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茶具上的那些植物图纹在传达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茶具上的那些植物图纹在传达什么?

揭秘植物图纹背后的历史、寓意。

植物图纹,是以植物的花、果、叶等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纹饰或图样,有的以主题图样出现,有的则以装饰纹饰出现。花草与人有一份自然的亲近感,因此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它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持续发展中还被赋予了许多雅致吉祥的寓意。

|莲

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从南朝至今天一直盛行不衰。它象征着清白、坚贞纯洁、忠贞和爱情、孤傲、冰清玉洁、自由脱俗。以莲花为形象的纹样有多种:莲花、莲瓣和宝相花。

1.莲花

莲花多以串枝、缠枝、折枝等多样姿态表现优美清雅,其中折枝式的一花一叶莲花纹比较多见。另有“串枝莲”,多以环带形式布于盘壁,两朵莲花相对开放,衬托着盘心的折枝莲花。“把莲”则是将折枝莲花、莲叶和莲蓬用锦带扎成束状。

2.莲瓣

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而得名,按莲瓣的层次分单层莲瓣、双重莲瓣和多重莲瓣。按莲瓣的形态又分尖头莲瓣、圆头莲瓣、单勾线莲瓣、双勾线莲瓣、仰莲瓣、覆莲瓣、变形莲瓣等。

莲瓣图纹在瓷器上出现始于南北朝时期,这与当时我国佛教盛行有密切关系,早期瓷器上的莲瓣曾作为主题纹饰出现。

3.宝相花

宝相花,是将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做艺术处理,使之图案化、程式化。

宝相花纹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种是平面团形,以8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由8个小圆珠和8瓣小花组成。这种团形宝相花多用于唐三彩装饰,上海博物馆藏唐三彩宝相花盘为典型器。

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这种宝相花纹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牡丹花

唐宋人崇尚牡丹,视牡丹为富贵花,金银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寓意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唐宋之后牡丹图纹一直经久不衰,多用作主题图样装饰器皿主要部分。

|扁菊花

特指明洪武朝瓷器上的菊花图案,一般将菊花的花蕊画成椭圆形双线圈,内填网格纹,其外围以两层长圆形菊瓣,内层菊瓣为白色,外层菊瓣填色留出白边,花形清晰,时代特征鲜明突出。

菊花纹饰在宋、元瓷器装饰中已经出现,花形近似团形。洪武朝瓷器则将菊花形状处理成扁圆形,因此称作扁菊花。扁菊花一般象征着清净、高洁、长寿 、吉祥 、真情 。

|忍冬

指以忍冬植物为主题的瓷器装饰纹样,陶瓷装饰中的忍冬纹通常是一种以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互生于波曲状茎蔓两侧的图案,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

忍冬图纹始见于魏晋时期浙江一带的青瓷上,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在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常与莲瓣图纹相配作主题纹饰。

|百花图纹

百花图纹又称“满花”、“万花纹”、“万花堆”,以多种花卉为题材绘满器身,构图多以牡丹花为主,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牵牛花等花卉。

百花图纹始见于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瓷器,嘉庆朝继续流行。由于百花繁密不易见纹饰地色,俗称“百花不露地”,有百花呈瑞之意。

|冰梅

称“冰裂梅花”,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图案地纹,然后于地纹上画朵梅或枝梅,象征着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冰梅创制于清康熙朝,景德镇有以青花作画的,也有以五彩作画的,以青花作画最见格调。

 

|皮球花

以多个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团花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分布在装饰画面上,宛如跳动的花皮球,因而称作皮球花,皮球花的基本单位是团花,即圆形适合纹样。

团花纹成熟于隋代,多以模印手法制作,明、清团花纹再度盛行,表现手法主要是彩绘。

 

|木叶

特指以植物叶片经工艺处理贴烧后在器物上形成的纹样。天然树叶经腐蚀处理后,贴在素器上,施釉焙烧,树叶的形状及脉络便清晰地留在器壁上。木叶贴花装饰是宋代吉州窑的独特创造,装饰在黑釉瓷盏的内壁上,在黑釉的底色中显现纹饰美丽的黄颜色。

| 蕉叶纹

指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写实性的芭蕉纹不在此列),蕉叶纹最初流行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将它用作瓷器装饰则始于宋代,通常是作为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

