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齐“新”鲁力 | “品质滨州”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最佳答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齐“新”鲁力 | “品质滨州”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最佳答案”!

滨州,全力向“新”。

文 | 陈明一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一座城市都在探索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最佳答案”。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的跃升,需要发展、科创,及开放三要素深度融合。                                                                 

不难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迈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创提供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增长的核心动力;开放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唯有拓宽视野、深化合作,加速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方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活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今年,滨州市提出全力推进“八大品质”建设,锚定“发展、科创、开放、服务、文化、环境、民生、平安”八大领域品质追求,特别是聚焦发展品质、科创品质与开放品质三大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经济运行质效实现“双提升”——

上半年滨州全市GDP增长6.3%,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省第4位,创近17年以来最好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省前5位。

收获上半年良好发展基础的滨州,开始全力向“新”。

发展品质: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推动“八大品质”建设中,滨州将“发展品质更高”置于首位,明确了既要稳增长,又要优结构,更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滨州人深知,项目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游走在滨州各地,一系列重大项目激发的经济发展新活力,让这座城市青春焕发。

宏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2G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02亿元,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还有京博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碳三碳四、鲁北万润锂电等百亿级项目的陆续建设投产,进一步推动了滨州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提速壮大。

依托鲁北盐碱滩涂地资源,滨州正在加速推进“风光同场”清洁能源开发模式,建设国内一流锂电基地和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滨州“四新”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充分展现了绿色发展的新成效。

近年来,滨州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中裕食品、开泰抛丸等企业通过实施高标准质量管理,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滨州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培育了众多“滨州好品”,为高质量发展集聚进步的后劲。

如今的滨州,“量质双收”的信念浸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滨州在全省首发、全国率先构建起“1+8”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实现了城市发展品质由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转变。

事实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评判工作的最终标准。在发展的过程中,滨州始终将群众的“心上事”变成政府的“上心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半年,滨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高于城镇居民增速,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滨州正在积极努力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让每个人在滨州都能找到归属感、幸福感,共同绘就品质滨州的美好蓝图。

科创品质:激活创新引擎,赋能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决定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打造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一直是滨州奋斗的目标——搭建一流科创平台,引育一流科创人才,打造一流科创生态。

目前,滨州拥有424家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包括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实现了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同时,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借势高能级科创平台,滨州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构建起全社会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的“全域科创”大格局。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营造了高效适配、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目前,香驰控股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液态植物蛋白食品专用大豆蛋白生产技术、魏桥轻量化基地研发的高强高韧铝合金等材料技术均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滨州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的支撑。

浓郁的“全域科创”大格局氛围,滨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引才方式,拓宽育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自2020年以来,滨州已连续举办五届人才节,累计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超过7.3万人,其中硕博士达8100多人。

为各类人才在滨州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滨州设立了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通过实施“渤海英才”优化提升工程等系列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在滨州大展才华,推动了产业向高端迈进,成为品质滨州建设的重要智力之源。

开放品质:拥抱世界,共创未来

“在开放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所以,我们提出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滨州的开放发展。”

这是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2024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暨“鲁商回家乡”活动上致辞时的肺腑之言。

开放发展是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滨州树牢大开放思维,跳出滨州看滨州,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发展。通过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思考和谋划滨州发展路径,滨州在全球视野下找准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如今,滨州正加快构建面向国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国际“外循环”、完善区域“微循环”——稳步推进“四港联动、四网联通”,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立面向东盟、欧美、日韩、非洲等的产业、贸易大市场;完善对内快捷、对外连通的区域交通体系,打通“断头路”、升级“老旧路”、建设“快速路”。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滨州的交通便捷度和通达性,也为滨州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滨州抢抓机遇积极与重点国际区域在经贸、学术、文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

留在滨州的时光是忙碌的,提升各级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发展能级;建立“1+1+N”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建好用好滨州港、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联动外资、外企等资源要素在滨州集聚集散……全力推动发展平台提级、招引平台提质、外贸平台提效,滨州不遗余力。

今年上半年,滨州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2%,增速保持全省前三位;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95家,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近7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47.3亿元,增长12.8%,居全省第五位。滨州永泰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与阿联酋公司的出口订单顺利完成,山东嘉洁塑业有限公司在迪拜新成立的公司正式投产。

这些数据与案例,充分展示了滨州企业“走出去”的开放能级和竞争力,也为滨州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滨州以发展品质、科创品质、开放品质为引领,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跃升。未来,滨州将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齐“新”鲁力 | “品质滨州”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最佳答案”!

