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外国人,排队体验中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外国人,排队体验中医

服贸会上的中医热。

文 | 霞光社 林杰

编辑 | 刘景丰

9月12~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之际,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到本届服贸会设展办会,创下了服贸会有史以来的最佳数据,着实不得了。

而在本届服贸会上的一大看点,就是中医出海。

尽管中医出海已经不是新话题了,但是今年的健康馆里,中医与AI结合的案例越来越多,机器人被用于脉搏诊断,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问诊,外国人排队体验AI中医项目,也成为新特色。此外,中医药也在创新中逐渐被海外市场认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披露,2023年,中医药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球医药工业总量的1/4。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此次论坛上还成立了“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

疫情以来,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对传统中医药的关注和需求激增,很多人认为,这或许是中医药文化与世界各地医疗体系融合的好机会。

2024年,中医药的确不一样了。

传统中医药在诊断过程中,非常注重“望、闻、问、切”。其中,“望”是指通过观察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判断病人病情。在过去的年代,这些诊断方法全靠医师的经验和学识。

然而,阴天下雨和艳阳高照时,室内光线势必有所不同,观察到的舌苔颜色也会有所差别。

但如今有了新方法。

一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博士生,开发了一款无人化操作暗箱舌诊仪备,15秒内获取静态的舌面、舌底图片和动态舌像视频,然后会极快地诊断出“是不是容易失眠”以及“是否有梅核气郁症等”。

这款由学生开发的舌诊仪,在服贸会上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他们在仪器前排起长队——显然,失眠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透过这些期待体验中医非凡疗效的外籍人士,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它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在本届服贸会上,AI中医设备随处可见。例如,一款脉搏探测仪,外国人只需轻轻握住,设备内的虚拟助手便会用极其亲切的语调询问他,最近是否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的症状。

观薇智能在本次服贸会上,展出了其利用中医学理论搭建的“玄黄大模型”,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方面的一些建议。公司首席运营官高健表示,这项智能设备也得到了海外关注。“我们正在积极沟通,一些来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等国家的企业,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需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解决语言转换方面的工作,推动产品更快地走出国门。”

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中医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从未停歇。

AI技术近年来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中医理论和操作技巧。AI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实际诊断场景如中医实训室的脉诊仪和舌面诊断仪、虚拟仿真实验如西医实训室的3D人体解剖和经络腧穴解剖教学设备等方式,帮助中医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实现这一目的,都需要更多的中医人才。

中医药龙头企业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获得国际认可后,其他中国中医药企业开始在东南亚、北美洲和东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最先上市销售。紧随其后,41种配套的中医药产品也在海外成功注册。

在中医药中,藿香正气水尤为著名。其销售市场在东南亚、中东以及欧美等地区迅速扩大。特别是在新加坡,藿香正气水与急支糖浆并称为“一口闷”的神奇药水,广受欢迎。

此外,在服贸会期间召开的第七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上,或许可以感受到中医药的另一个新动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披露,2023年,中医药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球医药工业总量的1/4。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上还成立了“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

众所周知,任何行业在寻求海外发展时,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会成立各种“委员会”。这是因为需要制定标准、协调标准,并确保遵循这些标准。

一直以来,中医药界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迫切需要各类专家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尤其是“一带一路”这一重要市场,毕竟,该地区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

通络祛痛、舒筋活血,膏药可谓是中医的“神器”。

但由于全球对膏药的认可度存在差异,再加上各地标准并不统一,中医膏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一直不容易,遇见的困难也比较特殊——在海外,有人因为膏药的气味而不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甚至有人怀疑膏药是“过期产品”。

一位援外医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他在非洲某个国家进行医疗援助,一开始给一位跌打的黑人小伙贴膏药,对方还极其排斥,结果用过之后,黑人小伙每次见到医生都追着要膏药贴。

因此,要真正实现膏药全球普及,首要任务是消除对膏药的疑虑。事实上,任何中医药产品都是如此。这也是各类委员会发挥功能之处——让外国人理解并接受中医的理论和产品,这不仅需要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医的独特理念,还要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各类委员会还需要解决标准化建设问题。

例如,尽管一些中医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政策并推广实施,但国标公布的品种仅有296个,与临床常用的700余种药材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仅就中药配方颗粒而言,标准的不统一问题已经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其国际化进程方面。

