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文旅观察 | 五仁,传统的念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文旅观察 | 五仁,传统的念想

共点明月家万里。

文 | 陈明一

一年一度,众网友又因为“五仁月饼”吵了起来。

五千年的历史大度从容,每一个节日都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中秋,这个寓意团圆与丰收的节日,更是以其独有的韵味,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温柔的牵挂。

所谓“众口难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圆润如玉的月饼愈发馅料丰富、种类多样,纵使诸多网友提议将“五仁”踢出月饼队伍,这些年,五仁月饼的销量仍旧占据四成市场。

作为最古老的月饼品种,将五种坚果仁杂糅圆合、兼容并蓄,五仁月饼看似工艺粗制,却蕴含着不俗的事理。

尤其,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五仁分别代表着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无论如何,每一年,“最有文化”的五仁月饼都要在热榜走一遭。这是一种执念,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俗的见证,讲述着团圆与幸福的故事,年复一年,花开花落。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口甜蜜,一份幸福

据传,唐朝时,人们为了庆祝中秋,将五种坚果仁——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混合,寓意五福临门,制作成了独特的馅料,包裹在薄而韧的饼皮之中,形成了最初的五仁月饼。

不要小看这五种寻常可见的食材元素,根据古代药食同源的理论,诸如,核桃仁“润肺温肾,定喘润肠”,花生仁“醒脾和胃,清咽止咳”。

时逢秋高气爽,五种食材的组合,蕴含着“润肺、养阴、生津、防燥”的大道理,滋润华夏千百年。

根据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刊文,“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里也记载,这五种果仁、果皮都有疏通大肠血秘,去秋燥等功效。”

此外,《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提及“只有一家之长的贾母才能吃‘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这“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正是五仁月饼的一种,由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等果仁混合冰糖和猪油做成的糕饼。

既然如此珍贵,你还会嘲讽五仁月饼吗?

时过境迁,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国家国标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9855-2015月饼新标准”。新国标明确指出,“五仁月饼”是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

彼时,不少人认为五仁“仅此五种”,然而,据大河报援引全国焙烤制品国标化技术委员会糕点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回应,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五种主要原料是基于广式五仁月饼的基本描述,但其配料中不限于上述五种果仁的使用。

事实上,无论五仁的“内涵”如何,从选材到成型,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种果仁都要经过精心挑选,确保新鲜无杂质,才能入馅;饼皮的制作,薄而韧,既能包裹住内馅的丰富,又不会抢夺其风味,这需要制饼师傅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对手艺的极致追求。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五仁月饼是山东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中秋前夕,人们会互赠月饼,表达情谊。它不仅代表了送礼者的心意,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种习俗让五仁月饼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让中秋这个节日充满了温情与和谐。

早年间,每逢中秋夜,以五仁月饼领衔,山东人的案头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弥散着对甜蜜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尤其,那手工制作的“五仁大月饼”,皮薄馅足,咬上一口,满嘴留香,仿佛能品得出岁月的味道,感受到那份传承千年的匠心独运。

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山东人的“祭月”仪式上,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或阳台上设一小桌,摆放着各式水果、月饼以及酒,以此表达对月神的敬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孩子们围坐在大人身旁,听老人们讲述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光如水,倾洒在古老的街巷上,这些故事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传承对团圆的执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传奇。超越时代的传奇,是命运的选择。走过他乡,对这份团圆分外的执着。

在齐鲁大地的温柔乡里,中秋佳节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关于团圆与思乡的动人故事。

2024年8月23日,山东老字号、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秋香食品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广大,接过了第四代传承人刘继恩的传家宝:一把走锤。

“再也吃不到你老爷爷那时候的月饼了”。虽然时间已过28年,刘继恩依然记得舅舅的这句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刘继恩于1996年创办了“秋香” 品牌,他要像老爷爷、大伯和父亲那时候做的一样好吃,要把刘氏传统月饼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思绪回至风云飘摇的旧中国。1926年,山东汉子刘宝桂闯关东归来,携其子刘步文在临沂创办了“长发祥果子铺”,所做糕点“好吃”之名远播十里八乡,成一时佳话。1938年,日寇进犯临沂,长发祥果子铺易地开张,依然生意火爆,在鲁南地区声名鹊起。上等伍仁月饼入选“国饼经典”

后来,新中国成立,刘氏家族响应国家号召将“长发祥果子铺”公私合营,并入当地供销社,三代传人刘传厚、刘传忠兄弟成为供销社职工。

19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渐丰富,糕点需求开始旺盛。刘传忠、刘传厚兄弟被请到各大食品厂和粮站做技术指导,为兄弟单位培养糕点制作人才,同时帮忙设计制作糕点的生产设备……

无论是刘宝桂初创时的大放异彩,还是到后来的战乱被迫异地开张,再到90年代第四代传承人刘继恩的秋香食品,即使经历了多次战乱、经济发展极为困顿的艰难岁月,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的手艺还是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底部与表面色泽为浅棕黄色,腰间浅黄色,外形圆而饱满,表面微鼓、光滑,底部收口居中,无破酥、无僵缩、无塌斜、无露馅、无异物、无大块碎皮现象。”

