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日用之器:毛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日用之器:毛巾

在那时,中国人每日的生活中,洗漱成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一样动作,“巾”则是当时的日常用品了。

每次洗好脸,把毛巾挂起来的那一刻,新的一天的开始了。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每天重复这一个动作,日子也就从这重复的动作中,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200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已经到了早春,天气还略有寒意,公鸡刚刚打鸣,天色也渐渐灰蒙蒙的亮了起来。一户普通人家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已经成年的儿子,洗漱完毕,用淄帛束发作髻,插上发答,用一条丝带束住发根,戴上帽子,系好帽带,穿上玄端,系上蔽膝,系上大带。就应这样梳洗干净穿戴整齐,来到父母的房前请安。为父母打好洗脸水,恭敬地端在父母面前,洗漱完毕后,递上擦拭用的巾……这是一个生活在礼制里的东方国度,这一个场景,被记录在了《礼记·内则》之中。在那时,中国人每日的生活中,洗漱成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一样动作,“巾”则是当时的日常用品了。

“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在秦汉时已形成了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官员一天假,用来洗澡,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在没有现在我们用的起圈毛巾之前,中国人一直在使用平布巾,就是大家俗称的土布。布,本义为麻布。在宋代棉花没有传入中国的以前,我们大量使用麻布及葛布。麻布是以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葛布,俗称“夏布”,质地细薄。除作衣料,魏晋以来多用制巾。

商周时期诞生了制作土布的机器,木质纺织工具——腰机,虽然共有72道制作过程的复杂工序,但已可以生产出经纬分明的麻葛土布了,也开始被大家用作布巾了。等到汉代,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斜梁机,制作出的布料,天然、透气、吸汗,而且线粗纹络比较深,对皮肤有一定的摩擦力,可以很好的去除身体上的污垢,虽然现在的毛巾相比,不够舒适柔软。但在没有肥皂的年代了,已经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棉花种植和使用技术在宋代开始传入中国,棉布也进入到当时的生活中来了,人们开始尝试棉布和与麻葛的互相融合。从元朝到明朝,人们已将多种手法揉于棉织工艺,使粗布制造完全成熟,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毛巾,这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明朝时期,古高丽国已经把一种窄幅、棉麻混纺的布匹作为贡品进贡到朝廷了,大家称其为高丽布。当时,只有官宦和富贵人家用的起。普通人家还是望尘莫及。清代乾隆年间,上海殷氏掌握此布织造技术,因其“质坚而厚,纬线纹理突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很多农村还在使用着这种高丽布,作为日常的毛巾。

在我们高高兴兴的使用着高丽布毛巾的150年后,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1850年的一天,Henry Christy,踏上了开往奥斯曼帝国的轮船,开始了一次东方之旅,对考古饶有兴趣的他,打算从东方收集一些有趣的东西。但这一次的旅程,却为家族带来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在访问苏丹皇宫时,他发现了一种整个欧洲都没有的织物样本,这个织物的结构非常奇特,是一种“经起绒”的毛圈织物。回到英国以后,他和那个喜欢琢磨机械制造的弟弟李察一起,发明了专门制作这类毛圈织物的织布机,世界上第一条毛巾就这样诞生了。

而谁又曾想到,这个“经起绒”的毛圈织物的原型恰恰来自古代中国。这就是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绒圈锦”。以多色经丝和单色纬丝交织而成,织物表面的矩纹图案部位,呈现有立体感的环状绒圈是汉代织锦中的特殊品种。

汉代绒圈锦是以大小绒圈在织物表面形成浮雕状凸起花纹的汉锦。花纹主要为矩形、几何小点、角形、折曲形等单元散排而成,多作为衣袍滚边、贴边、镜套底部及制作香囊之用,质感松软舒适,带着绒绒的温暖。谁也不曾想,这寻常的绒圈锦,在千年之后,竟成了最早发现的“经起绒织物”,是当下日用毛巾的最早雏形。

距离毛巾的诞生的50年后的清朝光绪26年,即1900年,上海川沙县人张艺新、沈毓庆看着来自日本的毛巾大受欢迎,中国传统百姓洗脸用的的土布高丽布滞销。便动脑筋,以土布机构造,成功研制出了毛巾木机。很快, 沈毓庆便在其川沙县的沈宅内创建了第一家毛巾厂—经纪毛巾厂,成为现代中国毛巾的发源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日用之器:毛巾

