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创下年内最大港股IPO,美的想凭储能“转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创下年内最大港股IPO,美的想凭储能“转身”?

“第二增长曲线”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了。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华夏能源网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获悉,9月17日,深交所上市公司美的集团(SZ:000333)正式登陆港交所,时隔11年后,这一家电巨头二次冲击IPO圆梦,终成一家“A+H”股上市公司。

美的集团此次按54.8港元的发行价IPO,每股募集资金310亿港元,融资规模也成为过去三年来港股最大项目。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依然是大股东,通过美的集团控股占股30.87%。

如今的美的集团已经不是你所认识的美的集团,其业务已经覆盖了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和其他创新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美的集团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光环”傍身的科技巨头,形成了同时服务消费市场(ToC)与企业客户(To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

因此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除了加大海外市场拓展之外,另一方面则注重除家居业务以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拓展,这其中就包含承担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的储能业务。

那么,储能业务为何成为美的集团多年来押注的新业务之一?其“储能一盘棋”的布局如今表现如何?

持续加码能源新业务

美的集团业务主要涵盖智能家居业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将业务类型再拆开来看,储能业务划归在“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架构中。

这项业务包括了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其他业务。

如今,美的集团客户已经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基于新能源及工业技术,美的集团可以有能力向客户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包括热管理系统)等产品,让其各类全球客户储存和使用可再生能源。

美的集团的储能业务布局,此前主要通过收购而实现。美的集团分别于2020年、2022年收购新能源公司合康新能(SZ:300048)及科陆电子(SZ:002121)落地了储能业务,前者有着EPC光伏业务及工商业、户用储能的优势,后者有着光储一体化业务的经验。

2022年5月,深交所上市公司科陆电子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由美的集团实现控股,拥有科陆电子29.96%的表决权,何享健将成为科陆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科陆电子之于美的集团的新业务棋盘,是“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的角色。能源管理是美的集团在B端市场打造的四大赛道之一,美的集团一边收缩非战略业务,一边在持续加码能源业务。

进入2024年,储能在国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尽管价格战凶猛,但增长空间巨大。此外这个行业在电池电芯、电子电力技术及储能集成技术等环节门槛较高。

因此,在此次港股IPO招股书中美的集团也表示,募集资金净额的约10%,或约25.97亿港元预期将用于中长期研发,包括下一代储能技术、机器人与相关核心零部件等。

同时美的集团对储能行业发展的预判十分乐观:就新增装机容量价值而言,预计2023年至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以37.7%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8570亿元。

同样以新增装机容量价值计算,中国内地储能市场规模增长愈发显著,预计在2023年至2027年将以48.4%的CAGR增长,在2027年达到2939亿元。

这是美的集团重视储能技术研发和布局的行业趋势注脚。

储能等业务营收增速稳增

美的集团在储能及能源管理业务上的投入,在营收上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对集团的业绩贡献在逐渐增大。

从招股书显示的营收数据来看,美的集团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733.79亿元、836.39亿元、977.8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21.4%、24.2%、26.2%;截至2024年4月30日,实现营收350.63亿元,营收占比24%。

美的集团明确表示,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是其业务日益强大的增长引擎,将聚焦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最终实现与智能家居业务齐头并进的格局。

此外,基于此前家电业务的全球化布局,美的集团储能业务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插上了翅膀”,目前正在积极拓展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储能市场,实现储能业务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也在推动家用储能产品与家电的进一步融合,为客户打造家居场景一体化的高效安全的家用储能解决方案。

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处处可见美的集团提供的服务。美的集团近年来逐步加快与风、光行业巨头的合作,例如通威股份(SH:600438),共同推进光伏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拓展下游市场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的集团也是专业的“乙方”,为行业提供热管理系统及电机产品。美的集团旗下的库卡集团为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的汽车制造工厂每年提供30万套电池包,为其配备100台库卡机器人在组装线进行焊接、黏合和包装工作。

