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罐茶式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大趋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罐茶式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大趋势?

营销为王的时代正在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对产品本质的追求,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文 | 中外管理传媒 王爽

前不久,在小罐茶12周年发布会上,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就其广告宣传语引发的外界疑虑进行了回应,称“企业广告语对大家造成了困扰,自己反思多年,郑重向大家道歉”,并表示小罐茶将不再使用“大师作”作为宣传口号。

“小罐茶,大师作”,这句广告语一度在央视平台长时间、高密度播放,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同时也提升了小罐茶品牌的知名度。然而,关于“大师作”真实性的质疑声从未停息。即便在杜国楹此次道歉之后,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新一轮的营销策略。这种质疑在市场上的映射,是小罐茶销量的持续下降和门店的大规模关闭。

一直处于争议之中的小罐茶,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当剥离那些华丽的营销外衣,真正在市场上“裸泳”时,一个光鲜亮丽的品牌还剩下些什么?

“大师茶”里的文字游戏

在网络上有个段子:“小时候穿背背佳,上学买好记星,工作用8848钛金手机和E人E本,如今喝小罐茶,才是成功人士。”为何这样说?因为上述品牌的创立者都是“营销大师”杜国楹。

杜国楹的营销才能历来为人称道,他似乎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脉搏。杜国楹曾谈道,在中国,茶有三种定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是农产品;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是文化品;烟酒茶的“茶”,是消费品。中国社会向来讲究礼尚往来,但在高端礼品市场中,烟有中华,酒有茅台、五粮液,而茶却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高端品牌。因此,小罐茶将自己定义为针对高端茶礼品市场的消费品。

《打爆口碑》一书作者成金兰表示,中国拥有数以万计的茶企,却没有一个叫的响的茶叶品牌。中国不缺好茶,但缺真正高端的茶品牌。因此,小罐茶聚焦商务接待和人情往来领域,从经营茶企业转变为经营茶品牌,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

基于其高端礼品茶的定位,小罐茶自上市之初便主打“高端、高质、高价”的策略。50元/罐、6250元/斤的售价远超当时约130元/斤的市场平均价格。得益于此,小罐茶在2018年的零售额迅速超过20亿元,成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小罐茶之所以能以如此高价被市场接受,离不开其通过大师营销所带来的强大品牌支持。

2017年,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条长达3分钟的“小罐茶,大师作”广告,短时间内让普罗大众皆知小罐茶。小罐茶借助精美的包装和请来的8位非遗制茶大师的支持,加之央视广告的密集播放效应,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一个高端、优质的产品形象。这一成功的营销策略,使得小罐茶迅速成为热销产品。

图源:小罐茶官网

然而,成也营销,败也营销。与“大师作”深度绑定的策略,也让小罐茶处于舆论的中心。

2019年,有网友针对“大师作”提出了质疑:“8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平均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鲜茶叶,小罐茶的大师累不累?”

对此,小罐茶发表声明澄清:“大师作”实为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完全由大师手工完成。制茶大师们作为“首席产品经理”,与小罐茶共同制定产品标准,并监督原料采摘与生产过程。同时,小罐茶强调,繁琐的体力劳动正逐步由现代化设备替代。

不过,小罐茶从“大师手作”到“大师监制”的文字游戏,未能平息来自业界对其过度炒作的声讨。而且,消费者对小罐茶的此番解释也并不买账,尽管小罐茶投入了大量营销资源,不少人对其评价仍偏向负面。

即便如此,小罐茶也并未放弃与象征专业化的大师绑定,在其社交平台账号上,“8位制茶大师,敬你一杯中国好茶”的宣传语仍被沿用至今。

“杜氏营销法”为何失效了?

其实,小罐茶在2018年爆红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杜氏营销法”不断遭遇挑战。

小罐茶高昂的定价,越来越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小罐茶天猫旗舰店销量较高的产品,是售价59元的“mini袋装4味尝鲜品”和139元的罐装茶,均已售3万+。而符合高端调性、价格达到四位数的商品,下单者寥寥,一款售价5000元的百福限定款显示“已售0”。

面对消费者质疑的“小罐茶是智商税”、“小罐茶不坑穷人”,杜国楹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智商税就是性价比不高,智商税的本质是品牌税,而品牌是能带给消费者情绪的、精神的、心理的价值,这份价值对需要的人来说是无价的,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一文不值。

图源:杜国楹直播画面

可事实是,需要这份价值的人越来越少了。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小罐茶收入规模已缩减至约10亿元。此后,小罐茶甚至不再发布销售数据。在2022年6月,小罐茶成立十周年之际,杜国楹直言“小罐茶成立十年没有赚到一分钱。”

此外,随着2024年消费市场趋向性价比,送礼市场遇冷,最明显的就是连茅台酒的销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主打送礼功能,而非讲究产品性价比的小罐茶,销量也必然受到大环境影响。

因此,曾经风头无限的小罐茶,今年迎来了大规模关店潮。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近90天内,小罐茶新开门店33家,但同时关闭了59家门店,门店总数由2023年12月的1002家锐减至如今的626家,闭店率高达37.5%。