(蕉叶纹)

|瓜果

以各种植物果实为主题的纹饰,表现方式有图案性与写实性两类,构图方法多样。瓜果纹始见于唐代,多见葡萄和石榴,有缠枝葡萄、婴戏葡萄、婴戏石榴等图案,均含多子多孙的寓意。

1. 三果

瓜果的一种,以三种瑞果作为装饰题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2.海石榴

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满是石榴子,有的称“海石榴花”。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是一种吉祥纹饰。

海石榴的图纹从伊朗传入,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是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主题的纹饰,因三种植物都以不畏寒冬而著称,也称三友图。此外也有梅、竹、石或柏、竹、梅组成的岁寒三友,松寓意长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则象征着冰肌玉骨。

岁寒三友题材源于文人画,文人画在元代特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中产生,采用松竹梅或梅兰竹菊等植物象征君子德行的风气,也影响到瓷器及其他一些艺术品的装饰。

|折枝

截取花卉或花果的一枝或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习称“折枝花”图纹、“折枝果”图纹或“折枝花果”图纹,统称折枝图纹。如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在瓷器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图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居多,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折枝纹在宋代已较为多见,元代后更为流行。

|缠枝

明代也称为“转枝”,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茎或缠枝花果。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都统称缠枝。

缠枝是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在宋代兴起,元明清时期多为主题装饰,也有部分作为辅助纹饰。

|卷枝纹

又称“卷草纹”、“卷叶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而得名。卷草纹只见茎蔓,不见叶形,卷叶纹则叶形明显,极类忍冬纹。

卷枝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忍冬纹,但更规范、细致,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

|过枝

又称“过墙花”、“过墙龙”,是一种特殊的纹饰构图,指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墙头,从外壁伸至内墙。有过枝花卉、过枝花果等纹样。过枝纹在清代很流行,雍正、乾隆、道光、光绪为盛。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茶具上的那些植物图纹在传达什么?

揭秘植物图纹背后的历史、寓意。

植物图纹,是以植物的花、果、叶等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纹饰或图样,有的以主题图样出现,有的则以装饰纹饰出现。花草与人有一份自然的亲近感,因此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它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持续发展中还被赋予了许多雅致吉祥的寓意。

|莲

莲花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也是典型的宗教纹样之一,从南朝至今天一直盛行不衰。它象征着清白、坚贞纯洁、忠贞和爱情、孤傲、冰清玉洁、自由脱俗。以莲花为形象的纹样有多种:莲花、莲瓣和宝相花。

1.莲花

莲花多以串枝、缠枝、折枝等多样姿态表现优美清雅,其中折枝式的一花一叶莲花纹比较多见。另有“串枝莲”,多以环带形式布于盘壁,两朵莲花相对开放,衬托着盘心的折枝莲花。“把莲”则是将折枝莲花、莲叶和莲蓬用锦带扎成束状。

2.莲瓣

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而得名,按莲瓣的层次分单层莲瓣、双重莲瓣和多重莲瓣。按莲瓣的形态又分尖头莲瓣、圆头莲瓣、单勾线莲瓣、双勾线莲瓣、仰莲瓣、覆莲瓣、变形莲瓣等。

莲瓣图纹在瓷器上出现始于南北朝时期,这与当时我国佛教盛行有密切关系,早期瓷器上的莲瓣曾作为主题纹饰出现。

3.宝相花

宝相花,是将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莲花)的花头做艺术处理,使之图案化、程式化。

宝相花纹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种是平面团形,以8片平展的莲瓣构成花头,莲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莲瓣,花心由8个小圆珠和8瓣小花组成。这种团形宝相花多用于唐三彩装饰,上海博物馆藏唐三彩宝相花盘为典型器。

另一种是立面层叠形,以层层绽开的半侧面勾莲瓣构成,这种宝相花纹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牡丹花

唐宋人崇尚牡丹,视牡丹为富贵花,金银瓷器上盛行牡丹纹饰,寓意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唐宋之后牡丹图纹一直经久不衰,多用作主题图样装饰器皿主要部分。

|扁菊花

特指明洪武朝瓷器上的菊花图案,一般将菊花的花蕊画成椭圆形双线圈,内填网格纹,其外围以两层长圆形菊瓣,内层菊瓣为白色,外层菊瓣填色留出白边,花形清晰,时代特征鲜明突出。

