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江是从2014年10月开始知道WV的,并和这个组织一直“周旋厮杀”至今。
他是银川市体育旅游局行业监管负责人,在认定WV为传销之后,他所在的部门一直不遗余力地阻止WV在银川的扩张,也曾要求其线下挂牌的营业场所停止活动。去年7月,李洪江计划阻止WV组织外地会员到银川的一个五日游活动,没想到发现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儿。
“他们(WV)在网站上发布活动信息以后,我当时就给他们回应,你们敢在银川做这个活动,我们就会和执法部门一块去调查。”李洪江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最后他们还真的来了。”
但让李洪江意外的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WV这次活动全部是委托正规旅行社来做的,包括银川当地的地接社。“操作规程是合法的,有行程单、计划、回执、预定单都有。”李洪江说道,但他同时指出,这也意味着WV宣传的“自己有导游、旅行社,自己预定饭店、预约景区,都是子虚乌有的。 ”
与WV周旋的这段时间里,李洪江面临过多次人身安全的威胁,但他对此不屑一顾。“骂的一些脏话不说了,有的诅咒我出门被车撞死,还有是宣称要派人把我干掉,还有说派律师团起诉我,我说就在银川等你来起诉我。也有本地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小心一点,你家在哪里、家里孩子怎么回事我都知道。我说你是干什么的,你能威胁到我?我等着你。”
与李洪江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但昨日的一条消息,有可能改写之后故事的节奏。3月14日,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提示,提醒公众警惕“WV梦幻之旅”网络传销行为。此提示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众多旅游业者纷纷表示早已对WV深恶痛绝。
“下次再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WV的东西,就拿国家旅游局的提示呼他脸上,把那些愚昧的人砸醒!”有读者告诉TBO,他认为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但这不是全部的事实。TBO通过采访发现,还有一批旅游业者尽管没有对此事公开发表看法,但实际上却对WV抱有“支持到底”或“部分认可”的态度——他们要么是已经加盟WV,要么就是接触、了解甚至研究过WV这个组织。最关键之处在于,谁也无法统计该群体有多庞大,这些“沉默的声音”就像在地底潜伏的岩浆暗流,国家局的提示似乎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既定航线”。
这当然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也引发了TBO的关注。
狂热
WV合法吗?这是一个对WV发表评论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广东伟然律师事务所闵令波告诉TBO:“WV确实违法。中国允许直销,但传销不行。直销经济是你有真正的产品、工厂和服务;销售没有中间渠道,直接对用户,下级也不能超过三级,直销本身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来赚钱的。而传销组织,是靠人头费、入会费或者会员费来赚钱的。况且,WV的注册地在香港,这也是违法的。想要合法经营,要先在内地有工商注册登记,另外还要有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而WV都没有。”
在这一点上,相关部门、舆论、法律界基本保持共识,并对WV这一组织不断发起围剿。最终让这场围剿进入高潮的,正是国家旅游局的提示。
该图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图可以观察到,舆论层面对WV的明显抨击基本起源于2015年。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WV在美国成立, 2014年正式在香港成立相关公司——可以推断的是,2015年正是WV在中国内地开始大规模扩张的年份,并且马上引起了相关部门和舆论的反弹。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WV整个商业模式和体系问题。
图注:其中最高等级的会员IMD,月收入为5-15万美金
据了解,目前WV的最新加盟政策为,当月缴纳520美元即可成为终身会员,但需要持续缴纳会费,每月120美元;如果想要免除后面的会费,就需要再成功发展4个新会员并保证其活跃度。以此类推,WV的会员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可WV刚进入中国内地时的制度并非如此。据《中国直销杂志》在2015年的一篇报道显示,最初WV每位会员只需要缴纳361美元门槛费,如果再缴纳1110美元的加盟费就会成为奢华会员,预定产品可享受更多优惠——如果对应现在的加盟制度来看,可以发现,WV在“拉人头”的政策设定上降低了入会的资金门槛,并在后续一直着力加强相关收益,包括在字面上极具诱惑力的会员奖金制度。
显然,WV这种一路狂奔的姿态,符合大众眼中传销的发展下线的冲动。但据TBO采访得知,WV的加盟商对此有自己的一套解释逻辑:WV正在相关部门那里申请直销牌照,在走流程——但真等牌照下来了,这么好的东西大家都开始做了,你还挣什么钱呢?
