的。根据景林香港公司此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美股持仓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一共持仓有41只美股,持仓总市值为37.95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7.54%。

上海保银私募的情况也很类似,公司关联的保银资产自2010年10月起持有“香港9号牌”。根据保银的官方介绍,公司1999年在上海创立,2001年已经开始进行海外投资,直到2015年才在中基协登记备案,发行人民币产品。目前保银在亚洲已经设有5处办公室。除了上海和香港之外,近年来相继在印度、日本、新加坡设立办公室,聘请当地市场投资经验丰富的对冲基金经理加入平台,充分发挥本土化投资的优势。

此外,淡水泉、千合资本、盈峰资本、东方港湾、重阳投资等知名头部主观私募也都在2016年以前就已经拿下了“香港9号牌”。其中,东方港湾的创始人但斌此前曾在社交平台透露公司英伟达的持仓占比高达40%-50%。

而在2016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头部量化私募纷纷拿下“香港9号牌”,其中2016年以来持牌的26家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头部私募中,量化私募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外还有3家主观+量化的私募。

表格:管理规模大于50亿元且持有“香港9号牌”的私募名单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拥有“香港9号牌”并不意味着相关私募已经大面积开展相关业务。上海某老牌百亿私募告诉界面新闻,公司确实持有相关牌照,但实际上没怎么展业。

另一方面,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除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外,也有部分私募开始尝试在东南亚国家地区组建团队,参与东南亚市场的投资博弈。

谈及为何越来越多的私募开始积极“出海”?上海某知名百亿私募相关人士指出,在国内经济暂时面临瓶颈与压力时,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资管行业也不例外。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指出,私募将视野转向海外市场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私募希望通过全球化资产配置,以分散风险和寻求更高的回报。第二,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浓厚,希望寻找国内优质管理人,投资A股市场。第三,出海有助于私募吸引主权基金、养老金和FOF等长线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持有周期较长,更符合私募的策略风格。第四,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私募寻求通过出海来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至于未来私募出海会不会成为主流趋势,张炜认为,把视野转向海外市场,从长远战略布局,这是一定要做的,只是什么时点、如何推进,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的。“国际化布局是一个很长期的战略,需要依据自己公司发展阶段去逐步推进,打开局面迈开步伐。”

王丽也认为,出海业务会成为成熟私募发展的必然趋势。私募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更倾向于筛选与公司投资理念相匹配的客户。同时,也可以丰富投资策略,分散投资风险,在全球市场寻找投资机会。

不过,王丽同时指出,海外市场和A股市场有很多不同,例如牌照申请、产品设立、交易规则、交易系统、法律法规、交易主体及交易行为、投资者风险偏好等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国内私募出海不管是投资还是募资都要充分了解这些细节,聘请专业靠谱的中介服务机构,避免有弯路,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前述上海知名百亿私募相关人士也表示,面对海外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与市场制度,出海的成本不低,且可能会有些水土不服。资管本身就是需要细作耕耘的行业,操之过急或者想赚快钱,注定走不长远。所以要看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储备去循序渐进的发展海外业务。另外,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更大,面临的环境与国内也不完全一样,包括市场交易机制、风险因素等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所以更加需要谨慎与耐心。

姚旭升将私募出海需要克服的挑战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资对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能力公司运营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严格;二是外资重视公司经营的规范性,中小型基金公司需要完善中后台流程和细节才能符合标准;三是在海外运作基金的运营成本比国内高,需要招聘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才组建团队与外资机构进行长期沟通服务,会消耗大量的运营成本。此外,地缘政治摩擦、内外部政策差异等因素短期内对机构出海也会形成一定的限制,但长期来看资本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境内外投资的通道一定会越来越顺畅。

姚旭升同时指出,出海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首先,需要招募具有海外经验的人才,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投研团队。其次,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行为。最后,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的投资策略,坚持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并加强风控管理水平,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寻找新增长点?私募“出海”加速,近百家机构拿下“香港9号牌”

越来越多的私募公司试图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龙力

随着国内私募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私募公司陆续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试图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知名量化私募念空科技总经理王丽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公司在海外发行了中性策略产品,业务才刚起步,大概占总规模的5%。

上海某头部量化私募相关人士张炜(化名)也表示,出海主要分为3个阶段:1. 募资出海;2. 全球招聘;3. 在A股以外的主要市场实盘交易,并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参与者。目前公司三个阶段都在努力推进中,有了良好的开局,其中在美股和韩国都已经有了实盘。

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是很多境内私募都会选择的主流“出海”方式。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8月5日,已经有98家境内私募机构获得“香港9号牌”,其中规模大于50亿元的头部私募达到33家。

