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跨界“野蛮人”,把高价精酿打到9块9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跨界“野蛮人”,把高价精酿打到9块9

降价格、扩渠道。

文丨雪豹财经社 刘纾含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新市镇的特思拉啤酒厂,迎面伫立的是几排巨大的发酵罐。装在里面的精酿啤酒经过糖化、煮沸、冷却、发酵、熟成等一系列流程后,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即便是距离湖州最远的西南市场消费者,也能在3天左右的时间买到新鲜的精酿。

一个发酵罐能装360吨精酿啤酒,如果一个人一天喝3斤,这个分量足够他喝650年。

把产量做上去,把价格打下来,是这个小众行业当下最急迫、也最重要的任务。

资本涌入,各大品牌竞逐,精酿啤酒正在迅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上海精酿协会会长林林称,高度同质化的工业啤酒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世界啤酒行业的风向已转向精酿。

但不得不承认,它至今仍是一个极为分散且规模不大的市场。据中金公司数据,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415亿元,在整个啤酒行业占比不足7%。在此之前,这个数字从未超过1%。

近两年,越来越多连锁精酿啤酒店和跨界品牌,将动辄几十元、上百元一杯的精酿价格打到了9.9元。

它们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

把价格打下来

森川(化名)的微信头像是一个举着啤酒杯痛饮的年轻人,6年都没有换。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啤酒的热爱。

年轻时,森川和朋友们狂饮“大绿棒子”,比拼谁喝的最多。到现在,他更偏爱小酌几杯精酿,欣赏不同啤酒在风味上的细微差别:小麦啤酒香气浓郁,回口带甜,苦味极低;印度淡色艾尔啤酒(IPA)则有着较强的苦味和浓烈的热带水果香气。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两个精酿啤酒种类。

成为一名初级的啤酒爱好者很容易:倒酒,灌进嘴里,咽下去。思考关于啤酒行业的问题,则要复杂得多。

在中国,啤酒是受众最广的酒类。89%的饮酒人群喝啤酒,比例超过白酒和红酒。在各个细分品类中,精酿啤酒近年来发展最快、势头最猛。公开数据显示,2016-2021年,国内精酿啤酒的消费量从3.6亿升增长到了10亿升。

阻碍它走向更大众市场的原因之一,是价格贵。

在大大小小、装修考究的线下酒馆里,400毫升左右的精酿啤酒单杯均价50元。在传统商超,一罐1升装的德式小麦鲜啤,零售价在30~40元之间,即使是促销期间通常也不会低于29.9元,比普通的瓶装啤酒高出不少。

因此,近两年精酿厂牌和跨界选手们的共同策略是,把精酿啤酒的价格打下来。

在特思拉啤酒厂,好几排巨大的发酵罐在罐体上印着盒马logo。工作人员告诉雪豹财经社,目前,特思拉40%的产能都在满足盒马的自有品牌。

通过这种合作,2023年9月,盒马1升装的德式小麦白啤酒从初始售价19.9元降到了13.9元,IPA啤酒从23.9元降到19.9元,德式黑啤从19.9元降到16.9元。果味精酿系列从刚上架时的460毫升售价19.9元,降到了500毫升9块9。

在胖东来,一罐500毫升的精酿小麦啤酒售价不到5元。叮咚买菜1升装的德式小麦,折后每罐13.9元。山姆、京东七鲜自有品牌的精酿,价格也在不断下探。

独立的精酿啤酒品牌也在走向平价。被戏称为“工人阶级精酿酒馆”的优布劳,从2017年开始自建渠道,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在门店旁设立一个小型酒厂,直接为酒馆供应酒水。绕过经销商、门店的加价,优布劳卖出的精酿啤酒价格低于同行。

以优布劳北京望京门店价格为例,330毫升瓶装价格在12~22元之间,袋装1.5升的价格,三个系列分别为39.9元、55.9元和89.9元。

凭借性价比优势,优布劳的精酿啤酒馆迅速扩张至超2000家,覆盖全国800座城市,其中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线下门店超过100家,年销量突破一万吨。作为对比,目前国内知名的独立精酿厂牌的啤酒销量大多低于一千吨。

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即使是挑剔的资深爱好者也很难拒绝。

森川降低了和朋友去酒馆的频率,时不时在商超买几罐1升装的精酿当“口粮”。上海精酿协会会长林林所在的啤酒爱好者社群中,大家对盒马IPA的口味评价见仁见智,但有一个结论基本无人质疑:就19.9元,还苛责什么呢?