这仅仅是刘氏家族对于月饼色泽的要求,已经相当严苛——传承,也是无数中华老字号历久弥新的密码。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手造,老味道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化生产的月饼逐渐占据市场主流,对于手工制作的五仁月饼,山东的手工艺人们并未因此而放弃。

他们深知手工月饼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于是,他们继续秉承师训和祖传秘方,将这份老味道延续至今,为“山东手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山东手造”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菏泽纱厂来福乐月饼制作现场,五仁月饼馅料的香味扑鼻而来。如今,五仁月饼的原料已经达到十多种。腰果、花生、核桃、葡萄干等干果与配好的原料放在一起进行搅拌,要经过工人手工进行捏制成团,而后再由另外几位工人进行手工包制。

虽然月饼的整个制作过程已经形成了半机械化,包括做月饼皮、压花成型都是利用机器,效率非常高。但团馅和包制这些流程,还需要人工完成——这正是五仁月饼中老味道的体现。

2024年,潍坊“永庆成糕点”入选2023“山东手造·优选100”产品名录。柳疃永庆成古法糕点制作技艺有100多年的历史,五代传承,是潍坊昌邑市级非遗项目。

走进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熬糖浆、蒸面、打酥皮、包馅料……“纯手工”是这个非遗项目最大的特点,每道工序都有各自的要求和配比,需要很大的耐心,比如熬制糖浆必须不停地搅拌,熬成之后还得静置沉淀5-8天才可以使用。

如今,永庆成除了传统的老月饼、炒糖、山楂锅盔、枣泥方酥、枣沙饼、福饼酥等“老八样”外,积极使用古法技艺研制新品,目前已有70种四大类,年销售可达30万斤。不仅拥有自己的连锁店,而且正在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等方式开拓销售渠道,“非遗”手艺鲜活生动。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五仁月饼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匠艺人们开始注重挖掘和传承月饼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寓意,将每一块月饼都打造成传递文化、情感与记忆的使者。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以五仁月饼为代表的手工传承之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正是有了这些坚守与创新的艺人们,这份老味道才得以原样留存,成为中秋佳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品尝这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到那份来自齐鲁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山东手造”所蕴含的匠心独运和文化自信。五仁月饼这一传统美食正在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更多人带去甜蜜与幸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文旅观察 | 五仁,传统的念想

共点明月家万里。

文 | 陈明一

一年一度,众网友又因为“五仁月饼”吵了起来。

五千年的历史大度从容,每一个节日都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中秋,这个寓意团圆与丰收的节日,更是以其独有的韵味,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温柔的牵挂。

所谓“众口难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圆润如玉的月饼愈发馅料丰富、种类多样,纵使诸多网友提议将“五仁”踢出月饼队伍,这些年,五仁月饼的销量仍旧占据四成市场。

作为最古老的月饼品种,将五种坚果仁杂糅圆合、兼容并蓄,五仁月饼看似工艺粗制,却蕴含着不俗的事理。

尤其,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五仁分别代表着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无论如何,每一年,“最有文化”的五仁月饼都要在热榜走一遭。这是一种执念,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民俗的见证,讲述着团圆与幸福的故事,年复一年,花开花落。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口甜蜜,一份幸福

据传,唐朝时,人们为了庆祝中秋,将五种坚果仁——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混合,寓意五福临门,制作成了独特的馅料,包裹在薄而韧的饼皮之中,形成了最初的五仁月饼。

不要小看这五种寻常可见的食材元素,根据古代药食同源的理论,诸如,核桃仁“润肺温肾,定喘润肠”,花生仁“醒脾和胃,清咽止咳”。

时逢秋高气爽,五种食材的组合,蕴含着“润肺、养阴、生津、防燥”的大道理,滋润华夏千百年。

根据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刊文,“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里也记载,这五种果仁、果皮都有疏通大肠血秘,去秋燥等功效。”

此外,《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提及“只有一家之长的贾母才能吃‘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这“内造瓜仁油松瓤月饼”,正是五仁月饼的一种,由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等果仁混合冰糖和猪油做成的糕饼。

既然如此珍贵,你还会嘲讽五仁月饼吗?