所以在WV加盟商看来,现在就是突飞猛进做布局的大好时机,这套逻辑让他们很难认真对待相关部门发布的风险提示,也不在乎WV现在有没有合法的外衣。也就是说,外界对WV的一切指责都难以动摇他们的决心——加盟商与WV在一件事上达成了共识:跑得越快,能赢得的财富越多,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而且时不我待。
可以判断的是,这种投机色彩极为浓重的心态,最终让旅游界产生了明显的分裂:一边是WV,一边是其他所有旅游企业。
分裂
当对立的双方阵营逐渐形成之后,冲突与矛盾就不可避免。
某业内人士黄生(化名)向TBO透露,原来身边有朋友加入WV,自己当时也劝阻过,结果适得其反,还被对方拉黑了。“WV本身就是骗人的,宣传做得再好本质也是为了骗钱。就算有部分人最开始是报着想出去玩的心态加入的,最终也会变为追逐利益。传销赚钱众所周知,但都是靠骗。”
黄生的看法,似乎代表了那些“谈WV色变”的旅游人的想法。TBO的一位读者李凯也分享了他类似的看法与经历。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丽江招商会,但进去之后才发现是WV动员会。参会期间,我发现对方的宣传有自我矛盾的地方,就问为什么不采购丽江的资源?对方马上向我展示了WV的国内产品,结果是几年前华东5天的夕阳红产品。我建议他们请我去做产品设计,对方同意,但还是要求我先入会,声称这样可以赚两份钱。这就是套路。” 李凯告诉TBO。
旅游业者对WV的指责不仅在于其模式本身,更大范围的矛盾也已经爆发。仙本那漫游者客栈的马文告诉TBO,“此前在马来西亚接触到一些非旅游行业的人往仙本那带团,其中就有不少WV的身影”。结果其中一个团在马达京岛破坏了海洋环境,导致岛上度假村的管理人员宣布该岛不再对非岛上住客开放,这让很多业内和潜水爱好者非常气愤。
图为仙本那
但与之对应的是,也有与WV合作的旅游从业者,因为他们挣到了钱。Phuket Indy Travel(泰国地接)CEO 王鹤向TBO透露,在泰国有个专门接待WV的地接社,主要接待华语地区的游客,包括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般一个团约有200人左右,每年的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接待质量挺不错的,要不怎么一直有团,几乎每天都有客人。”
但泰国似乎是一个特例。湖北凤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监刘炜表示:“WV的大多数产品都自由行产品,如果是跟团游也很少有大团,泰国比较特殊,接待有很多技巧,成本其实不高。”
暗中支持WV的旅游业者也不在少数。据TBO了解,WV公司里有很大一部分成员来自旅游业内,其中还有部分人已经成为WV的高管。
有位加入WV的业内人士成玉(化名)向TBO透露,自己被吸引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和服务。“我带着父母和孩子参加了一个新加坡团,全程都是VIP服务。住宿标准是5星,去景点游玩不用排队,除了导游外还单独配一名管家照看孩子和老人,抵达目的地和离开的时候都会办Party,我很满意这次旅途,觉得这样的产品客人回来不会投诉,所以才决定加入。不仅如此,我还在找机会成为WV产品的供应商。”
成玉被说服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眼见为实,她确实收获了很好的体验;第二是同为旅游从业者,她认为“这样的产品细节做得太牛了”,而这是目前的旅游行业普遍很难做到的。“我终于敢拍着胸脯说有一个产品不会被投诉,你能理解我的心情了?”