再比如,在疫情期间救急的金嗓子喉宝,是知名的中成药,也是唯一一种可缓解嗓子痛的中药片。然而,在某些国家,由于与当地医药标准不相符等问题,金嗓子喉宝无法获得药品身份,只能摆在保健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货架上。

数据显示,2022年,中药类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81.9亿美元。而到2024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为41.7亿美元,同比下降4.0%。其中,出口额为26.57亿美元,同比下降7%;进口额为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8%。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结束,国内外对医药的需求减少;而另一方面,也说明解决中医药全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委员会”们任重而道远。

在海外某些市场,中医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已成为中药类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在美国消费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中药类总额3.9亿美元,占出口市场14.67%。主要出口商品为植物提取物,出口2.9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1%。

另一大市场是日本。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中医药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在日本,仅人参一项,进口额就达到了2334万美元,占我国人参整体出口市场的63.3%。

要知道,日本不仅是我国中药类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而且还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对日中药类商品出口额为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6%;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6亿美元,同比上涨8.2%,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此外,近年来韩国也加大了对天然疗法的重视,这使得中药材在韩国广受欢迎。目前,韩国已经成为我国中药材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据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中药商品总额达到了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

东盟市场蕴藏潜力巨大,但因其各项标准审核严苛,市场整体表现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10国的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为3.6亿美元,同比下降25.7%。其中,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市场分别同比下降24.6%和54.1%。

在中成药出口上,东盟也是重要市场,出口占比达22%。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我国中成药出口国的第二、第四、第五位。

此外,印度尼西亚还进一步加大了对片仔癀的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仅片仔癀一项就进口782.1万美元,占中国出口片仔癀市场份额的21.6%。

国际上,中国中医药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正在不断扩大。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拉赫曼·哈什米表示,希望能够将中医药这一古老的传统医学带入现代化世界,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坦桑尼亚驻联合国大使苏莱曼先生,他的接生手术是在第九批中国援桑医疗队的协助下,得以顺利完成,中医神奇的止疼方法让其母亲印象深刻。如今,第3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整装待发,一场中国医疗的新征程即将开启。

接下来,随着全球人们对健康重视的提升,中医也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出海契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外国人,排队体验中医

服贸会上的中医热。

文 | 霞光社 林杰

编辑 | 刘景丰

9月12~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之际,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到本届服贸会设展办会,创下了服贸会有史以来的最佳数据,着实不得了。

而在本届服贸会上的一大看点,就是中医出海。

尽管中医出海已经不是新话题了,但是今年的健康馆里,中医与AI结合的案例越来越多,机器人被用于脉搏诊断,人工智能可以进行问诊,外国人排队体验AI中医项目,也成为新特色。此外,中医药也在创新中逐渐被海外市场认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披露,2023年,中医药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球医药工业总量的1/4。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此次论坛上还成立了“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

疫情以来,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对传统中医药的关注和需求激增,很多人认为,这或许是中医药文化与世界各地医疗体系融合的好机会。

2024年,中医药的确不一样了。

传统中医药在诊断过程中,非常注重“望、闻、问、切”。其中,“望”是指通过观察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判断病人病情。在过去的年代,这些诊断方法全靠医师的经验和学识。

然而,阴天下雨和艳阳高照时,室内光线势必有所不同,观察到的舌苔颜色也会有所差别。

但如今有了新方法。

一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博士生,开发了一款无人化操作暗箱舌诊仪备,15秒内获取静态的舌面、舌底图片和动态舌像视频,然后会极快地诊断出“是不是容易失眠”以及“是否有梅核气郁症等”。

这款由学生开发的舌诊仪,在服贸会上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他们在仪器前排起长队——显然,失眠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透过这些期待体验中医非凡疗效的外籍人士,我们或许可以窥得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它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在本届服贸会上,AI中医设备随处可见。例如,一款脉搏探测仪,外国人只需轻轻握住,设备内的虚拟助手便会用极其亲切的语调询问他,最近是否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的症状。

观薇智能在本次服贸会上,展出了其利用中医学理论搭建的“玄黄大模型”,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方面的一些建议。公司首席运营官高健表示,这项智能设备也得到了海外关注。“我们正在积极沟通,一些来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等国家的企业,已经向我们提出了需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解决语言转换方面的工作,推动产品更快地走出国门。”

将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是中医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无论是“借船出海”还是“造船出海”,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从未停歇。