“香港9号牌”,即由香港证监会(SFC)所颁发9号金融牌照,是用于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许可,只有持牌机构才能在香港管理客户资金 —— 业务类型相当于内地的私募基金牌照。

从持牌时间上看,早在2003年4月首批6家私募便已经获得了“香港9号牌”,不过早期持牌的这些私募管理规模均比较小,仅为0-5亿元。

在头部私募中,景林资产是最早的持牌机构,其关联公司景林香港公司在2005年8月已经获得“香港9号牌”。

事实上,景林本身就是先做海外,然后才回归国内市场的。根据景林香港公司此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美股持仓数据,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一共持仓有41只美股,持仓总市值为37.95亿美元,比上季度增长17.54%。

上海保银私募的情况也很类似,公司关联的保银资产自2010年10月起持有“香港9号牌”。根据保银的官方介绍,公司1999年在上海创立,2001年已经开始进行海外投资,直到2015年才在中基协登记备案,发行人民币产品。目前保银在亚洲已经设有5处办公室。除了上海和香港之外,近年来相继在印度、日本、新加坡设立办公室,聘请当地市场投资经验丰富的对冲基金经理加入平台,充分发挥本土化投资的优势。

此外,淡水泉、千合资本、盈峰资本、东方港湾、重阳投资等知名头部主观私募也都在2016年以前就已经拿下了“香港9号牌”。其中,东方港湾的创始人但斌此前曾在社交平台透露公司英伟达的持仓占比高达40%-50%。

而在2016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头部量化私募纷纷拿下“香港9号牌”,其中2016年以来持牌的26家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头部私募中,量化私募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外还有3家主观+量化的私募。

表格:管理规模大于50亿元且持有“香港9号牌”的私募名单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拥有“香港9号牌”并不意味着相关私募已经大面积开展相关业务。上海某老牌百亿私募告诉界面新闻,公司确实持有相关牌照,但实际上没怎么展业。

另一方面,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除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外,也有部分私募开始尝试在东南亚国家地区组建团队,参与东南亚市场的投资博弈。

谈及为何越来越多的私募开始积极“出海”?上海某知名百亿私募相关人士指出,在国内经济暂时面临瓶颈与压力时,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资管行业也不例外。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指出,私募将视野转向海外市场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私募希望通过全球化资产配置,以分散风险和寻求更高的回报。第二,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浓厚,希望寻找国内优质管理人,投资A股市场。第三,出海有助于私募吸引主权基金、养老金和FOF等长线资金,这些资金大多持有周期较长,更符合私募的策略风格。第四,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私募寻求通过出海来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至于未来私募出海会不会成为主流趋势,张炜认为,把视野转向海外市场,从长远战略布局,这是一定要做的,只是什么时点、如何推进,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的。“国际化布局是一个很长期的战略,需要依据自己公司发展阶段去逐步推进,打开局面迈开步伐。”

王丽也认为,出海业务会成为成熟私募发展的必然趋势。私募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更倾向于筛选与公司投资理念相匹配的客户。同时,也可以丰富投资策略,分散投资风险,在全球市场寻找投资机会。

不过,王丽同时指出,海外市场和A股市场有很多不同,例如牌照申请、产品设立、交易规则、交易系统、法律法规、交易主体及交易行为、投资者风险偏好等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国内私募出海不管是投资还是募资都要充分了解这些细节,聘请专业靠谱的中介服务机构,避免有弯路,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前述上海知名百亿私募相关人士也表示,面对海外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与市场制度,出海的成本不低,且可能会有些水土不服。资管本身就是需要细作耕耘的行业,操之过急或者想赚快钱,注定走不长远。所以要看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储备去循序渐进的发展海外业务。另外,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更大,面临的环境与国内也不完全一样,包括市场交易机制、风险因素等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所以更加需要谨慎与耐心。

姚旭升将私募出海需要克服的挑战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资对基金管理人的投研能力公司运营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严格;二是外资重视公司经营的规范性,中小型基金公司需要完善中后台流程和细节才能符合标准;三是在海外运作基金的运营成本比国内高,需要招聘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才组建团队与外资机构进行长期沟通服务,会消耗大量的运营成本。此外,地缘政治摩擦、内外部政策差异等因素短期内对机构出海也会形成一定的限制,但长期来看资本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境内外投资的通道一定会越来越顺畅。

姚旭升同时指出,出海需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首先,需要招募具有海外经验的人才,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投研团队。其次,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并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行为。最后,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的投资策略,坚持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并加强风控管理水平,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合规运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