时过境迁,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国家国标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19855-2015月饼新标准”。新国标明确指出,“五仁月饼”是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

彼时,不少人认为五仁“仅此五种”,然而,据大河报援引全国焙烤制品国标化技术委员会糕点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回应,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等五种主要原料是基于广式五仁月饼的基本描述,但其配料中不限于上述五种果仁的使用。

事实上,无论五仁的“内涵”如何,从选材到成型,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每一种果仁都要经过精心挑选,确保新鲜无杂质,才能入馅;饼皮的制作,薄而韧,既能包裹住内馅的丰富,又不会抢夺其风味,这需要制饼师傅多年的经验积累与对手艺的极致追求。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五仁月饼是山东人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中秋前夕,人们会互赠月饼,表达情谊。它不仅代表了送礼者的心意,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种习俗让五仁月饼成为了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让中秋这个节日充满了温情与和谐。

早年间,每逢中秋夜,以五仁月饼领衔,山东人的案头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弥散着对甜蜜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尤其,那手工制作的“五仁大月饼”,皮薄馅足,咬上一口,满嘴留香,仿佛能品得出岁月的味道,感受到那份传承千年的匠心独运。

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天际,山东人的“祭月”仪式上,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或阳台上设一小桌,摆放着各式水果、月饼以及酒,以此表达对月神的敬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孩子们围坐在大人身旁,听老人们讲述关于月亮的古老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光如水,倾洒在古老的街巷上,这些故事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传承对团圆的执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传奇。超越时代的传奇,是命运的选择。走过他乡,对这份团圆分外的执着。

在齐鲁大地的温柔乡里,中秋佳节如同一位慈祥的长者,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关于团圆与思乡的动人故事。

2024年8月23日,山东老字号、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秋香食品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广大,接过了第四代传承人刘继恩的传家宝:一把走锤。

“再也吃不到你老爷爷那时候的月饼了”。虽然时间已过28年,刘继恩依然记得舅舅的这句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刘继恩于1996年创办了“秋香” 品牌,他要像老爷爷、大伯和父亲那时候做的一样好吃,要把刘氏传统月饼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思绪回至风云飘摇的旧中国。1926年,山东汉子刘宝桂闯关东归来,携其子刘步文在临沂创办了“长发祥果子铺”,所做糕点“好吃”之名远播十里八乡,成一时佳话。1938年,日寇进犯临沂,长发祥果子铺易地开张,依然生意火爆,在鲁南地区声名鹊起。上等伍仁月饼入选“国饼经典”

后来,新中国成立,刘氏家族响应国家号召将“长发祥果子铺”公私合营,并入当地供销社,三代传人刘传厚、刘传忠兄弟成为供销社职工。

19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渐丰富,糕点需求开始旺盛。刘传忠、刘传厚兄弟被请到各大食品厂和粮站做技术指导,为兄弟单位培养糕点制作人才,同时帮忙设计制作糕点的生产设备……

无论是刘宝桂初创时的大放异彩,还是到后来的战乱被迫异地开张,再到90年代第四代传承人刘继恩的秋香食品,即使经历了多次战乱、经济发展极为困顿的艰难岁月,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的手艺还是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底部与表面色泽为浅棕黄色,腰间浅黄色,外形圆而饱满,表面微鼓、光滑,底部收口居中,无破酥、无僵缩、无塌斜、无露馅、无异物、无大块碎皮现象。”

这仅仅是刘氏家族对于月饼色泽的要求,已经相当严苛——传承,也是无数中华老字号历久弥新的密码。

图片来源:摄图网

手造,老味道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化生产的月饼逐渐占据市场主流,对于手工制作的五仁月饼,山东的手工艺人们并未因此而放弃。

他们深知手工月饼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情感意义。于是,他们继续秉承师训和祖传秘方,将这份老味道延续至今,为“山东手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山东手造”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菏泽纱厂来福乐月饼制作现场,五仁月饼馅料的香味扑鼻而来。如今,五仁月饼的原料已经达到十多种。腰果、花生、核桃、葡萄干等干果与配好的原料放在一起进行搅拌,要经过工人手工进行捏制成团,而后再由另外几位工人进行手工包制。

虽然月饼的整个制作过程已经形成了半机械化,包括做月饼皮、压花成型都是利用机器,效率非常高。但团馅和包制这些流程,还需要人工完成——这正是五仁月饼中老味道的体现。

2024年,潍坊“永庆成糕点”入选2023“山东手造·优选100”产品名录。柳疃永庆成古法糕点制作技艺有100多年的历史,五代传承,是潍坊昌邑市级非遗项目。

走进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熬糖浆、蒸面、打酥皮、包馅料……“纯手工”是这个非遗项目最大的特点,每道工序都有各自的要求和配比,需要很大的耐心,比如熬制糖浆必须不停地搅拌,熬成之后还得静置沉淀5-8天才可以使用。

如今,永庆成除了传统的老月饼、炒糖、山楂锅盔、枣泥方酥、枣沙饼、福饼酥等“老八样”外,积极使用古法技艺研制新品,目前已有70种四大类,年销售可达30万斤。不仅拥有自己的连锁店,而且正在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等方式开拓销售渠道,“非遗”手艺鲜活生动。

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五仁月饼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匠艺人们开始注重挖掘和传承月饼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寓意,将每一块月饼都打造成传递文化、情感与记忆的使者。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以五仁月饼为代表的手工传承之路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正是有了这些坚守与创新的艺人们,这份老味道才得以原样留存,成为中秋佳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品尝这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到那份来自齐鲁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山东手造”所蕴含的匠心独运和文化自信。五仁月饼这一传统美食正在继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更多人带去甜蜜与幸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