北京一家精酿酒馆的老板告诉雪豹财经社,以盒马、京东七鲜为代表的渠道品牌做精酿,对行业来说是件好事。他认为,平价好喝的精酿啤酒是小白入门的最佳选择,随着消费群体扩大,酒馆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国内做精酿、做平价精酿的厂牌越来越多,现在是成为‘好酒之徒’的最佳时机。”

精酿走下神坛

过去十几年,精酿是一个典型的小而美的行业,在整个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不足1%。

2008年,国内第一家专业精酿啤酒工厂“高大师”正式成立。2012年,北京自酿啤酒协会、上海佳酿啤酒协会成立,英文Craft Beer被正式翻译定名为“精酿啤酒”。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精酿啤酒元年。

从原料、酿造工艺到产品包装,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迥然不同,它被贴上讲求口味、多元化、有品质、有趣等标签——这意味着更高的溢价。

“在我们从业者看来,精酿啤酒也许本质是快消品,但它更像一个文化产业的东西。”林林称。

森川则表示,在精酿爱好者眼里,它有一种“和摇滚乐相似的精神气质”和“反传统、反工业化、去中心化”的文化价值。

产量低,也是精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林林表示,消费者在精酿酒吧里喝到的贵价啤酒,并不是真的值那么多钱,而是因为产量太少,追捧的人超过了供给量,导致价格被炒得很高。

一小部分消费者愿意为爱好支付额外的溢价,但这也在无形中拉高了门槛,使精酿难以走出小众的圈子。

从2017年开始,风向发生了变化:资本迅速涌入精酿赛道,跨界品牌入局,工业啤酒的头部厂商也开始通过并购、自建品牌,加紧建设自己的精酿啤酒生产线。

2017年,青岛啤酒发展出IPA精酿和皮尔森精酿产品线。2021年,燕京在大单品U8之外,推出了V10精酿白啤和狮王精酿。2023年,嘉士伯重啤收购“中国第一精酿厂牌”京A,珠江啤酒也有了雪堡精酿产品线。

据IT桔子数据,2021年,国内精酿啤酒品牌总融资额近15亿元,有16个投资机构对精酿啤酒赛道进行过两次及以上投资,IDG资本、高瓴创投、梅花创投、天图资本等知名机构均有涉足。到2023年,融资数量和数额有所回落,融资事件为5起,金额共计2.3亿元。

产能的扩大催生出了新的消费习惯,强调性价比成为精酿行业的最大趋势。

据《2023中国精酿酒吧行业白皮书》统计,近一半精酿酒吧平均客单价明显低于去年,超七成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酒款,压过了对新鲜度和品牌知名度的追求。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当前中国精酿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90后和00后过渡,年轻化趋势明显。

从市场份额来看仍然小众的精酿啤酒,正逐渐撕下高端和高价的标签,试图闯入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

破圈必修课

对于一杯精酿啤酒而言,好的风味和口感只是入门标准。世界各地对精酿鲜啤的偏好各具特色,在中国,适口性更强的果味鲜啤是最受欢迎的品类。

精酿啤酒的用户粘性相对较低,需要持续进行口味创新以迎合消费者多变的口味追求。近两年,这个趋势被从业者们总结为“新中式啤酒”。

2023年,盒马推出了新中式风格的绿豆爽风味小麦啤酒,迅速成为明星产品。从2023年上架到2024年7月,这款风味精酿的销量共计提升超过200%。

去年夏天,以中式风格为特色的熊猫精酿与电影《长安三万里》联名,推出联名款“把酒言欢荔枝玫瑰啤酒”。成都的“废墟精酿”,品牌名取自余秋雨的散文《废墟》,标准字辅以中式书法意蕴,将精酿啤酒这一舶来品烙上了鲜明的中式标签。

林林告诉雪豹财经社,新中式啤酒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议题,但在他看来,“做出好喝的啤酒不是难事。怎么把好喝的啤酒、大家喜欢的啤酒,用大家觉得非常舒服的价格送到大家手上,我觉得这是最难的”。

换句话说,扩大规模、降低价格和拓展渠道,缺一不可。下一个阶段竞争考验的,是供应链整合能力和零售渠道能力。

不只是盒马,在山姆、胖东来等连锁商超,消费者也能找到新鲜的精酿啤酒供应。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加之消除了额外的场景溢价,精酿鲜啤的价格也自然降了下来。

这是可避免的淘汰和洗牌,也是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必修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盒马鲜生