AI技术近年来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学习中医理论和操作技巧。AI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实际诊断场景如中医实训室的脉诊仪和舌面诊断仪、虚拟仿真实验如西医实训室的3D人体解剖和经络腧穴解剖教学设备等方式,帮助中医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实现这一目的,都需要更多的中医人才。

中医药龙头企业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获得国际认可后,其他中国中医药企业开始在东南亚、北美洲和东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最先上市销售。紧随其后,41种配套的中医药产品也在海外成功注册。

在中医药中,藿香正气水尤为著名。其销售市场在东南亚、中东以及欧美等地区迅速扩大。特别是在新加坡,藿香正气水与急支糖浆并称为“一口闷”的神奇药水,广受欢迎。

此外,在服贸会期间召开的第七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上,或许可以感受到中医药的另一个新动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披露,2023年,中医药营业收入达7095.2亿元,约占全球医药工业总量的1/4。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上还成立了“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

众所周知,任何行业在寻求海外发展时,一旦确定了目标,便会成立各种“委员会”。这是因为需要制定标准、协调标准,并确保遵循这些标准。

一直以来,中医药界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迫切需要各类专家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的参与,尤其是“一带一路”这一重要市场,毕竟,该地区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

通络祛痛、舒筋活血,膏药可谓是中医的“神器”。

但由于全球对膏药的认可度存在差异,再加上各地标准并不统一,中医膏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一直不容易,遇见的困难也比较特殊——在海外,有人因为膏药的气味而不愿意接受这种传统的治疗方法,甚至有人怀疑膏药是“过期产品”。

一位援外医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他在非洲某个国家进行医疗援助,一开始给一位跌打的黑人小伙贴膏药,对方还极其排斥,结果用过之后,黑人小伙每次见到医生都追着要膏药贴。

因此,要真正实现膏药全球普及,首要任务是消除对膏药的疑虑。事实上,任何中医药产品都是如此。这也是各类委员会发挥功能之处——让外国人理解并接受中医的理论和产品,这不仅需要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医的独特理念,还要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各类委员会还需要解决标准化建设问题。

例如,尽管一些中医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政策并推广实施,但国标公布的品种仅有296个,与临床常用的700余种药材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

仅就中药配方颗粒而言,标准的不统一问题已经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其国际化进程方面。

再比如,在疫情期间救急的金嗓子喉宝,是知名的中成药,也是唯一一种可缓解嗓子痛的中药片。然而,在某些国家,由于与当地医药标准不相符等问题,金嗓子喉宝无法获得药品身份,只能摆在保健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货架上。

数据显示,2022年,中药类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81.9亿美元。而到2024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为41.7亿美元,同比下降4.0%。其中,出口额为26.57亿美元,同比下降7%;进口额为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8%。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结束,国内外对医药的需求减少;而另一方面,也说明解决中医药全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委员会”们任重而道远。

在海外某些市场,中医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已成为中药类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在美国消费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中药类总额3.9亿美元,占出口市场14.67%。主要出口商品为植物提取物,出口2.9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7.1%。

另一大市场是日本。随着日本老龄化的加剧,中医药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在日本,仅人参一项,进口额就达到了2334万美元,占我国人参整体出口市场的63.3%。

要知道,日本不仅是我国中药类商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而且还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对日中药类商品出口额为3.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6%;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1.6亿美元,同比上涨8.2%,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此外,近年来韩国也加大了对天然疗法的重视,这使得中药材在韩国广受欢迎。目前,韩国已经成为我国中药材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据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中药商品总额达到了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

东盟市场蕴藏潜力巨大,但因其各项标准审核严苛,市场整体表现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10国的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为3.6亿美元,同比下降25.7%。其中,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市场分别同比下降24.6%和54.1%。

在中成药出口上,东盟也是重要市场,出口占比达22%。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我国中成药出口国的第二、第四、第五位。

此外,印度尼西亚还进一步加大了对片仔癀的进口。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仅片仔癀一项就进口782.1万美元,占中国出口片仔癀市场份额的21.6%。

国际上,中国中医药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正在不断扩大。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拉赫曼·哈什米表示,希望能够将中医药这一古老的传统医学带入现代化世界,为世界人民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坦桑尼亚驻联合国大使苏莱曼先生,他的接生手术是在第九批中国援桑医疗队的协助下,得以顺利完成,中医神奇的止疼方法让其母亲印象深刻。如今,第3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整装待发,一场中国医疗的新征程即将开启。

接下来,随着全球人们对健康重视的提升,中医也将迎来一个难得的出海契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