在那时,中国人每日的生活中,洗漱成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一样动作,“巾”则是当时的日常用品了。

每次洗好脸,把毛巾挂起来的那一刻,新的一天的开始了。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会每天重复这一个动作,日子也就从这重复的动作中,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200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已经到了早春,天气还略有寒意,公鸡刚刚打鸣,天色也渐渐灰蒙蒙的亮了起来。一户普通人家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已经成年的儿子,洗漱完毕,用淄帛束发作髻,插上发答,用一条丝带束住发根,戴上帽子,系好帽带,穿上玄端,系上蔽膝,系上大带。就应这样梳洗干净穿戴整齐,来到父母的房前请安。为父母打好洗脸水,恭敬地端在父母面前,洗漱完毕后,递上擦拭用的巾……这是一个生活在礼制里的东方国度,这一个场景,被记录在了《礼记·内则》之中。在那时,中国人每日的生活中,洗漱成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一样动作,“巾”则是当时的日常用品了。

“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在秦汉时已形成了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官员一天假,用来洗澡,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在没有现在我们用的起圈毛巾之前,中国人一直在使用平布巾,就是大家俗称的土布。布,本义为麻布。在宋代棉花没有传入中国的以前,我们大量使用麻布及葛布。麻布是以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料。葛布,俗称“夏布”,质地细薄。除作衣料,魏晋以来多用制巾。

商周时期诞生了制作土布的机器,木质纺织工具——腰机,虽然共有72道制作过程的复杂工序,但已可以生产出经纬分明的麻葛土布了,也开始被大家用作布巾了。等到汉代,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斜梁机,制作出的布料,天然、透气、吸汗,而且线粗纹络比较深,对皮肤有一定的摩擦力,可以很好的去除身体上的污垢,虽然现在的毛巾相比,不够舒适柔软。但在没有肥皂的年代了,已经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棉花种植和使用技术在宋代开始传入中国,棉布也进入到当时的生活中来了,人们开始尝试棉布和与麻葛的互相融合。从元朝到明朝,人们已将多种手法揉于棉织工艺,使粗布制造完全成熟,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毛巾,这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明朝时期,古高丽国已经把一种窄幅、棉麻混纺的布匹作为贡品进贡到朝廷了,大家称其为高丽布。当时,只有官宦和富贵人家用的起。普通人家还是望尘莫及。清代乾隆年间,上海殷氏掌握此布织造技术,因其“质坚而厚,纬线纹理突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很多农村还在使用着这种高丽布,作为日常的毛巾。

在我们高高兴兴的使用着高丽布毛巾的150年后,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1850年的一天,Henry Christy,踏上了开往奥斯曼帝国的轮船,开始了一次东方之旅,对考古饶有兴趣的他,打算从东方收集一些有趣的东西。但这一次的旅程,却为家族带来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在访问苏丹皇宫时,他发现了一种整个欧洲都没有的织物样本,这个织物的结构非常奇特,是一种“经起绒”的毛圈织物。回到英国以后,他和那个喜欢琢磨机械制造的弟弟李察一起,发明了专门制作这类毛圈织物的织布机,世界上第一条毛巾就这样诞生了。

而谁又曾想到,这个“经起绒”的毛圈织物的原型恰恰来自古代中国。这就是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绒圈锦”。以多色经丝和单色纬丝交织而成,织物表面的矩纹图案部位,呈现有立体感的环状绒圈是汉代织锦中的特殊品种。

汉代绒圈锦是以大小绒圈在织物表面形成浮雕状凸起花纹的汉锦。花纹主要为矩形、几何小点、角形、折曲形等单元散排而成,多作为衣袍滚边、贴边、镜套底部及制作香囊之用,质感松软舒适,带着绒绒的温暖。谁也不曾想,这寻常的绒圈锦,在千年之后,竟成了最早发现的“经起绒织物”,是当下日用毛巾的最早雏形。

距离毛巾的诞生的50年后的清朝光绪26年,即1900年,上海川沙县人张艺新、沈毓庆看着来自日本的毛巾大受欢迎,中国传统百姓洗脸用的的土布高丽布滞销。便动脑筋,以土布机构造,成功研制出了毛巾木机。很快, 沈毓庆便在其川沙县的沈宅内创建了第一家毛巾厂—经纪毛巾厂,成为现代中国毛巾的发源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