“现在国内旅游行业的口碑下滑太厉害了,所以给了很多这样的传销产品以机会。” 刘炜告诉TBO,“WV他们每天的朋友圈微博刷满了世界各地的小蓝旗,总让别人觉得是自由快乐的旅行,虽然这是一种传销的洗脑,然后我们的旅行社游客呢?整天刷朋友圈就是购物中心,吃团队餐....”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在成玉看来,WV的商业本质是“把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变成了营销者和旅行者”,“说白了不就是我给你介绍一个团,我挣200块钱吗?你有亲朋好友做旅游的,也会找他介绍产品,但是WV把这件事情变成公开化了。”
而之所以WV“产品好又卖的便宜”,成玉认为是因为WV不靠旅游赚钱。“它是靠我们入会的那部分会费,就好像摩拜收取押金一样,用这部分钱去运营,本质上是在做金融。这个产业就是互联网旅游+金融。”
有趣的是,在成玉的描述中,我们几乎能看到近几年在旅游创投领域流行的很多热词:共享经济、大数据、旅游金融,以及回归用户体验的“商业本质”。但另一方面,WV屡次被提及的“去旅游变成了去上课”、“发展下线搞老鼠会”、“以拜金手法坑未成年人”等负面传闻,也都曾见诸报章。这种罕见的分裂、以及它呈现出的复杂的光怪陆离,让观察者一时间五味杂陈。
而在刘炜看来,WV似乎不完全是一个骗局,只是在被引进的时候变了味。据刘炜介绍,WV原本是想做一个共享平台,利用平台的资源做市场。“现阶段外联的系统也很成熟了,从2015年开始已经与国内景区进行合作,2016年开始接触大景区,用的就是一些会员的资质。但国内WV的传销投机和非法吸纳资金的成分很大,所以WV已经不再像当初预想的那样了。”
不过,刘炜对探讨WV的兴趣也仅限于此了。“我会关注他们的一些玩法和市场推广模式,但WV确实违法。”
恐惧
事实上,如果仅仅将一票旅游业者加盟WV看做是“被蒙骗”的话,那么对这起事件的观察就会落入狭隘的认知。我们更应该看到的,也许是近几年旅游行业弥漫开来的某种恐惧心理。
“这个行业现在动不动就赔钱,我太没有安全感了。”成玉这样解释她加入WV的原因,现在旅行社各项成本都在水涨船高,“有时候我真不想干了,我们每天创造的价值已经快要养不了我的员工了。”
而在他看来,加盟WV带来的收入,至少可以对冲现在每天都在产生的亏损。“比如我每年的收入是一两百万,但如果我赶上WV这趟车,每年赚两三百万,万一业务出现问题,也可以弥补。”
成玉的话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近几年,电商的崛起给传统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产业链缩短、信息逐渐对称、利润透明、成本增加等等因素,让一些中小旅行社失去了生存空间。有些旅行社选择转型,但更多可能选择关门大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WV的出现正好击中了这部分从业者的痛点。
对于这些已经具备一定体量的旅行社来讲,WV入会费支付起来并不困难;而这些业者手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客源——相对于普通的WV加盟商,他们的营销认知反而更成熟,也更容易挣到钱。同时,“发展下线”的人力架构对于旅行社来讲也并不困难,毕竟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员工,“换一张皮”就能解决问题。
据刘炜透露,WV很多成员都具有多重身份,其中不乏从业二十年以上的老旅游人,现在都已经成为WV的中坚力量。“很多都是几年前转型不成功,但又不想放弃这个行业的人,这里面龙头企业的不多,大多都是投机者。这些旅游人是专业的,洗脑之后就成为旅游业传销杀手了。”
另外,成玉这样的业者还有着另一个层面的恐惧:他们认为WV这种“个人对个人的营销,产品靠口碑传播”的模式,会对现有的旅游行业造成冲击,因为这是一套新玩法。“今天你不加入WV,明天就有可能被WV替代,等到WV发展起来我就更没有机会了。其实WV对业内的冲击大家都懂,一些老旅游人也经常跟我说别瞎折腾,我也保证不去挖业内企业的人。”
在成玉看来,WV拿到直销牌照之日,就是旅游行业洗牌之时。“WV这么好的产品,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兼职,你觉得会不会干死OTA?途牛刚出来的时候,我们这帮老旅游人不也看不上人家,但你看现在呢?”
只不过,被这些旅游业者奉为救命稻草的WV模式,真的牢靠么?在投资人高山(化名)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顶层人的利润都是底层人血淋淋的钱堆上来的,你看中人家的毛利,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所有的骗局在最初的时候都是要让你尝到甜头的,但当网络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就崩溃了。”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其自身的客源就可以支撑自己的发展,但高山认为,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谁能保证一直有西墙?而被业内看做保证的互联网金融玩法,更是让高山觉得可笑。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个产品的售价是1元,上级承诺给下级的毛利是10%,我们就假设只有两层代理,要保证每人拿到10%的毛利,产品的最终售价就要是1.21元,毛利是21%。哪个金融产品能保证年化收益率在21%以上?况且WV的盘子那么大,规模是投资收益天然的敌人,怎么做到?这就是天然矛盾的观点,站在宏观可以看明白整体的走向,但在短暂的交易里,自己赚到钱就想证明这种模式是对的。”高山说道。
实际上,在大多数业内看来,WV还没能动摇到旅游行业的根基。刘炜表示,WV在国内拿资源没有优势,价格没有旅行社采购的低,所以很难造成威胁;更多的业者则认为,选择加入WV的毕竟是少数从业者,很难形成冲击。
在刘炜看来,WV的出现暴露了现阶段旅游业的一些问题。“现在投机者太多了,市场机制不完善就让一群人钻了空子。而传销、直销本身就活跃在行业不景气的时代,为什么现在不景气?是自身没有做好发展规划、盲目跟风,但WV的火热,恰好证明市场依旧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做好。”
这也许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TBO将对此继续保持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