除销售量下降,店铺接连关闭之外,小罐茶的融资之路也颇为坎坷。自C轮融资后,小罐茶便再未获得市场资金注入。

更为严峻的是,小罐茶还牵涉到了股权冻结的案件中。据天眼查显示,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2400万人民币的股权被冻结,而该公司正是小罐茶的第三大股东。此外,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还新增了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高达2.27亿元,执行法院为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这无疑让小罐茶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品质,才是王道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国内茶叶市场将达到6000亿元的规模。尽管茶企数量庞大,但头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极低。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存的茶叶相关企业有154.9万家。而中国茶叶、八马茶叶、天福等头部公司的市占率分别仅为0.7%、0.5%、0.5%。

曾经是小罐茶经销商的李彤告诉中外管理传媒:“茶品牌发展不起来与人们购买茶叶的习惯有关。人们买茶的时候,更注重茶叶的品种、产地,而非品牌。小企业的茶反而比大品牌更容易卖。”

实际上,杜国楹对于茶叶的本质需求并非一无所知。

在今年的发布会上,杜国楹没有再推出新的营销概念,而是为之前“小罐茶,大师作”这一站不住脚的营销策略道歉,并宣布引入“公证模式”,对茶叶生产全程进行监控并邀请权威机构监督,以确保茶叶的产地、年份和生产过程可溯源,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然而,小罐茶的“敢保真”战略,对消费者来说是否真的重要?

为什么消费者喝茶一定要强调“真”?因为“真”背后代表着“好”,或者代表着值得为之付出更多的价格。但即使能保证茶叶产地和年份的“真”,消费者会通过自己的口腔判断它是否值得。诚然,产地、年份、品牌都可以成为评价茶叶的标准,但作为饮品,好喝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产品物有所值,才能真正留住他们的心。

小罐茶运用新零售思维改造传统茶业营销模式,无疑能够帮助其在短期内实现市场突围。遗憾的是,小罐茶至今仍陷入“智商税”的困境中。这种窘境正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其未能守住价格与价值的平衡点。

回到小罐茶运营模式本身,其持续不断的营销势头,极力将消费品价值拉到最大,却忽视了茶叶作为饮品最为重要的本质要求。

对于茶叶,虽然市场上并未出现清晰、一致的选品标准,但在品质难以匹配价位的前提下,难以信服的消费者往往不会长期为品牌溢价买单。小罐茶的确是说故事、做营销的好手,但要想将流量转变为“留量”,小罐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罐茶式微的背后,说明了什么大趋势?

营销为王的时代正在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对产品本质的追求,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文 | 中外管理传媒 王爽

前不久,在小罐茶12周年发布会上,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就其广告宣传语引发的外界疑虑进行了回应,称“企业广告语对大家造成了困扰,自己反思多年,郑重向大家道歉”,并表示小罐茶将不再使用“大师作”作为宣传口号。

“小罐茶,大师作”,这句广告语一度在央视平台长时间、高密度播放,成为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同时也提升了小罐茶品牌的知名度。然而,关于“大师作”真实性的质疑声从未停息。即便在杜国楹此次道歉之后,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新一轮的营销策略。这种质疑在市场上的映射,是小罐茶销量的持续下降和门店的大规模关闭。

一直处于争议之中的小罐茶,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当剥离那些华丽的营销外衣,真正在市场上“裸泳”时,一个光鲜亮丽的品牌还剩下些什么?

“大师茶”里的文字游戏

在网络上有个段子:“小时候穿背背佳,上学买好记星,工作用8848钛金手机和E人E本,如今喝小罐茶,才是成功人士。”为何这样说?因为上述品牌的创立者都是“营销大师”杜国楹。

杜国楹的营销才能历来为人称道,他似乎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脉搏。杜国楹曾谈道,在中国,茶有三种定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是农产品;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是文化品;烟酒茶的“茶”,是消费品。中国社会向来讲究礼尚往来,但在高端礼品市场中,烟有中华,酒有茅台、五粮液,而茶却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高端品牌。因此,小罐茶将自己定义为针对高端茶礼品市场的消费品。

《打爆口碑》一书作者成金兰表示,中国拥有数以万计的茶企,却没有一个叫的响的茶叶品牌。中国不缺好茶,但缺真正高端的茶品牌。因此,小罐茶聚焦商务接待和人情往来领域,从经营茶企业转变为经营茶品牌,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

基于其高端礼品茶的定位,小罐茶自上市之初便主打“高端、高质、高价”的策略。50元/罐、6250元/斤的售价远超当时约130元/斤的市场平均价格。得益于此,小罐茶在2018年的零售额迅速超过20亿元,成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小罐茶之所以能以如此高价被市场接受,离不开其通过大师营销所带来的强大品牌支持。

2017年,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条长达3分钟的“小罐茶,大师作”广告,短时间内让普罗大众皆知小罐茶。小罐茶借助精美的包装和请来的8位非遗制茶大师的支持,加之央视广告的密集播放效应,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一个高端、优质的产品形象。这一成功的营销策略,使得小罐茶迅速成为热销产品。

图源:小罐茶官网

然而,成也营销,败也营销。与“大师作”深度绑定的策略,也让小罐茶处于舆论的中心。

2019年,有网友针对“大师作”提出了质疑:“8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平均每位大师一天要炒1466斤鲜茶叶,小罐茶的大师累不累?”