此次港股IPO后,其海外市场的拓展及储能业务扩张均有望迎来新格局。

募资20%用于拓展海外产能

美的集团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光环”傍身的科技巨头。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算,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按销量计市场份额为7.9%。按照2023年产量计算,家电压缩机业务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0.3%。

在中国内地,美的集团在2023年的收入也占据了14.3%的市场份额,但不可回避的是,但巨头也面临压力,目前国内消费级市场增速缓慢,to C业务增长压力巨大。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以及今年前四个月,美的集团的收入分别为3434亿元、3457亿元、3737亿元以及1458亿元,净利润率则分别为8.5%、8.6%、9.0%以及9.4%。

到今年上半年,其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8.37%,大幅落后于上年同期11.09%的增速。

因此除了积极跨界新能源之外,美的集团在集团层面也正从两方面进行“变革”。

一方面,主动进行业务调整。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美的集团已经在主动收缩非战略性业务,先后对“影响整体盈利水平”的消费类业务进行收缩,甚至关停。但To B业务上,“保留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等四大板块”。

显然,这与美的集团在2021年发布的“绿色战略”相关,将能源管理作为其核心ToB业务之一,并且长期看好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和价值

另一方面,进一步深挖全球市场潜力。早在今年3月,美的集团CFO钟铮曾表示,海外市场是美的集团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

招股书中显示,美的集团愿意拿出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的约20%,也就是约51.94亿港元,预期将用于拓展海外产能。

从业务上来看,美的集团在海外16个国家设立了17个研发中心,在12个国家建设22个海外生产基地,海外员工超过35000人,实现了全球生产和交付,并且依旧在寻找海外区域市场的增长机会。

从海内外业绩上来看,目前,美的集团的海外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已经超过40%,产品已销售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美的集团

5.4k
  • 机构风向标 | 美的集团(000333)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持股减少机构超380家
  • 美的集团现2笔平价大宗交易,成交额1.51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创下年内最大港股IPO,美的想凭储能“转身”?

“第二增长曲线”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了。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文 | 华夏能源网

 

华夏能源网&华夏储能获悉,9月17日,深交所上市公司美的集团(SZ:000333)正式登陆港交所,时隔11年后,这一家电巨头二次冲击IPO圆梦,终成一家“A+H”股上市公司。

美的集团此次按54.8港元的发行价IPO,每股募集资金310亿港元,融资规模也成为过去三年来港股最大项目。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依然是大股东,通过美的集团控股占股30.87%。

如今的美的集团已经不是你所认识的美的集团,其业务已经覆盖了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和其他创新业务的“全球化科技集团”。

美的集团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光环”傍身的科技巨头,形成了同时服务消费市场(ToC)与企业客户(To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

因此本次港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除了加大海外市场拓展之外,另一方面则注重除家居业务以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拓展,这其中就包含承担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的储能业务。

那么,储能业务为何成为美的集团多年来押注的新业务之一?其“储能一盘棋”的布局如今表现如何?

持续加码能源新业务

美的集团业务主要涵盖智能家居业务、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将业务类型再拆开来看,储能业务划归在“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的业务架构中。

这项业务包括了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以及其他业务。

如今,美的集团客户已经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基于新能源及工业技术,美的集团可以有能力向客户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家用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包括热管理系统)等产品,让其各类全球客户储存和使用可再生能源。

美的集团的储能业务布局,此前主要通过收购而实现。美的集团分别于2020年、2022年收购新能源公司合康新能(SZ:300048)及科陆电子(SZ:002121)落地了储能业务,前者有着EPC光伏业务及工商业、户用储能的优势,后者有着光储一体化业务的经验。

2022年5月,深交所上市公司科陆电子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由美的集团实现控股,拥有科陆电子29.96%的表决权,何享健将成为科陆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科陆电子之于美的集团的新业务棋盘,是“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的角色。能源管理是美的集团在B端市场打造的四大赛道之一,美的集团一边收缩非战略业务,一边在持续加码能源业务。