滨州,全力向“新”。

文 | 陈明一

当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一座城市都在探索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最佳答案”。

事实上,新质生产力的跃升,需要发展、科创,及开放三要素深度融合。                                                                 

不难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迈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创提供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增长的核心动力;开放则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唯有拓宽视野、深化合作,加速技术、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方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活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今年,滨州市提出全力推进“八大品质”建设,锚定“发展、科创、开放、服务、文化、环境、民生、平安”八大领域品质追求,特别是聚焦发展品质、科创品质与开放品质三大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经济运行质效实现“双提升”——

上半年滨州全市GDP增长6.3%,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全省第4位,创近17年以来最好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省前5位。

收获上半年良好发展基础的滨州,开始全力向“新”。

发展品质: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推动“八大品质”建设中,滨州将“发展品质更高”置于首位,明确了既要稳增长,又要优结构,更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滨州人深知,项目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游走在滨州各地,一系列重大项目激发的经济发展新活力,让这座城市青春焕发。

宏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2G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02亿元,是全球单体最大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还有京博动能转换综合体、滨华碳三碳四、鲁北万润锂电等百亿级项目的陆续建设投产,进一步推动了滨州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提速壮大。

依托鲁北盐碱滩涂地资源,滨州正在加速推进“风光同场”清洁能源开发模式,建设国内一流锂电基地和风电装备产业基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滨州“四新”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6.4%,充分展现了绿色发展的新成效。

近年来,滨州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中裕食品、开泰抛丸等企业通过实施高标准质量管理,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滨州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培育了众多“滨州好品”,为高质量发展集聚进步的后劲。

如今的滨州,“量质双收”的信念浸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滨州在全省首发、全国率先构建起“1+8”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系列标准,实现了城市发展品质由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转变。

事实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评判工作的最终标准。在发展的过程中,滨州始终将群众的“心上事”变成政府的“上心事”。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等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半年,滨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高于城镇居民增速,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滨州正在积极努力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让每个人在滨州都能找到归属感、幸福感,共同绘就品质滨州的美好蓝图。

科创品质:激活创新引擎,赋能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决定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打造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一直是滨州奋斗的目标——搭建一流科创平台,引育一流科创人才,打造一流科创生态。

目前,滨州拥有424家省级以上高能级科创平台,包括中欧国家联合实验室、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实现了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同时,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借势高能级科创平台,滨州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构建起全社会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的“全域科创”大格局。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营造了高效适配、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目前,香驰控股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液态植物蛋白食品专用大豆蛋白生产技术、魏桥轻量化基地研发的高强高韧铝合金等材料技术均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滨州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的支撑。

浓郁的“全域科创”大格局氛围,滨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引才方式,拓宽育才渠道,完善留才政策。自2020年以来,滨州已连续举办五届人才节,累计引进本科及以上大学生超过7.3万人,其中硕博士达8100多人。

为各类人才在滨州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滨州设立了1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通过实施“渤海英才”优化提升工程等系列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在滨州大展才华,推动了产业向高端迈进,成为品质滨州建设的重要智力之源。

开放品质:拥抱世界,共创未来

“在开放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所以,我们提出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思考谋划滨州的开放发展。”

这是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在2024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发布暨“鲁商回家乡”活动上致辞时的肺腑之言。

开放发展是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滨州树牢大开放思维,跳出滨州看滨州,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发展。通过站在世界、中国、山东“三张地图”旁思考和谋划滨州发展路径,滨州在全球视野下找准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

如今,滨州正加快构建面向国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国际“外循环”、完善区域“微循环”——稳步推进“四港联动、四网联通”,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立面向东盟、欧美、日韩、非洲等的产业、贸易大市场;完善对内快捷、对外连通的区域交通体系,打通“断头路”、升级“老旧路”、建设“快速路”。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滨州的交通便捷度和通达性,也为滨州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滨州抢抓机遇积极与重点国际区域在经贸、学术、文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

留在滨州的时光是忙碌的,提升各级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发展能级;建立“1+1+N”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建好用好滨州港、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联动外资、外企等资源要素在滨州集聚集散……全力推动发展平台提级、招引平台提质、外贸平台提效,滨州不遗余力。

今年上半年,滨州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2%,增速保持全省前三位;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95家,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近70%,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47.3亿元,增长12.8%,居全省第五位。滨州永泰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与阿联酋公司的出口订单顺利完成,山东嘉洁塑业有限公司在迪拜新成立的公司正式投产。

这些数据与案例,充分展示了滨州企业“走出去”的开放能级和竞争力,也为滨州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滨州以发展品质、科创品质、开放品质为引领,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跃升。未来,滨州将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