菊花纹饰在宋、元瓷器装饰中已经出现,花形近似团形。洪武朝瓷器则将菊花形状处理成扁圆形,因此称作扁菊花。扁菊花一般象征着清净、高洁、长寿 、吉祥 、真情 。

|忍冬

指以忍冬植物为主题的瓷器装饰纹样,陶瓷装饰中的忍冬纹通常是一种以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互生于波曲状茎蔓两侧的图案,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

忍冬图纹始见于魏晋时期浙江一带的青瓷上,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在南北朝时期较为盛行,常与莲瓣图纹相配作主题纹饰。

|百花图纹

百花图纹又称“满花”、“万花纹”、“万花堆”,以多种花卉为题材绘满器身,构图多以牡丹花为主,并绘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牵牛花等花卉。

百花图纹始见于清乾隆景德镇窑粉彩瓷器,嘉庆朝继续流行。由于百花繁密不易见纹饰地色,俗称“百花不露地”,有百花呈瑞之意。

|冰梅

称“冰裂梅花”,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图案地纹,然后于地纹上画朵梅或枝梅,象征着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风骨俊傲,不趋荣利。冰梅创制于清康熙朝,景德镇有以青花作画的,也有以五彩作画的,以青花作画最见格调。

 

|皮球花

以多个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团花有规则或无规则地分布在装饰画面上,宛如跳动的花皮球,因而称作皮球花,皮球花的基本单位是团花,即圆形适合纹样。

团花纹成熟于隋代,多以模印手法制作,明、清团花纹再度盛行,表现手法主要是彩绘。

 

|木叶

特指以植物叶片经工艺处理贴烧后在器物上形成的纹样。天然树叶经腐蚀处理后,贴在素器上,施釉焙烧,树叶的形状及脉络便清晰地留在器壁上。木叶贴花装饰是宋代吉州窑的独特创造,装饰在黑釉瓷盏的内壁上,在黑釉的底色中显现纹饰美丽的黄颜色。

| 蕉叶纹

指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写实性的芭蕉纹不在此列),蕉叶纹最初流行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将它用作瓷器装饰则始于宋代,通常是作为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

(蕉叶纹)

|瓜果

以各种植物果实为主题的纹饰,表现方式有图案性与写实性两类,构图方法多样。瓜果纹始见于唐代,多见葡萄和石榴,有缠枝葡萄、婴戏葡萄、婴戏石榴等图案,均含多子多孙的寓意。

1. 三果

瓜果的一种,以三种瑞果作为装饰题材,多见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

2.海石榴

形象是在盛开的花朵中心露出饱绽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满是石榴子,有的称“海石榴花”。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间视为象征多子的祥瑞之果,是一种吉祥纹饰。

海石榴的图纹从伊朗传入,最早出现在唐三彩陶器上,多与宝相花、莲花、葡萄等相配。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是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主题的纹饰,因三种植物都以不畏寒冬而著称,也称三友图。此外也有梅、竹、石或柏、竹、梅组成的岁寒三友,松寓意长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则象征着冰肌玉骨。

岁寒三友题材源于文人画,文人画在元代特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中产生,采用松竹梅或梅兰竹菊等植物象征君子德行的风气,也影响到瓷器及其他一些艺术品的装饰。

|折枝

截取花卉或花果的一枝或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习称“折枝花”图纹、“折枝果”图纹或“折枝花果”图纹,统称折枝图纹。如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

折枝在瓷器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图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居多,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折枝纹在宋代已较为多见,元代后更为流行。

|缠枝

明代也称为“转枝”,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茎或缠枝花果。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都统称缠枝。

缠枝是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在宋代兴起,元明清时期多为主题装饰,也有部分作为辅助纹饰。

|卷枝纹

又称“卷草纹”、“卷叶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因其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而得名。卷草纹只见茎蔓,不见叶形,卷叶纹则叶形明显,极类忍冬纹。

卷枝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忍冬纹,但更规范、细致,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

|过枝

又称“过墙花”、“过墙龙”,是一种特殊的纹饰构图,指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墙头,从外壁伸至内墙。有过枝花卉、过枝花果等纹样。过枝纹在清代很流行,雍正、乾隆、道光、光绪为盛。

本文来源于茶语网(www.chayu.com),茶语频道商务合作电话:400-799-3998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