进入2024年,储能在国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尽管价格战凶猛,但增长空间巨大。此外这个行业在电池电芯、电子电力技术及储能集成技术等环节门槛较高。

因此,在此次港股IPO招股书中美的集团也表示,募集资金净额的约10%,或约25.97亿港元预期将用于中长期研发,包括下一代储能技术、机器人与相关核心零部件等。

同时美的集团对储能行业发展的预判十分乐观:就新增装机容量价值而言,预计2023年至2027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将以37.7%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8570亿元。

同样以新增装机容量价值计算,中国内地储能市场规模增长愈发显著,预计在2023年至2027年将以48.4%的CAGR增长,在2027年达到2939亿元。

这是美的集团重视储能技术研发和布局的行业趋势注脚。

储能等业务营收增速稳增

美的集团在储能及能源管理业务上的投入,在营收上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对集团的业绩贡献在逐渐增大。

从招股书显示的营收数据来看,美的集团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733.79亿元、836.39亿元、977.8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21.4%、24.2%、26.2%;截至2024年4月30日,实现营收350.63亿元,营收占比24%。

美的集团明确表示,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是其业务日益强大的增长引擎,将聚焦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最终实现与智能家居业务齐头并进的格局。

此外,基于此前家电业务的全球化布局,美的集团储能业务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插上了翅膀”,目前正在积极拓展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储能市场,实现储能业务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也在推动家用储能产品与家电的进一步融合,为客户打造家居场景一体化的高效安全的家用储能解决方案。

光伏、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处处可见美的集团提供的服务。美的集团近年来逐步加快与风、光行业巨头的合作,例如通威股份(SH:600438),共同推进光伏设备在各行业的应用,拓展下游市场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的集团也是专业的“乙方”,为行业提供热管理系统及电机产品。美的集团旗下的库卡集团为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的汽车制造工厂每年提供30万套电池包,为其配备100台库卡机器人在组装线进行焊接、黏合和包装工作。

此次港股IPO后,其海外市场的拓展及储能业务扩张均有望迎来新格局。

募资20%用于拓展海外产能

美的集团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光环”傍身的科技巨头。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算,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按销量计市场份额为7.9%。按照2023年产量计算,家电压缩机业务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0.3%。

在中国内地,美的集团在2023年的收入也占据了14.3%的市场份额,但不可回避的是,但巨头也面临压力,目前国内消费级市场增速缓慢,to C业务增长压力巨大。

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以及今年前四个月,美的集团的收入分别为3434亿元、3457亿元、3737亿元以及1458亿元,净利润率则分别为8.5%、8.6%、9.0%以及9.4%。

到今年上半年,其国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8.37%,大幅落后于上年同期11.09%的增速。

因此除了积极跨界新能源之外,美的集团在集团层面也正从两方面进行“变革”。

一方面,主动进行业务调整。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美的集团已经在主动收缩非战略性业务,先后对“影响整体盈利水平”的消费类业务进行收缩,甚至关停。但To B业务上,“保留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等四大板块”。

显然,这与美的集团在2021年发布的“绿色战略”相关,将能源管理作为其核心ToB业务之一,并且长期看好行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和价值

另一方面,进一步深挖全球市场潜力。早在今年3月,美的集团CFO钟铮曾表示,海外市场是美的集团未来的主攻方向之一。

招股书中显示,美的集团愿意拿出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的约20%,也就是约51.94亿港元,预期将用于拓展海外产能。

从业务上来看,美的集团在海外16个国家设立了17个研发中心,在12个国家建设22个海外生产基地,海外员工超过35000人,实现了全球生产和交付,并且依旧在寻找海外区域市场的增长机会。

从海内外业绩上来看,目前,美的集团的海外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例已经超过40%,产品已销售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