3.8k
  • 盒马重回扩张区间
  • 不再“移山”的盒马,去往自己那座山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跨界“野蛮人”,把高价精酿打到9块9

降价格、扩渠道。

文丨雪豹财经社 刘纾含

走进浙江省湖州市新市镇的特思拉啤酒厂,迎面伫立的是几排巨大的发酵罐。装在里面的精酿啤酒经过糖化、煮沸、冷却、发酵、熟成等一系列流程后,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即便是距离湖州最远的西南市场消费者,也能在3天左右的时间买到新鲜的精酿。

一个发酵罐能装360吨精酿啤酒,如果一个人一天喝3斤,这个分量足够他喝650年。

把产量做上去,把价格打下来,是这个小众行业当下最急迫、也最重要的任务。

资本涌入,各大品牌竞逐,精酿啤酒正在迅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上海精酿协会会长林林称,高度同质化的工业啤酒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世界啤酒行业的风向已转向精酿。

但不得不承认,它至今仍是一个极为分散且规模不大的市场。据中金公司数据,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415亿元,在整个啤酒行业占比不足7%。在此之前,这个数字从未超过1%。

近两年,越来越多连锁精酿啤酒店和跨界品牌,将动辄几十元、上百元一杯的精酿价格打到了9.9元。

它们会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

把价格打下来

森川(化名)的微信头像是一个举着啤酒杯痛饮的年轻人,6年都没有换。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啤酒的热爱。

年轻时,森川和朋友们狂饮“大绿棒子”,比拼谁喝的最多。到现在,他更偏爱小酌几杯精酿,欣赏不同啤酒在风味上的细微差别:小麦啤酒香气浓郁,回口带甜,苦味极低;印度淡色艾尔啤酒(IPA)则有着较强的苦味和浓烈的热带水果香气。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两个精酿啤酒种类。

成为一名初级的啤酒爱好者很容易:倒酒,灌进嘴里,咽下去。思考关于啤酒行业的问题,则要复杂得多。

在中国,啤酒是受众最广的酒类。89%的饮酒人群喝啤酒,比例超过白酒和红酒。在各个细分品类中,精酿啤酒近年来发展最快、势头最猛。公开数据显示,2016-2021年,国内精酿啤酒的消费量从3.6亿升增长到了10亿升。

阻碍它走向更大众市场的原因之一,是价格贵。

在大大小小、装修考究的线下酒馆里,400毫升左右的精酿啤酒单杯均价50元。在传统商超,一罐1升装的德式小麦鲜啤,零售价在30~40元之间,即使是促销期间通常也不会低于29.9元,比普通的瓶装啤酒高出不少。

因此,近两年精酿厂牌和跨界选手们的共同策略是,把精酿啤酒的价格打下来。

在特思拉啤酒厂,好几排巨大的发酵罐在罐体上印着盒马logo。工作人员告诉雪豹财经社,目前,特思拉40%的产能都在满足盒马的自有品牌。

通过这种合作,2023年9月,盒马1升装的德式小麦白啤酒从初始售价19.9元降到了13.9元,IPA啤酒从23.9元降到19.9元,德式黑啤从19.9元降到16.9元。果味精酿系列从刚上架时的460毫升售价19.9元,降到了500毫升9块9。

在胖东来,一罐500毫升的精酿小麦啤酒售价不到5元。叮咚买菜1升装的德式小麦,折后每罐13.9元。山姆、京东七鲜自有品牌的精酿,价格也在不断下探。

独立的精酿啤酒品牌也在走向平价。被戏称为“工人阶级精酿酒馆”的优布劳,从2017年开始自建渠道,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在门店旁设立一个小型酒厂,直接为酒馆供应酒水。绕过经销商、门店的加价,优布劳卖出的精酿啤酒价格低于同行。

以优布劳北京望京门店价格为例,330毫升瓶装价格在12~22元之间,袋装1.5升的价格,三个系列分别为39.9元、55.9元和89.9元。

凭借性价比优势,优布劳的精酿啤酒馆迅速扩张至超2000家,覆盖全国800座城市,其中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线下门店超过100家,年销量突破一万吨。作为对比,目前国内知名的独立精酿厂牌的啤酒销量大多低于一千吨。

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即使是挑剔的资深爱好者也很难拒绝。

森川降低了和朋友去酒馆的频率,时不时在商超买几罐1升装的精酿当“口粮”。上海精酿协会会长林林所在的啤酒爱好者社群中,大家对盒马IPA的口味评价见仁见智,但有一个结论基本无人质疑:就19.9元,还苛责什么呢?