对此,小罐茶发表声明澄清:“大师作”实为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完全由大师手工完成。制茶大师们作为“首席产品经理”,与小罐茶共同制定产品标准,并监督原料采摘与生产过程。同时,小罐茶强调,繁琐的体力劳动正逐步由现代化设备替代。

不过,小罐茶从“大师手作”到“大师监制”的文字游戏,未能平息来自业界对其过度炒作的声讨。而且,消费者对小罐茶的此番解释也并不买账,尽管小罐茶投入了大量营销资源,不少人对其评价仍偏向负面。

即便如此,小罐茶也并未放弃与象征专业化的大师绑定,在其社交平台账号上,“8位制茶大师,敬你一杯中国好茶”的宣传语仍被沿用至今。

“杜氏营销法”为何失效了?

其实,小罐茶在2018年爆红后就开始走下坡路,“杜氏营销法”不断遭遇挑战。

小罐茶高昂的定价,越来越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小罐茶天猫旗舰店销量较高的产品,是售价59元的“mini袋装4味尝鲜品”和139元的罐装茶,均已售3万+。而符合高端调性、价格达到四位数的商品,下单者寥寥,一款售价5000元的百福限定款显示“已售0”。

面对消费者质疑的“小罐茶是智商税”、“小罐茶不坑穷人”,杜国楹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智商税就是性价比不高,智商税的本质是品牌税,而品牌是能带给消费者情绪的、精神的、心理的价值,这份价值对需要的人来说是无价的,对不需要的人来说一文不值。

图源:杜国楹直播画面

可事实是,需要这份价值的人越来越少了。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小罐茶收入规模已缩减至约10亿元。此后,小罐茶甚至不再发布销售数据。在2022年6月,小罐茶成立十周年之际,杜国楹直言“小罐茶成立十年没有赚到一分钱。”

此外,随着2024年消费市场趋向性价比,送礼市场遇冷,最明显的就是连茅台酒的销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主打送礼功能,而非讲究产品性价比的小罐茶,销量也必然受到大环境影响。

因此,曾经风头无限的小罐茶,今年迎来了大规模关店潮。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近90天内,小罐茶新开门店33家,但同时关闭了59家门店,门店总数由2023年12月的1002家锐减至如今的626家,闭店率高达37.5%。

除销售量下降,店铺接连关闭之外,小罐茶的融资之路也颇为坎坷。自C轮融资后,小罐茶便再未获得市场资金注入。

更为严峻的是,小罐茶还牵涉到了股权冻结的案件中。据天眼查显示,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2400万人民币的股权被冻结,而该公司正是小罐茶的第三大股东。此外,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还新增了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高达2.27亿元,执行法院为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这无疑让小罐茶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品质,才是王道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国内茶叶市场将达到6000亿元的规模。尽管茶企数量庞大,但头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极低。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存的茶叶相关企业有154.9万家。而中国茶叶、八马茶叶、天福等头部公司的市占率分别仅为0.7%、0.5%、0.5%。

曾经是小罐茶经销商的李彤告诉中外管理传媒:“茶品牌发展不起来与人们购买茶叶的习惯有关。人们买茶的时候,更注重茶叶的品种、产地,而非品牌。小企业的茶反而比大品牌更容易卖。”

实际上,杜国楹对于茶叶的本质需求并非一无所知。

在今年的发布会上,杜国楹没有再推出新的营销概念,而是为之前“小罐茶,大师作”这一站不住脚的营销策略道歉,并宣布引入“公证模式”,对茶叶生产全程进行监控并邀请权威机构监督,以确保茶叶的产地、年份和生产过程可溯源,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然而,小罐茶的“敢保真”战略,对消费者来说是否真的重要?

为什么消费者喝茶一定要强调“真”?因为“真”背后代表着“好”,或者代表着值得为之付出更多的价格。但即使能保证茶叶产地和年份的“真”,消费者会通过自己的口腔判断它是否值得。诚然,产地、年份、品牌都可以成为评价茶叶的标准,但作为饮品,好喝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只有当消费者认为产品物有所值,才能真正留住他们的心。

小罐茶运用新零售思维改造传统茶业营销模式,无疑能够帮助其在短期内实现市场突围。遗憾的是,小罐茶至今仍陷入“智商税”的困境中。这种窘境正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其未能守住价格与价值的平衡点。

回到小罐茶运营模式本身,其持续不断的营销势头,极力将消费品价值拉到最大,却忽视了茶叶作为饮品最为重要的本质要求。

对于茶叶,虽然市场上并未出现清晰、一致的选品标准,但在品质难以匹配价位的前提下,难以信服的消费者往往不会长期为品牌溢价买单。小罐茶的确是说故事、做营销的好手,但要想将流量转变为“留量”,小罐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