北京一家精酿酒馆的老板告诉雪豹财经社,以盒马、京东七鲜为代表的渠道品牌做精酿,对行业来说是件好事。他认为,平价好喝的精酿啤酒是小白入门的最佳选择,随着消费群体扩大,酒馆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国内做精酿、做平价精酿的厂牌越来越多,现在是成为‘好酒之徒’的最佳时机。”

精酿走下神坛

过去十几年,精酿是一个典型的小而美的行业,在整个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不足1%。

2008年,国内第一家专业精酿啤酒工厂“高大师”正式成立。2012年,北京自酿啤酒协会、上海佳酿啤酒协会成立,英文Craft Beer被正式翻译定名为“精酿啤酒”。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的精酿啤酒元年。

从原料、酿造工艺到产品包装,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迥然不同,它被贴上讲求口味、多元化、有品质、有趣等标签——这意味着更高的溢价。

“在我们从业者看来,精酿啤酒也许本质是快消品,但它更像一个文化产业的东西。”林林称。

森川则表示,在精酿爱好者眼里,它有一种“和摇滚乐相似的精神气质”和“反传统、反工业化、去中心化”的文化价值。

产量低,也是精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林林表示,消费者在精酿酒吧里喝到的贵价啤酒,并不是真的值那么多钱,而是因为产量太少,追捧的人超过了供给量,导致价格被炒得很高。

一小部分消费者愿意为爱好支付额外的溢价,但这也在无形中拉高了门槛,使精酿难以走出小众的圈子。

从2017年开始,风向发生了变化:资本迅速涌入精酿赛道,跨界品牌入局,工业啤酒的头部厂商也开始通过并购、自建品牌,加紧建设自己的精酿啤酒生产线。

2017年,青岛啤酒发展出IPA精酿和皮尔森精酿产品线。2021年,燕京在大单品U8之外,推出了V10精酿白啤和狮王精酿。2023年,嘉士伯重啤收购“中国第一精酿厂牌”京A,珠江啤酒也有了雪堡精酿产品线。

据IT桔子数据,2021年,国内精酿啤酒品牌总融资额近15亿元,有16个投资机构对精酿啤酒赛道进行过两次及以上投资,IDG资本、高瓴创投、梅花创投、天图资本等知名机构均有涉足。到2023年,融资数量和数额有所回落,融资事件为5起,金额共计2.3亿元。

产能的扩大催生出了新的消费习惯,强调性价比成为精酿行业的最大趋势。

据《2023中国精酿酒吧行业白皮书》统计,近一半精酿酒吧平均客单价明显低于去年,超七成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酒款,压过了对新鲜度和品牌知名度的追求。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当前中国精酿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90后和00后过渡,年轻化趋势明显。

从市场份额来看仍然小众的精酿啤酒,正逐渐撕下高端和高价的标签,试图闯入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

破圈必修课

对于一杯精酿啤酒而言,好的风味和口感只是入门标准。世界各地对精酿鲜啤的偏好各具特色,在中国,适口性更强的果味鲜啤是最受欢迎的品类。

精酿啤酒的用户粘性相对较低,需要持续进行口味创新以迎合消费者多变的口味追求。近两年,这个趋势被从业者们总结为“新中式啤酒”。

2023年,盒马推出了新中式风格的绿豆爽风味小麦啤酒,迅速成为明星产品。从2023年上架到2024年7月,这款风味精酿的销量共计提升超过200%。

去年夏天,以中式风格为特色的熊猫精酿与电影《长安三万里》联名,推出联名款“把酒言欢荔枝玫瑰啤酒”。成都的“废墟精酿”,品牌名取自余秋雨的散文《废墟》,标准字辅以中式书法意蕴,将精酿啤酒这一舶来品烙上了鲜明的中式标签。

林林告诉雪豹财经社,新中式啤酒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议题,但在他看来,“做出好喝的啤酒不是难事。怎么把好喝的啤酒、大家喜欢的啤酒,用大家觉得非常舒服的价格送到大家手上,我觉得这是最难的”。

换句话说,扩大规模、降低价格和拓展渠道,缺一不可。下一个阶段竞争考验的,是供应链整合能力和零售渠道能力。

不只是盒马,在山姆、胖东来等连锁商超,消费者也能找到新鲜的精酿啤酒供应。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降低,加之消除了额外的场景溢价,精酿鲜啤的价格也自然降了下来。

这是可避免的淘汰和洗牌,也是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必修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